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127节

  “六科给事中,皆训诫罚俸三月。”

  “诏令朝廷百官,须得言有其事,不可群相攻讦。”

  随着皇帝发话惩戒,在场科道言官们只能凄惨无奈的领命。

  而后便是被吕芳带着人,逐出玉熙宫。

  徐阶心都在滴血了。

  而被赶去南京的丘岳、王鹤等六科都给事中,更是满脸苍白。

  他们很清楚,自己往后大概是仕途无望了。

  南京留守的各部司衙门,唯有户部、兵部为重,余者皆可称之养老。

  在一片领旨,齐呼圣明的恭维声中。

  嘉靖面露笑容,转而看向严绍庭:“如今京中各部司衙门军需贪墨一事,也算是查明了结,只是接下来如何防止再生贪腐,却要依仗诸位思量。朕以为,朝中清明,当有监察,使得朝野顺直。”

  说起军需贪墨的事情。

  殿内众人则是一阵骚动。

  最近因为京中军需贪墨的案子,几乎过半涉及军需的官员,都被问罪。

  空出来的位子可是不少,一时间成了人人眼热的位置。

  只是慑于当下军需贪墨大案刚生,还没人敢就此而论。

  不过此刻竟然当皇帝的开了口,那就是要将军需这件事,做一个彻彻底底的了断。

  此刻正是抢班夺权的好时机。

  赛声响起。

  严嵩率先开口:“如陛下所言,朝堂纠察,既生军需贪墨,清查惩戒是其一,改正防备,则是其二。

  朝中这些年,因时因事,多开军需衙门,此乃因势而为。

  如今既要管控预防贪墨,当收并诸司衙门,统于一处,再派监管。

  如此则账目清白,监管有方。”

  这是自京中军需贪墨一案出现时,严家内部就达成的统一思想。

  谁说老严家就不干事了?

  这不是在为国谋略!

  而当首辅一开口,众人纷纷陷入深思。

  如果真如严阁老所言,那朝廷里就要多出一个真正的要害衙门了。

  往后朝廷上下军需,皆由一处管理。

  这可真的是能让所有人都眼热的地方了。

  严家是想要吃下这块肥肉?

  众人看向了几位内阁辅臣。

  这件事,大概还是要在内阁内部起一番争夺的。

  当众人浮想连篇的时候。

  高拱率先开口:“臣附议,此次朝中生出此等军需大案,便有因各司衙门林立,账目繁多相互纠缠而生事端。

  严阁老所言,归于一处操办,以备防止再生贪墨,便是滋生,也可一本账目清查。

  臣以为,若论军需,则可由户部管之,兵部提奏,工部筹备,户部钱粮支出而管之总账。”

  这自然是高拱要为自己兼管的户部差事增添事权。

  朝堂之上,其实历来最终事权,而后才是官阶品级。

  户部尚书高燿,自然是立马附和高拱的奏请。

  但他们二人这样的奏请,断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原本还和高拱一并讨伐科道言官的严世蕃,立即站了出来。

  “陛下,军需诸事,皆在工部成型,无论筹备,皆是工部事。

  若统军需诸事于一处,自当是以工部管之。户部钱粮支出,兵部提奏军需,账总于工部,以便复查。”

  这话,自然是得到了工部尚书雷礼的赞同。

  此时玉熙宫所议之事,已经无关此前科道言官弹劾,而是皆为事权。

  倒是兵部,无有发言。

  兵部尚书杨博更是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严嵩却是再一次侧目看向徐阶:“徐阁老以为呢?”

  老不死的!

  徐阶今天本就郁郁,顿时心中暗骂了一句。

  随后开口道:“此事,既然是为了防备再生贪墨,便于查账,还是交付给户部为好,钱粮取支,都能一体算之。工部掌筹备,兵部核对,再与户部、工部、兵部三科给事中,监察督之。”

  虽然高拱今天完全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但此刻,徐阶却也只能将军需事权,放在户部。

  总不能真的落到工部,最后进了严家的手里吧。

  只要不是严家,就万事都好商量。

  …………

  月票推荐票

第139章 徐阶吐血(月票加更)

  第139章 徐阶吐血(1000月票加更)

  “既如此……”

  “就让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

  “兼着这件事吧。”

  嘉靖面带笑容的瞥向徐阶,朗声开口。

  而后,道长便目光幽幽的盯着徐阶。

  徐阶几乎是要一口老血吐出。

  自己真的是千算万算。

  没有算到这一茬。

  可是不等他开口,户部尚书高燿便已经抢先开口:“户部责无旁贷,绝不再叫军需贪墨之事复生!”

  高拱则是瞥了一眼徐阶,再看严绍庭。

  最后拱手看向上方的皇帝。

  “陛下圣明,臣等自当勉力,不叫旧事重复。”

  军需统合的事权,只要能落在户部就行。

  就算是在严绍庭手中兼掌着,又能如何?

  自己在内阁管着户部事,户部还有高燿这个尚书,以及左右侍郎刘大宝、鲍道明二人。

  严家就算是想要在军需一事上有所贪墨,光是户部的人就能查明白了账目。

  只要军需的事情能真的办好了。

  其他的事情。

  不重要!

  严绍庭亦是躬身领命:“臣领旨,必当谨遵圣命,革故鼎新,断绝军需贪墨,不叫朝廷钱粮流失。”

  今天自己一番试探,和道长打着配合。

  虽然没了锦衣卫指挥佥事的官职,但这是有必要的。

  不论朝廷往后如何争斗。

  自己既然要参与其中,就不能有厂卫的身份。

  不过道长倒是厚道的。

  自己刚被革除锦衣卫指挥佥事的官职,就又添了一个军需统合兼管的事权。

  军需事权。

  可比那什么锦衣卫指挥佥事的官职更重要。

  就如三公三师。

  虽然已经是人臣至极,但若是不加内阁、部堂事权。

  那就屁都不是。

  不过是个荣耀而已。

  唯有事权,才是核心。

  就如地方上,每逢县官上任,总是要先弄明白当地的情况,分清楚县衙里的各色人等。

  因为小小一座县衙,真正掌握办事权的,是那些不入流的小吏。

  弄清楚了人际关系,上佳官员自然是分化打压拉拢,然后掌握一县权柄。

  次之,则是拉拢讨好,共掌一县。

  最末,便是束手无策,徒有老父母之名,而无百里侯之权。

  严绍庭拜谢之际,脸上微微一笑。

  自己肩上担着的差事,不知不觉倒是越来越多了。

  然而这时。

  户部尚书高燿,却是转头看向严绍庭:“严郎中。”

  他倒是不再与上次一样,称严绍庭为侍读,而是以户部自家的官职相称。

  严绍庭当即拱手颔首:“高尚书。”

  高燿眯眼询问道:“今日本官听闻,严郎中在昌平,得了那西班牙商贾柏富贵,自南洋吕宋取得名为番薯之物,为此万两赏之,言称此物可亩产十数石,不知是否为真?”

  随着高燿发问。

  殿内六部、五寺、九卿,纷纷看向严绍庭。

  此前倒是因为科道言官们的弹劾,让他们忽略了前几日就听到的这个从昌平吹进京城的牛皮。

首节 上一节 127/1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