我在沙俄当皇帝 第49节

“嗯,尼基——”

二人在湿吻之后陷入无言的睡眠中。

第二天是个好天气,圣彼得堡周边六月末的天气也只不过在20℃,对尼古拉而言是个宜人的温度。

“这个,这个还有那条,以前父亲经常带着我们在湖上划船。”

湖泊的面积不大,明媚的阳光下波光粼粼,停靠在岸边有几条不同颜色的小船,红色、白色和黄色。

尼古拉指着这

几艘陈旧但依旧牢固的木船说道,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昔日亚历山大三世高大的体格把木船推进湖水里再泛舟的记忆了。

如今木船依然在,沙皇却变了模样。

尼古拉的力气显然不能同巨人般的父亲相提并论,所以他让几位侍从一起把小舟推进水中。

亚历山德拉坐在船头,撑着阳伞遮阳,尼古拉坐在船尾捏着木桨。

二人倒也其乐融融,十分自在。

“奈奈,看到那边那个树桩了吗?”

“嗯,是的,尼基。”

尼古拉指着远处岸边的一片光秃秃的空地,有个树桩旁边还堆放着许多木柴。

“我父亲经常在那边伐木砍柴,然后生火给我们烤苹果和烤鱼吃。”

泛舟湖上后,尼古拉也把木船靠在了熟悉的岸边,坐在耳熟能详的位置,他的手里正握着以前只有父亲才会抡的砍柴斧。

“今天我准备了一只鸡,到时候我们烤着吃。”

“好的,我很期待尼基的手艺。”

尼古拉平时也有健身,所以砍柴的功夫倒也不会累到。

“这还能吃吗?”

亚历山德拉惊讶的发现尼古拉正把涂满腌料的鸡用干净的布料包裹起来,又用水和的泥巴整个捏成一团泥球。

“当然,神奇的东方做法。”

尼古拉故作神秘,他指示随从挖了个浅坑,放入泥球再重新填上土,然后在原位堆放茅草和木柴,用随身携带的火柴盒点燃。

等火熄灭之后不久挖出,泥球已经被烘烤硬了,尼古拉打碎后,里面湿润的布料冒出热气和香味。

“这个做法倒是有点像面包鸡。”

亚历山德拉说了一道法餐,原理类似,不过是外边包面饼裹着放进烤炉。

“你是第一个尝我做菜的人。”

私人时间,沙皇夫妇二人也没管什么礼节,上手抓着啃,吃了个油光满面。

第三十一章,大清国的黄俄们

1895年,对尼古拉而言风轻云淡,六月甚至还在皇村游山玩水。

可对于远东的大清国,却如坐过山车一般。

甲午战争战败之后,清廷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其使中国丧权辱国之重可谓前所未有。

签约的消息传来,全国哗然,一致要求“拒和废约”、“迁都再战”。

地处抗战前线的辽东半岛人民,“无不同声痛哭,愤不欲生”,坚决反对割让辽东半岛。

正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一千三百多人,联名反对和约。

割台的决定,尤使台湾人民愤慨,他们“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还发表抗战檄文,在檄文中说:“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

“割辽东半岛给日本”这一款内容对于中国人尤其是清廷来说,无异是晴天霹雳。

辽东是满洲的发祥地,辽东一旦被割让,意味着大清国祖地不保,所以辽东半岛的割让,对清廷而言不仅仅是主权的丧失,而且是人格、国格及尊严的丧失。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次战事亦将清廷先前洋务运动积累起来的胆气一扫而空。

而在“马关条约”墨迹未干之际,俄国旋即邀请德国和法国采取共同行动,迫使日本放弃了对清廷领土之占有,尽管未果,但日本同意归还辽东半岛。

辽东半岛的失而复得使得国内舆论大势由仇日、恐日转向亲俄。

随着风向调转,清廷的各地大员们纷纷发表亲俄言论。

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朝堂说:“自越南之役,中国措施失当,颇为各国所轻;此次与倭议和,诸多迁就,益启四夷窥伺之渐,虎视掐眈,皆思择肥而噬,我自度力不能敌,不可不亟联邦交,以资将伯之助”。

在之后的奏折中,他分析形势说道:“第倭之强,非俄所愿,倭之扰我尔二值,尤为俄所忌。是以中倭和约业经割予辽东,而俄与法、德勒令退还,讵专为我,亦自为耳。我乘此时与之深相结纳,互为声援,并稍予以便宜,俄必乐从于我。纵不能保我沿海各省,而东三省与俄毗连之地,倭必不敢生心,则保全之利,较沿海各省奚啻万倍”。

为了论证他的亲俄思想的合理性,刘坤一甚至公然表示:“俄疆宇已广,且信义素敦(基督教),与我修好二百数十年,绝无战事,实为前古未有”,“前以伊犁还我,此次与法、德争还辽东,其为德于我更大”。

因此他建议:“凡与俄国交涉之事务,须曲为维持”,只要“中俄邦交永固,则倭与各国有所顾忌,不至视我蔑如,狡焉思启矣”。

总之,就是中俄友谊从古至今上不封顶。

湖广总督张之洞也主张联俄,他还罗列理由洋洋洒洒、振振有词。

“惟有俄国举动阔大磊

落”。

“缘英以商朘中国之利,法以教诱中国之民,德不与我接壤,美不肯预人兵事,皆难议此。查俄与中国乃二百余年盟聘邻邦,从未开衅,本与他国之屡次构兵者不同,且其举动磊落,亦非西洋之比”。

因此,他极力建议清廷与俄国结盟。

李鸿章更不用说,早在甲午战争未开打的时候,他就请求俄国调停。

除了地方大员,京师的文武百官同样大有亲俄者。

如侍郎许应骏在这年7月在奏折里力陈:“昔当联英以拒俄,今则当联俄以拒日”。

翰林院编修黎荣潮、丁立钧、蔡金台等也联名上书,奏请与俄国订立攻守同盟密约。

可以说朝廷之上盈廷诸臣,倚俄之心甚热。

除了在朝的人有亲俄倾向,甚至在野的民间各阶层也有不少人对俄国颇有好感。

尤其是一些关心时事的知识分子纷纷发表亲俄、联俄的文章。

这些表现出亲俄、联俄的文章里往往是围绕着对俄国发动“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展开评论的。

首先对俄国发动“三国干涉”的“义举”大加赞扬。

“当和约已立尚未互换之前即有素称强大之俄罗斯仗义执言,有以破日之谋而折日人之气,日人遂不敢执定割地之初议。”

“苟非俄、法、德诸国之坚持,公论未必能慑日人之心,即有公论足以慑彼而威足以震之,则日人亦未必肯俯首贴耳,唯唯从命。故俄兵舰之停泊日本海面者较他国为多,其意欲使日本束手。”

“俄国前派兵舰五十艘出地中海,中日议和之役仗义执言,不准日人强割辽东地面,日人自知势力不敌,当即允从中日换约时,爰将此条删却,此为非常之举足以洩公愤而遏凶锋。”

在对俄国发动“三国干涉还辽”感恩戴德完之后,紧接着提出亲俄、联俄的主张。

“俄之与中国同处亚洲,本有休戚相关之谊,非英、法、德诸国之壤地不相属,缓急不相关者所可同日而语。”

“俄之立国也,横跨三洲,其在亚洲者,繁盛之处少,荒芜之处多。频年以来,筑路垦荒,昕宵不辍,未尝不欲展其东封,所以迟迟不发者,尚有待耳。今因中日之事奋然而起,仗义执言,力阻日人不得割据盛京,堂皇正大洵不愧霸主之所为。”

不过当亲俄思潮占据主流的同时,依旧有少数人认为俄国干涉全是为己身利益,呼吁国人要警惕俄国。

“中倭开衅以后,业经布告各国,无奈皆作壁上观,绝不为中国援手。即俄人亦慎守局外之例,不动声色,坐视中国丧师失地,而不肯出一旅之师以救之?”

“俄人实欲自保其利益耳,初非有爱于中朝也,俄人之蓄意于东南者已非一日”。

“试以前事证之。俄人于八十年前西侵瑞典,与布(普鲁士)奥分得芬兰(波兰),又战得土耳其边境,南侵波斯,惟东则无所阻,直至黑龙江与太平洋交界之地,幅员日广,尽由智取术驭而得。然其心究无厌也”。

然而大清国上下盛行的亲俄观念难以撼动,除非俄国主动撕下伪善的面孔。

总之,这种亲俄、联俄的思潮,为维特首相主张的“和平渗入”政策打下了基础,列宁将其称之为“像贼一样偷偷摸摸地进入”。

第三十二章,这场战争的结束即是下场战争的开始

清廷的亲俄、联俄倾向正中谋求在华利益的俄国大臣会议联席主席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的下怀。

“既然已经同中国打上了交道,我希望您能去北京担任要务,明年陛下的登基大典将至,如果中国能够派来一位说得上话的大员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首相维特居于大臣会议主席气魄不凡的官邸之中,他邀请了一位中国通前来详谈,此人正是先前在内务部履职的叶列佩列·叶列佩列维奇·乌赫托姆斯基公爵。

“谢尔盖,您是说凑集借款的事情吗?”

“是的,我已经向中国方面提议,俄国愿意在贷款问题上效劳。”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俄国联合德、法干涉,为清廷保住了辽东半岛龙兴之地,在7月的后续谈判扯皮中,赎辽费被确定为了2000万两。

然而不论是2亿两赔款还是2.2亿两赔款,清廷都无力支付,只能寻求国外举债。

为此,维特特别关注清廷的借债动向,早在5月份,他就通过俄国外交部向总理衙门提议称俄国愿意提供贷款。

与此同时,清廷意图讨好俄国之心甚是殷勤,双向奔赴之下两国很快就贷款问题展开谈判。

清廷全权公使许景澄已经奉命赶到圣彼得堡,另一边维特早有预谋地从巴黎各银行的交易所为中国张罗到了这笔贷款。

俄国的财政情况先前早已有所提及,因此光靠俄国是无法提供这笔贷款的,但法国的金融资本

富裕,不少银行家跟维特都保持友好的联络。

“大人,银行代表们已经抵达外交部了。”

等到维特再次埋首于公案不久之后,他的一位秘书提醒说。

霍丁格尔银行、巴黎荷兰银行、里昂信贷银行、圣彼得堡国际银行等等,这些法国和俄国的银行家代表们齐聚于维特的官邸中。

法国官方对清廷借款一事态度不明,因此许多垂涎远东商业利润的银行家被维特用俄国国家财政担保的对中国贷款一事吸引而来,当然这中间也少不了俄国官僚系统常有的索贿、行贿之事发生。

会晤进行得极为顺利,因为事先就会议的一些细节早已拟定、谈判完成了。

这次借款的总额为四亿法郎或约等于一亿金卢布,折合白银一亿两。

由四家俄国银行与六家法国银行分摊,年息四厘,折扣94.125%,分三十六年还清,以清廷关税作担保。

到期若不能偿还应付本息,应向俄国提供别项收入加保。

“俄中友谊万岁。”

“万岁。”

“俄法友谊万岁。”

“万岁。”

在外交部的推杯换盏中,清廷全权公使许景澄当着维特首相和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的面签署了这份借款合同。

正式名称是《四厘借款合同》,又因为该款为俄、法合借,所以又被称为“俄法洋款”。

“先生们,我们不如创立一家银行在中国展开业务,由俄国政府特许。资本金八分之五由法方银行提供,其余则由俄方银行提供。”

外交部的聚会之后,精明的维特提出了一项大胆的方案,即创办一家在中国从事广泛范围内各种活动的银行,可以发现货币、向铁路工程在内的各种业务提供贷款,这涵盖了维特期待中穿过北满建设的铁路。

这个方案让银行家们大为惊愕,因为法国人将支付入股金的大头,但银行的董事会比例却跟资本金相反,俄国占有5个席位,法国只能拥有3个。

但是法国的银行家们缺乏抵抗力量,只能被迫接受。

“这很快可以成为俄国的有力工具,加强在中国境内的经济影响,抵消英国人的干预。”

维特主动对拉姆斯多夫和参与宴会的乌赫托姆斯基说道。

在《四厘借款合同》中明确规定以清廷的海关税收作为担保,因为清廷海关税收每年多达2000万两白银,可以说是清廷最重要的一项财政收入。

首节 上一节 49/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