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997节

  但外戚就不一样了!

  大宋外戚们,只要有钱捞,什么事情都肯做,也什么事情都愿意做。

  而,有外戚带头,地方上的人,胆子也会跟着大起来,不会害怕政策风险。

  就像熙河,要是没有向宗回、高公纪坐镇,谁敢那么玩?谁有那个胆子?

  向太后犹豫片刻后,还是选择了点头:“既是六哥的意思,那就姑且让向宗良去试一试……”

  “不过,最好安排些贤良之士,在向宗良身边……”

  “以免其行差踏错!”

  赵煦听着笑道:“母后安心!”

  “如今的广南东路转运使蒋之奇,乃是常州名士,天下有数的道德人物!”

  嗯,蒋之奇确实是个‘道德标杆’。

  出了名的墙头草,风吹两边倒的那种。

  作为欧阳修的门生,却站出来弹劾欧阳修‘帷幕不修’的是他。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积极支持的也是他。

  但,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元祐旧党上台后,极力陈说新法祸国殃民的还是他。

  绍圣时代,依旧是他,跳回新党阵营,表示自己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

  不过,这个家伙能力确实强。

  懂水利,懂财政,历任各路,政绩斐然。

  “此外,儿打算,从朝中多选道德之士,随舅父南下……”

  “儿相信,有着诸多贤士辅佐,舅父定能在广南为国建功!”

  本来,赵煦是有意,让向宗回明年前往明州,接掌明州市舶司的。

  但现在广南东路既出了事情,就将之安插到广州去好了。

  反正是一样的。

  至于明州?

  再选人吧!

  文彦博诸子或者狄咏的哥哥狄谘都是不错的人选。

  反正,干脏活,就让外戚上,准没错!

  ……

  韩绛慢慢的打着茶沫,看着茶汤颜色,渐渐变白,心情变得舒畅起来。

  他能不舒畅吗?

  虽然,致仕的流程还在走。

  他才上了

  更在三天前的十二月乙酉朔(初一),命学士院制词,同日降诏推恩他和文彦博。

  皆免入朝拜礼,皆以耆老相称。

  最关键的,还是诏书内容,他韩绛与文彦博除了称呼不同,其他一切相同。

  真真是叫他快意不已!

  文彦博?文太师?

  老夫致仕后,地位也与汝同!

  可以预见,平章军国重事,将不再为文彦博所独有!

  韩绛自是难免得意。

  这不,趁着汴京连日下雪他就在家里面,召集着亲朋好友,开始炫耀起来。

  “来来来……”

  “诸位都来尝一尝,老夫煮的茶汤……”

  “这可是蔡持正,从福建捎来的,虽比不得御茶,却也是市面上难见的好茶!”

  说着,韩绛命下人,将一杯杯舀好的茶汤,送到宾客们面前。

  众人纷纷起身,拜谢着韩绛。

  人人都知,这位宰相虽将要致仕,但不会就此消失。

  相反,他还将继续活跃在汴京城,并与文彦博一样,成为官家控制朝堂的关键。

  那个执政不听话,就是老宰相出来训斥的时候!

  自然,这位老宰相也将如文彦博一般,成为游历在两府之外,但能影响两府决策的元老重臣!

  而韩绛透露的消息,更是让这些人的心脏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

  蔡确送的茶叶?

  意思是蔡确走通了韩绛的关系?

  等其落福建路观察使的差遣后,就要回京?

  这么说来新的宰相是蔡确?

  韩绛只呵呵笑着,就要端着茶盏坐下来。

  忽地,韩绛的孙子韩宗道,蹑手蹑脚,走到他身边,耳语了两句,并将一封拜帖,送到了韩绛的手中。

  韩绛听完,再看拜帖,脸色就变了。

  因为拜帖上,有着一个标志性的花押。

  而,韩绛绝不会认错这个花押!

  淡墨疾书,写意自然,有魏晋之风,同时颜(颜真卿)、杨(杨凝式)的痕迹,也在其中,偏又能一眼看出,已在颜、杨之外,走出一条新路。

  当今天下,除了那位故人外,没有人能写出这样的书法来。

  就算是临摹,也没人能临摹出其书法的味道。

  这是无法模仿的!

  “来人何在?”他问着。

  “回大人,正在府外!”

  韩绛看向宾客们,拱手道:“诸公老夫有事暂离片刻,诸公且慢用……”

  说完,他就将那御赐的几杖,丢到一边,带着韩宗道走了出去。

  “来人年纪几许?”出了门,到了旁边的一间静室,韩绛就问道。

  “回禀大人,来人约莫十七八岁的模样……”

  “他自称什么?”

  “故人之孙,晚辈末学后进……”韩宗道规规矩矩的答道。

  韩绛听着,露出笑容来。

  他已知道是谁来了!

  “快去将他请入府中,叫瑜儿去招待。”

  “老夫将客人送走,就去见他!”

  韩宗道楞了一下,问道:“大人,这位客人是?”

  韩绛道:“除了江宁的王介甫外,天下谁能写这一笔书法?”

  王安石的真迹,就和他人一样,极具辨识度。

  而他当年是王安石的传法沙门,两人表演一次互相推荐对方接任自己为宰相,自然不可能认错。

  韩宗道惊讶起来:“这么说来,来的是……”

  “嗯!”韩绛道:“必是王介甫的嗣孙王棣了!”

  “王棣?”韩宗道惊道:“王司空怎舍得让他入京?”

  “还不是吕晦叔搞的鬼!”韩绛撇撇嘴道:“硬生生的把人家从广西调回京城,非要塞到自己身边。”

  “我看呐……吕晦叔搞不好还想招其为东床快婿。”

  但是……

  “老夫也还是有几个孙女,未许人家的!”

  若能嫁孙女与王安石的嗣孙。

  那他韩绛和王安石的友谊,也算是有个结果了。

  当然,韩绛不会承认,是因为他看出来了,当朝官家其实对王安石非常看重!

第684章 王安石的请求

  十八岁的王棣,是第一次进京。

  汴京城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这么的新鲜与奇特。

  这里的人太多了!

  尽管昨天才下过雪,但街道上依然不乏行人、商贩。

  不时就能看到,挑着一种叫煤球的脚贩,在沿街叫卖。

  这种煤球很便宜,在汴京城是按组卖的,一组六个,每组十五文。

  此外,还有着穿着粗布袍子,冻的小脸通红,但面容干净,叫声洪亮的童子,在沿街叫卖着小报。

  童子们捧着厚厚的小报,身上系着装钱的褡裢,穿街走巷,褡裢里的铜钱叮叮当当,童子们蹦蹦跳跳。

  这一切的一切,都和祖父、叔祖、恩相(章惇)说的不一样。

  也和江宁、邕州、桂州完全不同。

  不过,跟着章惇在广西待了差不多十个月后,王棣已被历练了出来。

  虽是好奇,但他不会张望。

  而是仔细观察,将这些事情记在心中。

  这是他在广西学会的技能。

  故此入京后,他是一边观察汴京,一边按照着祖父之意,寻到了韩绛的府邸——这很好找!

  韩绛府邸在汴京城的景福坊,此地有着普济庙,号为九龙堂,乃是汴京城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首节 上一节 997/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