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第446节

  打仗打不过,搞资源也不如大明,他只能这样做,才能够让草原的人活下去。

  造反无疑是自寻死路。

  朱元璋神情缓和,看著朱檀道:“那你说说,倘若脱古思帖木儿联合瓦剌造反呢?”

  众人都是脸色一变,也都担忧起来。

  脱古思帖木儿毕竟是当过皇帝的人,之前投降的那些草原人足足有几十万,都被陆陆续续的给放了。

  如今的鞑靼一族人数也不少,倘若脱古思帖木儿一个忍不住选择造反,后果不堪设想。

  两族合并起来。

  依然是让大明边军头疼的势力。

  当然。

  头疼并不是打不过。

  如今大明的武力值爆炸。

  如果这双方合流,无非是死的更快更多一点。

  对于这一点。

  所有人都有著清醒的认识。

  只是。

  如果可以不打仗,最好双方还是一直和平下去的好。

  “父皇,打不过就是打不过,何况脱古思帖木儿的鞑靼一族并非铁板一块,元国还在时,就有不少大部落不想听从脱古思帖木儿的指挥,更别说如今,这也是为何儿臣要父皇派人支持。

  此外,如今已经入秋了,元国破灭鞑靼损失不少,很多人恐怕连这个冬天都过不去,只能靠大明!”

  朱檀露出一抹笑容。

  这种类似的话他很早就说过,但他也理解自家老父亲担忧脱古思帖木儿造反的事情。

  放过脱古思帖木儿,本就是看在他的面子上,倘若一旦造反,他估计会面临许多大麻烦。

  朱元璋微微点头,也认可朱檀的话。

  放脱古思帖木儿,他心里面也极其不放心,所以一直暗中派人监视著,但脱古思帖木儿的所作所为,的确表明他看清楚了局势,甚至看穿了朱檀的意图,但并未想过造反,而是认真的执行著。

  “那就先观望一阵!”

  朱元璋缓缓开口。

  “臣有奏!”

  陕西承宣布政司王廉上前一步。

  “奏!”

  “陕西近日突发干旱和水患,损失不少,粮仓已开,但灾民足有几十万,粮食不足,请陛下从他地借调粮食前来!”

  王廉弓著身子,心中满是担忧。

  此事虽是天灾,但他责任不小,倘若遍地饿殍,易子而食,他的罪过可就大了。

  朱元璋皱起眉头,盯著王廉,质问道:“昨日的奏章未曾有此事,王廉这是为何?”

  王廉吞了口唾沫,结巴道:“陛下,臣,臣也是临时才知道此事!”

  “之前灾事为何不报?”

  朱元璋身子向前,面带怒色。

  王廉被吓得急忙跪下,慌忙道:“陛下减轻了赋税,鲁王殿下又让粮食产出增多,百姓手中粮食也多了起来,只是这干旱先来,随后又下雨,一月时间,九成庄稼都无法活。

  初时干旱,百姓尚有余粮,能够支持,本以为能够下雨,没想到雨下了足足小半月,淹死庄稼,臣开粮仓后稳定了局面,但灾民人数愈来愈多,粮商也乘机涨价,导致百姓买不起粮食!”

  王廉将整件事全盘托出,不敢有丝毫的隐瞒。

  如今再隐瞒,只怕九族都得掉脑袋。

  “这些粮商该死!”

  朱元璋怒拍桌案。

  “陛下息怒,保重龙体啊!”众臣急忙出言相劝。

  朱檀看著地面,不由得皱起眉头。

  粮食的事情自古都是个大事,一旦有了天灾或是人祸,不知会死多少人。

  这件事情恐怕已经有了一两月了,事态已经到了这王廉控制不了的局面,王廉只能往上报。

  ‘得办法,尽快搞定杂交水稻才行啊,不然这样下去,玩不动!’

  朱檀思绪流转。

  他记得明时期,其实就是小冰河时期,天灾可以算的上频发了,大明尚且有许多地方过得不好,更别说北方。

  灾难降临,其他地区的粮商,甚至是官员都要借机发财,这属于任性使然,不过这并不代表他支持这种事情。

  如果米成了便宜的东西,是个人都能够买得起,养活自己不成问题,那这种事情纵然是会有,那价格只能略贵。

  “父皇,儿臣认为此事不可助长,不过陕西商户手中的米尚且不多,有余钱想要多购买,这就导致价格持续走高,王廉,如今陕西的米价上涨了多少?”

  朱标开口询问。

  “已经上涨到了一千蚊!”

  王廉小声说道。

  但凡他能够控制此事,也就不会上报了。

  正是因为有钱的人想要多买一点,不管是投机让粮食提升价格,还是为了多囤一点,以防万一,这都导致了价格持续走高。

  百姓买不起,只能饿死或是当流民,去其他的地方寻求出路。

  “即刻将粮食价格控制下来,不服从者斩,从他地尽快调取粮食回来,不许有丝毫懈怠!”

  朱元璋怒声开口。

  王廉急忙行礼,早已经被吓得满身是汗水。

  朱元璋看著王廉,本想撤了王廉,但转念一想,如今灾情情况王廉最为清楚,王廉也在陕西待了不少时候,处理起来要更加得心应手,这时候换人,拖慢进度。

  趁著灾情还未到遍地饿殍之时,尽早解决才最重要,而后再对王廉惩罚!

  退朝!

  随著太监的声音响起,众人也都陆陆续续的退出大殿。

  朱檀坐在马车上思考著如何搞定杂交水稻,那位去世的时候,他有去看过过往的事情,也算研究了一下,虽然不多,但也算是懂一点大概。

  选出具有丰富遗传背景的两种类似且相互搭配优点的种,经过筛选,后世可以用仪器观察,但大明只能进行试验,派人去一个个用眼睛看,选出多种高产、抗病、好苗子。

  找到第三种能够和前两种结合的种类,进行授粉,继续栽种,如果出了,就能够作为母体,和之前的两种进行花粉结合,完成最后的三系杂交!

  “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没记错的话,亩产五百斤,甚至是千斤以上,才能够解决这问题,不过这玩意估计耗费时间不小,少说得弄个一两年的时间!”

  朱檀走下马车,不断嘀咕。

  他虽一声令下能够让各地带来不同种类的水稻,但培育起来十分的麻烦。

  确定种类,进行配种,然后继续配种,没有合适的科技,只能栽种,进行试验,用人力去检验,最后能够普遍达到亩产五百斤以上的,才能够算得上三系杂交水稻。

  亩产五百斤比起后世还差许多,但比现在的两百来斤,三百来斤的多不少。

  一百斤米能够让一家子过很久生活了,多的可以存下来,再多还能够拿去卖钱。

  等研究出两系杂交水稻后,就能够亩产千斤,届时米将会便宜的不像样子,也就不存在这种类似的事情了。

  捏了捏鼻梁,朱檀心情大好,他勉强想起来了三系杂交水稻的方法,后面只需要派人去找合适的种就行了。

  “要是能够找到只有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种,那就起飞了!”

  朱檀喊了一声,大摇大摆的回到王府。

  门口的侍卫对视一眼,都是看见对方眼中的疑惑,神色却十分平常。

  很快,朱檀的命令便被传达出去,尽可能的寻找稻种。

  “殿下要稻种做什么?”

  “不知道,但让我们都去找,收集到了不同的,可以给一百两银子呢!”

  “稻种还有不同的?还有这种事?”

  “殿下说找能够产出更多米的稻种,只要没错,就有钱呢!”

  “那我得去了,我老家那里良田不少,又不算好产出不低的稻种,我得赶紧去弄点!”

  “殿下说了,我们还要将命令传到其他的地方,不能忘了!”

  “知道,放心吧!”

  “……”

  房间内,朱檀望著院子的土沉默。

  “殿下何事困惑?”

  鲁王妃询问,但语气永远带著温柔。

  朱檀一把将其抱在怀里。

  “陕西方面除了旱灾,干旱太久,势必会伴随大雨,天气使然,只是那些百姓遭殃了,这些蠢人也不知道余粮多的时候存一些!”

  朱檀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殿下,粮食就那么多,殿下之前的作为已经让粮食产出多了一些,但遇到天灾,也难过去!”

  鲁王妃轻轻抚摸朱檀的眉头,柔声劝慰道。

  朱檀撇嘴,收拾一下心情,他已经派人去找了,相信用不了多久时间,就能够开始搭配研究。

  随后,朱檀带著鲁王妃回房。

  ……

  乌兰巴托!

  看著不断战死的草原人,脱古思帖木儿一脸心疼,这些都是愿意跟随他的部落,如今却要被他派人杀死。

  数万战士都是从其他的部落抽出来,这些战士有不少还都是之前对抗大明的人,如今却在互相残杀。

  杀!

  浩海达裕压根不在意,他见脱古思帖木儿的骑兵损失了不少,当即下达命令,让大军冲锋。

  “不能忍了!”

  大明的将领带著怒气,看向脱古思帖木儿。

  之前脱古思帖木儿不让他派人轰浩海达裕,结果被杀了不少人,虽说有大部分都是草原人。

  但这段时间以来,他们从原来的互不对眼,逐渐共事,如今也勉强任何的对方,甚至还有的成为朋友。

  如今朋友被敌人干掉了,不少人都忿怒起来了。

首节 上一节 446/6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