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皇宫的扩建,再加上修建金雀台。
占据了大量的城中土地。
如今的临淄城,接近四分之一的面积,都被包含在内。
再加上城中的繁华程度,吸引了大量了周边居民乃至国外的客商。
弄得现在临淄城人满为患。
尤其是东市和西市,每天都拥挤无比。
韩林忽然道:“临淄城,该扩建一下了。”
工部尚书:“???”
第一时间,工部尚书还没反应过来。
韩林再次开口:“拿临淄城及周边地区的地图过来。”
“遵命。”
没一会,
地图呈上来。
韩林看着临淄城的地图,对着工部尚书指了指:“从这里到这里,等皇宫建造完......不,从明天开始,直接开始扩建。”
“临淄城作为大齐京师,现在的面积太小了。”
“就按照朕刚才所指的区域,将临淄城扩建一下,另外新修建的房屋样式及区域规划,等朕回头在告诉你。”
工部尚书嘴角狂抽,感觉头皮发麻。
面对韩林的吩咐,
心中叫苦连连。
陛下啊,
你知不知道,如今为了修建皇宫和金雀台,再加上整个大齐的道路修建。
征召的民夫数量,已经超过了五十万。
你现在还要扩建临淄城?
而且刚才韩林划出来的那范围,
别看在地图上,只有一个圈。
可那面积,几乎是现在临淄城的三倍。
而且城池的扩建,还不是渐渐的的建一圈城墙就完事了。
还要配备各种守城设施。
护城河也要重新挖掘改道。
陛下你知不知道,这样的工程还要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啊。
您就不能稍微等两年。
等皇宫和金雀台建好之后,在扩建吗?
可是,
工部尚书的心中叫苦声再大,他也不敢真的说出口。
韩林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性格,可谓是人尽皆知。
但凡提出反对的人,要么已经转世投胎,要么闲赋在家。
总之,
现在的朝堂之上,早就没人敢对韩林的提议,说出反对的声音了。
四世三公的袁家,都给抄家灭祖了。
更别说是他们了。
曾经作为士人底牌的人文学子,更是在科举改制之后,彻底失去了曾经的依仗。
原本的读书人,要么背井离乡,离开齐国。
前往其他各国参加科举。
要么放下曾经的光环,进入韩林所创办的学校,重新学习。
面对韩林不容反对的声音,
工部尚书只能含泪答道:“陛下放心,工部这就派人进行丈量工作。”
下午,
受不了热的韩林,回到了行宫。
至于工部,没有丝毫耽搁。
在派人进行丈量的同时,又开始了招工事宜。
得知相关消息的叶清秋,瞪大着双眼,面露骇然之色。
现在的她,
只想问一个问题:“韩林他疯了吧?”
修建皇宫和金雀台还不够,现在又要扩建临淄城?
大兴土木这四个字,都已经没法形容韩林现在的行为了。
他这是要整个齐国人,都去满足他的欲望吗?
在这之前齐国所征集民夫的数量,叶清秋是知道的。
可是现在,韩林竟然还不满足,还要扩建临淄城?
如今齐国刚有一些要崛起的迹象,韩林就不能消停一会吗?为什么非要做这种劳民伤财的举动。
嗯?
等等,
劳民伤财......
当这四个字出现在脑海中后,叶清秋突然想到什么。
(今天第二章,后面还有。)
第123章 工部招工,还得倒贴钱
劳民伤财之后会发生什么?
民怨沸腾,怨声载道。
想想看,
现在齐国的土木工程。
皇宫、金雀台、临淄城扩建,还有整个齐国范围的道路修建。
像兴建学校这种,都只算皮毛了。
如此浩大的工程,齐国又要征调多少民夫。
要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
而这些消耗,一定会摊到齐国百姓的身上。
看看历史,
那些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王朝,有哪个是得到善终的?
尤其是所谓的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后世的人是可以乘凉,可是当世的那些人呢?
他们就活该受罪?
翻看历史书,曾经有一个大隋王朝。
鼎盛之时丝毫不逊于现在的大秦。
可就是因为隋国的末代帝王,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最后也因此消散在历史当中。
现在韩林的举动,不正是给了自己机会么。
等百姓们怨声载道之时,
从背后添一把火,推波助澜。
到时候,
自己登台高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接着一举推翻韩林的暴政。
捏紧拳头,
叶清秋在心中暗暗定好了计划。
其实现在的叶清秋,跟刚重生的时间段相比,心态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个时候,
她还担心齐国被韩林折腾的不成样子。
民生凋零,百姓怨声载道。
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接手的齐国,又将是一个烂摊子。
然后自己还需要休养生息,一步步缓慢的恢复元气。
这种结果无疑会浪费她大量的时间。
所以一开始,
叶清秋就找到父亲,约法三章。
约定一年为期,如果韩林是无药可救的昏君,便让父亲支持自己的大业。
这样叶清秋就可以提前起兵,将韩林推翻。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事情的发展,完全跟她前世遇见的不一样。
韩林虽然仍旧是记忆中的昏君,可是齐国的现状,比前世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
叶清秋觉得,现阶段的齐国,与她统治下的巅峰时期相比,也是不遑多让。
这种情况下,
叶景隆怎么可能答应叶清秋大逆不道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