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第100节

  变成一段周元喝多了跳脱衣舞,钢管舞的录像。】

  啪。

  周元脸色铁青的关掉视频,咬牙切齿的道:“报复,这是赤裸裸的报复。”

  “我怎么会认识伱这种损友。”

  这一刻,周元想把跳兔掐死。

  他不就是没给钱嘛,何苦于这样坑他。

  如果这个视频给苏琪看了,对方会怎么看他?

  是不是会认为他是变态。

  想到自己还在直播,周元面色巨变的看向摄像头,卑微祈求道:“大家没有录屏吧?”

  “千万不要外传啊。”

  “我虽然想火,但不希望以这种黑历史火啊。”

  这一刻,周元想到了某个以正反两面都一样爆火的主播了。

  那是真的惨。

  以不看脸,都分不清前胸后背而火,这得多打击人啊。

  天幕下,历朝历代的人们:“我们多希望自己有录屏记录下来的能力啊。”

  黑历史,记录下来,万一哪天能和周元面对面聊天,就可以嘿嘿嘿,后辈,你也不想自己的黑历史被所有人知道吧。

  当然了,像高阳公主这样的人,直接眼前一亮,大笑道:“舞蹈不错,可以让其他人跳一下。”

第106章 汉宣帝:我抓住了未来

  周元不知道,自己的黑历史视频,即将在古代带起一股新的舞蹈潮流。

  周元说完后看没人回复,犹豫一下,还是没有开弹幕。

  他怕开了以后看到一群已经转发。

  那就太打击人了。

  现在,他还可以自欺欺人。

  深呼吸一口气后周元再次进行深呼吸,把烦躁的心情压下去后,周元对着镜头尽量扯出一个温和的笑容,谦逊的道:“各位,我们继续聊聊末代皇帝吧。”

  天幕下,历朝历代的大佬和百姓也都收起玩笑心,认真听起来,希望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毕竟,周元是一个讲着讲着容易跑题的人,而跑出的题,有时候是蕴含很多好用信息的。

  “其实很多末代皇帝是纯倒霉。”

  “就像崇祯,大明的难题不是一天两天出来的,是一百多年下来造成的。”

  “就像我之前看到过一个有趣回答,大家可以看一下哈。”

  说着,周元登录某呼,找到一个收藏。

  【大明积重难返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朝历代几乎都可以看到后人更改制度。

  为何大明很少看到呢?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朱棣登基的正统性。

  朱元璋可能是出身太低,成就太大的问题,以至于他整个人在晚年都是骄狂的,给大明订下了各种规范性质的制度。

  这些制度最初是好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必然会走向淘汰的路线。

  在以往的朝代中,都是由后代皇帝来主动进行改革的。

  但是明朝有一个关键的点在于朱棣的靖难之役。

  朱棣后来为了自己的正统性,加强了朱元璋的身份地位,强化了他的制度。

  这样一来,后世人再动朱元璋的制度,就有了给别人攻击的理由。

  朱棣都没动,你算老几啊。

  这样一来,朱元璋时期遗留下来的很多玩意,比如勋贵们,朱家的王爷们,都成了大明的累赘,国家的蛀虫。

  所以,大明积重难返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祖宗之法,太难改了。】

  天幕下的人们疯狂记录下这条。

  尤其是明朝的皇帝们。

  而其他时代的大佬们也在记录。

  天幕的这段话,可以成为他们变法的一个理由。

  一些不好改变的东西,都可以借着这个理由改变。

  至于天幕说的对不对?

  抱歉,我们并不太在意,我们只在乎它能不能对我们提供帮助。

  周元关闭掉某呼,继续道:“所以从明朝这个来说,末代皇帝,多少都是背锅。”

  “再举例就是溥仪,他三岁登基,没多久就被关进紫禁城,成为被束之高阁的皇帝。”

  “他成为末代皇帝,就是纯粹的历史使然,需要一个末代皇帝来给封建王朝画上一个句号。”

  “所以说,末代皇帝们,是真的惨。”

  “他们要是想逆天,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强如汉朝,在西汉灭亡后,东汉也不是由末代皇帝建立,而是由刘秀再一次打下整个中原建立的。”

  周元说完后端起水杯,他需要润润嗓子。

  而天幕下那些末代皇帝们则露出绝望神色。

  直接否定啊。

  他们的逆天机会没有了啊。

  同时,这个结局也让一些人开始做出改变。

  以李柷为首的一些人则想着干一件大事,和自己有仇的人来一个极限一换一,反正是不能干坐着等死。

  刘协为首,被折腾够呛,已经彻底没有心气的皇帝则觉得安静待着挺好。

  这时候大家每个人都心情复杂,没有想法在聊天频道聊天,以至于系统觉得自己这个新增加的功能有点多余。

  百姓到是想发,但是发不上去。

  系统为了不让聊天屏幕崩溃,果断把普通人删除发言人序列。

  周元继续道:“聊完末代皇帝,我们顺带聊聊历史上那些有趣的制度吧。”

  周元此话一出,各个时空的人都眼冒精光,抄作业的时间来了。

  “还是以大明举例。”

  “其实我个人觉得,大明的内阁制度是真的强。”

  “尤其是遇见牛逼的阁老们时。”

  “甚至于,我一度怀疑,大明之所以能活那么久,完全是因为朱棣弄出的内阁。”

  “否则的话,就大明那群搞副业的皇帝,谁能认真治理国家?”

  “而且,没有内阁的话,皇帝得被没完没了的奏折堆积而死。”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叫朱元璋,能精力充沛的每天都处理奏折。”

  明朝的皇帝们表示自己非常认可最后一句话。

  没错,不是每个人都叫朱元璋,能坚持不懈的处理各种奏折。

  不过,清朝的雍正则皱起眉头。

  他是非常认可朱元璋的行为的。

  天下大事,唯有亲自过目才能精准的了解一切。

  说着说着,周元意识到自己说跑偏了,但他又不想讲严肃的历史。

  所以……

  周元果断上度娘,把明朝内阁的资料贴出去,然后继续道:“网上的内阁资料大家就自己看吧,我继续说我对内阁的认知。”

  “我觉得内阁最初很可能是朱棣弄出来减轻工作负担的。”

  “但是随着皇帝年龄变小,内阁接过了辅政大臣的权利,同时也开始逐步行驶皇帝的权利。”

  “我个人觉得,内阁在朱祁镇前半生阶段,权利已经膨胀到超越曾经的丞相。”

  “甚至于,朱祁镇前期,我觉得都可以算是一部分虚君时代。”

  “但不得不说,那个时候的内阁靠着借用张太皇太后的权利,以及自身的权利,确实把大明搞的不错。”

  “但可惜的是,后来的明朝皇帝都比较有两把刷子,开始和内阁争权夺利起来。”

  “同时,内阁内部也开始政斗,大明那以地区为主的党派之争也崛起,内阁的水平开始直线下降。”

  周元停顿一下,犹豫一下后,继续道:“我个人认为啊,明朝的内阁,如果一直保持是能人在上面,是有可能进化为君主立宪制,完成虚君,达成国家领袖不停替换,保证在位者足够英明这一现实的。”

  “但可惜的是,我们中原大地的皇帝太强,更喜欢独权,以至于双方不停争斗,让大明陷入无边政斗之中。”

  周元觉得自己说的挺乱的,所以对着镜头笑道:“我也不是专业研究历史的,大家听听就得了,不用往心里去。”

  西汉,宣帝时期。

  正在发愁如何发展内阁,以制度辅助自己儿子的宣帝笑着道:“我听懂你的意思了。”

  “在你看来,国家之所以会衰落,是因为国家领袖的水平在不停的降低,他们不能很好的治理国家。”

  “而内阁首辅轮换,保证了领袖的水平。”

  “如果没有皇帝捣乱,首辅轮换,大家竞争上岗,保证了国家领袖的能力。”

  同时汉宣帝还想到了一件事,嘴角勾起一抹笑容,轻声道:“君主立宪,虚君政策。”

  “这个也很有趣吗?”

  他觉得自己可以让自己儿子当虚君,然后用内阁首辅这个国家领袖来当靶子,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从而让大家放弃对皇帝的追责。

  同时,汉宣帝也开始思考,如果皇帝变成“虚君”,那还会有人在意皇位吗?

  这是不是变相的延长了国家寿命。

  他们大汉,是不是能活的更长。

  汉宣帝越想越停不下来。

  他觉得自己抓住了未来。

首节 上一节 100/1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