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第385节

  朱檀听到老朱的话,微微一笑。

  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朱元璋忽然道:“太子,老十,你们说咱再成立一个监察锦衣卫的机构,如何?这个机构不能掌握在文官或者武将手里,否则他们的权力就太大了。也不能再掌握在另一个锦衣卫手里,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监察的意义。

  嗯……咱交给太监,你们觉得怎么样?”

  听到这话朱元璋身边的陈老太监耳朵都要竖起来了。

  老祖宗在上,这洪武朝一直都不拿咱太监当人啊。

  如今这算是什么?

  时来运转了吗?

  一时间陈老太监心中喜出望外。

  朱檀则是额头上汗都下来了。

  老朱这是想干嘛?

  想让东厂提前问世吗?

  太子朱标也是眉头紧锁。

  老实说,如今锦衣卫对文武百官的压迫力就已经够强了,不少官员都曾经跟他诉过苦。

  如今说话做事都是如履薄冰。

  朱标对于锦衣卫的高压监视,还是有些不屑的。

  只是如今父皇当政,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但如果老朱还想继续加压,朱标也觉得有些不妥了。

  他跟大儒宋濂学了许多道理。

  起码水之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还是知道的。

  如果监察进一步加码的话,只怕文武群臣的压力会更大,到时候反而适得其反。

  想到这里,朱标率先站了出来。

第225章 别光建东厂啊,西厂和内厂也要

  “父皇!此时万万不可!”

  朱标忍不住道。

  “如今锦衣卫给臣民的压力已经不小,若是再增加监察压力,只怕百官不堪重负!何况,太监不得干政,这是父皇您亲自立的守则,怎好更改?”

  朱元璋哼了一声。

  太监不得干政?

  事实上。

  太监早就开始干政了。

  他都派了多少太监去做监军,管理内帑,乃至于马政,盐铁等等…

  朱元璋已经用过很多次太监了。

  用过之后,只能说,好用,爱用。

  现在太监可是越用越顺手了。

  连带著陈老太监在外庭的威望都涨了不少。

  毕竟他手下的小太监们权力大了点,那些文武百官有时候也不得不对陈老太监恭敬一些。

  当然,朱元璋用太监还是比较谨慎的,同时管理的也比较严,所以还没有出现太监为祸朝政的事情。

  朱元璋看看朱标,皱眉道:“文武百官不法,有锦衣卫纠察!锦衣卫犯法怎么办?只靠南镇抚司够吗?

  如今锦衣卫指挥使管著南镇抚司,若是蒋?出了问题,南镇抚司还能监察他不成?

  同级怎么监督啊!”

  朱标闻言,沉默片刻,道:“朝中毕竟还有都察院…若蒋?有问题,有御史弹劾!”

  朱元璋冷笑一声。

  “哼!御史?那些文官都是些软骨头罢了!平日里欺软怕硬都是好手,真遇到不法了,反倒不敢弹劾!

  你看看工部左侍郎冯庭,宠信小妾都要被御史弹劾!

  老十呢?

  跟吴婉儿风风雨雨,从兖州传到应天,咱这里怎么没有弹劾他的奏章?

  就那帮子软骨头,咱没法相信!”

  朱檀:……

  当我面骂我是吧?

  朱标:……

  你怪文官软骨头?

  硬的都让您杀了啊…

  当初茹太素就算是文官中鲜有敢犯颜直谏的,结果呢?

  先是被贬,后又被杀…

  这大明朝没有李世民,谁还敢做魏征!

  不过这话他不敢跟朱元璋说,只能无奈叹口气。

  看来,这新的监察机构父皇十有八九设立定了…

  陈老太监见到朱标的反应,顿时喜出望外。

  太子都不拦著了!

  看来,这新监察机构真的要设立了!

  老祖宗在上,赵高,十常侍,鱼朝恩,童贯在上…

  我们洪武朝的太监也要有出头之日了!

  老天爷,能监察权柄熏天的锦衣卫,那得是多大的权力…

  谁能捞到这差事,那不得横著走啊…

  当然,十有八九能当这个监察机构头头的,也是自己的干儿子。

  毕竟,自己的干儿子如今都是太监里的大头目…

  陈老太监一边狂喜,一边忍不住想著。

  本来就该如此!

  太监多好用?

  太监忠心啊,除了贪财之外,却不能好色,离了皇帝就活不了!

  给太监权力才最让人放心啊…

  何况,太监没有后代,绝对可靠!

  毕竟,抢了皇位有啥用…

  总不能便宜家里的侄子外甥吧?

  呸…

  鬼才愿意冒著杀头的风险给侄子外甥争好处!

  所以太监大多数时候都是皇上身边最可靠的属下啊…

  朱檀却知道,自己必须让老朱打消掉这个年头。

  首先,宦官干政,其害无穷。

  远了不说,后世的土木堡战神,瓦剌留学生,明英宗朱祁镇之所以会那么丢人,就跟太监的教唆脱不开干系。

  至于更后面的祸害如刘瑾,魏忠贤就更不用说了。

  太监虽然没后代,不会造反,可他们变态啊!

  手中大权在握,就拼命折腾,祸害国家!

  太监当中有没有好人?

  有的。

  譬如朱檀一直想要从朱棣那里借来的马和。

  那可是历史上为中国远洋航海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大人物。

  但要找到像郑和这样的好太监,实在是凤毛麟角。

  总之绝不能让太监掌权!

  不过老朱这个人脾气很倔,顺从他,问题不大。

  但如果跟他对著干,十有八九老朱会硬是将这件事推行下去。

  朱檀想了想,笑道:“父皇说的是,这锦衣卫早就该有人管管了。他们的权力实在太大,监察百官监察百姓,我们这些藩王也受他监察,若是有一日锦衣卫指挥使对父皇不忠心,那影响实在太大了!”

  朱元璋点点头,笑道:“还是老十懂咱!不过咱得告诉你,咱派锦衣卫去,不是监察你们,主要是保护…咳咳…”

  朱檀笑笑。

  信了你的鬼。

  朱檀笑道:“儿臣以为这监察锦衣卫的机构早就该设立了,就应该让太监来做这新机构的总管!毕竟太监才对皇帝最忠心嘛,他们可是父皇身边的体己人,而且又没有后代,除了忠于父皇,别无其他选择。”

  朱元璋连连点头,道:“正是!正是!”

  朱标听的直皱眉头。

  老十连太监干政的害处都不知道吗?

  何况你自己就不反感被人监视吗?

  怎么还为父皇说话呢?

  真是岂有此理!

  朱檀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个建议!”

  朱元璋难得被人如此认同,不由得心情大好,笑道:“说来听听。”

  朱檀道:“儿臣觉得这新设立的监察机构,也未必就那么让人放心!他们能监管锦衣卫以后更能监管百官,权力大的没边!虽然太监未必造反,可他们贪财啊!

  到时候如果他们大肆行贿索贿,上通同一气,甚至借助这新成立的监察机构操控百官,为他们谋取利益!

  只怕也让人头疼。”

首节 上一节 385/6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