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417节

  这既是现实的客观条件,让大宋不具备统治当地的能力。

  也是因为那些地方,既贫瘠又荒芜,产出只能勉强养活当地的土人。

  这些事情,王安石作为当年南征时的宰相,自然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王安石好奇了起来。

  “少主,是否有他的想法?”

  “他是否有办法,让大宋可以在当地,至少维持收支平衡?”

  收支不能平衡,就会持续失血。

  就像现在的熙河路。

  而熙河,战略位置重要,所以可以承受失血。

  即使如此,一直以来,朝中都有弃熙河的声音——太贵了!

  连熙河这样的地方,都有大臣每年都在提议干脆放弃。

  类似交趾北方的那些地方,一旦,无法做到收支平衡,即使现在占有了,最终哪怕天子坚持,也只能和熙宁时一样放弃。

  王安石知道的,即使羁縻,也需要成本!

  那些臣服的溪侗首领,得授官,得册封。

  一旦授官、册封之后,就得允许他们朝贡、通商。

  而朝贡需要回赐,通商则可能让他们赚走利润——这也是交趾境内的土司们,更亲近大宋的原因。

  升龙府的交趾国王,可不会给回赐!

  只会拼命压榨这些人!

  此外,即使最终能做到收支平衡。

  其实,对大宋来说,也是负担。

  因为需要保护当地,需要拒止交趾人。

  这需要分散精力,也需要在当地维持驻军。

  至少得修筑一个大型城市,作为政治文化与军事的中心。

  这就又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了。

  后勤供给以及转运。

  广南西路是承受不起这样长时间的输血的。

  所以,当地不仅仅需要收支平衡,还得有足够的产出来供给一个驻军至少数千,有数万甚至十余万人口的大型城市。

  这些都是问题。

  也都需要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大宋才能真正的在当地扎根,并建立稳固统治。

  “少主能想到吗?”王安石抬头望月。

  然后,他就知道了,有一个人可以帮助他得到这个答案。

  他的孙女的岳父,吕嘉问!

  等吕嘉问到江宁,他肯定会知道这个答案的!

  注:根据《王安石年谱》,王安石应该有三个儿子。

  长子王雱、次子王旁,幼子早夭。

  其中王雱无子,过继了王安国之子王敷的儿子王棣。

  但王雱有个女儿,嫁给了吕嘉问之子吕安中,吕安中死的早,大约三十岁左右就死了,后来这个女儿抚养着吕安中的女儿终老,从这里看夫妻感情应该特别好——北宋寡妇再嫁很正常!

  而王安石的次子王旁,根据记载有精神疾病,没有后代。

第340章 朕祈雨成功了!

  元祐元年二月乙巳(初十)。

  赵煦一早就起来,穿上了向太后亲手给他织的绛纱袍,在女官们的服侍下,戴上了特制的冠冕。

  一整套服章传下来,足足用了一刻多钟。

  等穿戴整齐,赵煦连胳膊都有些举酸了。

  赵煦将腰间的配绶捧在手上,然后试探着走了两步。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在旁边看着,眼中都是带着满意。

  “平素还不觉得,官家穿上冠冕才知,乃是真天子!”太皇太后赞道。

  向太后也满意的点头。

  确实!

  赵煦的相貌和仪态,应该是历代赵官家之最了。

  这个时候,殿外传来了粱惟简的声音:“两位娘娘、大家……礼部遣人来报,天子卤薄已具,请大家移步殿前登车!”

  太皇太后点点头,就对向太后道:“太后,该让官家出门了,可不能误了吉时!”

  “娘娘所言甚是!”向太后说道。

  两宫于是一起,将赵煦送出福宁殿,然后看着他登上那辆祖传的玉辂。

  随着净鞭撕裂空气,内臣、女官,都伏地恭送。

  然后,天子卤薄,便在禁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从福宁殿出发,沿着御道,向着宣德门驶去。

  ……

  端坐在几百岁的玉辂车上,看着玉辂缓缓的驶出宣德门宽大的宫门。

  宰执们,出现在宫门两侧,带着都堂上下和六部官员,集体匍匐在地恭送天子出幸祈雨。

  宣德门外的御街,已经提前净过街了。

  御前洒水班的班直们,走在最前面。

  他们提着水桶,一边走一边洒水,充当着洒水车一样的工作,以防止尘土溅起。

  玉辂缓缓的从御街驶过,赵煦看见,御街两侧都已经放下了无数杈子。

  这是一种从战场上的拒马,改进而来的一种木制设施,一般是用于天子出行时,作为御街上的防护。

  这是因为,出宣德门至州桥前的这一段御街,阔约两百步——太宽了!

  以至于这一段的御街,与其说是街道,不如说是一个大型广场。

  每年正旦、中秋、元宵等节庆,皇帝登临宣德楼,与民同庆时,聚集于此的汴京百姓,可能达到数万甚至十万之众!

  而在平素,两侧的御廊与御沟之间的空地,则会成为整个汴京城无数的市场之一。

  早上有人卖各色吃食,中午这些地方也有大量流动摊贩,售卖各种熟食,更有很多在京的士人,会来这里兜售书画、珍玩。

  自然的,皇帝出行时,就要进行一些人为的措施,来防止有人惊扰御驾。

  玉辂缓缓向前,在御龙直的簇拥和保护下,驶过这一段千步长的大型广场。

  然后便到了州桥前。

  汴京城的市井气息,随之扑面而来。

  赵煦坐在玉辂中,看向两侧街道。

  无数灯笼,挂满了州桥两侧的店铺。数不清的店铺招牌,立在店门口。

  州桥另一端,无数的店铺,层层叠叠,密密麻麻映入眼帘。

  卤薄穿过州桥,进入东向御街。

  汴京城最繁华的街市,旋即映入眼帘。

  这里也是清明上河图中,最主要的画景。

  沿街一排排,皆是邸店。

  潘楼街上,十三家楼的巍峨身影,也在远方若隐若现。

  更远方,还能看到大相国寺的巍峨殿宇影子。

  这座皇家寺庙,本是战国魏国信陵君的旧宅,最初改为寺庙是在北齐时代,唐睿宗时代再次建寺,御赐相国寺。

  从此,兴盛至今,并成为历代的皇家寺庙。

  几乎是卡着时间,赵煦的卤薄,在午时的钟响之前,抵达了大相国寺。

  礼部尚书韩忠彦,率着开封府大僧正、传法院官吏,以及大相国寺的僧人们集体出迎。

  “礼部尚书臣忠彦,恭迎御驾!”

  赵煦在冯景的搀扶下,从玉辂中走下来。

  “卿等免礼……”赵煦看向韩忠彦,还有韩忠彦身后跟着的那一大群大和尚。

  一个个满面红光,身宽体胖。

  赵煦很清楚的,在他上上辈子就知道了。

  汴京城,最不守戒律,最浪荡的就是这大相国寺的和尚。

  什么倚红偎翠大师、什么没头发浪子,有居室如来,大部分都是指的从大相国寺出去的和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大相国寺,不仅仅是皇家寺庙,同时也是汴京城最繁华的集市所在——每月初一、十五,万姓聚集于此,互通有无,因为不用交商税。

  于是,这里就成为了整个汴京城,交易最频繁、也最容易销赃的地方。

  无论是官府被盗的东西,还是民间被盗之物。

  最终大部分都流向了大相国寺的交易市场。

  故而,这万姓交易之地,竟被人称作‘破赃所’。

  身处这等商品经济洪流的风尖浪头。

  除非是那等修持深厚,佛理精深的高僧。

  一般的凡夫俗子,如何经得起孔方兄的考验?

  何况,这大相国寺,虽然是皇家寺庙,清静之地。

  但其周围,却一点也不清静!

  鼎鼎大名的第一、第二、第三甜水巷还有小甜水巷,都在大相国寺周围。

  整个大相国寺,几乎被风月所包围。

  哪个大和尚,经得起出门就被莺莺燕燕包围的考验?

  于是,这大相国寺的僧人们身上,从来没有僧人的样子。

首节 上一节 417/6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