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玉京 第35节

魏庭,隆庆丙子科

佟卓尧,隆庆丙子科

于杰,隆庆丙子科

洪俊,隆庆丙子科

陈守祯,隆庆丙子科

张晋,隆庆丙子科

显然这是某任浙江学政,为了嘉奖万松书院在教育上的杰出贡献,给书院树立的一座特殊的进士牌坊。

估计每次书院有中进士的学子,都会在上面刻上他们的名字。

这是一种巨大的荣耀,是对书院学子们的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

可以想象到,新来的学子们看到这座牌坊时会有多激动,就连贾琼刚看到都感觉心潮澎湃。

三人在牌坊外下马,让田力在外面看着,贾琼和徐山向书院大门走去。

书院门口立着一块记事碑,正面刻着书院的历史介绍,背面刻着数次扩建的时间,资助人。

书院黉门上挂着黑底金字的万松书院四个隶书大字,两边挂着一副对联。

立品定须成白壁,读书何止到青云。

此刻书院的黑油大门紧闭,内部静谧无声,贾琼两人上前敲门。

很快大门就打开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门子出来问道:“两位是来求学的吗?

书院只在每年清明节前几天招新生,你们来的早了些。”

徐山说道:“老人家,我们是来找人的,家祖父姓沈,正在学院里教书。”

门子听了惊讶的睁大了眼睛问道:“此言当真?

那你是阵斩鞑靼右贤王,勇冠三军的徐山。

你身后的就是名满天下的小诗仙贾琼喽?”

徐山抱拳说道:“勇冠三军不敢当,在下正是徐山,还请老人家帮忙通禀一声。”

门子立刻热情的说道:“不用通禀了,快请进,我带伱们去找沈教授。”

贾琼和徐山是沈岩外孙的事,整个书院里就没有不知道的。

所以门子一听连通禀都省了,直接领着他们进了书院,边走还边给他们介绍。

“咱们万松书院现在除了山长,还有八位教授,沈教授专门负责教授上舍生。

除此之外还有监院一人,掌书一人,执事四人,斋夫杂役八人。

现在书院里共有学子二百六十六人,内舍生五十二人,上舍生九人。

过几天新生入学,应该还能增加三四十个。

咱们这外舍生都住在青松院,内舍生住在青山院,上舍生住在青云院。

沈教授和山长住在竹苑,其他教授们都住在兰苑。

这个时辰教授们应该都在上课,不好打扰,我带你们到竹苑等一等吧。”

贾琼和徐山跟着门子拾级而上走了几分钟,来到一处被竹篱笆包围的偏僻庭院。

这里不愧是叫做竹苑,里面有几座小竹楼,院子里还有一座竹亭,院子外面就是一大片竹林。

两人等了大概半个时辰,临近傍晚的时候,沈岩下课回来了,见到两个外孙他非常高兴。

知道他们还没有回家,当下就领着他们下了山,找到沈碧云租住的宅子,大家各自述说一番别情不提。

徐山在家里歇了几日,就带着沈岩的信出发前往宁波了。

他要去浙江水师提督余万年麾下效力一段时间,积累经验。

现在大楚沿海的倭寇问题日益凸显。

在国朝初期时,倭寇规模很小,每年的倭寇入侵次数也就只有一两次,危害不大。

但是近年来,随着东瀛的镰仓幕府灭亡。

在京东和吉野,分别出现了不同的武士集团所拥立的天皇,东瀛开始进入南北朝混战时期。

因为战乱不断,大量的战败武士和普通百姓选择逃离东瀛本土,使得倭寇数量迅速增加。

因此在大楚的沿海地区,倭寇活动开始日益频繁。

如今倭寇每年的入侵次数,已经增加到了七八次左右。

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渐渐成为继辽东女真之后的又一大隐患。

倭寇活动的地方,都是大楚重要的粮食产地和赋税大省。

大楚有一半的粮食、赋税产出都在这些省份,万万不能有失。

因此朝廷在沿海设立了四支水师部队,专门保护大楚海岸线的安全。

分别是驻扎在山东半岛的登州水师,驻扎在浙江省的宁波水师。

驻扎在福建省的福州水师,驻扎在广东省的广州水师。

宁波水师提督余万年和沈岩是同科进士,原为南京兵部左侍郎。

因为熟知兵事,精通水战,去年调任宁波水师提督。

沈岩与余万年有同年之谊,所以才能有这个面子让徐山跟随他学习兵事,累积经验。

徐山走后,贾琼也准备进入万松书院读书了。

虽然沈岩是他外公,却没有给他开后门的意思。

他要求贾琼隐藏身份,自己参加书院的新生考核。

为了方便以后与人交往,贾琼和徐山都给自己起了表字。

贾琼给自己取表字玉京,玉京加起来正好是琼,而且听起来逼格很高。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贾琼对这个表字非常满意,打算就用贾玉京这个名字来报名。

求支持哦

第47章 报名趣事

沈岩跟贾琼介绍了万松书院的入学条件,首先是年龄限制。

书院一般只招收年龄在十四到二十五岁之间的学生,二十岁以内的要求有童生功名在身。

二十岁以上的则必须有秀才功名,除非有特别优异者才可能放宽条件。

学子可以在清明节前五天内,在梧桐镇上书院设置的招生点报名,并且上交一篇自己的文章。

清明节这天,书院会将符合条件的考生信息张贴出来。

榜上有名的学子,按照书院的要求,参加随后的入学考试即可。

考试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笔试和面试。

笔试的规则和科举差不多,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时文,一篇策论,一首试帖诗。

至于面试考什么,沈岩却没有说。

贾琼在凤凰镇上住了半个月,他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繁华的镇子。

这里不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而且民风淳朴。

这里的居民都很守礼,即使普通的农夫也是如此,这应该有万松书院的教化作用在里面。

时间很快进入三月,到了书院报名的日子。

贾琼一个人来到凤凰山山脚下的凉亭,这里就是万松书院的临时报名地点。

他远远就看到亭子外面挂上了一个招生的告示,上面写着“招生简章”。

亭子里坐着五个人,其中有一个年约四十岁,面容和善的中年人,应该是书院的教授。

还有四个人年纪不大,看起来只有二十岁左右,看穿着应该是书院的学生。

万松书院,如今是江南有数的大书院之一。

沈岩说每年来报名的人数,都要超过两千人,所以书院要留出五天的报名时间。

今天是报名开始的第一天,贾琼来的时候前面已经排起了长龙。

这些人有的衣着华丽,有的布衣青衫,有的还背着行李。

贾琼站到队伍最后,排在他前面的,是一名背着行囊的黑瘦青年。

他大概十六七岁,从他的穿着来看,家里应该不是特别富裕。

他看到贾琼过来,很有礼貌的拱手行礼说道:“在下巨野宋勉,宋叔恒,见过兄台。”

贾琼回礼说道:“江宁贾玉京,幸会幸会。”

“贾兄今年贵庚?”

“小弟今年十三。”

宋勉惊叹道:“贾兄这么小的年纪,就从应天来这里求学。

可见向学之心甚坚,实在是让人佩服。”

贾琼摆手道:“宋兄从山东千里迢迢而来,距离可是比我远多了。”

宋勉笑道:“说来惭愧,我家家境一般,到大书院求学花费太大。

跑这么远来万松书院求学,也是因为听闻这里不用交束脩。”

贾琼没想到宋勉居然会这么坦诚,不由对这个黑瘦青年刮目相看。

能如此自然的说自己家贫,这是心境非常成熟的表现。

这时贾琼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你才十三岁,就长这么高了吗?”

贾琼回头一看,却是一个身高也就一米五出头的小胖子正仰头看着自己。

他穿着白色丝绸长衫,头上戴着白色镶玉的抹额,腰间系一条白色芙蓉纹锦绣带,上面挂着一块羊脂白玉玦,手里还拿着把折扇。

看到贾琼转头,他咧开嘴笑道:“我叫陆羽,字南亭。

松江府人氏,大你两岁。”

小胖子造型很是骚包,气质自带喜感,让贾琼不禁想起了快一年没见的王易。

他不由打趣道:“陆兄,幸会幸会。

你很怕热吗,这个天气还带把扇子。”

陆羽微微一笑,刷的一声打开折扇,炫耀的说道:“这扇子是我在杭州武林街花五十两银子淘来的。

首节 上一节 35/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