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999节

  就连文彦博,好像也没有幸免!

  也就是他爹是邵雍,不然早就被出重拳了。

  韩绛微微点头,虽然奇怪王安石为什么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术算之人,但他还是道:“司空既欲兴学,老夫自当尽微薄之力,不知司空可有什么地方,需要老夫帮手的?”

  他可是传法沙门。

  无论当年,还是如今,都是!

  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推荐他接任,他很好的完成了王安石的嘱托,维持住了新法。

  元丰八年,新法风雨飘摇,还是他,以中立派的身份入朝拜相,并主持新法检讨。

  通过妥协、调整和修改,将役法、青苗法、将兵法,都保留了下来。

  自然,韩绛是想要善始善终的。

  他也知道王安石现在想要重新开讲的时候,其孙子王棣入京,特意来拜见他,也肯定是有嘱托的。

  王棣见状,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韩绛,拜道:“此乃家祖书信……”

  韩绛顿时笑起来,他就知道!

  为自己和王安石之间的默契,深感欣慰。

  将信拆开,韩绛扫了一遍,眉头顿时皱起来。

  “这王介甫……怎会如此请求?”

  他心中想着,但还是对王棣道:“老夫知道,会尽快安排人去办的。”

  “多谢康国公!”王棣拜道。

  ……

  送走王棣,韩绛还是皱着眉头。

  “大人……荆国公信中说了何事?”韩瑜忍不住问道。

  “请老夫帮他找两个人的弟子或者子孙下落……”

  “谁人?”韩瑜好奇起来。

  这天下,还有谁是王安石找不到,需要请韩绛帮忙找的?

  “其一,是仁庙时的左班殿直,翰林天文院天文官贾宪后人或者弟子……“

  “其二……熙宁时,沈括沈存中向先帝举荐的天文官卫朴后人或者弟子。”

  “这卫朴学生倒是好找。”韩绛道。

  因为,沈括现在提举专一制造军器局,所以大量召集他的旧部,其中就包括了卫朴的几个学生。

  听说,这些人都被沈括委以重任,在专一制造军器局中担任着要职,甚至已经因功被授官了。

  “但那贾宪就难喽!”

  贾宪的名字,韩绛年轻的时候曾有耳闻。

  但其已死数十年其学生或者后人,恐怕只能让开封府去查找了。

  还未必能找到!

  没办法,当代士大夫虽然推崇易经,但没几个人关心术算之道。

  即使国家立有算学,但,去算学的人,都是胥吏的子弟,很少有士人愿意读。

  就算这样,算学至今,也不过有师生数十人,拮据的很。

  也就是近来,才有所改观。

  据说是因为,当今天子将很多童子送去算学,充作学童。

  所以汴京新报,拨了不少钱过去,这才勉强让算学的教授的待遇好起来。

  起码,温饱是可以满足。

  “等等……”韩绛想到这里,忽地愣住了:“天子?”

  “王介甫这次重新出山,该不会是天子授意的吧?”

  这样一想,韩绛的神色就变得玩味起来了。

  ……

  “促仪……促仪……”

  王棣刚刚走出韩府,还没来得及上马,就听到有人在叫他。

  他抬头一看,就看到了一个牵着马的年轻士子,兴冲冲的向着他走来。

  “促仪,促仪!你入京了啊!”

  可能是看到王棣没有认出自己,对方来到王棣面前,高兴的说道:“促仪忘了?元丰八年,我奉家父之命前往江宁,曾见过几面啊!”

  王棣抬头,仔细端详后,终于认出了对方,顿时欣喜不已:“舜徒兄,您怎么在这里?”

  来人正是吕好问。

  元丰八年,吕希哲陪着吕公著回京,途径润州,吕希哲下船趁机写信去江宁给王安石。

  当时送信去江宁的人就是吕好问。

  也正是那一次,吕好问认识了王棣。

  吕好问拉住王棣的手,道:“家父听说促仪回京了,所以命我来这里等候,果然是等到了促仪!”

  王棣自出江宁,这一路上,早就有人通风报信了。

  王安石的嗣孙入京,有心人怎么可能不关注?

第685章 回朝述职的人们

  接下来几天,王棣在汴京城中,受到了热烈欢迎。

  几乎整个汴京城,似乎都向他表达了友好。

  不止是王安石的亲朋、故旧、门生们,纷纷邀请他过府,还派人陪他游玩。

  就连那些王安石昔日的政敌,也对他敞开了怀抱。

  文家、富家、韩家,甚至吴家人,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这可把年轻的王棣吓坏了,一溜烟就躲到了朝集院里不出来,安心等着吏部、都堂方面的考官试,也就是所谓的身言书判。

  这事情,自然传到了赵煦耳中。

  “这些老狐狸……”赵煦听完石得一的汇报就忍不住摇头:“真是没一个善茬呢!”

  赵煦很清楚,汴京城中的这些家伙,对于王棣未必有什么恶意。

  但他们也绝没藏什么好心!

  没有恶意,是因为不敢。

  不坏好意,则是王棣太诱人了!

  王安石唯一的孙子,百年后的继承人。

  不说踩他,即使只是带着他,参加一些比较敏感的诗会、酒宴,让他自己踩坑,然后立刻发动舆论,宣传王安石之孙与某某相谈甚欢、把酒言欢一类的事情。

  就足够了!

  好在,王棣机灵,直接躲进了朝集院,闭门不出。

  这应该也是有人教的。

  既然有人教,就意味着有人保,赵煦于是也就不必操心这个事情了。

  “宋用臣什么时候回京?”赵煦问着石得一。

  “回禀大家,宋宣庆前日已到大名府,应该就在这两日就可以回京了。”石得一答道。

  自今年四月,淮南大旱以来,宋用臣就一直奔波在外。

  先在淮南救灾,好不容易忙完淮南,就又受命前往河北清淤。

  算起来,他已忙碌了七个多月了。

  当然,他的付出,自然有丰富的回报。

  升官是肯定的——淮南旱灾后,宋用臣以救灾有功,从宣政使升为宣庆使,内侍官阶从押班,升迁为副都知,本官从蔡州防御使,升为明州观察使。

  这些都是虚的。

  真正重要的是,特旨许其增收养子一人,以承香火。

  同时,特旨准许这养子不必入宫!

  这就意味着,宋用臣将得到了和蓝元震一样的待遇(蓝元震养子五人,特旨皆不必阉割)。

  允许收养子,且不必入宫,不入宫就不用阉割。

  换而言之,他的养子可以传他香火,成为一個正常的家族。

  这就不是养子,而是嗣子了。

  既是嗣子,自然可以传宋用臣的家名,也可以得到恩荫。

  所以,宋用臣得旨后,立刻就开始启程回京。

  他要赶在兴龙节前回京。

  这是因为,大宋祖宗之制,内臣收继养子,每年有且只有一次机会,且是固定的时间——天子圣节!

  只有这一天,天家才会降下恩典。

  允许符合要求的内臣,收养养子,并登记在宫籍上。

  同样,也只有这一天,内侍省中培养的那些内臣,才能蒙恩参与考试,并在考试通过后入宫。

  换而言之,宋用臣要是错过了今年的兴龙节,那他就只能等明年了。

  很显然,他不愿意等,他已迫不及待了。

  赵煦看着石得一,在谈及宋用臣时的羡慕神色,便安慰道:“都知不必气馁。”

  “今年是宋用臣收继嗣子,明年就该轮到都知了。”

  石得一一听,内心狂喜不已,当即跪下来谢恩:“大家再造之恩,老臣感激涕零,必当结草衔环,以报隆恩!”

  对这些大貂铛来说,他们位高权重,富贵无比。

  好多人都在宫外置办着宅邸,娶了妻妾,养着歌姬、门人。

  但,他们终究是不完整的。

  哪怕朝廷恩典,许他们在宫中收养子,传承自己的姓氏,就如唐代的那些前辈一样,形成一个又一个内臣家族。

  可终究,他们是内臣。

首节 上一节 999/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