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第287节

  “你,不必如此!”

  糜竺摇头:“要试探,自然就得试探更狠一些;小打小闹,只会埋下更深的祸根。”

  “而且我不认为,你兴师动众的建个讲武堂,就是为了小打小闹的。”

  “你若不同意,那我也只能向陛下请命了。”

  诸葛乔无奈:“安汉将军,这种小事你何必告我的状呢。”

  “你放心,我很有分寸的,只要发现有一点不对劲的眉目,我会立即启用备用计划的。”

  糜竺笑道:“既然没什么危险,那我更要当这校长了。”

  “你虽然擅长统兵,可这钱粮筹划的事你是没我擅长的。”

  “当这校长,得想办法筹措钱粮吧?”

  “丞相向来节俭,你又拿得出多少钱粮呢?”

  “若我来当校长,你这讲武堂的一切开销都由我来包揽了。”

  “甚至你都不用请人来算账,我想这成都没有谁比我更会算账了。”

  糜竺都将话说到这份上了,诸葛乔仔细斟酌后,最终同意了糜竺的提议。

  本来只是拉糜竺来当个见证,没想到直接将糜竺拖下水了,这让诸葛乔心中有些愧疚:“安汉将军,请我受一拜。”

  本书不主政治,这章过度下主角的削世家策略,重点依旧在军事上,吃饭睡觉打孙权嘛。【其实是,我发现写这种内容,又水又无聊还依托答辩,还是不挑战自己的软肋了】

  (本章完)

第230章 父慈子孝诸葛氏,终得合肥孙家兵(求追)

  诸葛乔遂令人将公示牌的校长改为“安汉将军糜竺”,用的理由也是部分士人对天子门生的质疑。

  糜竺虽然不负责具体的政务,但地位超然,又有德行美名。

  由糜竺来出任讲武堂的校长,跟诸葛乔出任讲武堂校长,对众人而言又有了本质的区别。

  毕竟诸葛乔始终是丞相诸葛亮的儿子,这出任讲武堂校长后,天子门生会不会变成诸葛家的门生?

  这种担忧,会令人望而却步。

  而比起吴懿、吴班,糜竺宁可让儿子糜威娶普通女也不与士族联姻。

  糜竺本人也是属于位高权低,极少掺和国事。

  虽是国戚,却是不会擅权的国戚。

  再加上糜竺是商人出身,众人也不用担心糜竺会假借天子门生来培养糜氏门生。

  这些人不可能拜入商人门下而放弃当天子门生的。

  诸葛乔则是由校长改成了跟刘禅、关羽和诸葛亮一样的名誉校长。

  这看似细微的改变,也让众人明白了天子门生的分量。

  面对众人的质疑,诸葛乔这校长说换就换,直接换成了不可能将天子门生培养成糜氏门生的糜竺。

  随着糜竺出任校长,众人的质疑声也变少了,众人奔走相告,很快就将这消息传遍了成都城。

  又经由成都城的众人传便了蜀郡。

  质疑声少了,陆陆续续的就有人来报名。

  报名的士人很少,多数为蜀郡良家子。

  良家子,指的是有一定资产、遵循伦理纲常、职业正当,且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

  汉武帝颁布七科谪,即:吏有罪,亡命,赘婿,贾人,故有市籍,父母有市籍,大父母有市籍。

  市籍即商人户籍。

  由于诸葛乔的讲武堂只是要求家世清白、识文断字、无违法乱纪过往、未婚配、年龄十二至二十,而非要求良家子。

  因此前来报名的,除良家子外,也有七科谪内者如亲朋故友有市籍的,以及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

  这些人大抵是冲着糜竺的名头来的。

  毕竟糜竺也是商贾出身,糜竺来当校长,自然也能吸引这群人。

  “姜还是老的辣啊。”

  出乎意料的效果,让诸葛乔多了几分惊叹。

  在看到报名的士人寥寥无几,且多为良家子后,诸葛乔才明白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的“户籍鄙视链”。

  士为首。

  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是鄙视链的末端。

  诸葛乔虽然未明确约定出身,内心其实是希望士农工商等各行各业的人越多越好。

  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也就七十二贤人是贵族,其余三千弟子都是各行各业的寒门或庶人。

  若孔子的弟子都是贵族,那这思想的推行也就无意义了。

  同样。

  诸葛乔的讲武堂若是不能有教无类,那这讲武堂也就无存在的意义。

  名义上是讲武堂,诸葛乔内心其实是想培养一批能认同新思想的先驱者,而非因循守旧的培养一批望族门生。

  星星之火虽然可以燎原,但这前提是得有人点火。

  思想的改变,是个漫长的过程。

  让各行各业的人聚在一起,减少对彼此的鄙视,这是第一步。

  虽然很艰难,但终归得去尝试。

  哪怕失败了,也不会后悔。

  在诸葛乔积极开办讲武堂的期间,黄月英和刘禅等人也抵达了汉中。

  见到黄月英,诸葛亮面有惊讶:“夫人怎会来此?”

  黄月英瞪了诸葛亮一眼:“关中的战事都结束了,我为何不能来?”

  刘禅在一旁偷笑,然后凑近诸葛亮低声道:“丞相,伯松兄长说,他想再要个弟弟。”

  诸葛亮脸色一变。

  在攻取陇右前,诸葛乔就给诸葛亮说过,希望诸葛亮能跟黄月英再生个儿子,名字都想好了。

  就叫诸葛瞻。

  更是对其赋予“瞻,仰慕也。诗.大雅.桑柔,有云:维此惠君,民人所瞻。寓意为对我这个无敌兄长的仰慕。”的寓意。

  这之后。

  诸葛亮虽然在回成都探亲的时候跟黄月英有过几次努力,但始终不见动静。

  又因刘备北伐,诸葛亮将精力扑向了国事,对此事也是不上心。

  却不曾想,诸葛乔回趟成都就将黄月英给送到了汉中来。

  瞧黄月英这表情,似有生不出儿子不罢休的姿态,这让诸葛亮都有些慌。

  大丈夫处事,当以国事为重,岂能为酒色所伤!

  伯松这家伙!

  诸葛亮顿感头疼。

  “夫人先在汉中休憩,容我先与太子去长安觐见陛下。”诸葛亮决定用上兵法中的“拖字诀”。

  到了长安,诸事缠身,那就不需要再去考虑生孩子的事了。

  刘禅笑嘻嘻的开口:“丞相,叔母也是要去长安的,她有伯松兄长带给父皇的私信,是要亲手交给父皇。”

  诸葛亮不动声色:“伯松也太不知事了!”

  “出川的栈道极为难走,又颇颠簸,岂能让夫人受累。”

  “这信还是我来送吧。”

  黄月英跟诸葛亮当了多年夫妻,哪能猜不到诸葛亮的用意:“夫君,我又不是养尊处优的柔弱女子,以前也是攀山越岭下地耕田过的,些许栈道颠簸又有何惧?”

  “更何况,伯松说了,这信中事乃机密,必须由我亲自送到陛下手中。”

  诸葛亮脸颊微微一抽:“伯松都信不过我吗?”

  黄月英笑道:“不是伯松信不过夫君。而是伯松说了,夫君你公务繁忙,这种小事我得分忧啊!”

  伯松啊——

  诸葛亮心中长叹。

  什么机密!

  分明是诸葛乔算准了诸葛亮的反应,故意如此!

  刘禅再次低声偷笑。

  诸葛亮向刘禅一瞪眼:“太子,方才我听许司徒说。”

  “你不顾太子礼仪,竟然在大殿上丢下群臣就去见伯松。”

  “你已经十五岁了,又肩负监国重任,岂能如此懈怠礼数?”

  刘禅笑容一滞。

  黄月英却是护住刘禅道:“太子和伯松是义兄弟,弟见兄而失态,那是人之常情。”

  刘禅开心的躲在黄月英背后。

  诸葛亮无奈。

  这私底下,诸葛亮也不能真的去训斥黄月英和刘禅失仪。

  更何况。

  让黄月英在成都多照顾刘禅本就是诸葛亮授意的。

  总不能搬起石头去砸自己的脚。

  刘禅见诸葛亮不再训斥,作揖告辞:“丞相,叔母,都说这小别胜新婚,我就不打扰伱们了。”

  “明日车仗要歇息一日,所以今夜入睡晚一点也没问题的。”

  话音一落,黄月英脸一红,一手拍向刘禅的脑袋,被刘禅轻松避开。

  “丞相,叔母,早点休息啊。”刘禅欢呼一声,直接跑开。

  黄月英看向诸葛亮的眼神,充满了爱意:“夫君,该歇息了。”

  诸葛亮手一抖:“我尚有公务未批阅。”

  黄月英似笑非笑:“太子已经让尚书令替你批阅了。”

  翌日。

首节 上一节 287/4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