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91节

  而且真的看懂了?

  司马光深深吸了一口气,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问道:“老臣斗胆,敢问陛下可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何意?”

  小官家几乎没有停顿,就直接答道:“朕记得,父皇书中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故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然后,司马光就听到了小官家问:“师保,朕可答对了?”

  “官家聪俊仁圣,自古罕见!”司马光再无任何疑问,持芴敬拜:“老臣实为天下,为社稷贺之!”

  亲耳听到官家流利、平稳,毫无任何滞涩的准确回答。

  他终于再无任何疑问,也再无任何怀疑。

  小官家,确实是史书上从未有过的早慧之君。

  他甚至可以直接用范文正公的原文来回答他的问题。

  这份聪慧、机智,司马光觉得就算是他在这个年纪也是远远不如!

  所以,这天下果然要迎来一位自古罕见的聪慧少主了!?

  想想那些坊间的传说,再看看现在在殿上的小官家。

  司马光觉得,那些坊间舆论认为,这位官家堪比汉明帝的说法,恐怕是真的。

  可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当然知道汉明帝是个什么样的君主?

  其在位期间,虽然整顿吏治,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其治下天下太平,四海生平,确实是明君!

  可在另外一方面,这位明君,以驭下严苛,严惩内外豪强、大户而著称。

  同时,明帝时期,汉军四面出击,不断开疆拓土。

  窦固、耿忠北征匈奴,班超经营西域。

  所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恒兴他役,不顾民生。

  这自然是借古讽今,但在现在,司马光却有些恐惧了。

  大宋若来一个汉明帝……

  只是想着明帝的作为……

  对宗室外戚动辄兴起大狱,对于大臣要求无比严苛,甚至会去查大臣的帐……

  其麾下汉军,四面出击,北征匈奴,西伐西域,南定哀牢……

  不要明帝,不要明帝……

  章帝就不错!章帝就很好了!

  想到这里,司马光就再次拜道:“除范纯仁外,臣以为,官家身边,还当有儒臣士大夫辅佐,以教圣人正言,以导正人之行……“

  “故臣昧死斗胆,举荐承议郎程颢,为天子伴读……”

  “程颢治学正直,为人忠贞,尤其能发圣人真意,能通圣人真经,自在地方讲学,桃李满天下,可谓国朝名儒,社稷之臣!”

  “此外,欲求官家通达于学问,则不可不用天下名士,国家词臣,以佐官家进学之道!”

  “老臣昧死,斗胆请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加隆恩于大臣,起复责授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岛安置臣苏轼……”

  司马光举荐的程颢,两宫不大熟悉。

  但苏轼就太熟悉了。

  不止是乌台诗案,将驸马王诜给贬去了郢州安置,让两宫不注意都难。

  更紧要的是,苏轼被贬黄州后写的文章,每一篇都轰动了天下。

  《赤壁赋》、《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哪怕两宫深居深宫,也是闻名已久,如雷贯耳!

第80章 冲突

  赵煦端坐在御座上,听着司马光侃侃而谈。

  上上辈子的一些事情,在他脑海里浮现着。

  程颢,大概是来不了汴京的。

  因为他很快就要去世了,所以代替程颢来的,会是其弟弟程颐。

  对于程颐,赵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赵煦自己一个人在园里数蚂蚁。

  这事情被程颐知道了,程颐就跑来跟他说:“官家仁圣,虫蚁尚且不伤,若能用于国政之上,天下幸甚!”

  赵煦当时看着程颐:????

  我一个人数蚂蚁,你怎么知道的?

  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赵煦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监视。

  于是,他越发的沉默寡言。

  至于范纯仁和苏轼?

  赵煦记得,他亲政后,全部被他和章惇丢去岭南吃荔枝了。

  现在回头想想,其实范纯仁和苏轼都挺有意思的。

  特别是苏轼,赵煦对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苏轼经常悄悄的拉住赵煦的袖子,然后私底下和他说唐代皇帝怎么杀大臣的。

  说的绘声绘色,让赵煦惊疑不定:你是来试探朕的吗?

  等赵煦在现代醒来,看完史料才知道。

  苏轼不是在试探他。

  这就是他!

  这就是苏轼苏子瞻做的出来的事情!

  而范纯仁?

  老实说,在元祐群臣里,除了吕大防,就是范纯仁最像新党了。

  而且,赵煦在现代看的研究和资料里记载,范纯仁在元祐末年,一直在试图祢和新党和旧党的分歧,打算和稀泥。

  不过,那个时候再来和稀泥已经晚了。

  旧党大臣手里,已经沾满了新党大臣的血!

  蔡确贬死,邓绾贬死,章惇差一点也死了。

  无数新党大臣,在元祐时代备受打击和折磨。

  在新党看来,旧党都已经撕破脸了,就不必再和他们客气,也不必给他们留体面。

  当时的赵煦,也不够成熟,不够稳重。

  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也被元祐时代的所见所闻吓坏了。

  所以,对一切旧党大开杀戒。

  除了少数几个赵煦观感不错的大臣,剩下的元祐旧臣,几乎人手一个剥麻待遇,统统去了岭南。

  一时间岭南荆棘之路,热闹非凡。

  不过,从事后来看,虽然是意气用事,虽然让党争进一步激烈化了。

  但在短期来看,反而统一了上下意志。

  使得朝野上下,避免了那些不必要的争执和争论。

  于是得以全力变法改革,全力用兵西北,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老实说,要是赵煦但凡多活几年,灭了西夏。

  说不定也就没有那些后来的事情了。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

  成败论英雄,只有胜利者才配得到赞美。

  失败者,自然是小丑。

  ……

  赵煦在这里胡思乱想,帷幕中的两宫,就已经完成了交流。

  太皇太后道:“相公所举大臣,老身和皇太后都觉得甚好,就以相公所举大臣任用吧!”

  “老臣,诚惶诚恐,再拜谢恩!”司马光持芴敬拜。

  举荐大臣,既是国事,也是是司马光的试探,看看两宫对他的态度和信任度。

  如今看来,应该是不错的。

  这让司马光备受鼓舞,也让他终于有底气去说那个事情了。

  持芴而起,司马光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看着朝笏上的文字,终于下定决心,奏道:“此外,老臣还有一愚钝之言,愿献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这个时候,心情很不错,于是说道:“相公但言无妨!”

  司马光持芴道:“老臣闻,近来御史言官,以左相王珪,屡行不法之事,动乱国家法度,败坏祖宗制度,言者以王珪当剥麻贬黜,乃至于有欲杀宰相者……”

  “老臣惶恐,昧死谨奏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祖宗以来,恩遇大臣,善待儒臣,自仁庙以降,国家已六七十年未曾深治宰执大臣之罪!”

  “昔年,陈士儒大逆不道,纵妻杀母,大行皇帝尤以‘陈士儒乃故执政之独子,若杀之,则绝人祭祀,断人香火’,乃欲赦其死罪……”

  “陈士儒尚非宰执,不过宰执之子,干犯十恶不赦之重罪,大行皇帝犹念人情,尝欲赦之……”

  “何况真宰相乎?”

  司马光的话,让帷幕内的气氛,立刻开始下降。

  剥麻王珪,这是太皇太后的执念!

  因为,她害怕,害怕若不能将王珪深治。

  一旦六哥长大了,想起来这个事情,打算查一查,查出一点什么来。

  那么她的身后名,高家的富贵,还有雍王的前途就全完了!

  况且,太皇太后也不觉得,剥麻王珪有什么错!

  御史台的言官们,弹章累上,每一个人都在说王珪有罪,有大罪。

  罗列的罪名,列举的罪状,从败坏法度,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到私通辽使,非议君父,不一而足。

  可这些元老大臣,却不仅仅不体谅她的苦楚,也不去看御史台的言官弹劾。

  前有孙固,现在又有司马光,都来她面前给王珪说好话!

  这让太皇太后真的难受!

首节 上一节 91/6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