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第116节

  但不论如何,行用库可以兑换,这绝对是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大好消息。

  甚至在之后的三四个月里,京城之地,足足八个县,每个县都有一座钱庄,陆续开启!

  ……

  转眼睛。

  已经是八月。

  夜色,繁星高照。

  天气太热,苏闲索性躺在院里,看著天空的繁星,内心却是陷入思索。

  这段时间,苏闲所在的大本堂,倒是十分平静。

  但是父亲所在的宝钞提举司,真是忙的脚不沾地。基本上一清早就要出去,宵禁时才回来。有时候甚至连夜不回……

  不过宝钞之事过后。

  父亲的秉直贤名,倒也是传遍了京城,什么不畏强权,为民做主,强开提举司行用库。

  直接打败不法之臣,圣上一双火眼之下,将这残害贤臣的奸臣,斩首示众。

  其中,甚至有苏闲什么在宫城之内使用巧招,再劝陛下,联系到上次的空印,和皇孙的城头对话……

  一时间,众人又开始称赞,不愧是圣上亲口所言……麒麟子等等说法。

  而在初始的不适应之后。

  很快,苏贵渊又投入到了,宝钞的防伪、材质工作。

  苏闲所说的用“棉花”来制作宝钞,提升材质,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很难了。

  这种技法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提升的。

  但虽然如此。

  将棉花作为主要材料之一,尝试了好几次之后,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只需要继续想办法提升工艺就行。

  反倒是防盗,进行的井井有条。

  苏贵渊想要在宝钞之上,添加一些防伪图案,但这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完,只好等著和棉花一起,填充进宝钞。

  争取在来年,再新发宝钞!

  而不得不说。

  此次过后,又是因祸得福。

  因为钱庄虽然是皇家和勋贵成立,但名义上,却是分设在宝钞提举司,行用库之下。

  管理的人,也是借助行用库调集的吏员。

  当然,各个勋贵府邸,也派出一位主管,除此之外,还有朱元璋派出的亲随。

  根据这个趋势,苏闲觉得,说不定钱庄扩大之后,还真能把各地的宝源局和宝泉局,全部归统在“宝钞提举司”之下,而父亲这提举,水涨船高,指不定就能再升个几品。

  正这么想著的时候。

  突然。

  苏闲眼前白茫茫一片,还没等他反应过来。

  脑海之中,他这段时间根本没关注过的词条,忽然起了变化。

  【童言无忌】,依旧还是青铜为主色,上面银光点点,显得精致而又古老。

  而就在它的身边,似有氤氲之光流淌,不一会儿,便变得极为璀璨。

  下一刻,七彩之色环绕。

  等到其冷却下来后,苏闲再度望去……

  【福星高照】:人生前路未卜,未知而艰险,但天上总有一颗属于你的福星,积攒福德,福星笼罩!

  啊?

  苏闲默默的看著这四个大字。

  整个人沉默了下来。

  怎么现在才来?

  看来还真是如自己所想,升职一段时间后,才会有新的词条出现?

  不过盯著这四个大字,苏闲自己也无语了起来。

  一直以来,生活在洪武帝的统治之下,他其实都有一个担忧。

  便是随著父亲越发的靠近官场中心,往后的血案,可是一个比一个惊心动魄。

  单说一个胡惟庸案……所涉及的中枢官员,文武百官,开国勋贵,那是杀的血流成河!

  别看这位皇帝,在他的孙儿面前,像是一个寻常老人一样,疼爱后辈。

  但说到底,他的手段霸道残酷到令人发指,稍不注意,恐怕就要涉入案中。

  就说此次,案发之时,那位五品博士郭翰文也涉入其中,可苏闲听到的消息,却是对方还曾在国子学宣扬父亲苏贵渊“秉直性情”!

  然后,同样就被砍了……

  牵扯出来的宝钞提举司,几乎换了一小半人。

  那段时间,虽然明知道父亲不会出什么事,娘亲也是担心的心惊肉跳。

  所以,苏闲一直想要的就是个,化险为夷之类的词条。

  但现在瞅这样子,似乎是吧?

  福星高照,是不是就能化险为夷?但也没说一定确定肯定之类的词语啊?

  苏闲望著夜空中的星星,想著想著却是很快睡著。

  不知何时,一夜时间,匆匆即过!

  ……

  翌日。

  苏闲如往常一样,前去大本堂。

  这段时间他已经习惯了这条路,其实不用娘亲来送,自己照样可以前去宫城。

  但娘亲却并不同意,依旧按时按点的上下接送。

  今日来到大本堂。

  苏闲总觉得气氛有些不对劲,但见以往穿著长袍,松散舒服的大儒宋濂,此次倒是衣冠整齐,穿上了一身官服。

  而其它先生,也是如此。

  甚至大本堂内,还出现了很多苏闲没见过的一些“先生”,听常森介绍,这些都是有名的先生夫子。

  有的甚至是此次,专门从国子学而来。

  还有的本来已经年老赋闲,不是要事,基本上不会来大本堂。

  比如那位老学究,刘三吾,今日也特意来此。

  “应该是此次经筵!不仅是刘老先生,还有朱善、汪睿,这可都曾是被皇爷称呼为“三老贤臣”的!”

  常森介绍道。

  相比较别人称呼“陛下、圣上”,他们这群勋贵子嗣,倒是一直在称呼皇爷。

  “可是以前,咱们也去过经筵啊?”

  傅忠疑惑问道:

  “那就是这次的经筵,和以往不一样呗。马上就是中秋了,我可听说了……”

  这时,沐晟悄声道:“咱们征讨吐蕃,已经大胜,魏国公邓愈还有我父亲,马上就要班师回朝。”

  “此次这钱庄,也要设立在宁夏、陕州、山西等地!”

  闻听此言。

  苏闲倒是一愣,这么快就大胜了?

  “真的假的?”

  勋贵子嗣,对这种消息简直没有丝毫抵抗力,此刻一个个睁大眼睛,兴奋无比。

  “当然是真的,这又不是什么秘密,国朝内部应该都知道了,不过还没昭告天下而已。”

  “皇爷应该是等什么机会吧。”一旁的徐膺绪也说道。

  朱雄英看著几人讨论,也赶紧确认道:“皇爷爷这几天高兴的不得了,还说要封赏大军呢,不过我没仔细听。”

  苏闲倒是发现了在大本堂的另一个好处,消息渠道多的令人惊喜。

  想来,这两地钱庄,包括在吐蕃试行也快了。

  但这非三五年,根本看不到效果,甚至耗费十年也有可能。

  他倒是没太在意。

  正这么想著的时候。

  “你们跟我来!”

  方孝孺一身翰林儒士服,面色古板,著重看了苏闲几眼,这才让众孩准备一番。

  “待会儿去往文华殿,切不可声张,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今日可不要如同以往,尔等要重礼,就算做不好,也要尽力去做……”

  苏闲等人一度点头,然后在方孝孺的领头下,径直前往大本堂。

  他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倒是苏闲,迎著方孝孺的目光有些无奈,这段时间,这些夫子先生,给他灌输了好多的圣贤之言,甚至已经给自己讲解“四书五经”。

  这晦涩难懂的知识先不说,就说那些大道理,听得苏闲脑袋都疼,而其中最多的就是国朝选仕。

  从汉朝的世家,到隋唐的科举,还说科举能大兴,是多少大贤筚路蓝缕,到前宋更有了“东华门唱名者才是好汉”的举世公认!

  纵然前唐,虽为科举,也是被世家大族掌控,如今我大明开国,只开一届,你父也受此恩如何如何……

  对此苏闲只能点头,装作懵懂。

  但相关之事,从来都是闭口不谈。

  很快,一边想著。

  他们也来到文华殿的角落。

  值得注意的是……

  今日,秦王晋王燕王等人,早已来此,身著衮龙袍,坐在朱元璋左右下首。

  而此刻朱元璋面朝南坐,有礼官高唱百官进入,纷纷行参拜大礼。

  随后,两位丞相,以及六部官员,其它百官先后分列在几案后坐下。又在赞礼官的高唱中,两名著分别著红袍、蓝袍的官员,再度宣扬了一些先贤名言,又说圣上开经筵的苦心,再一度感恩言谢。

  旋即,四位讲官面对皇帝而立,展书官在书案两侧对立。

首节 上一节 116/1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