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87节

这个是出自私恩,不是作为齐国人效劳晋国有什么心理障碍。

现在的人都是这样,能去某个国家混得更好,换个国家混根本不会有什么心理顾虑。

而现在各国之间的人才流动还算少,到了战国阶段才叫频繁。

大概了解田穰苴想法的智瑶一点都不急。

只要田穰苴待在老智家,某一天总是能够搞定的。

也就是智瑶暂时还不知道公输班已经出生,年龄上长自己一岁,要不然信不信智氏牵头打鲁国,为的就是将公输班给抢到手?

智氏其实已经挺幸运,又或者说是智瑶懂得建立关系,先后让老子与孔子来过智氏作客。

老子的到来当智氏拥有了不输于周王室的藏书,拥有的书籍数量在所有贵族之中最多,很多还是属于秘藏。

孔子并没有给智氏带来什么著作,超大数量的门徒却在智瑶的请求下帮了各种忙,仅是在智氏做启蒙的事情这一条,无形中给智氏增加的底蕴不是一丝半点。

简单说吧,孔子的门徒来到智氏之后,智氏识字的人直接增加了近万。

而那还是智瑶无法集中更多孩童为前提,只能将福利限定在族人、家臣以及有功的“士”、“徒”子孙身上,难以惠及到属民阶层。

有了那么近万识字的人,再加上有老子默写出来的那么多书籍,还不能想象出日后的智氏会是个什么模样吗?

后面,智瑶根据需要进行了特别的专项培养,补了一批基层军官,规划了行政教导体系,等等很多的方面。

可以说,等着那些人充入到智氏的各方各面,智氏想不进入到腾飞时刻都难。

目前存在疑虑的是,智瑶到底能够给他们创造多大的舞台而已。

“我闻智氏遣人周游列国寻觅人才?”田穰苴问道。

内部进行培养,再从外部吸收人才,智瑶早几年前就在那么干了!

诸夏目前的动荡很严重,不止是随着晋国霸权衰弱让列国互相之间的征战变得更频繁,好些国家的内部时不时就来一场内战。

频繁动荡之下,大家族都随时可能覆灭,实力不强的中小贵族卷进动乱分分钟家破人亡。

在这种乱局之下,一些家族没了的贵族或他们的后裔只能另谋生路,考虑到现在识字就是人才的事实,无法颁布什么招贤令的智瑶才不会忘记派人到处网罗人才这种事。

为什么不能搞招贤令?主要是跟“名”与“器”有关。别说智瑶只是世子,哪天成了智氏之主都不能那么干,不然就是在将诸侯踩在地上摩擦。

所以派人到处网罗人才,费劲是费劲了,有用就行了。

智瑶说道:“如此,先生更是走脱不得。”

这一刻智瑶还是有点小开心,想道:“田穰苴在关注智氏动向?代表还是有点参与进来的心动,不然何必关注呢。”

什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类?很多时候是能够达到目的,可是智瑶已经知道田穰苴感念齐景公和晏婴的恩情,再那么做就是侮辱田穰苴的人格了。

智瑶只能等某天田穰苴自己想开并放下,要不然任何主动招揽都可能是一种适得其反的行为。

一再被强调走不了的田穰苴只是笑笑。他是贵族,但凡智氏要点名声,还能被怎么着?

恰恰也因为田穰苴是贵族,没有得到允许私自逃脱这种事情,当代的贵族压根就不会干。

现在就是让田穰苴走,他其实也不愿意走。

老智家有纸张,还能印书,最重要的是有好多的书籍,并且一些书籍还不禁止田穰苴去借阅,该多么想不开才会在没有汲取足够知识前离开呀?

“智瑶在写兵书,纯以练兵和练阵,是我所缺的部分。”田穰苴知道智瑶也在写著作,类型还是干货满满的那一步骤。

他稍早之前本着节操的关系,没有去窥探智氏新军练得怎么样,后来军队调动到“邯郸”驻扎,几次跟着智瑶去军营,发现了跟现有各国军队都不同,才有了那一句“智氏新军敢为天下先”的话。

遇到同行了,尽管这个同行的年纪不大,可是有两次率军击败诸侯联军的战绩,并且还攻进“临淄”把自己俘虏了,很难不让田穰苴心生交流的欲望,可能心态还有些急切呢。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智瑶就看到田穰苴的话明显比之前多了不少,话里话外还多次打探攻略东山黑狄的布置。

“此战若以先生为‘将’,如何布置?”智瑶问道。

田穰苴写的兵书其实就是从战略角度入手,也就是广而大之的那一个类型,没有牵扯到练兵,战术方面写得也是玄之又玄,没点天赋哪怕看了也学不会,学会了实际应用跟兵书作者去指挥绝对不可能一模一样。

话说,大多数兵书就这样,不是作者不想教,是大多数人看不懂。

诸夏的兵书大多数讲的是战略,战术层次的都少见,练兵什么的就更不可能公布于众,写出来也会被当权者抹掉的。

因为兵书类别不一样,很难说田穰苴到底会不会又懂不懂练兵,只是哪怕他懂得练兵,套路跟智瑶也不会一样。

听到像是询问的田穰苴没立刻张嘴口胡,先问了智瑶关于东山黑狄的现状,再问清楚地形,智氏出动的兵力肯定也要掌握,随后开始慢慢阐述自己的看法。

以他的布置,认为应该悄摸摸地进军,先根据地形将一些地段卡住,每一个狄人部落边上都布置好合适的军队,再在约定的时间一起动手。

智瑶心想:“只能说想到一起块去了,只是……田穰苴是不是遗漏了什么?”

坐在对面的田穰苴还是一脸的思考表情。

“智氏伐黑狄,所为劳力?”田穰苴问道。

智瑶也没避讳,直接给出正式的答案。

田穰苴又问道:“何不驱之‘盖与’?”

是啊,东山黑狄遭到攻击,他们扛不住肯定会撤往“盖与”这座唯一的城池。

以智氏的战斗力,哪怕东山黑狄集中起来,该是一盘菜就是一盘菜,解决起来根本没有难度,逼迫东山黑狄在山林里纠缠才是大麻烦。

那么,东山黑狄明明不难打,之前为什么没有家族动手?这个牵扯到的层面有点多,其中就包括没兴趣这一条了。

晋国内部不属于各个家族管理的野人数量不少,不是极度缺乏劳动力的话,贵族连周边的野人都能无视,攻击异族势力掠夺人口充作劳力就更没有人愿意干了。

野人是什么?每一个时间阶段都有不同的定义,唯一一条一样的就是非纳税阶层。

很久之前,野人跟国人的区分是不居住在城池内,后来又变成人生安全以及财产不受到任何保护,再后来只区别头顶有没有一个贵族罩着。

因为他们不属于某个贵族管辖,没有来自贵族的庇护,自然也就不处在宗法的保护范围之列,不管是野人之间的内部争斗,还是遭到贵族的捕杀,基本上死了就是死了,没有掌权者会去伸张正义。

至于说交税?春秋时代还是存在交税阶层的一个演变过程,太久远的不提,智瑶生长的年代是“徒”和以上阶级才有交税的资格,“徒”以下的自由民和奴隶依旧没有交税的资格。

所以,有交税资格会很感到幸福这种事情,现代人是根本无法体会的。说白了就是,有资格交税也代表拥有一些特权,连交税的资格都没有也就不存在什么权益保障。

智瑶知道到处都有野人,同时也想对野人动手,只是时局非常不合适。

晋国有两次各家族大肆对野人动手的旧例,第一个是在晋文公称霸时间段,第二个则是郤氏完蛋之后。

为什么说晋国当前的局面不适合大肆收拢野人?其实是跟时政有关,动手的时机不对会刺激到各个家族,再来就是收拢野人的难度比对东山黑狄动手更高。

简单来说就是,收拢了野人,出于同文同种的关系,不想像是对待异族那么粗暴。这里也不是其它原因,多少算是贵族间一种道德上的共识。

“先生可愿随我往‘盖与’一行?”智瑶问道。

田穰苴立刻答道:“自然!”

智氏有新军,田穰苴又在写兵书,看一看智氏新军怎么作战会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田穰苴也搞清楚了一件事情,智氏在战略角度上站得很高,自己能想到的智氏也早就想到并开始在做。

“是全部由智瑶单独谋划,还是集合智氏的智囊谋划出来的攻略?”田穰苴对这个感到无比好奇,问却是绝对不会问的。

而智瑶却是在想:“不怕你好奇,就怕你不闻不问。只要产生好奇再参与进来,体验到高端局,还乐意去混低端局吗?”

当然,不排除田穰苴在智氏学了新东西之后,跑回齐国去各种发挥。

一旦田穰苴最后还是要回到齐国?真的不能怪智瑶心狠手辣了!

他们是在接到程朔汇报已经进兵“盖与”的时候,才带上足够的护卫启程。

那已经是智氏对东山黑狄动手的第二年,某种程度上来讲山区作战,智氏战斗力远远高于对方,还是跟东山黑狄玩了小半年的捉迷藏。

而在新的一年之中,晋国会非常热闹……

第141章 就是这么简单

智瑶选择前往“盖与”的路线并不是穿过太行山。

尽管已经有军队先行开路,山林里依然是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再则就是一些山路明明已经开出来,不用过上一个月就会再次布满各种植物。

类似的事情到了现代需要到热带雨林才能体验,对于春秋时代的晋人来说则是分分钟在遭遇的事情,其余几个中原列国中的郑国和宋国也差不多,更加南方的楚国、吴国、越国等等区域则更像是后世南洋的那种气候了。

对于晋国来说,一片绿油油倒是还好,像楚国那种到了春天和秋天就各种湿哒哒,男人三天两头不晒一下蛋蛋,日子简直是不用过了。

“楚国伐蛮氏占其地,晋国竟是视若无睹?”田穰苴能知道这个消息,代表智瑶就没瞒着。

去年,楚国出兵讨伐蛮氏,只是花了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攻克“曼氏”城。

那一座“曼氏”城是蛮氏唯三之一的城池,以诸夏的文化来论算是“都”的级别,另外两座城分别叫“霍”和“梁”。

田穰苴只知道晋国没有跟楚国爆发交战,并不晓得韩氏和狐氏联合出兵。

作为南下统兵将领,韩不信全程在伊水北岸看戏,知情者知道的就是怂得不能再怂了。

韩不信怂得比较有理由,其一是晋军只出动不到一个“军”,韩氏本身并不是那么能打;再来就是狐氏刚刚回到晋国,他们的战斗力并不得到信赖;最后是楚国出动了八万大军,等晋军到了伊水北岸已经攻下“曼氏”城,恰恰是楚军士气最高昂的时刻。

那些理由摆在赵鞅面前,虽说他是被韩不信气了个够呛,终究还是没有进行什么处罚。

韩不信的这一次举动带来了很多的效应,除了一再证明韩氏无法单独扛鼎之外,无非就是再一次证实韩不信的不可靠。

作为“元戎”的赵鞅已经派人前往楚都“郢”,问一问楚国是不是要跟晋国过不去,再重复之前的争霸局面。

楚国到底会怎么答复?智瑶大概能够猜得出来,更想到赵鞅的这一番举动暴露了晋国的无能为力。

要是在以前,晋国才不会派遣使节前往“郢”都,绝对是第一时间集结大军南下开干。

现在嘛?晋国内乱伤了一波元气,赵氏、魏氏被范氏纠缠住,摆明了就是韩氏没用,新的卿位家族狐氏没有证明自己的实力,智氏这边则是有很正当不参与国战的理由。

所以,赵鞅除了派出使者去楚国看似威风凛凛的问责,真的是暴露了拿楚国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实情。

田穰苴说道:“范氏依旧在南,必勾结楚国,晋国怕是有难。”

智瑶心想:“谁说不是呢?”

暴露出很难应对国外局势的晋国,将自己的虚弱展现在楚国面前,着实很难不让楚国得寸进尺。

晋国需要庆幸的是吴国真的崛起,楚国哪怕有心北上再跟晋国分个高下,背后的吴国都会让楚国重新恢复冷静。

所以,楚国攻占了蛮氏,他们只是达到了战略上对晋国的有利,晋国不赶紧改变这一现状,哪怕后面晋国内乱彻底平息,晋国也是很难解除掉楚国对己方的战略威胁。

另外一点,蛮氏被楚国攻占,其实也让周王室直接暴露在楚国的兵峰威胁之下,从而是楚国将晋国保护周王室的承诺只差一步就毁了。

有那么一句话叫“凤凰落架不如鸡”,晋国没有那个实力再扛着周王室的大旗耀武扬威,不会因为晋国曾经称霸而有什么余威,相反多的是有诸侯想踩着晋国上位。

那种局面形成的话,等于晋国对列国的威慑力降到历史冰点,想再称霸只能将不服的诸侯都再揍一遍了。

“现在主持军政的是赵鞅。尽管外部局势不利对晋国是坏事,对我家来说则是好事?”智瑶心想。

那是明摆着的道理,赵鞅无法让晋国称霸,赵氏就无法携大势逼人,想在国内搞事必然遭到强有力的抵抗;换作是赵鞅重新让晋国称霸成功,各家族面对赵氏首先就心里先虚了,几乎就是个任赵鞅揉捏的下场。

听到韩不信所作所为消息的智瑶很怀疑是故意的。

毕竟,韩氏遭到赵氏的渗透,再不赶紧挣扎的话,可能某一天就被赵氏轻易吞并。

在这种紧迫感之下,韩不信本身就想保存实力,还能够给赵鞅使绊子,两害相较取其轻的丢些名声又算得了什么呢?

远处的“盖与”已经遥遥在望,还能看到城池遭到了围困。

说起来,东山黑狄唯一的一座城池也是采取诸夏的款式,城墙夯土而成,看上去是一种不规则的四方形。

智瑶等人是走“壶口”到晋国中西部,再走少水东岸的路线,去到目前属于魏氏的“阳”再一路向东。

拐了这么大的一个弯,花费的时间却远比走太行山的路线更少,一路上大多处是智氏的地盘,多少也让智瑶完成了视察自家封地的目标。

“你欲效仿楚庄王?”田穰苴见智瑶没有搭话,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又问了这么一句话。

智瑶先是略略被吓到。

首节 上一节 87/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