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眼下还是以苏州城为主,先把林氏盐业集团的渠道和框架搭建起来。
林大官人说得轻描淡写,但是差点让郑之彦郑员外原地爆炸。
只能说,两边的心理条件差距太大,大到了连“落地还钱”都开不了口的地步。
深深吸了一口气后,郑之彦一次又一次的强迫自己冷静,因为巡抚就在后面看着,并等着自己摆平事故。
“我郑家已经认栽了,阁下又何必咄咄逼人?”郑员外沉声说:“纵然我郑家有些过错,但也不至于赔上七千盐引!”
林大官人回答说:“郑员外你搞错了一件事,你们郑家过错的大小,并不是由你们郑家说了算的。”
然后林泰来又仗着身材高大,看向层层标兵后面的杨巡抚,高声问道:“大中丞你说是不是?”
杨巡抚假装没听到,没有任何回应。
林泰来只好又对郑员外下了最后通牒:“我这个条件并不过分,也不会再改了,请郑员外答应下来吧!”
郑之彦与林泰来说不通,实在无可奈何,又只好转身走到杨巡抚身边,恳请说:
“在下能力有限,实在谈不下去了,还请大中丞出面。”
自己的脸面就这么大,让杨巡抚出面,说不定能降价。
杨巡抚的面无表情,看着郑员外,嘴里蹦出了三个字:“答应他!”
郑员外大吃一惊,没想到连视为现场靠山的杨巡抚也偏向对面的条件。
“这个条件实在过分.”郑员外解释说。
杨巡抚咬着牙,不容置疑的说:“本院说的的很明白,答应他!”
自己连踩几个坑,弄出了“河漕总督枉法引发漕军哗变”这样肯定能通天的丑闻,林泰来那边又不是一点关系没有。
就算摆平这事,那也要付出不知多少政治资源和银子。
与其应付事后的无底洞,还不如就在现场一口价把事情解决了,免去不可预知的后患!
郑之彦这才明白,林泰来刚才说的“郑家过错大小并不是由郑家说了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只怕在林泰来心里,压根就本没有把他郑员外当作谈判对象,他的谈判对象其实只有杨巡抚!
“本院最后说一次,答应他!”杨巡抚已经等不下去了,又暗示说:“本院还在江淮,以后来日方长!”
郑员外又不是没与官员打过交道,到底以后还有没有所谓的“补偿”,谁又知道呢?
官员的承诺,往往也就那么回事。
但郑员外此时已然无计可施,他搭上的靠山次辅许国远在京师,解决不了眼下的问题!
从杨巡抚这边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郑之彦又回到了林泰来面前。
林大官人的微笑还是那么和煦,很温和的说:“现在条件又变了,这七千引窝本要永久性租给我,由我的人在盐场收盐,然后交由漕军兄弟承运。”
刚才的条件是,关于这七千引窝本,郑家在盐场收盐,然后交给漕军承运,后面都不用郑家管了。
现在修改后的条件则是,郑家连收盐都不用管了,等于是郑家彻底失去了对这七千引窝本的控制权。
郑之彦简直要气疯了,“你刚才说过,条件不会再变!”
林大官人淡淡的说:“刚才如果你不转身去找巡抚,当场答应,条件就不再变。
现在既然你去找过巡抚了,条件就随之而修改了。”
这完全不讲理了,郑员外差点又想转身去找杨巡抚。
见郑员外还是不愿意痛快答应,林泰来又问了句:“莫非你还想去找巡抚?”
郑员外觉得自己处境实在太难了,真的是进退两难。
“答应他!”恍恍惚惚间,郑员外又仿佛听到杨巡抚在后面叫。
如果不答应,只怕连巡抚都得罪死了,郑员外感到生无可恋,开口道:“只有这些了?不会再变了?”
林泰来点了点头,“如果你现在答应,就不会再变!”
最终郑员外屈服于现实,低头道:“那我就答应了!”
林大官人立即扭头朝着另一个方向喊道:“高长江!准备契约!一式四份!”
然后对郑员外说:“口说无凭,立约为证!”
趁着准备契约的空闲时间,林大官人又走到那上千“哗变漕军”面前,激动的大声说:
“漕军兄弟们!我给诸位带来了至少延续几代人的生计!”
“坐馆高义!”那些漕军比林大官人更激动,连称呼都改成了坐馆,原先只有林氏社团内部成员才这样称呼林泰来。
“从今以后,这七千引从扬州运往苏州城的盐货,就完全由你们承运!”
“坐馆高义!”
“据我个人估算,在场的漕军兄弟每人每年可获利十两!”
“坐馆高义!”
现场互动十分热烈,林大官人每说一句,哗变漕军就欢呼一声,响彻云霄。
十两银子真不算少了,基本上接近于一个苏州普通打工人的年收入了。
林大官人十分满意,这些漕军确实很有抱团意识。若能为己所用,以后大有可为。
这种漕军抱团现象,在本时代似乎是一个不起眼的情况,不值一提,但对后世的影响却延续了几百年。
在另一个时空,到了清代后,建立在卫所制度上的漕军自然没了,但必不可少的漕运还是要靠这些人。
于是这些人变成了漕帮,然后又演化出了更赫赫有名的青帮。
这时高长江冲了过来,急忙的提醒说:“坐馆!你是不是忘了什么事情?”
林大官人问道:“忘了什么?”
高长江答道:“你与郑盐商谈判,怎么把花魁白姬忘了?
你到扬州城来,不就是为了白姬吗?谁不知道你对白姬的一往情深?
你完全可以提出这个条件,让郑盐商把白姬交出来!”
林泰来当即变了脸,斥责说:“荒谬!我林泰来岂是为了女色而不顾一切的人?
再说我与郑之彦谈判,是为了给漕军兄弟谋取福利,怎能因为自己的事情而节外生枝?”
“坐馆高义!坐馆高义!”哗变的漕军不知说什么好了,只能一起狂热的振臂反复高呼。
在后台看到一个叫赵老幺的书友打赏了15000书币,这是啥?起点的不是起点币吗?书币是qq的?
第254章 扬州欢迎您
2023-09-19
高长江攥着一叠文书,对林泰来说:“坐馆!等契约签了后,就无法再反悔变更了,错失讨价还价索回白姬的最佳机会!”
林泰来大手一挥,非常坚决的说:“就这样拿去给郑员外看吧!不能因为白姬,就让漕军兄弟们的好处受损!”
于是高长江又拿着契约文书走到郑之彦面前,先简单说了几句:
“契约内容大致如同刚才我们坐馆所说,将七千盐引窝本租与坐馆,立约双方则是坐馆与你。
代笔则是在下高长江,但还要有两个保人,分别是江北的杨抚台和江南的赵抚台。”
这时代的契约就是这样,除了立约双方外,往往还会有代笔、中人、见人、保人等角色,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就是这次高长江提出的两个保人有点特殊,不过这么大份额的契约,又涉及到官盐运转,用巡抚来当保人做官方背书也可以理解。
郑之彦肯定不敢替杨巡抚做主,需要向杨巡抚请示,但先问了句:“赵抚台远在苏州,如何作保?”
高长江将手里的几份契约展示给郑员外看,每一份契约上,都已经盖好了应天巡抚的关防。
普通地方官员用正方形大印,巡抚则用长方形关防。
契约上的关防应该都是真的,真的不能再真,更离谱的是还有骑缝盖章!
郑员外:“.”
高长江解释说:“是这样,林坐馆在苏州时,就提前写好了契约,并且请正在苏州的赵抚台作保。”
郑员外感到,自己的智商被深深的侮辱了!
难道你林泰来神机妙算,还在苏州时就能知道,会从郑家“租”走七千盐引的窝本?
肯定是只准备了空白文书,并提前盖上了应天巡抚的关防!然后刚才把契约具体内容写进去的!
这踏马的要是放到太祖高皇帝时,你们这空白文书提前盖印的操作,叫做“空印”,全都要掉脑袋的!
高长江当然坚决不承认“空印”,警告说:“员外别瞎想!契约内容就是在苏州已经写好的!”
郑员外此时已经没有挣扎能力,只能愤然走回杨巡抚面前,禀报了情况。
对杨巡抚而言,为契约作保倒是无所谓,反正出卖的利益是郑家的,他又没有实际损失。
而且他也不希望郑员外出尔反尔,最好就是老老实实的把利益让出去,最起码在他的任期上安稳点。
不然的话,这帮苏州漕军如果没得到实际利益,动辄以此为借口“哗变”,他这个巡抚也难受。
所以在作保问题上,杨巡抚很痛快,契约上立刻加盖了凤阳巡抚的关防。
到此为止,契约正式成立,一式四份。
林泰来、郑之彦两个立约人各一份,交给盐业主管衙门两淮盐运司备份一份,交给契约签订地点江都县县衙备份一份。
林大官人举着契约,对着漕军们挥了挥手,又引发了一阵欢呼声。
等欢呼声稍弱后,林大官人立刻宣布:“近期运盐之事暂时由赵百户和高长江对接,并共同主持!”
在场这些哗变人群,除了浑水摸鱼的林氏社团伙计,真正漕军约莫有八百来人。
七千引盐,按一小引二百斤计算,只正盐就是一百四十万斤,算上“余盐”就是几百万斤。
分到这八百漕军头上,人均每年可运盐几千斤回苏州城,从中赚个十两没问题。
事到如此,失去三分之一产业控制权的郑员外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但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他强颜欢笑的对杨巡抚说:“请大中丞入城,在下略备薄酒不成敬意”
大亏已经吃了,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下去的。
就好像社畜即便被社会毒打了,但还是要擦干眼泪继续生活。
但杨巡抚却冷哼一声,头也不回的上了轿子。
然后大轿重新启动,却调转了个方向,又回运河码头去。
郑员外连忙追着叫道:“大中丞?大中丞?”
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轿子一直被抬到了岸边,巡抚大座船正在这里停靠。
杨巡抚还是一言不发,闷头上了大座船,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直接走入了船舱。
随后巡抚的大座船在众目睽睽下,又重新启动。
也是硬生生的转了个头,离开扬州城,沿着运河向北而去,大概是要回淮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