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1017节

  众人这才重新落座。

  文彦博看向文贻庆问道:“何事?”

  “都堂前时奏请,乞除陕西转运副使叶康直为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兼知秦州……”文贻庆报告着:“两宫诏命中书舍人曾肇撰写词头……”

  “然而,今日早间,曾肇缴还词头……”

  “随后,庆寿宫震怒,连官家也被惊动了……”

  “听说官家亲自找了中书舍人苏辙,苏辙依然缴还词头……”

  “缴还词头?还是连续两位中书舍人缴还词头!”在坐的程颐、包绶、黄庭坚都是内心震惊。

  这可是大事!

  多少年都没有出过的大事!

  考虑到如今是女主当政,搞不好,得掀起大风浪了!

  就连文彦博和冯京,也都坐直了身体。

  文彦博面色严肃的问道:“到底怎么回事?为何会连续被缴还词头?”

  文贻庆于是将他知道的事情,原原本本的报告了一遍。

  文彦博听完,脸上的神色,顿时变得无比轻松起来,他呵呵一笑:“老夫还以为何事呢……”

  “来来来……”

  “诸位且与老夫继续!”

  包绶、程颐、黄庭坚三人面面相觑,完全不懂,文彦博前后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大?

  作为文彦博的女婿,包绶起身,拜道:“大人,中书舍人连续缴还词头,国朝罕有……此事,又涉及李宪……此乃大事也……大人缘何……”

  “嗯!”文彦博点头:“确乃大事!”

  “但,这与老夫何干?”

  “要头疼,也该是他吕晦叔头疼!”

  “这……”今年才三十岁的包绶,显然还无法接受,自己的老泰山在遇到这种文臣士大夫与内臣勾结的事情后,却还能安坐,甚至还笑的起来。

  在他的想象中,自己的泰山大人,身为当朝太师、平章军国重事,遇到这样的事情,理当立刻入宫,拜谒天子和两宫发挥自己的作用。

  为什么会这样?

  冯京看着就笑起来,道:“诞哥儿(包绶小名)且坐下来,太师自有太师的思量!”

  包绶哦了一声,再拜稽首,就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但显然还是满脸疑惑。

  文彦博见着,清了清嗓子,道:“诞哥儿,是不是心中有疑惑?”

  包绶点点头。

  文彦博的眼睛,在程颐和黄庭坚身上扫了扫。

  程颐依旧是老样子,不苟言笑的模样,但看得出来,他也有着疑惑。

  但黄庭坚,却显然和包绶一样,有些不太明白,甚至是不敢置信

  考虑到在坐的这三個人,不是他看重的女婿,就是故人之子、他喜欢并提拔起来的年轻人。

  同时也考虑到自己的名声和声望。

  文彦博于是道:“此事,自有人处置手尾。”

  “老夫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老夫若硬要凑这个热闹,说不定,还会被人嫌弃多管闲事呢!”说着,文彦博就自嘲的笑了起来。

  程颐问道:“敢问太师,可是张节度和苏省佐?”

  今日缴还词头的人里有苏辙,而苏轼、苏辙兄弟谁都知道,背后有张方平、苏颂保驾护航。

  而程颐知道,如今,文彦博和张方平这两位元老互相不对付。

  甚至可以说,到了水火不能相容的地步。

  文彦博笑道:“算是吧!”

  “但只对了一半!”

  他用着一副戏谑的口吻道:“三位郎君且看吧!”

  “有好戏看喽!”

  冯京在这个时候,适时的解释:“那叶康直,并非易与之辈!”

  “也是有人保的!”

  说着,冯京就把玩着酒杯,这被时人称作锦毛鼠的元老,对国朝故事和旧年的朝堂格局,无比熟悉。

  黄庭坚听到这里,心念一动——他可是苏轼的迷弟。

  而苏辙是苏轼的弟弟。

  爱屋及乌,他对苏辙也是相当关心的,于是问道:“还请节度赐教!”

  冯京笑眯眯的眯着眼睛,道:“鲁直就静观其变吧!”

  “那叶康直,不过寒素出身,却在不过十八年间,从选人一跃而入待制……岂是等闲之辈?”

  “依老夫之见啊……”

  “便是张安道,这次恐怕也未必保得住苏子由了!”

  他和文彦博一样,对这种能让张方平这老匹夫焦头烂额的事情,非常期待!

  已是搬好了小板凳,煮好了茶汤,就等着看戏。

  黄庭坚愕然:“节度……”

  “请恕下官愚钝……”

  “那叶康直,奴事李宪……这可是犯了国朝大忌!”

  “谁能保得住他?”

  “还能……还能……让曾、苏两位舍人遭难……”

  这是他无法理解的事情。

  冯京呵呵一笑,道:“鲁直如今在崇文院为官……”

  “崇文院内,馆藏着历代官家的御笔以及大臣奏疏、官员档案……”

  “鲁直若是有空,不妨多看看这些东西,看得多了,对鲁直将来仕途,必然大有裨益!”

  黄庭坚还是一头雾水,但他知道,答案或许就藏在崇文院内。

  而且,这个答案一定是公开的,而且一定曾在朝堂上讨论过。

  且,就在文太师和冯节度两位元老在朝的时候。

  考虑到叶康直的年龄,直接可以锁定在治平到熙宁初年这段时间。

  并且,黄庭坚可以确定,当年,叶康直这个名字一定在朝堂上被讨论过。

  所以,这两位元老才会有这样深刻的印象,才会在之后,态度发生翻转。

  并且,他们还认定,苏辙这次要遭重!

  就连张节度和苏省佐这两位苏辙的长辈,恐怕也未必护得住苏辙!

  黄庭坚想到这里,心中已经大概猜到了答案。

  但他还需要去崇文院中寻找当年的文牍!

  可是,崇文院内的文牍,如山似海。

  即使当今天子,下诏命崇文院,按年日月分门别类,并依人、事归档,但想要从其中数以千万计的文牍,找到答案,依然是一个艰难的事情。

  但黄庭坚知道,自己必须找到。

  因为,这事关着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前途!

  ……

  夜深了。

  韩绛的府邸中,却出现了一位访客。

  “令绰啊……”

  “真是稀客!”

  见到来人,韩绛也吃了一惊,将其带到自己书房。

  来人,跟着韩绛,进了书房,就拱手拜道:“还请相公帮我!”

  韩绛立刻扶起对方:“令绰,你我两家交情,何须如此?”

  来人,正是当朝的礼部尚书曾孝宽。

  其与吏部尚书韩忠彦,并为当朝六部尚书中的二代。

  曾孝宽的父亲是曾公亮,曾公亮和韩绛的父亲韩亿是好友,两家人不仅仅是世交,也是政治上的盟友。

  当年,熙宁变法的时候,先是曾公亮给王安石保驾护航,然后是韩绛给王安石接盘,号称传法沙门。

  本质上,熙宁变法,就是曾、韩两家在背后大力支持的。

  曾家自曾公亮去世后,一直不显山露水,极为低调。

  但是,没有人敢轻视这个家族!

  曾公亮在朝数十年,历事三朝,有着无数门生故旧,关系网遍布朝野。

  最重要的是——曾公亮的关系网,依托的是同乡!

  当年,曾公亮在朝,扶持和提拔的年轻人,几乎全部来自福建!

  曾孝宽被韩绛扶起来后,就道:“相公应该已经听说了吧……”

  “家父生前的学生,叶康直除授秦凤路的词头,为中书舍人曾肇、苏辙缴还!”

  “他们还诬陷、构陷叶康直奴事、谄事李宪,骚扰百姓,祸害一路!”

  “相公当知康直的为人!”

  “他是绝不会,也不可能做这种事情的!”

  韩绛微笑着点头:“自然!”

  “老夫信得过康直!”

  “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能得百姓如此称颂,且至今怀念的君子能臣,岂会害民、残民?又岂会谄事阉人?”

  熙宁初年,叶康直任为光化知县(今湖北老河口市),在当地见到地方百姓,以竹屋为舍,因为竹屋干燥,容易失火,经常烧掉百姓民宅。

  叶康直就带着百姓,开设窑场,烧制砖瓦,以砖瓦为屋,两年间,就让光华县当地的竹屋几乎绝迹,从此当地火灾大大减少,百姓纷纷称颂。

首节 上一节 1017/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