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 第126节

  至于赵国的舞姿,还需要亲眼见到才能评论。

  对于这个目标能不能达成,

  韩林表示,还是相信卫青他们几个的。

  要是连他们都做不到,放眼天下估计就没人能做到了。

  双方的实力虽然略有差距。

  但也仅仅是在兵力上面。

  现如今,

  齐国和赵国,已经僵持了半年的时间。

  虽然中间一多半的时间,都是冬天,双方都各自缩在军营中,没怎么动兵戈。

  但是这种持久战,

  就不全是靠战术了,拼的是两国的综合国力。

  也就是拼后勤。

  在这方面,

  韩林觉得,齐国还是能耗死赵国的。

  一方面,是双方在前线的兵力,就不一样。

  齐国这边只有13万的兵马,反观赵国二十多万大军。

  兵力多一倍,相应的每天消耗的粮草也要多一倍。

  这对于半耕半牧的赵国来说,压力相当之大。

  其次,

  这一年中。

  韩林虽然鼓励经商,

  但不代表,放弃了农业。

  再加上有去年的系统奖励,风调雨顺光环的相助, 去年齐国迎来了大丰收。

  更不要说,

  还吞并了燕国,得到大量的资源。

  这些资源,

  现在全部变成赵国的压力。

  所以对外战争上,韩林不需要有丝毫担心。

  至于齐国国内,

  经过韩林这一年的折腾,

  虽然谈不上多好吧,但也说得上是未来可期。

  比如道路方面,临淄城内已经全部修建完毕,皇宫和金雀台,也初具规模。

  要想富,先修路。

  其他地区,

  也开始了大规模的修建工作。

  光是修路这一个项目,就提供了超过二十万个工作岗位。

  毕竟韩林征召农夫,可不是让他们白干活。

  一个个可都是给工钱的。

  经济上,

  经过这一年的时间。

  临淄城的城郊,已经建立起大大小小各种工厂、作坊。

  其中,

  又以冶铁、制盐,这种拥有朝廷背景的工厂最多,规模最大。

  其次就是纺织业、渔业、陶瓷业、茶业....等等各种赚钱的行业。

  由于这一年来,

  开办的工厂和作坊数量太多。

  城内早就容纳不下。

  所以全部建在了城郊。

  如今临淄城的繁华程度,可以说是天下之最。

  每天都有无数的商队往来其中,进行各种贸易。

  厂区不远处的角斗场,

  也成为他们参观的打卡地点。

  每一次比赛,都是人声鼎沸、座无虚席。

  基本上来齐国经商的商人,都会前往参观一下。

  至于说血腥?

  对于现在这种天下大乱的局面。

  他们见过的血腥场面,不知道比这惊悚多少倍。

  至于说孩子?

  齐国律法明文规定,十八岁以下禁止进入。

  除此之外,

  城中那些韩林开办的娱乐场所,同样也是他们来到齐国后,必须要去体验的地方。

  就这一年的时间,

  这些人,不知道给韩林带来了多少的财富。

  除了这些之外,

  这一年中,

  韩林折腾最大的,除了鼓励经商,另一项就是科举改制了。

  经过去年的折腾。

  现在齐国所有的郡县,都至少拥有一所学校。

  那些新建的学校,

  韩林会派遣一些系统召唤的教书先生,过去帮忙。

  传授教学经验。

  虽然因为改制的事情,

  有大量的文人学子,前往了周边各国。

  短期内,

  肯定会造成齐国的人才断档。

  但是对于这种普通人才,韩林是一点不在乎。

  尖端人才,由系统提供。

  根本不需要自己操心。

  至于普通人才,先不说有很大一批人,还留在齐国,甚至不少人都报名进入了学校。

  只要给齐国几年的时间。

  那些空缺也都会慢慢填补上来。

  短期内,

  可能还看不出有太大的成效。

  但是,只要给予充足的时间。

  十年二十年之后。

  科举改制的优势绝对会体现出来。

  就好比古代的各种变法。

  都会经历一阵短痛。

  尤其是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

  但是长远来看,

  绝对是利大于弊。

  至少,韩林从原先那种八股取士的科举,看不到任何闪光点。

  思想固化,扼杀创造能力。

  根本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那些读书人,为了中试。

  只能埋头苦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问题,造成学风空疏。

  思想麻木,固步自封。

  天天说着祖宗之法不可变。

  但是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

  既然是人定的规矩,自然也可以由人来更改!

  韩林最不爱听的,就是天天把祖宗之法放在嘴边的人。

  穿越的这一年来,

  韩林做过的正事也是也就这些。

  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跟妃子嬉戏。

  男人么,

  也就那么点爱好。

  至于说齐国接下来该咋走,韩林已经放手给管仲去干了。

  但是对外战争上,韩林的目标还是很明确的。

首节 上一节 126/3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