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217节

一再被呛得直咳嗦的白公胜发现想再弹压下去很难,浓烟笼罩之下想调兵更难,甚至出现了不少贵族带着自家兵马离营逃跑的现象,一颗心变得哇凉哇凉的。

“老夫不服!”

先是遭到半渡而击,而后又碰上晋军这种搞浓烟呛人的战法,白公胜气到血管简直是要爆炸。

晋人怎么就不懂得学一下宋人,先让楚军渡河,等楚军摆好阵势,两军再进行激战啊!!!

第319章 不战屈人,其实就是极尽的恐吓

留在营寨的楚军命运待定,出逃的楚军下场很快就会分晓。

从渭水北岸来到南岸的并不止有六千晋军,只是攻打楚军营寨的只有六千而已。

还有五支人数不一的晋军在渭水南岸,他们人数多就上千,少则只有一百多,分别把控在楚军归去的要道之上。

按照常理,不管逃出营寨的楚军前期会怎么跑,后面总归会想着从来路回去。

那些出逃的楚军不会聚堆,没有时间用来小股人凑成大股人,一般就是几十、几百往南走,随后在某个两侧皆是树林的地方被晋军伏击;或是走出了某个山口被截住,想后退发现来路也被堵住了。

这些逃跑的楚军,只有不走来路的一批人成功逃了回去,其余有一个算一个全栽了。

而待在营寨的楚军,包括白公胜以及叶公,他们在当前不是没有试图做点什么,调动指挥链有效的人手想要将过了河晋军顶回去,问题是非但办不到,后面还让从渭水北岸过来的晋军杀进营寨内。

等待临近傍晚时,白公胜才算是彻底搞清状况,他们着实是选了一个“好地方”扎营,河段被晋军占领,正南面以及西南面被一堵,直接变成了瓮中的那只鳖。

“晋军大肆收集干柴,另有洒油举动,怕是……”叶公刚才率军试图打出一个缺口,搞得一身血迹,身上亦是有伤。

白公胜一听,脸颊涨成了青色,恨声道:“堂堂智氏宗子竟成禽兽!”

无论在什么年代,越是大家族子弟就越顾及脸面,乃至于脸面比生死还要重要。

智氏是不是一个大家族?又或者说,除了列国的诸侯(公族)之外,还有比智氏更加庞大和强大的家族吗?没有了啊!

现在倒好,智氏先偷袭楚军,期间玩了不少阴间操作,放了一次火不够,要收集干柴,甚至连油都搬出来,真要用火攻把楚军解决了呀?

对了,楚人知道油,还是智氏开始在对外贩售植物油。

当然了,智氏现在到处洒的并不是植物油,其实开始大量运用煤炭之后,出现了一种附加品,也就是煤油。

另外,其实植物油也有助燃的效果。

只是一天的时间而已,白公胜连续惊怒与忧虑之下苍老了至少十岁。

白公胜花了一些时间复盘,很清楚自己是受到了半渡而击,并且还遭到了两面夹击,再来是智氏的骑兵确实跟认知中的单骑走马不一样,随后便是高估那一帮随行贵族的节操和智商了。

常说“千里之堤溃于蚁巢”,老话自然是有其道理。

内部没有问题,外部有威胁也不会一下子全面崩盘。

遭遇到来自外部的威胁,内部没有形成统一思想,乃至于有人投降、反叛,其余人不免会陷入互相猜疑的境地;有人想要抵抗,出现了一批人先逃,想抵抗的那些人心立刻就该乱了。

因为有一部分贵族选择带人逃跑,致使白公胜现在就遭遇到了内部人心混乱的损害,以至于惊疑不定的楚军一再反扑,一次次品尝失败的苦果。

无法使用武力扭转战局,眼见晋军真的不想再当人,白公胜必须试一试其它方法了。

“子高往见智瑶,邀其两军阵前会面。”白公胜不说话不要紧,一说话差点听不出是自己的声音,嗓子也是传来一阵阵撕裂又瘙痒的异样感。

这一场晋军与楚军的交战肯定没有什么阵势,其实就是各自占据营区对峙。

智氏骑兵第二次亮相,限于两个方向同时使用的关系,每一个方向的数量都不充足,先期倒是做到了马踏营寨,碍于数量着实不足的关系,越是深入兵力就越加分散了。

楚军约是三四万人。这种规模的兵力之下,营寨不可能多么小,并且会分成几个区域,除非智瑶带来近万的骑兵,至不济一个方向不要少于三千的骑兵,要不然做不到马踏联营,遭到楚军强有力的拦截,再继续深入突击,必定会是一种陷进来出不去的送人头局面出现。

后面看了全程的智瑶开始有点一些文人为什么一再提起“马踏联营”这个词,其实就是出现的次数太少,真的干成也就显得太牛逼了。

刚才白公胜说什么阵前见面,就是一种习惯用词罢了。

叶公也不清洗血迹,更没有处理伤口,该乘坐的战车不能少,要不然哪有属于贵族的排面,随后出发了。

怎么让人知道不是来拼命呢?当前年代没有举白旗的说法,其实就是战车上面一定不能有旗号,再来就是只有驭手没有车右,核心人物手也不要放在武器上。

“前去禀告宗子,楚军果然派人前来。”程武污垢盖脸,看着有点狼狈,神态却是异常振奋。

这个时候,程武其实是在想:“宗子果然料事如神啊!”

临时充作搭档的智林只是跟程武配合不到一天,打从内心里很不喜欢程武这个人。

怎么说呢?程武不是没有能力,只是一些出现意外之后很爱抱怨,好的一面是抱怨完了还能进行弥补。

总体来说,程武这个人很容易情绪化,再来就是显得很嘴碎了。

智瑶得知有楚国使者过来,没有做出迎接的举动。

事实上,智瑶就是想让楚国使者在沿途看一下实际情况,比如智氏的士兵正在收集或堆积干柴,又是在哪些洒下火油,增强楚军确确实实要被火攻的可信度。

“放置干柴,搬来火油,稍后瑶有用处。”智瑶下令。

约是半刻钟之后,叶公见到了智瑶,同时也看到了堆在营帐前的柴堆以及几个陶罐。

当时智瑶正在开启其中一个油罐的封口,再将里面的火油洒在柴堆之上。

智瑶看到叶公,能从穿戴看出是个贵族无疑,只是依旧不知道就是“叶公好龙”的那个叶公。

“受伤的贵族充当使者,不是这个人受到白公胜的信赖,便是这人的身份很高了?”智瑶心想。

怎么说呢?叶公的身份自然低不到哪去,只是也没有特别高贵,算起来就是一个封号大夫。

他这个“叶公”的名号是因为治下爱戴,其本人也有一个很特别的爱好,也就是非常喜欢画龙,并且总是吹嘘一旦连龙的眼睛都画,所画的龙就会变成活物飞走。

黎庶或许相信,同为贵族的楚人怎么可能会信,知道有人喊“叶公”,出于调侃也跟着喊,一下子就成了叶子高的“号”了。

所以,他是叶氏,名子高,号叶公。并不是就叫叶公,也不是爵位是公爵。至于不是公爵能不能称为“公”这个问题,反正现在没有那种限制。

智瑶走到旁边拿火把往泼了或有的柴堆丢了下去,刹那间冒出一串猛火,整座柴堆也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面燃烧起来。

这一幕看的叶公脸颊直接抽搐。

刚才倒的是什么玩意?

怎么一支火把而已,不足三个呼吸就让那么一大堆的木柴全部燃烧,并且火势着实是猛得过于不同寻常了。

智瑶问道:“大夫以为如何?”

哪怕知道吓人的成份居多,还是让叶公脸颊继续在一抖一抖的。

“此间树林密布,遍地亦是植被。如日点火成势,恐怕一发不可收拾。”叶公说道。

这是一个明白人,知道在这种季节之下,干枯的木头不占百之五六,草也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寻常的放火根本无法蔓延多远,遭殃的会是有着众多帐篷的楚军营寨,再来便是周围数里……最多十数里范围内有火势,不可能再往外蔓延到成为数十里或百里以上的趋势。

说白了就是,晋军这边有楚人不知道名字,泼上去却会极大助长火势的玩意,对楚军营寨使用火攻还是能够办到的。

智瑶知道叶公已经有些心神失守,讲了一些话里话外威胁的话,又对着叶公一阵压迫性的急问,交流变成一种叶公无法思考再回答,次次不那么过脑子就需要答出来,猛然间问道:“近日晋人往楚军拜访,所提何事?”

“并无晋人拜访……”叶公说完自己都愣住,非常纳闷之前智瑶还在逼迫楚军投降,怎么会猛然间问出这么一句话。

智瑶不给叶公用来思考的时间,继续说道:“如今,楚军已成瓮中之鳖,无需我军再行攻打,只待瑶下令放火便将一炬而焚,何不偃旗息鼓?”

作为贵族,并且还是楚国的贵族,叶公自然是懂得讲晋语。

同理,晋国的贵族也有一门必修语言,那就是楚语。

这个就是同为霸主级别的待遇,更浅白的道理是两边都视对方为劲敌,想互相了解怎么能够连语言都不学呢。

叶公走了,回去找到白公胜将所见所闻讲了出来,最后说道:“智氏宗子有所诧异之处,问询此战无关之事,问子高可有晋人前来。”

白公胜满脑子都是叶公所讲能助长火势的新鲜玩意,一时间竟然没有听清楚叶公最后讲的那一句话。

“先行逃奔之人归回一二,言及退路已有晋军。”白公胜看上去非常纠结。

叶公立刻将刚才的话抛到一边,惊道:“智氏宗子用兵甚奇,晋人赞称先轸之后唯一将。如若我之来路已有晋军,必是早有万全准备!”

白公胜也是这样的猜测,才会陷入犹豫之中。

他跟郑国还有大仇没报,万万不能死在这一场跟晋军的交战啊!

第320章 稳坐钓鱼台了,属于是

智瑶提出偃旗息鼓的条件。

白公胜一再犹豫和纠结,无奈之下同意了。

这个当然是一种投降,只不过并不是无条件投降。

事实上,智瑶提出“偃旗息鼓”有相关的历史典故,也就是“殽之战”。

那一次“殽之战”后,偷袭了秦军的晋军要求士兵全部留下,却是放走了秦国的贵族。

叶公向白公胜转述智瑶的劝告,哪能遗落“偃旗息鼓”这个词呢?

所以,白公胜立刻知道智瑶是什么意思了。

智瑶愿意放走这一支楚军的贵族,不是他还多么尊礼,又或是觉得自己用偷袭打赢不地道。

有那么一个事实,白公胜极度仇视郑国,楚国有他这么一个人,跟郑国结盟的成功率起码要对半砍。

智瑶还知道一件事情,楚国的令尹子西可是拿白公胜当接班人对待,不出意外楚国的下一任令尹就是白公胜无疑了。

既然非常仇视郑国的白公胜有可能成为楚国的令尹,那么对于晋国来说就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当然了,智瑶知道放走白公胜对魏氏的益处最大,只是有些事情还是要顾着全局,不能因为智氏跟魏氏是竞争对手,无视掉国家的利益。

“看来应该是我多想了?”智瑶相信叶公遭到询问有没有晋人前去约定什么盟约,给第一时间露出来的茫然。

如果真的有联合谋算智氏的联盟,秦国参加进去的话,不可能把楚国给遗落了。

还是那一句话,当今天下任何的联盟无法缺少晋国、楚国和吴国,缺了这三个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余国家全部联合起来还是一盘菜。

智瑶肯定不会因为一次试探而就全面释怀,该有的警惕心一点都不会削弱。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像智瑶这种人活得挺累,然而“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呢?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某位伟人说的!

智瑶没有去战线前端,邀请白公胜与其余楚人贵族来到营寨。

决定投降的白公胜跟干脆,只是没有干脆到携带众多本国贵族赴宴,仅是带上了叶公。

这种场合之下,贵族的佩剑依旧不会被拿走,不过光明正大地穿甲显然不合适,衣服之下有没有穿甲看制作甲胄的技术了。

这一次饮宴的气氛有点怪,不过怪就对了,谁让楚人是战败的一方又前来赴宴。

宴会上,白公胜表现出了不服气的一面,认为晋军是依靠小人手段才取得战役的胜利。

作为胜利者的智瑶笑一笑也就过去。

与会的其余晋人则就肚量没有那么大了。他们的身份地位跟白公胜有区别,直接呛自然不行,话里话外不免会提到楚人未必多么地道,等等之类楚国恃强凌弱的事迹。

而楚国还真是极度擅长恃强凌弱,不然怎么会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并国最多的国家呢?

楚国对兼并的操作怎么样,着实是篇幅太长,不再一一详细介绍了。

总之,一场宴会确认了该地的楚军投降,智瑶答应放走楚国的贵族,还比较贴心地认为每一名楚国贵族可以携带至少五十人离开。白公胜的待遇最好,能够带上一千人离开。

如果智瑶只是放走楚国贵族,不愿意他们携带护卫,其实就是一种杀人手段。

毕竟,他们所在的地理环境很原始,周边不会缺了猛兽,数百里路途也要吃吃喝喝,能够一副凄凄惨惨的模样回去还算幸运,没人随行保护与伺候,不知道多少人会丧命猛兽利爪与口下。

“押解俘虏由‘郑县’经‘武城’,抵‘渭汭’返国。”智瑶给安排了路线。

那个“渭汭”有一个渡口,长期部署了大量的舟与木筏,算是“魏”跟大河南岸主要的战略要地之一。

首节 上一节 217/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