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585节

  一个是拗相公,一个是司马牛。

  简直绝了!

  吕公著依旧沉默。

  韩绛见着,摇摇头,叹道:“犹记得当年嘉佑四友,天下称颂,如今却是老死不相往来矣!”

  这就是在嘲讽他吕公著了。

  毕竟,嘉佑四友,有他吕公著。

  吕公著的脸色终于抽动了一下,他看着韩绛,道:“子华相公,缘何不去劝劝?”

  韩绛叹道:“晦叔怎知老夫没有劝过?”

  韩绛对司马光,现在是彻底服气了。

  拗相公王安石都已经对现实低头了,知道要调和了,也默许了他韩子华对着新法下刀子。

  司马牛却还是一意孤行!

  简直难掰!

  吕公著回想起过去这几个月,韩绛几乎每个月在都堂上,都要请司马光到他的役法检讨所和青苗条例检讨所商议、指正。

  但司马光每次都是婉拒。

  这使得韩绛推行的役法条例和青苗法条例,始终在朝野北非议。

  尤其是役法方面,在韩绛免除了三等户及其以下户等的免役钱,并将这部分负担,无脑摊到了女户、单丁、僧道的头上。

  坊间毁誉参半。

  特别是汴京城里的大和尚,都快诅咒他韩子华断子绝孙了。

  原因很简单,汴京城作为一个商业城市。

  女户、单户的比例不算太高。

  在朝廷的法令下,这些人为了减轻负担,该嫁人的嫁人,该成亲的成亲。

  剩下的,肯定都是不在乎那三瓜两枣的人。

  可大和尚们就惨了!

  根据韩绛的法令,他们承担了超过八成以上的免役钱摊派。

  若是在地方,这些大和尚或许还敢煽动信众闹事,让地方官投鼠忌器。

  可在这汴京城里,谁敢?

  而且,开封府的蔡京,特别精明,为了推行新的免役法条例,他直接派人盯上了各大寺庙的质库。

  这就让大和尚们没有办法,只能乖乖交钱。

  而更名为‘便民低息贷款’的青苗法,在开封府的推行情况,却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

  因为,韩绛的新法令,规定将青苗钱的发放和回收,从地方官手里收到常平仓。

  打着仓法的名义,来发放所谓的‘便民低息贷款’。

  同时,免除了有关官员在‘便民低息贷款’上的考核要求。

  更严令地方常平官,不得摊派、强贷。

  在这么多措施实施后,在开封府境内,‘便民低息贷款’的发放数量,就变得非常感人了。

  据说在一些县,一个月也发不下去一万钱。

  但在汴京城,‘便民低息贷款’的发放,却远超过去。

  常常一个月就能发下去十几万贯。

  于是,朝野也都有议论。

  不少人都说,韩绛的这个‘便民低息贷款’,根本不是给农夫准备的。

  而是给汴京城里的商贾和作坊主准备的。

  很多商贾和作坊主,都会和开封府借贷,用着两成的低息贷款,用来扩大生产或者租赁商铺。

  这就再次得罪了那些大和尚——人家质库买卖,都是四成息以上,而且还是九出十三归,利滚利的那种。

  韩绛搞得这个便民低息贷款,抢了他们好多生意!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大和尚们暴跳如雷,他们背后的勋贵大臣们,同样嫉恨无比。

  于是,这些人雇了好多不第士人,在士林之中,不断掀起舆论。

  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打击、攻讦韩绛。

  甚至还有人收买太学生,让他们在国子监里造势,说他韩绛韩子华,舍本逐末,用商贾之策。

  证据就是——便民低息贷款,在开封府试行数月以来,八成以上贷款,都发给了商贾、工匠之流。

  这些人在发现了司马光,一直在拒绝和韩绛合作后,如获至宝。

  现在,好多人都在外面打着司马光的旗号,用着司马光的名头,攻击着韩绛的政策。

  已经隐隐有人,要将韩绛打成王安石第二的趋势。

  想着这些,吕公著也是叹息一声,给司马光道:“君实不擅实务,子华也是知道的。”

  韩绛呵呵的笑了笑。

  就算司马光真的不擅长实务,可老夫一请再请三请四请。

  他司马君实就算是出于礼貌,也该来看一看,说几句话吧?

  哪怕批评呢!

  可他就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借口推脱。

  韩绛对此当然是有意见的。

  老夫做事,你不帮忙也就算了。

  故意这么搞,给别人提供攻击的口实算什么?

  所以,这一次司马光闹出事来,其实韩绛内心是窃喜的。

  毕竟,他韩绛韩子华,可不是什么温良谦恭让的善人君子。

  这要换他年轻的时候的脾气,早就怼过去了。

  也就是他现在年纪大了,要为身后名着想,才不得不捏着鼻子忍着司马光。

  两位宰相正说着话。

  太皇太后身边的内臣梁从政,就来到了内东门下,对两人道:“两位相公,请随我来。”

  两人这才匆匆结束了谈话,整理好衣冠,拿着朝笏,跟上梁从政向着大内深处走去。

481.感冒了

  感冒了~

  rt,估计有点发烧,脑子很乱,写的东西太混乱了,不敢发。

第456章 新的问题

  “尚书左仆射臣绛……”

  “尚书右仆射臣公著……”

  “恭问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韩绛和吕公著,来到集英殿上,持芴而拜。

  “朕万福。”赵煦轻声说着。

  帷幕内的两宫也答道:“老身(本宫)万福。”

  “冯景,给两位相公赐座、赐茶。”赵煦流利的安排着。

  于是,冯景便领着内臣,搬来椅子,奉上茶水、点心。

  两位宰相再拜谢恩,坐了下来。

  赵煦端坐在御座上,细细打量着这两位近来已经很少见到的宰相。

  韩绛又老了一分,已是白发苍苍,但他的精神头不错。

  吕公著则看上去似乎有些憔悴,在精神方面可能还没有韩绛好。

  看着这两位宰相,赵煦就轻声道:“皇考不幸奄弃天下,朕以幼冲奉祖宗宗庙,幸得两宫慈圣保佑拥护,方安坐于汴京……”

  “朕虽年幼,却也已受圣人之教,获两宫慈圣教诲,知天下之要,首在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得人,得人之要,在于纳谏!”

  赵煦说着,就起身对着两位宰相一礼:“今朕设对于集英殿,愿请两位相公,直言国家情弊!”

  韩绛和吕公著见状,立刻持芴起身拜道:“陛下垂问下情,臣等敢不尽言?”

  对赵煦这个少主,无论韩绛还是吕公著都是满意的。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现在的赵煦,是所有士大夫梦寐以求的君主。

  因为他年少,只能委托两宫听政。

  而两宫因为缺乏实际的执政能力,只能将无数琐碎的事务,下放给宰执处置。

  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宰执是很难认真做事的。

  因为,朝野都会用有色眼镜,打量宰执——会不会有不要脸的人,攀附两宫,甚至鼓动两宫,去行武则天之事?

  同时,两宫也可能会猜忌宰执——天子幼冲,宰执之中会不会有人趁机独揽大权?效仿历代权臣?

  更麻烦的是,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少年天子将来长大后亲政的话。

  听政时期的旧臣,还得想方设法的证明自己的清白。

  所以女主听政时代的宰执,是最难做的。

  但在现在,所有宰执都没有以上这些担心。

  因为,赵煦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除了年纪外,已经完全具备了作为一个君王应有的手段和能力。

  同时,他还大量的参与了听政期间的重要决策、人事任免。

  于是,所有疑虑一扫而光,一切掣肘不复存在。

  宰执们既能享受到女主听政期间,相权扩张、膨胀带来的好处,又不必承担因此带来的恶果。

  因为他们做的事情,是得到了少主的支持,至少是默许的。

  对韩绛、吕公著这样的老臣而言,现在的情况,让他们感觉自己在做梦。

  韩绛看着自己今天早上在朝笏上写好的提纲概要,就躬身拜道:“奏知两宫慈圣、皇帝陛下,臣自受任以来,蒙两宫慈圣、皇帝陛下幸爱,委臣以军国之任,赖祖宗之福,社稷之佑,近年以来,天下太平,社稷安稳……”

首节 上一节 585/6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