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第128节

  第二个就是行政划分。

  袁绍选择郡县制,但是郡县要由各个世家亲自去建设。

  从蛮荒中开垦。

  第三个就是人口结构了。

  为了保持中原正统,人口比例只能是一比三。

  索性北方世家体量大,最后硬生生从中原带出了三百万人口,可以招收九百万的外族人口,用以组建属于他们的帝国。

  英明神武的袁绍充分向北方世家们展示出什么叫天下楷模。

  而在中原的张角对于北方联盟的成立和发展是一点都不在意。

  他正在努力于国内培养属于黄巾王朝的读书人,根本没有精力管国外的事。

  他之前拿了各家各户的典藏秘籍。

  各家各户在搞教育的时候,也把那些知识传递了下来。

  但是黄巾王朝的底子太薄,根本不是三年五年就能搞起来的。

  如果不是道门作为国教融入了黄巾王朝,本身就有一定的底蕴,否则张角根本不愿意放世家们走。

  当然,张角在精力充足之余,也是在不停深挖国内的潜力。

  说通俗点,就是赚世家们的钱。

  世家们外出,最早需要的资源都得从国内购买。

  这都是给黄巾王朝输血。

  所以,整个黄巾王朝一时进入了诡异的和平状态。

  世家毒瘤和野心家们冲出国门。

  张角等人在国内不停搞建设,给外面的人输血赚钱填补国内。

  双方形成了一个循环,有效的带动了国内外的发展。

  ………

  而与黄巾王朝时期相反的是雍正时期。

  天幕结束后,雍正就陷入暴怒之中。

  “闭关锁国,这是哪个愚蠢的后人想出的策略方针。”

  最起码,他雍正这一朝并没有执行这一策略。

  面对暴怒的雍正,他的嫡系臣子们纷纷低下头。

  盛怒过后,雍正只得叹息一声,无奈的道:“说说吧,接下来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书房内的张廷玉,鄂尔泰,十三王爷,没死的年羹尧等人相互对视,最后由鄂尔泰站出来道:“陛下,我认为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和西方进行沟通。”

  “荷兰人能航海到我们这边来,证明他们那里的技术,应该已经和我们拉开了差距。”

  “最起码,在航海上是这样的。”

  以前没想过西方超越他们,所以没在意过荷兰人的航海业。

  但是现在想想,对方能从大海上过来,但是他们却过不去的情况,这足以证明,航海技术已经形成差距。

  所以,现在必须投钱投人的进行发展,并且坚持和国外进行沟通。

  先抄作业追上对方,然后再想超越的事。

  这就是鄂尔泰的想法。

  雍正轻轻点头,记下这件事,并表示说的很好。

  随后雍正看向其他人。

  年羹尧虽然心里对雍正还有很多不满,但一想到中原沦陷,年家也会不可避免的崩塌,他还是站出来道:“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厉兵秣马,做好和西方打一架的准备。”

  在场的其余人都用诡异的眼神看向年羹尧。

  你这人怎么上来就想着打一架。

  雍正则露出满意的神色,终于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理由。”

  不过,雍正还是想听听年羹尧自己的想法。

  年羹尧也不磨叽,直接道:“外面的世界肯定是一个巨大的利益场。”

  “我们想加进去,那只能靠武力。”

  “没有武力支持的政策,都是虚无的。”

  听完后,张廷玉和十三王爷立刻都站出来表示支持。

  之后张廷玉提出要进行反贪侦查。

  十三王爷则主动提出更改祖训。

  像什么八旗子弟不工不农不商之类的规则全部改革掉。

  四个人,提出的都是符合自己身份的意见。

  当然,也都是割在大清大动脉上的意见。

  尤其是张廷玉和十三王爷提出的,最是严重,也是必须得改的。

  如果他们遇上的是其他皇帝,那大概率不会听取这些意见。

  可他们遇见的是雍正这个强硬派皇帝。

  现实里的他,可不是某部电视剧里沉迷后宫争斗的皇帝。

  雍正在四人递交上来合理的方案后,果断的先从年羹尧的厉兵秣马,鄂尔泰的与西方建立沟通开始准备谋划。

  在年羹尧把军队整理好,鄂尔泰和西方搭上线后,雍正开始给大清内部的官员设局。

  先是建立港口,建造船只等等。

  在某个官员伸手摸向工程里的资金后,雍正果断启用张廷玉提的反贪。

  顺藤摸瓜下去,雍正果断抓住里面八旗子弟的成份。

  在这时候雍正让十三爷上书,为八旗子弟的贪污求情,并且申明贪污的原由,把由头拖向祖宗法制。

  随后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路顺畅下来,也不是没人阻拦,最后都成了年羹尧练兵的对手。

  最一开始组建的大军成了改革的基础。

  军队的战斗力是雍正权威的体现。

  再加上,八旗子弟内部本身就有一些人不满意祖宗之法的限制,雍正也不算大规模破坏基本盘。

  不过,即使如此,大清还是染上了一层血色。

  可惜铁血强硬派皇帝雍正并不介意血色的出现。

  只要能拯救大清,他不介意付出任何东西。

  哪怕是自己的儿子。

  雍正变法的第三年,年羹尧带兵平叛期间,有人鼓动弘历抵抗雍正变法。

  弘历不知怎么想的,果然出手阻止。

  雍正对此的态度是惩戒,直接把弘历软禁起来。

  身为他的儿子,却被其他人鼓动针对自己老爹,实在是蠢的可以。

  弘历被软禁起来后,雍正开启更大规模的屠杀。

  一切反对变法的人,都要死。

  同样也是因为举起屠刀,雍正把其他想变的法也都加入进去,开始更大规模的变法。

  如历史上的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等等。

  都是为了保证大清的发展。

  ………

  而在其余的时空,大家也都就着钱谦益说的大明变化而进行变法。

  像秦朝,始皇和李斯开始研究宗族的危害。

第139章 吐槽

  “推出宗族的优秀人才,带领宗族开疆扩土,带领大家一起走向富裕。”

  “真是太熟悉的行为了。”

  “这不就是蛮荒时期,最早的诸侯会盟时,诸侯崛起的场景吗?”

  咸阳王宫中,始皇轻笑道。

  他们大秦的传承很久远,尤其是在吞噬掉其他六国后。

  秦国的皇宫中有很多过去的书籍记载。

  其中就包括最初是口口相传,现在被记录在纸上的诸侯会盟。

  禹合诸侯于涂山。

  那些最早的诸侯,就是一个又一个部落推举出的优秀人才,用来带领部落崛起的。

  然后部落民众是有权利监督,废除首领的。

  这和现在大明说的宗族内推出人才领袖方案是一样的。

  而这个行为,是有很大危害的。

  那就是底层民众对于国家,不信任。

  一但发生某些误会,掌握权利的底层民众,可以瞬间推翻帝国。

  甚至于,在某些大战略上,帝国上层人要是执行一些牺牲计划,也会招惹来底层的反噬。

  原因就是底层百姓知道自己有监督权,和废除君王的权利。

  就像周召共和一样。

  始皇很不喜欢这样。

  旁边的李斯知道始皇的想法,他只能硬着头皮道:“陛下,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汇聚一大批人才。”

  “同时,整个宗族也会快速富有起来。”

  李斯想到了自己家的情况。

  始皇转头,冷漠的眼神扫过李斯,让其忍不住战栗起来。

首节 上一节 128/1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