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235节

  伱一个武举人,如果因为文学事业得罪了兵部尚书,导致武科考试失利,那就太搞笑了。

  文武两条腿走路的林大官人不以为然,又叹道:

  “如果不是我们更新社人数实在太少,入社标准实在太高,现在文坛哪还有什么复古派的声音!”

  李如松好奇的问:“入社标准是什么?”

  林泰来回答说:“入社标准目前暂定就四个字,出将入相吧。”

  李如松:“.”

  原本以为,林泰来故意提到更新社和徐文长,是想拉拢自己入社。

  现在看来,是自己误会了,原来自己还不配。

  闲聊完毕,随后就说起写奏疏的正事,林大官人口述,李如松执笔。

  但写完了奏疏后,李如松又有点患得患失起来,忍不住问道:

  “只写大峪山与世宗永陵对称呼应,实乃吉壤,宜在大峪山下仿照永陵兴建寿宫,就真能获得帝心?”

  已经夜深了,再加上今天十分劳顿,纵然强壮如林泰来也感到困乏,忍不住打了个哈欠,信心十足的回应说:

  “李都督尽管放心!只要这封奏疏御前,你就是全京师这个月最闪亮的大臣!没有人能抢走你的风头!”

  在历史上,李如松属于万历的“爱将”,往往是领兵征伐的第一选择。

  林泰来也不知道历史上的李如松是怎么做到的,或者还是别有机缘。

  但既然知道这个大趋势,就可以助推一把,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李如松简在帝心。

  在结交未来李大将的同时,又让李大将欠了自己人情,这就叫因势利导。

  反正也没付出什么,只要李如松以后不是白眼狼,这波就不亏。

  从这个角度想,把“福利”送给李如松,似乎比送给王家或者申首辅的收益都大。

  在明亮的烛光下,李如松反复看了好几遍刚写好的奏稿。评估完毕后,终于下定了最后决心,明天就往昌平行在送!

  因为在这奏疏的内容里,除了无脑称赞大峪山位置和永陵有对称美之外,没有其他什么可能出格或者引起非议的东西。

  就算达不到林泰来所吹嘘的神奇效果,最起码也不会有多大负作用,政治风险其实并不大。

  林泰来倒是无所谓,这么大一个京师,这么多的长安名利客,他就不信这份福利送不出去。

  王司徒不要,还有你李如松;如果你李如松也不要,那还有别人!

  如果林大官人现在是个官员身份,那就亲自独吞福利了,连升三级也不是梦。

  但很可惜,他林泰来现在没进入主流官场,就算独吞福利,也达不到利益最大化。

  皇帝也没法直接赐给林泰来一个进士功名,然后提拔重用。

  至于其他不需要功名的非主流的传升官,志向远大的林泰来绝对不想要。

  到了第二天,李如松便派人去昌平天寿山送奏疏。

  在这个时候,京城上层政治人物的焦点都在天寿山。

  天寿山既是指山峰,也是皇家陵寝区域的一个代指。在这个区域里,除了天寿山主峰,还有很多支脉山峰。

  天寿山这里建有行宫,以供皇帝前来谒陵、勘察时使用。

  近几日,当今万历皇帝就在这里考察,还有一大帮子朝臣扈从皇帝。

  此时万历皇帝已经按礼法规矩,谒完了成祖的长陵、爷爷世宗的永陵、父亲穆宗的昭陵。

  然后又亲自在大峪山勘察了一圈,心里还是纠结。

  有爷爷嘉靖皇帝的例子在,万历皇帝并不相信修道长生。

  他只在意两点,一是活在当下,享受生活;二是死后安息,继续享受。

  所以他对自己的寿宫非常重视,结果越是重视,就越是难以做出决断。

  其实万历皇帝当初对大峪山这个地方还是挺满意的,不然也不会在两年前选为寿宫预定地址了。

  但架不住总有人说这个地方不好,这就让万历皇帝心里感到腻歪了。

  在自己的后事问题上,万历皇帝也不敢任性,万一这个地方真不好呢?

第260章 寿宫之争(中)

  2023-09-25

  皇帝本人都这么纠结,当寿宫这件事演化为政治斗争后,被卷进来的大臣就更闹心了,首辅申时行就是最闹心的一个。

  两年前选定大峪山的人,原礼部尚书徐学谟,而徐学谟则是申首辅的亲家。

  而现在申首辅最大的政敌,也就是反张居正魔怔人组合、当朝三红人李植、江东之、羊可立,一直在拼命诋毁大峪山,并想借机拉申首辅下马。

  扈从万历皇帝到天寿山的申首辅,虽然内心很烦恼,但表面仍然从容,并兢兢业业的阅览各方奏疏。

  今天翻看奏疏的时候,看到了宁远伯世子、巡捕都督佥事李如松的章本,主题也是论寿宫的问题。

  申首辅内心没有什么太大波动,李如松这奏疏的内容看起来平平无奇。

  就是换着花样说大峪山好,站队表达一下对大峪山方案的支持。

  在申首辅眼里,李如松这奏疏更像是故意蹭热点,跑过来刷存在感的。

  不过好在也是支持大峪山方案,这就有点利用价值,申时行便将这本奏疏收藏了起来。

  另外让申首辅感到疑惑的就是,李如松的奏疏里,提到了“南直隶苏州府吴县武举人林泰来”这个名字。

  记性超强的申首辅当然有印象,这林泰来是次子家书里提到最多的人名了。

  就是申首辅想不通,这个叫林泰来的人,怎么又和李如松走一块了?

  还没等申首辅想明白,就有太监跑过传旨,皇上召见扈从大臣,共商大计。

  申时行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是又要和政敌短兵交接了。

  现在的万历皇帝还是个二十四岁的青年,正处在一个还能假装勤政的阶段。

  毕竟皇帝也要面子,也需要向天下人表示,自己不比张居正干得差。

  根据历史进程,万历皇帝大概还能假装个两三年,然后逐渐从心懈怠了,演变为后世最熟悉的那个贪财懒惰宅男形象。

  扈从大臣们一起来到天寿山行宫觐见皇帝,万历皇帝对群臣谕道:“寿宫地址之事,朕意难决,尔等议之。”

  几位尚书侍郎纷纷走个流程,进奏道:“大峪山佳美毓秀,乃风水上上之选,两年前就勘察完毕。

  如今已经开始准备动工,陛下不必做出改变,立即颁诏宣告即可。

  若反复变更寿宫地址,难免劳民伤财,有碍陛下爱民之意。”

  不见得是多么支持申首辅这个人,主要是大家都不想折腾,所以倾向于不变,仍在大峪山兴建寿宫。

  这个时候,太仆寺少卿李植跳了出来,指责刚才表态的大臣们说:

  “皇上亲阅寿宫风水,自有主张,尔等原也不知风水,如何纷纷来劝?

  不待皇上看定,尔等如此逼迫,是什么意思?”

  当朝三红人里,以李植为首,大部分时间也是以李植为代表出面说话。

  而所谓的三红人,当初都是品级较低的小官,但他们是首倡清算张居正、冯保的人,所以得到万历皇帝青睐,直接提拔了好几级。

  他们现在又是反申时行的急先锋,一直视申时行为“张居正余孽”,意图把申时行搞掉,换成自己人入阁。

  此刻申时行见李植跳了出来,便也开口道:

  “寿宫选址之事,原与你李植素不相干,当初预定大峪山时,你李植不发一言。

  如今两年过去,吉典方兴,你李植却又开始肆意诋毁大峪山风水,实乃猖狂诬构也。”

  听着一干大臣们互相攻击,万历皇帝只觉得脑壳疼。

  主要是万历皇帝也分不清,到底哪边的风水技术更专业,观点更正确。

  而且风水这东西是玄学,没有标准答案,也无法当场验证。

  吵了一会儿后,李植突然放弃了与申首辅正面辩驳,转而朝向万历皇帝,进奏道:

  “陛下!当初选中大峪山营建寿宫,是因为申时行与徐学谟关系亲密,故而申时行才会赞同徐学谟的错误方案。

  而事到如今,申时行已经骑虎难下,所以只能坚持到底!”

  听到这里,左右摇摆不定的万历皇帝生了一点疑心。

  申时行无语,两年前是皇帝伱亲自钦准的寿宫地址,现在又反过来怀疑个什么?

  偶然摸到了收藏在袖中的奏疏,申首辅便强行转移话题说:

  “陛下明察,大峪山并非臣一人之私见,本就广受支持!

  今有宁远伯世子、都督佥事李如松上疏言及寿宫之事。”

  申首辅这招叫祸水东引,让皇帝琢磨别人去,不要再继续琢磨自己。

  刚才万历皇帝听了半天,实在没有听到新鲜内容,一帮大臣们都是老调重弹。

  所以皇帝也正想着换换口味,便对身旁太监吩咐说:“念!”

  太监便照本宣科,将李如松奏疏的内容读了一遍。

  “臣李如松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武举人林泰来偶然听人议论”

  扈从的阁臣、尚书、侍郎、寺卿、给事中、御史们无动于衷,这会儿就当是中场休息了。

  每个人大部分心思都在琢磨,如今机会就在眼前,如何才能成为“说服”皇帝的那个人?

  如果能说服皇帝,那就等于是解决了一个困扰皇帝的大难题。相当于立功,肯定会受到皇帝的嘉奖。

  而且同时,又能打击对面的政敌,简直一举多得。

  至于太监正在念的那封奏疏,大部分人的感想和申首辅差不多,只感到平平无奇,并无出色之处。

  但奏疏还没读完,忽然从龙椅上传来了“砰”的一声!

  大臣们冒着仰面视君的风险,偷眼瞥了瞥上面,发现是皇帝猛拍扶手。

  正当大臣们猜测,这种失态到底是愤怒还是激动时,又听到皇帝说:

  “好!好!好!不想李如松见识如此出众!”

  众位大臣们都懵了,这是皇帝数日来第一次态度鲜明的表态赞赏某人。

  他们餐风露宿的侍奉了几天皇帝,最后果实被一个根本不在现场的武官抢走了?还有一个什么武举人?

  众人很整齐的转头,下意识的一起看向首辅申时行。

  这奏疏是申首辅现场拿出来的,简直像是围棋中能解决全局的关键妙手。

  李如松奏疏里是支持寿宫建在大峪山的,如果皇帝赞赏李如松,岂不就相当于已经同意了申首辅的大峪山方案?

  姜还是老的辣,没想到申首辅还藏着这一手!

  就是大家还不明白,李如松的奏疏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皇帝如此激赏?回头申首辅能否给大家讲解一下?

首节 上一节 235/5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