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第367节

  石韬脸颊一抽:“今夜?现在刚过午时。孔明,我刚来,不适合处理机密。”

  诸葛亮笑道:“广元放心,我分给你的都不是机密,只是杂务。”

  “你放心,亥时(晚上九点)之前一定能处理完!”

  有那么一瞬间,石韬想将诸葛亮给揍一顿!

  故友重逢!

  这是故友重逢啊!

  故友重逢,酒没喝菜没吃,先处理公务到亥时?

  你怎么不直接说熬到凌晨啊!

  我当初怎么会跟你这公务狂生为友啊!

  无奈之下。

  石韬只能陪着诸葛亮在公署加班。

  诸葛亮倒也没骗石韬,说亥时前处理完,真就亥时前处理完。

  没有多一刻,也没有少一刻。

  “今日真是痛快!”

  “有广元相助,终于可以在亥时前将公务都处理妥善了。”

  诸葛亮大笑。

  见石韬垮着脸,诸葛亮遂邀石韬入内院。

  提前得到消息的黄月英,亲自下厨为诸葛亮和石韬准备了酒菜。

  “广元,来,尝尝月英的手艺。”

  “这都是伯松想出来的菜肴,你肯定是没吃过的!”

  诸葛亮热情的给石韬介绍。

  石韬原本心事重重,在尝了黄月英烹饪的佳肴后,这食欲顿时上来了。

  去洛阳的徐庶、石韬和孟建,除了孟建有关系在伪魏混得不错,徐庶和石韬都只是官职低微的小官。

  倒不是徐庶和石韬没才能,而是魏九品中正制出现后,徐庶和石韬的出身决定了高度。

  这两人以前都是游侠儿,哪怕学业有成,在那群出身门第不凡的士人眼中依旧是卑劣的存在。

  小官,意味着俸禄也少。

  石韬又要养家糊口,这些年过得也是清苦。

  待得酒足饭饱,诸葛亮这才开口询问:广元,元直如今身在何处?”

  石韬闻言一叹:“我正因此事而来;元直对陛下有愧,无脸来见陛下。”

  诸葛亮微微肃容:“曹丕劝进表中步兵校尉关内侯臣福,真是元直?”

  石韬沉默片刻,道:“是,也不是。”

  “昔日,陈群欲献九品中正,遭程昱反对;程昱认为,此举有违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核心。”

  “然而,曹丕急着称帝,急需用陈群所限九品中正来拉拢士族人心。”

  “程昱知元直之才,亦知元直出身低微,担心元直再回陛下身边,故而表奏元直为步兵校尉关内侯。”

  “又以下作手段,胁迫元直劝进曹丕称帝,彻底断绝元直南归念头。”

  “元直自知无颜再见陛下,因此在陛下来洛阳迁徙士民时,就跑回颍川了。”

  诸葛亮长叹:“陛下从未怪罪过元直,反而奇怪元直有劝进之功却在伪魏不得重用。”

  “更恼怒曹丕不识贤才,让元直受辱。元直多心了啊!”

  顿了顿。

  诸葛亮又问:“广元可知元直会去颍川何处?我可遣人送信。”

  石韬道:“最近来长安的士人中,有一人是我在洛阳的旧识。说元直去了荆州,只是不知道去了荆州何处。”

  诸葛亮又惊又喜:“此话当中?元直真的去了荆州?”

  石韬点头:“两人是一同出关的,只是荆州太大,也不知道元直去了何处。”

  “以元直的性格,去了荆州后必定会化名,难以寻觅啊。”

  诸葛亮大笑:“元直肯去荆州,就意味着他有见陛下的想法。”

  “我这就给陛下去信,只要陛下去了荆州,就一定能见到元直。”

  “荆州有伯松在,进荆州容易,出荆州可就困难了。”

  “这次,他跑不了!”(本章完)

第273章 关羽河东祭祖祠,曹丕寿春约孙权(求追)

  章武四年(224年),四月。

  河东,解县。

  往日里热闹的常平乡,今日变得异常的寂静,家家户户人去室空。

  只因乡间大道上,来了一支戒备森严的兵马。

  约有五千人,浩浩荡荡,令人望而生畏。

  常平乡的三老、啬夫、游徼引了数百男女老幼跪在道路两旁。

  只因今日是大汉皇帝刘备莅临常平乡。

  解县的县丞早早通知了三老,不能有半分的怠慢。

  “吁_吁—”

  看着前方跪了一地的士民,最前方的赵云大吃一惊,连忙勒住战马,又让骑士摇旗止住后军。

  “陈凤,去问问怎么回事?”赵云眉头紧蹙。

  陈凤策马向前,向众乡吏喝道:“尔等为何拦驾?莫非有冤情?”

  三老、啬夫和游徼纷纷愕然。

  什么冤情?

  我们是来迎驾的啊!

  一老朽凑近小心翼翼地答道:“将军,我等是来迎驾的。”

  陈凤蹙眉:“既是迎驾,身后这些人是怎么回事?”

  老朽颤颤巍巍地道:“都是来迎驾的!”

  陈凤扫了一眼众百姓,见这些百姓眼中有麻木亦有惊恐,甚至还有人捂着小儿的嘴不让起发出声音。

  这哪里是来迎驾的,分明是被逼来迎驾的!

  都说什么样的将带什么样的兵,陈凤久随赵云受到薰陶,对这种欺压百姓的乡吏有很强的厌恶。

  “你叫什么名字?身居何职?”陈凤轻喝。

  老朽不知道陈凤为何发怒,连忙道:“下官乃常平乡的三老关承。”

  “你也姓关?”陈凤不由蹙眉。

  问了些详情后,陈凤返回告知赵云。

  正逢后方骑士到到来:“中护军,陛下遣我来问,为何止军?”

  赵云道:“我亲自去见陛下吧,陈凤,你约束好军士,莫要冲撞了百姓。”

  陈凤抱拳应命:“将军速去,末将会约束好军士。”

  赵云策马来到中军,将前方事告知刘备。

  刘备闻言,脸色瞬间变得冷冽:“是谁下的命令?”

  赵云答道:“是解县的县丞,让常平乡的三老、啬夫和游徼不得怠慢。”

  刘备语气更冷:“益德,去将解县的县丞捉来。”

  顿了顿,刘备又补充道:“县长和县尉一并捉来。”

  张飞深知刘备秉性,让一群百姓跪在道路两边迎驾,那不就是在打刘备的脸吗?

  “兄长放心,我这就去将那几个蠢贼捉来。”张飞招呼一声,十余骑士出列跟着张飞往解县城而去。

  刘备又看向身边同样脸色冷冽的关羽:“云长,前方是你的乡人,你去安抚更合适。”

  关羽早就忍不住了。

  当初就是因为杀了恶霸才逃亡的,若是屠龙者变成了恶龙,关羽的脸往哪儿搁?

  不多时。

  关羽策马来到军前,见跪在两侧的男女老幼,关羽怒从心起。

  看向关承,关羽的语气不善:“你也是宝池亭关家人?”

  关承吃了一惊,抬头看向关羽,面有疑惑:“不知将军如何称呼?”

  关羽丹凤眼一眯:“宝池亭,关羽!”

  关承瞳孔一缩,仔细辨认关羽,惊疑道:“你,你,你是长生叔?”

  “咦?”关羽眯眼,没认出眼前的关承:“你是何人?怎知我的旧字?”

  关承又惊又喜:“长生叔,我是二狗啊,放牛娃二狗;你以前还带我读过春秋的。”

  “二狗?”关羽的记忆回到了遥远的几十年前。

  那个时候的关羽,家庭和睦,祖父关审、父亲关毅在宝池亭属于德高望重的。

  虽然比不上士族豪强,但也是有书传家的。

  祖父关审冲穆好道,常以《易经》、《春秋》训其子;父亲关毅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

  关羽传承家业,对春秋亦是颇为喜爱。

  只因一时不忿怒杀恶霸而被迫流离他乡几十年。

  片刻后关羽思绪归回,喝问道:

  “你以前也只是个放牛娃,跟我学了春秋后才懂了道理,如今当了三老怎反过来开始欺压百姓?”

  关承哭诉道:“长生叔,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三老,县丞有令让我不得怠慢,我也只能出此下策。”

  “我愧对长生叔的教诲,情愿一死。”

  啬夫和游徼见状,连忙出声替关承求饶。

  “将军息怒,三老并非欺压百姓,而是此举已经是最稳妥的了。”

首节 上一节 367/4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