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28节

  “伯常兄,昂敬佩兄长之才,日后定要时常来往,昂来讨教,还请兄不吝赐教。”

  “不敢说教,”张韩摆摆手,“还是我来拜会吧,曹氏的饭菜可口,和子脩又十分合心。”

  “甚好,甚好啊!”

  这时候,在主位上本来小憩的曹嵩睁开眼,嘴角上扬的微笑了起来,“伯常,老夫知你一人孤苦、飘零半生,若是不弃,从今往后便唤老夫一声翁翁。”

  果然,他听懂我的意思,肯定是打算给我寻一门曹氏的亲,这样一来,我就是曹氏的女婿,以后地位要高不少。

  还可以奉曹翁以令曹老板,让那些对我颇有怨言的曹氏宗亲不敢有所动作,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但我辈生于天地间,又岂能郁郁居于人下,且舔老翁等同于认曹老板义父!难道我竟是吕布那等人!?

  气抖冷,我们义子何时才能站起来成为别人的干爹!?

  “翁翁,”张韩拱手而下,恭敬行礼。

  曹嵩欣慰慈祥的笑了出来,只说了句以后下任了就到家里吃饭,别的就没再说了。

  张韩等了一会儿,觉得可能没那么快介绍对象,于是得曹昂相送出府去。

  到门口后分别,典韦挠着头问道:“先生,俺有个问题不吐不快。”

  你也有一口槽了吗……张韩倒是挺好奇典韦想吐谁的槽,看样子他也颇有感慨,于是正色看向他道:“典兄请说。”

  “先生这是不打算管典某的饭了?认为典某吃得多,准备让主公来管吗?”典韦幽幽的说道,“接下来,是不是连薪俸也要让主公出。”

  “是——”张韩差点下意识的诚实点头,但立马眉头紧皱,继而一松,苦涩的道:“原来典兄是这么看在下的吗?呵,你说是便是吧。”

  “不是,先生,俺就是随口一问……”张韩这失落的态度,宛如一把利剑,顿时在典韦心头割了一下,心说是不是这话伤了先生心了。

  ……

  夜晚,东郡军营之中。

  从衙署回来,张韩直奔主帐,和宿卫通报之后见曹洪、曹仁从里面出来。

  曹仁倒是面无表情,但曹洪却腮帮子鼓了一下,狠狠地盯了张韩一眼,正准备开口时候被曹仁一个眼神拉走。

  两人都是体魄雄壮如狮的悍将,压迫感很足,所以张韩能够感受到怨气。

  故而心生奇怪,我好像最近没有得罪过他们吧?怎么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模样。

第43章 可恶,曹操他不动了!

  到帐中,见到曹操和戏志才正在商议得颇为激烈,两人都察觉到张韩到来,所以彼此使了个眼色将情绪平复了下来。

  “伯常,快快前来。”

  曹操招了招手,让张韩到案几一侧的位置坐下,帐中烧了个简易的火盆,凑近些取点暖意。

  现在还是春时,晚上凉风吹拂起来较为寒冷,张韩从典韦手里接过美酒,提着坐在了一侧,戏志才当即笑道:“伯常果然守信。”

  “十金一坛。”

  “伯常何意?酒色使我憔悴,我早已戒了酒。”戏志才脸上笑容顿失,摆出一副“我们不熟”的模样。

  你还戒酒,酒色还没把身子掏空,曹营四大谋臣酒色财气之中的“酒”就是你。

  “原来如此,那我和典兄就自己喝了。”

  “一金可以分几碗吗?”戏志才正色道,全程微笑,他也认定了酒色财气里的财就是张伯常。

  早知今日,当初必不举荐!

  “可以,”张韩高兴的点了点头,反正也是从犒赏的美酒里提来的。

  曹公赏赐给了各营的将士,但张韩转身就给自己麾下的宿卫下了禁酒令,于是把美酒都封存,犒赏就少了这一份。

  “既然伯常来了,便将此时的军情与他一同说说,”曹操沉声说道。

  戏志才点点头,不再提喝酒的事情,现在显然情况比之前所想要紧急许多,已经没了玩乐闲谈的兴致。

  刚刚得到情报,陶谦果不是什么庸碌之人,在鲍信去琅琊救人的时候,他就已经派遣了不少哨骑,直接跑天南地北,前去求援。

  本以为陶谦会心存侥幸,狡辩曹老太爷受袭一事,没想到他这么干脆,境内的流言都还没起,先行预见到了曹操一定会以此为名不顾一切的进攻徐州。

  所以他以十分从心的决断,开始满世界叫父,传出去的话表面上是“爸爸救我”,可实际上,当世的诸侯大佬都第一时间看出来,他说的是“徐州要完,速来抢夺”。

  无论谁人肯来,时局只要一乱,他就能从中保全,看到转机!

  早知陶谦不是庸人,但真正知晓此节时,张韩再一次刷新了对“兵者”的感观。

  兵者诡道!从来不会把人命算在里面,论兵法时只有胜负、天地、人和、道义。

  陶谦这么干,徐州百姓纯遭殃,这样一来就逼迫曹操走向两个极端。

  要么不攻,坐看徐州乱相,给足陶谦充足的时间去平息此事,稳定境内人心;或者,不顾一切的急攻徐州,赶在援军到来之前得胜。

  所以将军们方才在帐中和戏志才发生了一些口角,而且言词激烈之中还提到了张韩。

  把他的缓攻之略骂了一顿,出于对张韩的人品和仁义,还有对百姓的功绩,两人没有说出过激的话,即使张韩不在也留足了尊重。

  至于张韩的勇武和脾性,他们表示根本不放在心上,与这些无关。

  “怪不得,”张韩恍然大悟,刚才出去时候他们看自己的眼神有怨怼之意。

  缓攻的确是好计,但随之而来的便是让原本虎狼之师束手束脚。

  乱世兵马多虎狼之辈,图的是以命换财,至于战功、出人头地这些有些远,不如钱财来得实在。

  否则生在太平盛世图各种办法赚钱,卖体力卖脑力都可以,实在不行当个护院都有出路,还不用去战场卖命。

  可现在只有当兵厮杀一条出路,那不就是为了战胜之后,去夺城劫掠,抢别人的钱财?这是最快的致富方法!

  运用自己的力量,将财富从别人手中转移到自己手里,来获取更好的生活。

  简称“自力更生”。

  可这种路子现在被张韩的缓攻之计,以及各项严格的军令堵死了,劫掠不可、屠城不行,进城之后要善待百姓,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子民。

  这要求的不是生存在下方的兵马,而是曹操的养兵奖惩之度,只有提高抚恤和犒赏,才可缓解现在的状况,从而逐渐转换为素养极高的兵。

  不过所幸的是,将军们带出来的精锐,都是生死搏杀出来的兄弟,有情怀和崇拜在约束,譬如曹仁,在军中说一不二,对上吝啬、要钱、争功,对内则是慷慨照顾。

  所以各营的兵虽然有怨言,但却也只是埋怨几句,这些怨气在一直连胜的时候,军心振奋不会显露出来,可一旦胜势转颓,自然而然会逐步生乱。

  “现下军令已然传达,明日就会出兵,粮草在先前几日已经起行,依然沿袭伯常之策,我喜欢你那句话——”曹操眼神内敛,面色严肃,一字一顿的道:“征外,必先安内。”

  “主公英明,”张韩拱手而下。

  “不过,我也要急攻徐州,以雷霆万钧之势,兵发徐州!”

  他的语气更为坚决,已经不容再进言,想来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断。

  “伯常、志才随我出征,回去准备吧,我身边护卫不必太多,宿卫虎贲均可随军冲锋,定要在十日之内攻破彭城,再大发檄文以声讨陶谦。”

  护卫不必太多?有我就够了是吧……张韩心里补充了一句。

  伱带我,我带典韦,典韦带他的戟把。

  浪完了您甚至可以说一句我们仨真强。

  ……

  二月底,在农忙结束时,曹操大军忽然出现在彭城边境,大肆攻城不留余地,连破三城,震惊徐州郯城。

  因为他们还在处理北部琅琊的渗透进来的暗子,以及安抚各地百姓,同时派出兵马防范关隘,加筑边境城防。

  最重要的是,陶谦拉到的最近的支援,其实就是聚众于泰山一带的臧霸。

  正在商议让他屯兵到开阳来,为自己守一侧,却没想到曹操来得如此迅猛,看这架势恐怕是要一口气直奔下邳!

  而下邳一旦失守,郯城多少人都不够!只有下邳是坚城重镇!

  郯城乃是人丁聚集,世族官吏的家眷居住之地,这一两年来自己身边核心的重臣、宾客都将家眷迁徙到了这里。

  怎么守得住曹操的千军万马,下邳绝不能失守!

  于是陶谦在思索万分之后,紧急召集人手商议,接着又多派了几拨精骑前往各处,主要奔赴冀州和扬州淮南,求二袁来相助。

  同时还派了几位地位较高的人去和臧霸叫“霸霸”,请他务必牵制住鲍信的兵力。

  此后更是亲自率领大军去下邳镇守迎敌,而这个时候他虽然不知道曹操的后方是否稳固,但却明白当世诸侯都非是善类,应该会趁机威胁,所以曹操才这么着急!

  迟则生变!

  “对,我只需死守,等待时局僵持!曹操后劲空虚便可让他兖州后方失守!”

  陶谦想通了此局,甚至还要反攻的机会,只要曹操腹背受敌,便是最佳良机吞并瓜分他的兖州!

  由此,与袁术的联盟便能迅速扩张,称雄于中南大地!

  念及此处,陶谦感觉自己又年轻了十几岁,能与天下英雄共逐鹿!

  ……

  十日后,等陶谦大军相继集结而来,准备和曹军血战于下邳,用一番死战守城揽动百姓心志,令上下同欲时。

  曹操他又,不动了……

第44章 黄汤灌汝口,此物最醒狗

  曹操一不动,陶谦就被弄得很难受。

  宛如蜜蜂插进了花蕊却不采蜜,令花和护花的绿叶都很被动,是主动驱退还是继续被动?

  一时间,陶谦竟不知道曹操到底想要干什么。

  只因,曹操把徐州的兵马调集到下邳来之后,他就不攻了,将曹军收束在了彭城境内,开始临时安置百姓,并且扎营防守。

  这让陶谦很难抉择,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占着我徐州彭城,是何道理。

  他的火急火燎的驰援到下邳,就为了死守城池,结果曹操夺下彭城就不打了。

  开始守城安寨,广收流民。

  局势从此居然平稳了下来,双方虽剑拔弩张,但却在各自收束百姓。

  彭城城门楼内,曹操想到最近的局势开怀大笑,“哈哈哈,仁义果然是一把好剑!”

  前日,有彭城长者为了感恩曹操约束军队,对百姓秋毫无犯,且家仇旧恨不迁怒于百姓的仁义之举,送来了几杯黄酒敬给曹操。

  然后被曹操洒向大地祭奠死去将士的英魂,以及怜悯受到波及的百姓。

  这一手在大增好感的同时,还给曹操猛猛增加了一波声望,甚至还杜绝了被毒酒暗害的可能,完美化解了“匹夫一怒”的刺杀之举。

  但实际上那些酒后来设宴时让乡里的人都来吃席,应当是无毒的,所以足见百姓的确感恩。

  张韩在下首站着,心里虽说不至于百感交集,却也颇有感触,这世道,对百姓秋毫无犯就足够仁义,令人感恩戴德。

  为何呢?

  概因期盼之事得以达成,一般兴战之前,逃不掉百姓自然会祈祷若是城破之后,敌军能善待百姓,但往往历来破成者都不可能秋毫无犯,所以成为期盼。

  有一天这期盼成真的时候,自然感恩戴德。

  养民清静,也可以让百姓爱戴留念,“清静”就是沿袭好的政令不多收苛捐杂税,在盛世这不就是基本道德,但在王朝末年、乱世治理等时代,就显得格外的珍稀。

  没办法,这是世代的车轮压得百姓标准一降再降。

首节 上一节 28/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