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之智近乎妖 第416节

  九座六尺高的铜鼎,稳稳地扎根在祭坛上,三尺长的香棒冒着红光,送出袅袅轻烟。

  九九八十一尊虎皮大鼓,围了祭坛三圈,八十一个壮汉手持鼓槌,卖力的夯击鼓面。

  鼓声隆隆,带着大地一起颤动。

  祭坛顶端,天子大纛微微摆动。

  大纛之下,阿斗身穿龙袍战甲,俯视文武大臣和八千精锐骑兵。

  他身侧,新任职监国的太上皇刘备,面色肃穆。

  祭坛下,文武百官整齐列队,静等仪式开始。

  “吉时到!”

  一道悠扬的呼喝声传出,礼乐起,黄皓宣读出征檄文:

  【自孝愍皇帝受曹氏幽禁,天下分崩离析,豪杰并起,诸侯争霸,朕秉持大义,削平群雄,重整河山,光复汉室,百姓归心,属国臣服。然,今有楼兰小国悖逆天道,勾结外敌,犯我疆土,猖獗无度。此等狂悖之行,岂容宽宥!

  朕上承天命,有护佑万民,巩固疆土之责,当亲率忠勇之军,踏破楼兰,统辖西域,以彰汉家之威,宣上天之命。

  楼兰之民,当知天数有常,顺逆有报;当审时度势,归顺天朝。若执迷不悟,负隅顽抗,抗拒王师,必人死族灭!】

  读罢,将士誓师,旌旗展动、战鼓擂动、呼喝震天,肃杀之气自阵中冲起,直达天宇。

  刘备、刘禅两代帝王带着满朝文武昭告皇天后土,一轮轮的焚香、叩拜、祈福。

  在悠扬的祭祀乐声中,阿斗起身,转向祭坛下的将士,抽出随身的利剑,向天一指,大吼道: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全军闻言,高举着手中武器大吼:

  “必胜!必胜!必胜!”

  阿斗再次大吼: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皇亲勋贵、满朝文武、全体将士一齐大喊:

  “必胜!”

  “必胜!”

  “必胜!”

  **************

  祭祀仪式结束,盔明甲亮的精骑迈着坚定的步伐,徐徐离开祭坛下的广场,向西进发。

  刘备带着满朝文武行注目礼,遥望相送。

  祭坛西侧数里,十多万关中百姓自发聚集过来,乌央乌央的人群绵延数十里。

  高呼着“万岁”“必胜”“威武”等口号,十里送王师。

  阿斗跨在一匹名为‘五代’的战马背上,听着自百姓口中呼喊出的‘必胜’二字,感慨道:

  “这两个字在百姓嘴里喊出来,比将士喊出来更能振奋军心!”

  随军出征的关兴、关索、姜维、赵广、赵统、廖化等将领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百姓,纷纷感慨:

  “陛下真得民心啊!如此盛况,古来闻所未闻!”

  随军出征的司马懿看着人声鼎沸的百姓,感叹道:

  “这天下,只能是刘氏皇族的!即便曹操这种枭雄再怎么权倾朝野,再怎么独断朝纲,即便曹丕逼迫汉帝禅位,执掌神器,也没有得到过如此规模的拥戴!”

  阿斗看着拥簇着自己的百姓,看着自己麾下的威武之师,想起了王昌龄的那首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还有李白的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祗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第572章 河西走廊

  大军向西行进多日,始终迎着西北风前进。

  因为刚过年关,气温还很冷,野外的积雪还没融化,旷野上依旧是一幅冬天的景色。

  凉风吹过,依旧有些刺骨,很多百姓躲在家中猫冬。

  这个时代,【民多冻死】是奏表上最常见的字眼,后世人眼中浪漫的大雪,在这时候是杀人的利器。

  《汉书》中记载:

  “武帝元狩元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多冻死。”

  “元鼎三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关东十余郡人相食。”

  《西京杂记》中有记载:

  “雪深五尺,野鸟兽皆死,牛马皆蜷缩如猬,三辅人民冻死者十有二三。”

  因此,阿斗自拿下凉州后,便大力推广棉花的种植,虽然还不能在整个北方推广开来,但给随军将士供给棉甲是可以做到的。

  此时,身穿棉甲的大军迎着西北风前行,丝毫不觉得寒冷。

  马蹄声阵阵,时常惊起枯草或雪堆里的野兽和鸟类,只要它们窜起来,立即就会有骑兵搭箭猎杀。

  阿斗并不制止此类情况,毕竟,这种既可以锻炼射术又可以开荤的事情,是枯燥的远征行军时难得的乐趣。

  当大军过了上邽城,阿斗坐上了一架长辕马车,由八匹骏马拉着,和大军齐头并进。

  日复一日,十几天一晃而过。

  暖和的车厢里,阿斗坐在棉垫上,梳理着脑海中关于楼兰、乌孙、贵霜、大宛等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

  偶尔提笔写几个字,作为梳理的要点,他明白,西域和贵霜距离中原腹地太远了,要想长治久安,必须慢慢谋划。

  要知道,汉武帝时期,迁徙了大量的汉人移居到西域,本来是要通过他们逐步使西域各地的族群汉化的,结果这些人忘却了自己的祖先和文化,渐渐成了西域人。

  最终脱离的儒家文化圈,成为实实在在的异族。

  后世迁徙到西域的汉人莫不是如此,再到后来西域绿化,汉文化再未扩展过去。

  阿斗通晓古今,心性豁达的很,他明白世间万物皆有凋谢的时候,他的大汉王朝也逃不过覆灭的未来。

  若是他能开创一些政策,将西域等地彻底纳入儒家文化圈,在大汉再次灭亡的时候,后世之君能轻而易举的收复西域、贵霜和天竺等地,也不枉他不辞辛劳的亲征。

  一声鹰啸传来,打断了阿斗的思绪,他掀开窗帘,望向外面。

  眼前是一片山麓,山坡上是稀疏的枯叶林地,巨石遍布,长满枯草,已经完全是凉州的景色了。

  更远处,是连绵的巍峨高山,那里是后世的祁连山脉。

  阿斗看着路边的界碑,轻轻吁了口气:“终于快到玉门县了。”

  “哒哒哒……”

  前方,一队玉门兵奔来,一入军中,便前往中军与黄皓沟通前行时间和接驾事宜。

  随后,黄皓给阿斗汇报情况。

  阿斗问道:“来人是谁?”

  黄皓回道:“是毌丘兴之子,毌丘俭。”

  阿斗闻言微微点头,心道:

  “历史上,这个毌丘俭袭封父爵高阳乡侯。曹叡登基后,历任尚书郎、羽林监、洛阳典农中郎将、荆州刺史等职,后迁度辽将军、护乌桓校尉、幽州刺史。

  在幽州曾配合司马懿攻灭公孙渊,进封安邑侯。

  曹芳登基后两次出塞远征,摧毁高句骊王国,征服朝鲜半岛,加号左将军,出任镇南将军、豫州刺史。

  东兴之战司马昭惨败后,毌丘俭迁镇东将军、扬州都督,击退了吴国太傅诸葛恪,加位镇东大将军。 可谓曹魏中后期南征北战的名将了。”

  想到这,阿斗道:“宣毌丘俭觐见。”

  黄皓一愣,旋即去传旨意。

  毌丘俭得知后,也是一愣,但他不敢怠慢,整了整衣冠,走到御驾前。

  “末将毌丘俭叩见陛下。”

  车厢内传来阿斗的声音:“进来与朕叙话。”

  “末将不敢。”

  这可是御驾,毌丘俭可不敢登上去。

  “没什么不敢的,进来就是。”

  “末将……遵旨。”

  毌丘俭怀着忐忑的心登上御驾,一猫腰进了车厢,紧贴着门帘跪坐好。

  阿斗听系统收下了10个技能点,心情很好,又看他极为拘谨,笑了笑道:

  “朕上次来凉州,没走这么远,到了姑臧就折返了,这次西征路经张掖郡和酒泉郡各地,才感觉到凉州之荒凉。”

  说到这,毌丘俭稍稍放松下来,毕竟,这里是他生活多年的地方:

  “陛下,凉州雨水少,树木稀缺,农耕不旺,必然比关中和益州荒凉很多。”

  阿斗微微点头:

  “确实,朕一路走来,所见草木越发稀疏了,甚至,沿途的烽火台和驿站都极少,道路也不便利。”

  听到此处,毌丘俭重视起来。

  自己的父亲是凉州的主要官员,若是皇帝对凉州基建不满,自己父亲肯定是要担责的。

  他想了想道:

  “这一两年,凉州各地都力倡增建烽火台、驿站和官道,也有了些成绩,可是在长达1500里的河西走廊上增加足够的设施,还是很难的。”

  阿斗微微一笑:

  “你细说。”

  毌丘俭点头,缓声道:

  “首先就是钱粮,凉州自古缺少良田和税赋,若是大兴土木,很大一部分物资必须由中原拨付,一来一往耽搁良久,更会加重朝廷负担。

  也就是去年,西海那边的盐湖能批量出盐了,收益很是不错,弥补了凉州的税赋,否则,凉州可完不成去年的修路计划。”

  阿斗闻言心道:

  “不愧是名将,一听我说起基础设施建设不力,立刻想到自己父亲的政绩,然后用西海的盐湖拍我马屁!这政治敏锐度杠杠的!”

首节 上一节 416/4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