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第33节

  费诗不假思索:“君侯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关羽眉头顿时一蹙:“子龙身居何职?”

  费诗答道:“子龙将军,依旧是翊军将军。”

  关羽的语气瞬间变得冷漠了:“黄汉升不过一老卒,侥幸斩杀了夏侯渊,岂能跟关某同列?”

  在关羽的想法中,马超本就是平西将军,是刘备称王前武职最高的,再加上骁勇善战,领左将军倒也合理。

  而张飞和赵云,久随刘备,不论功劳和苦劳都最多。

  赵云又曾两次救下阿斗,刘关张的儿子私底下都是称呼赵云四叔的。

  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那么后将军理当由赵云来担任。

  费诗见关羽先问赵云的官职,随后就称呼黄忠老卒,顿时猜到了关羽的恼怒原因。

  对于费诗而言,是不适合掺和这其中的恩怨的。

  但想到刘备的重托,费诗又迅速的斟酌了用词,劝谏道:“君侯岂不闻,昔日萧何和曹参都是高祖的少小亲旧,而韩信却能位居最上,未曾听闻萧何和曹参因此生怨。”

  “大王与君侯,犹如一体,休戚与共,同享福祸,我私下以为不应该计较官号的高下和俸禄的多少。”

  “我只是一介使者,奉大王的王令而来,君侯若是不肯受拜,我就将君侯的意思带回西川。”

  “只是我以为,君侯不应因这等小事就延误大事,请君侯细思。”

  费诗不提赵云,只提关羽跟刘备的关系,同样也是在暗示关羽:

  赵云虽然只是翊军将军,但也是跟刘备休戚与共的,这亲疏是有区别的。

  虽然听懂了费诗的隐喻,但关羽心中闷闷,又让人去请诸葛乔。

  不多时。

  诸葛乔抵达。

  见关羽在纠结黄忠和赵云的官职,诸葛乔仔细询问了众人的官职后,不由笑道:“君侯,家父也依旧是军师将军,我是不是应该恼怒,尚书令为什么是法正而不是家父?”

  关羽本想说应该恼怒,但见诸葛乔那泰然而从容的笑意,这语气又多了疑问:“阿乔为何不恼怒?”

  诸葛乔道:“法正为尚书令,是因为法正在汉中立了大功,若不封赏,岂不是让外人以为大王任人唯亲?”

  “同理,黄忠在汉中斩杀了曹操的征西将军夏侯渊,若不重赏,今后还有谁肯替大王征战沙场?”

  “费司马所言君侯跟大王休戚与共,皆是忠言良言。大王身边有率意敢言的忠贞义士,岂不是幸事?”

  “我以为君侯不仅不应该恼怒,还应向大王回书,向大王举荐费司马。”

  见诸葛乔也这般说,关羽的内心的苦闷也逐渐消失。

  心中的芥蒂消失,关羽看向费诗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敬意。

  要是换个使者,未必敢当面劝谏关羽。

  而费诗却在明知关羽恼怒的前提下,依旧选择了劝谏。

  不论是胆气,还是对刘备的忠心,费诗都值得人尊敬。

  想到这里,关羽起身向费诗一拜:“费司马,方才是关某无礼了。”

  费诗连忙回礼:“君侯言重了,我只是尽职而为。”

  回礼的同时,费诗的内心也对诸葛乔多了几分好奇。

  在西川的时候,诸葛乔名气不显,费诗也只是听说军师将军诸葛亮认了诸葛瑾的次子为嗣子。

  今日见诸葛乔三言两语就劝服了关羽,这心中倍感惊讶。

  诸葛乔见费诗率性敢言,也懂劝谏的方式,顿时有了想法:

  “费司马要回西川复命,中途会经过秭归,秭归驻扎有大王的义子副军中郎将刘封。”

  “大王既以阿斗为嗣子,刘封心中必然会有怨气,不知费司马可否在秭归暂留几月,替大王劝慰刘封?”

  费诗顿感为难:“乔公子,我跟副军中郎将并无交情,即便前往劝慰,副军中郎将也未必会听。更何况,我得回西川复命,若是暂留几月,这是否太久了。”

  诸葛乔微微敛容:“费司马有所不知,刘封屯兵秭归,是大王想给刘封立功的机会,以弥补内心对刘封的亏欠。”

  “这个时候,刘封身边是不能有小人谗言的,否则刘封一犯傻,就有可能酿成大祸。”

  “费司马率性敢言,又能顾全大局,有费司马在秭归,宵小鼠辈又岂敢在刘封跟前进献谗言?”

  “费司马若担心不能及时复命,君侯会遣人给大王回信,征用费司马在秭归效力。”

  (本章完)

第51章 该对吕蒙出手了

  费诗迟疑。

  自古以来,掺和嗣子事都是很犯忌讳的。

  费诗不想在刘封和阿斗间掺和太多,平白的给自己惹了一身麻烦。

  可诸葛乔的话亦有道理。

  阿斗当了嗣子,刘封心中必有怨气,若刘封在秭归受人挑拨,岂不是误了刘备大业?

  费诗内心纠结不已。

  为刘备大业着想,费诗是想去规劝刘封的,就如同方才劝谏关羽一样;可为了自身着想,费诗又不想沾上刘封的标签让刘备误会。

  见费诗迟疑不定,诸葛乔也猜到了费诗的想法,遂又道:“有君侯给大王的回书,大王又岂会不知费司马的心意?”

  “费司马若能替刘封指点迷津,助刘封立功,这大王内心定会感激费司马。”

  “常言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我以为这兄弟间虽有争执,但在大是大非前定然也是能携手共进的。”

  “还请费司马,细思啊。”

  心思被说中,费诗不由心中一紧,惊讶的看向诸葛乔。

  关羽见费诗这反应,也猜到了费诗的迟疑,遂也道:“费司马,你是受关某征用而去的秭归,兄长又岂会怪你?”

  “你去了秭归,可告诉刘封,只要阿斗是王太子,关某就不会少了他刘封的战功;关某亦希望,刘封与阿斗间的兄弟情义,更甚于关某与兄长。”

  费诗内心更是惊讶。

  这私底下都有传言,关羽向来瞧不起刘封,如今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却感觉这传言有些不太真实。

  “有军师将军的长子和关君侯作保,只要劝慰好了刘封,这以后就能真正得到汉中王的信任和器重了。”费诗暗暗权衡利弊。

  人都是习惯趋利避害的,费诗也不是个想归于桃园的山林隐士。

  既然选择了出仕,自然就想位居高位,得到君王信任。

  而眼下,费诗就有这样一个机会!

  “承蒙君侯和乔公子信任,我愿意前往秭归。”费诗抖擞精神,给了肯定的回答。

  待费诗离去,关羽单独留下诸葛乔。

  关羽取来地图,开始向诸葛乔讲述攻取襄樊的作战部署。

  “兵贵神速,关某有意明日就遣先锋,先走陆路去襄阳;关某再亲率主力沿汉水而上。”

  关羽说得很细,细致到走陆路去襄阳,需要多少天,多少粮草,多少骑兵,多少步兵,多少军械。

  以及走水路沿汉水而上,需要多少战船,多少船装粮草饮水,多少船载兵,多少船载武器,沿途在何处停泊等等。

  显然。

  关羽这是有意培养诸葛乔在军事上的能力。

  诸葛乔也听得很认真。

  这是平日里在兵书上看不到的具体军事行动和指挥调度。

  有不明白处,诸葛乔就会提出来,即便提出来的问题对关羽而言属于很简单很平凡的问题。

  而关羽也不会因为问题简单就不回答,而是尽可能的将诸葛乔的每个疑问都仔细的解答。

  一直到了晌午,诸葛乔才将关羽的整个襄樊作战部署听明白。

  “能将曹操的天人将军打成乌龟将军,君侯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真正行之有效的统兵作战技巧。”

  “不论是进攻襄樊的部署,还是提防吕蒙的部署,都很谨慎稳妥。”

  关羽的整个部署上,是没什么问题的。

  即便是诸葛乔,也只能通过基于历史的能力对关羽的部署进行查漏补缺。

  这就是身经百战的宿将沉淀的经验战术,不是诸葛乔这个战场新人能挑出毛病来的。

  仔细斟酌后,诸葛乔提出了新的想法:“君侯既然要走汉水北上,我以为,不如顺道邀吕蒙一见。”

  关羽蹙眉:“军情不容耽误,关某哪来的时间去见吕蒙?”

  诸葛乔嘴角轻扬:“君侯可提前遣人通知吕蒙,让吕蒙在约定的时间内,在洪湖口静候。”

  关羽略感好奇:“吕蒙若不来呢?”

  诸葛乔笑道:“明为见吕蒙,实为向吕蒙示威;吕蒙若有夺荆州的野心,就定然会来见君侯,借机向君侯示弱。”

  “这是君侯和吕蒙互相试探的机会,吕蒙不可能不来!”

  关羽抚摸美髯,轻轻点头:“阿乔言之有理。吕蒙对荆州向来虎视眈眈,关某调兵入汉水,吕蒙也不会坐视不理。”

  诸葛乔又道:“在见吕蒙前,江陵城还得安排一出好戏。”

  关羽见诸葛乔语气中有算计的味道:“阿乔准备演一出什么好戏?”

  诸葛乔笑道:“蛮商在两个月前就定了一批军械,但我以楚商粮草未送到江陵城的理由一直拖着不给。”

  “稍后我会去寻糜太守,让糜太守制造一场大火,将存放军械的空库房烧了。”

  “明日君侯再与糜太守吵一架,扬言要治糜太守的罪。”

  “必要时,可祭出汉中王赐予的节钺。”

  “务必要让众人相信,君侯有了节钺后,就变得骄矜,即便是对糜太守也动了杀心。”

  关羽寻思道:“阿乔是想引吕蒙出手抢荆州?只是关某有个疑问,既然知道吕蒙要使坏,震慑吕蒙就行了,何必真的引吕蒙出手?”

  “若吕蒙真的出手了,关某可就得同时面对曹操和孙权,以一敌二了。”

  “以荆州的兵力,想同时跟曹操和孙权作战,是远远不够的。”

  诸葛乔摇头:“我之所以来江陵城,是因为家父觉察到了隆中对战略最大的威胁,就是江东的孙权!”

  “家父的隆中对,要全据荆州;而昔日江东周瑜张纮鲁肃的战略,亦是要全据荆州。”

  “除非孙权能全据淮南,才可能将横跨荆扬的战略暂时改为坐拥江淮。”

  “只可惜,孙权武勇不足,决胜于两军阵前远不如孙坚孙策。”

  “逍遥津一战,孙权更是被张辽以八百精兵破阵,沦为笑话。”

  “如今的合肥除张辽外,还有夏侯惇、臧霸等悍将坐镇,我料孙权在合肥难以取胜。”

首节 上一节 33/4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