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娶小娇妻后,我奋发图强考科举 第203节

  辽国已经是强弩之末,若是大魏此时伐金,那金国对辽作战就会大打折扣,也给了辽国喘息的机会。

  之前辽国割让大定府和西边草原,为的就是不让大魏再出兵了,但这次是辽国自己作死,大魏可要把握住机会啊。

  魏辽金三国必定要有一国先灭,大魏何不趁此机会,派出使臣出使金国,与金国他们谈谈辽国这件事,谈好了才好安排下一步嘛。

  也就是说,现在真相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大魏要说是金国做的也行,要说辽国做的也行,反正总有一个要出来背这个锅。

  在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中,往往真相是什么没人关心,只要符合自己利益的,那就是真相。

  昨天八个大臣扯了一个下午也没个定论,索性皇帝就让他们都先回去仔细想想,隔天再决定。

  这不,今天一大早,御书房。

  八个大臣又组团来了。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煜放下手中的奏本,摆摆手说道“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喊完之后,八个大臣分列两旁。

  接着,刘煜扫了他们一眼,敲了敲御案说道“众爱卿昨天回去,对大定知府遇刺一案,有别的看法没?”

  众臣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支支吾吾的,就是不想先开口。

  刘煜见状也都习惯了,又要点名了,就先点个刺头的吧。

  于是乎,刘煜看向户部尚书文正民,眯着眼睛说道“文爱卿,你先来说说吧”

  文正民讪讪的站出来,拱手道“回皇上,微臣的观点还是跟昨天一样,大魏去年刚经历对辽一战,虽说是顺利的就拿下大定府和安北都护府一带,但也耗资巨大。

  今年大魏需要钱粮的地方很多,大定府和安北都护府的粮草银两还是户部慢慢挤出来的,微臣以为现在不宜大动干戈,这次肯定是辽金其中一国的阴谋,目的就是想拖大魏下水,大魏此时动兵的话,可能就如贼子所愿,不妥啊皇上”

  昨天就是户部尚书提出派使臣去辽金两国强烈谴责的那位。

  其实他也是怕打仗又要劳民伤财了,这好不容易攒的家底又要花出去,铁公鸡看了都挺难受。

  此言一出,别人就不乐意了,这不就是要当软蛋吗?大魏现在此一时彼一时了。

  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异族想来就来,想跑就跑的时候了,时代不同了。

  于是乎,兵部尚书刘涟出列,高声道“胡扯,文阁老将我大魏的威严置于何地?刺杀朝廷命官,就是挑衅大魏的底线。

  如果此事轻轻放下,这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让辽金二国,甚至让其他番邦小国怎么想?这不是让他们看笑话吗?是不是以后谁都能来踩大魏一脚?杀朝廷命官如儿戏?”

  詹事府詹事许咏也附和道“刘尚书说得没错,这事朝廷不能轻轻放下,总之辽金二国得要有一国出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否则,我大魏士人不安啊”

第407章 要个说法

  许咏这一句话就将天下官员绑上了,朝廷要是不给个态度,以后异邦又来暗杀大魏官员,是不是又没啥大事?那天下官员可就寒心了。

  自己的门生差点死在大定府,作为老师的许咏,于公于私都得给任俊杰讨个公道,不能被人不明不白的羞辱。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御书房里,一片附议声响起,除了户部尚书外,其他七位大臣都是赞同朝廷不应该轻轻放下的,谴责没啥用,要用实际行动他们才怕。

  文正民看着这片附议声,甩甩袖重重的哼了一声。

  接着又幽幽说道“你们就知道打打打,西北今年又干旱,四府十二州预计今年秋收减产三成,户部又得准备一笔银子和粮食赈灾了,现在哪还有钱打?靠你们这张嘴吗?”

  信国公徐致远反驳道“西北常年干旱,这不是正常的吗?哦,以前能撑过来,现在就不能了?”

  西北确实是经常有旱灾,以前西北流传一农谚: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二十年一特旱。

  一看又要吵起来了,刘煜拍着御案,说道“行了,朕让你们来是想听听你们的看法的,不是想看你们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

  很明显,刘煜自从昨天收到密奏后就已经动火了,要不是要保持皇帝修养,他早就想骂一句他娘的,敢动老子的人。

  众臣看皇帝有点动气了,赶紧低着头盯着脚下的金砖地板,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刘煜扫了他们一眼,又说道“异邦刺杀朝廷命官,就是将大魏的脸面丢在地上狠狠的踩,此等恶行,朕不能忍,也不能开先例。

  要不然朕这个皇帝不仅让天下臣子寒心,也让其他国家看低我大魏,你说呢,文爱卿”

  说完,刘煜还意味深长的瞥了文正民一眼。

  文正民一哆嗦,他还是第一次见到皇帝这个样子,今天可不像以前那样可以让自己演一下的,哎,还是服个软为好,又要挤一挤了。

  随即,文正民赶紧拱手道“皇上说的对,是微臣目光短浅了”

  刘煜满意的点点头,又拿起御案上的玉佩瞧了瞧,略有所指的说道“依众爱卿看,这支玉佩该是谁的?”

  这玉佩便是任俊杰这次随密奏一起送进京来的,也是本案唯一的“证物”,就是不知道是谁的。

  众臣心里明白,这是要做选择了。

  随即,卫国公吕昌达拱手道“皇上,这玉质是金国东北所产的杂玉,加上大定知府在奏本所说,十五个黑衣人皆有点像金人,所以本案金国嫌疑最大”

  吏部尚书于彦峰,拱手附和道“金国此次暗杀我大魏官员,无视盟友契约,我泱泱大魏礼仪之邦,岂可让异邦小国如此羞辱?臣建议东北锦州起兵,问金国讨要个说法”

  “臣附议..”

  信国公徐致远、卫国公吕昌达、左都御史童斌的看法和于彦峰一致。

  昨天他们就跟皇帝说了,不管本案是不是金人作的,好不容易有这个正大光明的借口,又占公道又占理的,大魏应当趁此机会与金国划清界限,解除盟友关系。

  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先将东北锦州往上一带的地区拿下再说,后面再徐徐图之。

  此时的三国平衡还是不要轻易打破为好,大魏应当在合适的时机慢慢扩大。

  不过其余人可就不这么想了。

  许咏赶紧接上话茬,回应道“除非金人脑袋被驴踢了,才会做出这等愚蠢至极的事,这明显就是辽国的栽赃,辽国现在自身难保,也只能出这些损招了”

  兵部尚书刘涟更是直接了当的说道“直接说了吧,现在伐辽比伐金更合适,辽帝昏庸失德,才会将偌大的辽国弄到今天这地步,辽国气运已尽。

  大魏应顺应天意,代天讨伐,何况暗杀大定知府本就是挑衅我大魏,不可轻饶”

  刘涟这番话虽然直接,但还挺好听的,两拨人完全就不是在谈本案的凶手,都是在谈伐谁才合适,毕竟这可是他们送上来的机会。

  安国公赵恺也说了句“大魏同时招惹辽国和金国?那倘若辽金二国合力反过来攻略我大魏呢?到时大魏的处境可就不太好了,所以现在趁着辽国衰弱,应该帮助金国伐辽才是”

  其他人都在叽叽喳喳的讨论着,只有户部尚书文正民在一旁很是尴尬的站着。

  哎,有时候他真想致仕回家享福去了,天天守着钱袋子,真的是吃力不讨好的活。

  而刘煜端坐在御案前,静静的听完了众臣的讨论,接下来就是他总结的时候了。

  刘煜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嗯,刘爱卿,赵爱卿说得对,辽国气运已尽,该有个了结了,方才朕闻众卿所言,各有各的道理,但朕以为魏辽金鼎立已久,迟早要有一国先陨落,何不趁此良机破局呢?”

  没错,刘煜从始至终就是想当那个千古一帝,横扫北方所有异邦,成为这片大陆的最强统治者,为子孙后代除去所有威胁。

  刘涟一听,赶紧吆喝了一句“皇上圣明”

  许咏和赵恺也附和着“皇上圣明...”

  于彦峰他们大眼瞪小眼的,所以皇帝是要伐辽吗?要加速辽国的灭亡?

  刘煜见于彦峰他们没搭话,便敲了敲御案,微眯着眼问道“于爱卿,你们觉得呢”

  皇帝都这么说了,他们还能说什么?于彦峰他们只得纷纷应了一声“皇上圣明,臣等无异议..”

  刘煜嘴角微微一扬,又说道“昨天刘爱卿你们说要派使臣出使金国,若金国不肯让步又如何?”

  刘涟拱手道“那就说大定知府遇刺一事就是金国干的,得让他们给个交代,否则我东北边军可要出来亮下刀了”

  刘涟顿了顿,又笑呵呵说道“现在金国大部分主力都在对辽作战,相信他们会让步的”

  原来,昨天刘涟他们就已经说了,派使臣出使金国,直接跟他们摊牌,现在辽国整这个事,我大魏百万将士忍不了,所以要再北上伐辽。

  之前大魏与金国的盟约所约定的地方,大魏早已经拿到了,不过现在要帮金国再伐辽,总得要点好处吧。

  不多,就有两个府,大定府上面的临乌府和大定府西北方向的池定府。

  这两个还挺重要的,池定府是辽国去草原的一条路线,而临乌府与辽国京都临潢府就只隔了一个普昌府而已。

  刘煜一听,这才笑了起来,说道“嗯,倒是可行”

第408章 手札

  刘煜顿了顿,又说道“既然众爱卿都无异议,那这使臣要派谁出使金国为好?”

  刘涟回应道“微臣以为让当事人去一趟最好”

  童斌疑惑道“大定知府?”

  刘涟点点头,说道“没错,大定知府是本案的‘苦主’,他对这个案件的来龙去脉最为了解,相信他能说服金国让步的,而且还离得近”

  赵恺附和道“倒是不错的人选,微臣觉得可以,这样一来,金人可能会迫于压力而答应”

  刘煜沉吟片刻,随后敲着御案说道“爱卿所言极是,那便让任爱卿到时走一趟吧,待会朕就书信一封”

  对于任俊杰,刘煜是相信他那张嘴的,以前刘煜就领教过了,贼会说,还一套一套的。

  “皇上圣明...”众臣应和了一声。

  刘煜目光坚定,很是霸气的摆摆手说道“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太祖武功定邦,威震四海,御驾亲征夺回燕云故地,这才有立国之本,与北辽分庭抗争。

  后经太宗、高宗与民休息,富国强兵,国本才日渐昌盛,北面虽时有动兵,但最后都能安然平息。有秦一朝奋六世之余烈,始皇才得以一统天下。

  而朕蒙三代先祖庇荫,汉地皆安,国富兵强,唯有北边异邦终是大患,朕想做的就是有生之年能荡平一切后患,给后世子孙一个盛世太平,朕希望众爱卿能助朕共筑大业”

  说完,刘煜还露出了一副自信又张扬的笑容。

  众臣一听就很惊讶,果然皇上野心勃勃啊,不对,应该是志向远大,壮志凌云啊。

  以前这皇帝刚登基那会,众臣还以为皇帝是个守成之君,没想到这两年就露出了马脚。

  原来还是个有想法的小伙子,挺好的,总要有人踏出这一步来。

  众臣胡思乱想了一下,随即纷纷先后喊着什么天佑大魏,大兴盛世就在本朝之类的话。

  刘煜见众臣这么上道,心里还是挺满意的,摆摆手示意他们别拍龙屁了,都安静一下。

  紧接着,刘煜便跟众臣商量了一些事情,既然大魏又要有战事,那就得筹一批军粮和军饷。

  而这个任务自然就交给了户部尚书文正民,皇上刚刚都把梦想给说出来了,他还能说啥?只能这挤一点,那挪一点呗。

  大魏的国库现在是充盈的,说是挤,其实就是让那些不重要的项目先缓缓而已,毕竟户部尚书可不会让国库见底的。

  还有调兵一事,大定府现在能参战的士卒就有二十五万余人,燕云十六州的驻军现在还有十五万余人。

  兵部尚书建议从燕云十六州调十万人到大定府待命,留下老弱守城即可。

  毕竟以后燕云之地可能就不再是最前线了,但驻军暂时还是要的。

  军机处其他大臣觉得可行,皇帝也觉得可以,那就这么办。

  众臣在御书房商量了一个半时辰才回去,基本上所有该想到的细节都想到了,剩下的就是各司其职,再次做好战前准备。

  打仗其实就是打后勤,后勤要是不稳,那别的就免谈,这段时间估计京城又要震惊了。

  皇帝在几个大臣走后,便提起御笔写了两份皇帝手札,一份是给越国公的,一份是给任俊杰的。

  (皇帝手札,便是皇帝亲笔写的书信)

首节 上一节 203/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