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110节

  抵不过袁绍号称四十余万,且还在不断增多的浩大兵马,他仍旧还需要时日来壮大。

  或许数年之后,方才能分庭抗礼。

  刘协压下了心中的屈辱,将袁绍此事狠狠地记下,而后叹道:“准卿所奏,立刻让刘景升,防备张济,不允许其祸乱荆州!”

  “陛下圣明!!”

  大殿内,响起了山呼海啸。

  ……

  从长乐殿下来,董承、杨彪、伏完等人一同走着,暗暗交谈当下的形式,除却他们三人之外,其余公卿倒是不来成伙。

  “今日朝堂上,形势已不对了,”董承叹了口气,他能感受到颍川贤才,几乎都成一派,支持利好曹操的决策。

  “嗯,”杨彪也只是轻轻地回应了一声,此事不可在路上多说,人多嘴杂,说不定就会被人传出闲话来。

  他们现在和曹操的态势,不说势同水火,也是暗中争锋相对,如果要挑明了作对的话,结局很难测。

  因为他们输了是丢命。

  曹操若是被逼急了,便可成为下一个“董卓”,撕开这伪忠的面目罢了。

  “诸位,眼下形势不在我处,最好保持缄默,各司其职,顾好朝廷,除此之外,不可再多生事端。”

  杨彪明显已经累了,他摇了摇头后诚恳的告诫这两位。

  至少目前朝堂还是平和的,并不是一滩浑水。

  “只好如此了。”

  另外两人对视了一眼,唯有如此感慨,河内郡损失一位在外诸侯,且递补的官吏为屯兵玉泉山附近的曹洪……

  等同于他们能掌控的地盘,又少了一块。

  所以缩一段时间也是好的,至少这样不会在风口浪尖去触碰曹操的锋芒。

  应当等他下一次兵败的时候,方可有多动作,又或者,是等待袁绍暗中书信送来,看看河北的态度如何。

  在此之前,他们还是老实一点好,杨彪的话也简单易懂,只要他们听话不惹事,曹操轻易动不了他们,毕竟他还要奉天子。

  有仁德名声者,要收天下人心,便不会轻易行杀伐之事。

  ……

  张韩散朝后回到了宅邸,在宏伟的大门前遇到了曹洪。

  两人一同走长街去他家的前院,这条街很宽,可令五驾马车并排同行。

  两边有植被栽种,家丁正在清扫,走约莫百步,自两侧有石梯逐级而上,到前院。

  一路上,曹洪都心忧不已。

  因为他没有治理一郡的经历,而且也手底下也没有足以治理偌大地界、各种政务的人才。

  他是领兵的将军,只会冲锋陷阵,现在张韩却在挨骂的时候,情急之下说出了让他递补河内郡,以功绩来抵消主公怒火。

  这就让他有些迷茫了。

  不知道从何而治,应当要任用哪些人,这事儿和别人还暂时不好聊,索性直接来找张韩问个明白。

  “你家里是修了一条河道吗?”

  曹洪放眼望去,上二层后,在高墙内还有一望无际的深院楼阁,坐落典雅,静谧豪华。

  仿佛引了一条河,贯穿府邸前后,这得花多少钱建出来……这从大门到前院的这条路,若是张韩不说,他以为是内城商贾的街巷。

  是以这一口槽,当真是不吐不快。

  “伯常,”曹洪言归正传,接着道:“伱既然提出来让我领河内郡,那肯定有策略在心。”

  “毕竟,我不是守住河内就可以,主公可是给我立下了要求,一为政绩斐然,二为治郡繁盛,三令人丁兴旺且安宁。”

  “三条,每一条都难如登天,因为河内……”

  “不不不,”张韩连忙摆手,“子廉叔你这就有误会了,河内地盘广袤,肥沃土壤何止万顷,当年雒阳鼎盛时,仓中粮食数不胜数,可资三十年之久。”

  “你只需再修雒阳城池,驻守雒外八关,百姓自然会归附,再以屯田令,收治流民来开垦耕地,明年开春就可以初见面貌。”

  “至于各地官吏,则可从钟、荀、陈氏之中挑选,有叔父举荐任命,暗中予以支持,这些人都会尽力相助。”

  “若是要郡丞处理事务,我可想叔父保举两人,定然能使得内外安治。”

  “何人?”

  曹洪眼睛一亮,他要的就是这个,张韩前面说的一大堆,他倒是一知半解,要回去慢慢与副手们商议,但张韩亲口举荐,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张韩看人一向很准。

  “董昭,陈登。”

  “叔父可以……外事不决问董昭,内事不决问元龙。”

  “可陈登已在彭城为太守,如何能让他来雒阳做郡丞。”

  “呵呵,”张韩不置可否。

  而曹洪撇嘴一想,差不多就明白了,这就是平调实则为升了,彭城不如雒阳大。

  更别说整个河内了。

  他若是能在河内做出政绩,不出数年就能被征召入许都,在朝堂上委以重任。

  这两人的好处还在于,一为兖州定陶人,一为徐州高士。

  而且先后都曾立下过赫赫功绩,深得主公器重与夸赞,为地方之名士也。

  能力自不必说,河内几乎是董昭暗中谋划下来的,地界里的人情练达无需怀疑。

  陈登有太寿陂的壮举工程,治大河水患,兴修水利以利民耕田,得到百姓爱戴,内治绝对是一把好手。

  这两人的功绩,其实至少可追张韩,张伯常他肯定是要不到了,能要到这两人倒是也不错。

  “陈元龙在彭城的功绩,也应当到头了吧?”

  曹洪试探性的问道,不等张韩回答,又接着追问:“他可有姻亲在河内当地?”

  “现在是乱世,不必太拘泥于避三互之事,每年的政绩都可考,况且有您这河内太守驻军,监督他们便是。”张韩马上意识到曹洪还记挂了三互法一事,于是立即解释。

  引来了曹洪一阵惊讶的目光,他的确是心忧三互法,以后惹来隐患。

  但张韩什么时候这般聪明了,竟能一语道破。

  三互谓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

  当年提出,并且力主避三互的,就是蔡邕。

  在第十一次去小姑蔡琰家中的时候,她的课外辅导内容就提到了其父的“三互法”,并且也和张韩深入讨论了,此法带来的好处与弊端。

  张韩甚至当即认定,这是蔡邕得罪不少士人的原因之一。

  如今乱世,许多法度已可废除,用乱世之法,许昌定都后,重开大理寺,与廷尉一同致力于修订法典。

  此时张韩能近乎于不作太多思考,敏锐的察觉到曹洪的心思,便是与他了解“三互法”的学识脱不开关系。

  果然,博学也是一种才智的表现,思维一旦进入了熟悉区,便能通达急思。

  “说的不错,”曹洪暗暗点头,拍打着张韩的肩膀,“小子,多谢了,以前叔我还老说你坏话,现在看来是我看错人了。”

  “多谢,这些恩情,叔叔我必定铭记于心。”

  曹洪大笑离去,走出来时得张韩家丁引路,走到门口有些事情越想越不对劲。

  总觉得有哪里怪怪的。

  到门口之后,忽然就想起来了,一拍大腿转头又想进去,但是大门已经合上。

  曹洪面色古怪的看着张韩,嘴唇不禁动了好几下,看表情是凶恶不已。

  他到门口想明白了一个弯弯绕的道理。

  张韩请他去河内攻取射犬,得钱粮无数,又配合董昭设计斩杀张杨,取这些年野王囤积之财。

  当时张韩还很大方的说只要两成,把曹洪高兴得乐呵呵的,连连夸赞张韩真的是长大了,如今已如此慷慨,对叔父又好,说话又好听,手底下个个都是人才。

  然后回到许都,不对劲了。

  你张韩力主举荐我曹洪去当河内太守。

  那我们当时战胜抢的钱……岂不是成了……我河内太守抢了河内的钱粮,然后分两成给你张韩!?

  你又得我兵马相助,还分走两成河内钱粮,我还得感谢你高风亮节、慷慨大方。

  那我虽然得了八成,但要去治理河内,就相当于少了两成。

  这要是去兄长面前论……估计还要挨骂,甚至是责罚。

  当时分的时候,的确是八二分。

  现在结果就是,我亏了“二”,曹洪越想越气,心里简直在滴血。

  天杀的酒色财气,我居然还谢谢他。

  张伯常你真的……不当人子!!!

  他一整个下午,都在家里气得嗷嗷叫,甚至觉得家里哪哪儿看起来都很小。

第128章 有此之能,堪称神人也!

  荆州。

  刘表收到了天子飞骑诏书之后,对南阳边缘再次驻军补防。

  加设了十余道关口来阻隔张济进军,收容百姓到关内保护,民户、商贾皆是惧怕西凉铁骑的恶名,纷纷依附刘表治下。

  相对于恶名昭著的西凉将,他们更信任刘氏皇亲的刘表。

  而刘表在进入荆州之后,也的确是惠政于民,力求清静善治。

  故而张济虽然率军占据了南阳境内许多城池,却遇到了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无粮过冬。

  粮食不够军队吃食,更加不能顾及百姓流民,张济僵持了十六日,眼看气候逐渐变得更加寒冷,军心动摇,不少人都萌生了退意,想要从军中脱离出去。

  无奈之下,他们也明白不能再继续坐以待毙。

  所以,张济下令攻伐穰城,以劫掠各地百姓的粮食,正因刘表已经收治了百姓,所以即便劫掠也收效甚微,他已被逼而反。

  只能悍然攻打穰城,引起了极大的动荡骚乱,刘表最后无法忍受,以还击掀起了大战。

  在冬日之前,攻打穰城时,张济身中流矢。

  其部众慌乱不安,只能退走。

  张济的伤势很难恢复,已被射中了要害,但在临终无奈前,他叫来了贾诩、张绣。

  将自己眼前唯一的亲人交托给贾诩。

  张绣扑在叔父的面前动容哭泣,神情悲伤不已,周围亲兵大多望向他们神态复杂,不知去向该当如何。

  张济血染胡须,面色苍白不已,喘着气息看向贾诩,勉强展颜而笑,道:“文和先生,我命不久矣,可否将侄儿绣托付于你。”

  “绣生性冲动,武艺超群但计谋不足,还需先生指引,方才能在这乱世之中活下去。”

首节 上一节 110/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