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逍遥驸马爷 第223节

开国县子?

!!!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天雷轰下。

所有的人都被劈傻了,僵直的愣在了原地,心中翻江倒海。

“开国县子?”

“圣人竟然赐赏房遗爱为……开国县子!”

在这个年代。

人活着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光耀门楣,惠及子孙?

封爵,便是获取这一切的最佳途径,是步入上层社会的敲门砖!

大唐封爵分九等。

一曰王,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从一品;三曰国公,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子,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从五品上。

县子的爵位。

听起来不高,才倒数第二。

但这事也要分怎么看……

唐朝的第一波封爵潮,出现在武德九年,鉴于玄武门之变,为稳固统治,李世民大肆封赏功臣。

可现在是贞观十二年。

大唐早已经历完动荡时期,歌舞升平多年……没有获取功绩的机会,又如何获封?

和平年代。

封爵难,难于上青天!

更何况,房赢还是个官二代,这就更不可思议了…房玄龄已经是国公了,房家已经享受到了帝国的红利,怎么可能还另给好处?

爵位又不是大白菜。

可现在,皇帝偏偏就封了!

不仅封了,还跳过县男,直接到了县子!

提起初唐,世人往往认为封爵泛滥,实际这是错觉……大名鼎鼎的虞世南,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在贞观七年才被封为县子,临到死,才是个县公。

所以,房赢的这个县子。

简直是个奇迹!

此时。

庆善宫鸦雀无声。

文武百官,就像是施了定身咒,一动不动。

“这…怎么会这样……”

长孙无忌也愣在当场。

之前房赢献上了马蹄铁,居功至伟,皇帝答应要赏他,但是怎么赏,朝廷一直没个结论。

长孙无忌认为。

就算赏,也只会赏些财物。

可他万万没想到,皇帝直接给房赢封了个开国县子,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不对!”

“此事早有预兆!”

长孙无忌,眸子中星光闪烁。

他终于意识到。

刚才那股不好的感觉是什么了。

就在刚刚,圣人说着说着话,竟然流下泪来,这明显就是打苦情牌……我一个皇帝都哭了,顺便提点要求,你们做臣子的好意思拒绝?

想到这里。

长孙无忌心中警笛大作:

“房遗爱若是成了县子,便等于房家又分出一脉,房氏的力量会成倍增加……五姓七望,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

不行!

这个口子,不能开!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开口道:“陛下……”

刚说两个字。

他就忽然想到了什么,脸色一变,话语卡在喉咙里,再也说不下去了。

完了。

现在是圣人寿辰!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谁会那么不长眼,跟皇帝唱反调?

太子刚才唱了。

结果皇帝都没出面,群臣就把他喷成了狗……圣人故意在寿宴上提及此事,就是让反对的人闭嘴啊!

“无忌啊。”

李世民转过头,看着长孙无忌,问道:“你,可是有事,要和朕说?”

大唐皇帝目光深邃。

警告意味十足。

“我……”

长孙无忌脸色变幻,低头拱手道:“陛下的旨意,臣,无异议。”

此话一出。

文武百官顿时一惊。

要知道,对于房赢的封赏,长孙无忌一直是打压态度,以至于此事拖了大半年,都还没有个章程。

如今,他竟然松口了……

那么这世上。

还有谁能阻碍房赢封爵?

“该死!怎么会这样!”

李承乾气的脸色发青。

眼前发生的一切,让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皇帝竟忽然要给房赢封爵,要命的是,自己的舅舅,居然也不阻止,就这么干脆的答应了……

这怎么可以?!

李承乾眼中冒火,就要上前。

“太子殿下!”

长孙冲赶紧一把拽住了他。

“长孙兄,为何拦我!”

李承乾扭头,低声嘶吼。

“殿下,不可冲动啊!”

长孙冲压低声音道:“现在可是寿宴,你这样去扫圣人的兴,合适吗?”

“放手!”李承乾愤怒的低吼:“不拦着,难道眼睁睁看着房遗爱这废物封爵?”

“太子殿下!”

长孙冲脸色难看,低声叫道:“你忘了?刚才你冲出去,告房遗爱讽刺陛下穷兵黩武,陛下是怎么对你的!”

李承乾脸色一变。

猛然想起了刚才的事情。

第一次,他扣字眼,以“古来征战几人回”切入,说房赢含沙射影,结果被孔颖达教育,还被罚抄《论语》和《典论》。

第二次,他想借故“望夫石”攻讦房赢,结果还没来得及出手,就出身未捷身先死,现在想想都感到后怕。

那么这一次呢?

李承乾越想越心惊。

额头不知不觉泌出冷汗。

他感到,有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收缩,任何阻挠者,都会被无情鞭挞……

此时。

庆善宫中央。

李世民背着双手,傲立在群臣之中,一双锐利的眼眸,缓缓扫视大殿,淡淡说道:

“好吧,既然诸位卿家都同意了,那么,便宣旨吧。”

宣旨?

连圣旨都备好了?!

长孙无忌霍然抬头,眼中露出复杂震惊的神色。

群臣也被震撼。

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第二百九十六章 房二:我竟被当成了工具人

在影视剧中。

人们通常可以看到,皇帝想干什么,随便写几句话给太监,然后太监捧着圣旨,屁颠屁颠的去宣旨。

实际这是错误的。

在唐朝,圣旨是口头叫法,严格意义上讲,这叫“诏书”。

诏书名义上是皇帝发布,但实际上,皇帝并不拟诏,拟诏的是中书省。

诏书发布的流程是:

第一,由中书省负责发起。

首节 上一节 223/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