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仙师:我赐皇明五百年 第136节

尤其是谢迁这一张嘴据说言官都不敢弹劾,因为压根骂不过。

“不急,现在去见陛下,不知情况几何,说不定会出乱子,还是等陛下召见我等。”

刘健连声阻止。

就在这时,有人看向了午门城楼,发现原本两个太子殿下消失的位置,皇帝陛下竟是突然出现了。

“陛下来了。”

闻言,刘健三人都是仰头望去。

当看见朱祐樘身影的时候,皆是数步上前,领着百官六部,朝午门城楼之上的朱祐樘行礼参拜。

参拜之际,这三位阁老亦是眼神交互,似是都在互相问。

皇帝陛下与太子殿下居中之人是谁?为何能站立于此处?!

而午门城楼之上。

一脸懵逼的朱祐樘,望了眼眼前百官,眼眸又是瞥过地上那淌着血的四段身子,眼神中流露出不忍之色。

这眼神,被旁侧的少年朱厚照尽数看在了眼里。

“父皇,张氏兄弟肆虐民间,卖官鬻爵,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犯下的罪就是腰斩十次都不过分,父皇为何要为他们感到怜悯。”

“他们可怜,难道受害于他们的百姓就不可怜?!”

“儿臣胆敢一问,父皇究竟是他们张家的皇帝,还是大明的皇帝?!”

随着一同到来的少年朱厚照,眼见自个爹这般神色,厉声说道,言语中皆是斥责质问之意。

换在过去,他当然不敢这样跟朱祐樘说话。

但是此刻仙师在侧,有何不敢。

憋在心中许久了,一股脑把心中想说的,都说了。

居中站着的季伯鹰,瞥了眼少年朱厚照,眼中掠过一丝赞赏,不过心中也是一声叹。

叹这历史无常,叹这历史无情。

若非是文官集团在弘治朝得到膨胀式增长,若非是文官集团限制了朱厚照手中的皇权,或许在正德一朝,大明将会有全新的不同走向。

毕竟,朱厚照是自永乐之后,第一个主动想开海禁的,第一个对世界各国感兴趣的。

再看朱厚照的所作所为,孝宗驾崩之后,朱厚照还没有登基,就以皇太子的身份下令,罢京营官军供役。

再看弘治朝的边备废弛,朱厚照登基第二个月就下旨宣府征兵,明晰赏罚,斩虏首一级者给银三十两,愿升者如例加升,颇有秦武之风。

从这一点也能够看出,哪怕是少年时期的朱厚照,其实就已经深恶痛绝弘治时期的诸多弊政,甚至都等不及登基,就开始着手调整。

至于外戚,哪怕是黑武宗的文官都没法在这一点上黑。

史载很清楚:武宗于外氏素疏。

朱厚照登基之后对母族张氏重拳出击,不顾张太后的反对,强行革去了外戚的盐引。

查实下来,竟有足足一百余万。

正德六年十月,张延龄为他死去的小妾讨要葬地,武宗不仅没给,还把他大骂了一顿,差点就给张延龄治罪。

以上种种,在外戚这件事上,为了纠正弘治弊政,朱厚照付出的是与自己母后决裂的代价。

以至于朱厚照至死之前,史书上都未曾记载过张太后去看望他的记录。

古语有言,养不教父之过。

但纵观整个封建王朝,一位有为之君,往往都有一个好娘,至少这个娘不折腾。

或者,根本没娘。

而如宣德孙氏和弘治张氏这等,一个是对儿过度宠溺,一个则是只顾娘家的伏地魔,着实于国有害。

被自个儿子当场质问,朱祐樘顿感脸上无光,但是却也说不出什么。

因为,这都是事实。

“仙师,不知我还要做些什么。”

朱祐樘深吸一口气,望向身边的季伯鹰。

他不明白仙师把自己带回这午门之前,面对百官是何用意,难不成要自己把百官都给腰斩了?

季伯鹰眉头一皱,瞥了眼朱祐樘。

“你觉得呢?”

朱祐樘一愣。

——————————————

PS:手麻的毛病有点严重,写的过慢。

更新晚了些,抱歉。

兄弟们不要急哈,如果没发单张通知,每天就一定有两张的,白天一张,凌晨一张,只是可能更新时间会因为写作速度有稍微推移。

明天凌晨那一张,可能会有点晚,兄弟们凌晨不用熬夜等,可以明天起床再看~!

今天是上架后连续第十九天万字更新,为自己点个赞。

月末了,兄弟们月票砸下来吧~!

120.第120章 监国太子朱厚照!狗系统又更新

‘你觉得呢?’

话音落。

朱祐樘微微垂眸,沉默了。

半晌之后,深吸一口气,目光望向下方的百官。

想来,他知道怎么做了。

“传朕旨意。”

“即刻起,罢京营官军供役,在役之军,尽数回营,后世皆不可再以军为役。”

天子圣言,落入午门前的百官耳中。

这帮官老爷们都是闻之一愣,这京营占役都占了十几年了,京军们干苦力都快把自己是军户的身份给忘记了。

怎么今天就突然罢了,皇帝陛下这转向的速度是不是也太快了点?

“刘大夏。”

朱祐樘目光扫了圈群臣,最后落在百官之中的兵部尚书刘大夏。

“着兵部即刻整顿京营,一应所需钱银,皆可从太仓支取,户部不可拖延。”

刘大夏愣了愣,随即心中狂喜。

他身为兵部尚书,自然是了解弘治朝的兵备废弛情况,更是清楚京营现在是个什么破烂模样。

成化年间的二十万精锐京军,经过十余年的时间,如今已经只剩下了不足六万劳工,其他的都已经跑没影了。

他早就有心想整顿京营了,毕竟国无强军,又无良帅,一旦遇到大战之役,那就只能等着亡国。

奈何天子沉醉于群臣的太平奏章之中,根本就不考虑京营战力。

“遵旨!”

刘大夏心里已然是笑开了花。

户部的几位则是听着想骂娘了,还户部不可拖延,这是拖延不拖延的事吗?

从太仓库支取?您老一年一年的建庙,把银子当水花,感情是从不算账?太仓库现在就那么一百来万两银子了,还支取个Jer啊!

您老的泰陵现在都还欠着几十万两银子的工程款没结,是不是该从内库支点还一下了?

“自今日起,凡是在建的寺庙观宇,尽数停造,拨出去的银两,收归太仓。”

“而已建成的寺庙观宇,停止一切斋醮。”

弘治帝的又一道圣喻,落在百官耳中。

内阁三位阁老更是听的懵逼了。

皇帝陛下这究竟是受什么打击了?怎么突然就转性了?

杀外戚、整京营、断修仙。

好家伙,这一通搞下来,敢情是打算要做个正儿八经的明君了?

不仅是内阁的三位阁老在嘀咕。

百官六部九卿,一个个无不都是心头咯噔,不约而同有着一个念头升了出来:这下糟了,往后皇帝不好忽悠了。

正当这帮官爷心中翻江倒海之际,弘治帝的声音再起。

“朕,身体有疾。”

“故,即日起,命皇太子厚照持玺升文华殿,分理庶政,抚军监国。”

“百司所奏之事,皆启皇太子决之。”

若说前面两段话,百官还能理解为皇帝突然转性想一展明君抱负。

可是这第三段出口之后,内阁以及六部九卿,百官都是瞬间懵逼了。

太子监国?开什么玩笑!

咱大明自从洪熙之后,就没有这样的传统!

(堡宗出征之前,立不满三岁的朱见深为太子,由太子监国,皇太后摄政,这一段不算实际上的太子监国,不计入其中)

“陛下不可!”

内阁的谢迁谢阁老第一个站了出来。

“太子殿下年幼,性情贪乐,从未处理过国家大事,岂能担此重任!”

好家伙。

这种大逆不道的反对太子监国的话,也只有在弘治朝敢说了。

当着皇帝和太子的面,全然不顾及皇家颜面,直接说一个年满十四岁的太子贪乐无能,担不起监国之任。

搁洪武朝,谁敢这样说话,下一秒就直接被老朱沉秦淮河底了。

“是啊,是啊,甚为不妥。”

“我等请陛下收回太子监国之命。”

“太子殿下连自己都管不住,岂能监一泱泱大国。”

“………………”

百官交头接耳,议论之音,传上午门城楼。

首节 上一节 136/5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