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才说的话,你们都记下来了么?就作为今天的密报,汇报给东厂。
新厂公姓名是孙什么来着,算了,他叫什么不重要,如果他懂事,就应该把我这段话奏给皇上!”
次日,回想起“责难陈善”,产生了些许期待的万历皇帝下旨到内阁,升礼部左侍郎于慎行为礼部尚书。
自从沈鲤提桶跑路后,空缺了月余的礼部尚位置终于补上了。
申首辅看着旨意,不禁陷入了沉思。
利用某些小事影响皇帝抉择,这还可以理解,属于四两拨千斤的法门。
但是十多年前的内廷陈年旧事,林泰来又是怎么如此清楚的?
于慎行从礼部后院的左堂搬到了正堂,但他完全开心不起来。
国本大劫时,在这个炮灰位置上又能坐多久?半年?一年?
而且办公地点虽然变了,但堵门的人依然没变。
林泰来站在门外,高声叫道:“于尚书!你这个官位怎么来的?还不是靠我林泰来帮忙!
难不成你要忘恩负义,坚持阻止我加官进礼部?”
“滚!”一只砚台从礼部正堂里飞了出来。
于是京师官场又有了新的小道消息,人言可畏。
又过两天,林泰来的加官任命正式下达,林泰来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进礼部了。
负责杂事的礼部司务厅司务在大门口,迎接新上任的主客司郎中林泰来。
对礼部而言,林泰来可谓是大家最熟悉的新人。
“不知林老爷还有何吩咐?”司务询问道。
林泰来随口答道:“我看礼部安防太差了,我要组织驻守礼部的官军进行训练。”
司务:“.”
这是说笑吧?这一定是说笑吧?
礼部附属的外衙署很多,比如太常寺、国子监、鸿胪寺、教坊司、会同馆等等都是听礼部号令的。
但礼部本部内设机构不多,人员数目也不算庞大,所以略显空荡,人均办公面积不小。
来到主客司所属的院落,林泰来迈进了正堂,独享三间,算是走马上任了。
除了书吏若干,没有一个下属官员前来参见新上任的郎中。
倒不是这些下属官员有意怠慢,而是目前根本没有下属官员。
先前主客司被清空了,在郎中确定之前,其他的下属官员也没有补充。
正当林泰来坐在正堂发呆时,会同馆大使、副使一起来参见新长官了,而且还带来了一大叠关于朝鲜国事务的公文。
听到是“朝鲜国事务”,林泰来眼前一亮,到主客司工作不就是为了这个么?
迅速将一大叠公文拿了过来,兴致勃勃地看下去,只见得里面内容是:“下一批朝鲜国使团已经进入山海关,马上抵达京师。
而会同馆为了接待使团,需要准备酒水若干、猪肉若干、柴火若干、马草若干、馆夫若干.”
想象中的主客司业务: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绘制外交蓝图,奠定世界新格局。
现实中的主客司业务:柴米油盐酱醋茶马草馆夫.
林泰来不满的将手里公文放下,“这些个琐碎事,也需要让老爷我操劳么!”
会同馆大使小心翼翼的答道:“本该有一员主事负责提督会同馆事务,但如今缺员,便只好惊动林老爷了。
而且等使团来了,还要请老爷出面清点贡品方物。”
林泰来指示说:“朝鲜国使团每年都能来好几批吧?一切按照惯例!”
要说哪个藩国朝觐最勤快,那铁定是朝鲜了,据统计在整个明代共派使团一千多次,平均下来每年好几次。
在每年冬至、元旦、万寿等大节日派使团朝贺都是最基本的,其他加派看情况。
打发走了会同馆大使,林泰来觉得也该补充一下主客司官员了。
不然连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自己出面,哪里还有精力进行进行战略思考和决策?
忽然又想起那些还在观政实习的同年好友们,是不是可以任命两个来当主事?
对大部分进士而言,官场第一步能留京不外放,尤其还是在六部任官,绝对是黄金开局了。
第479章 平平无奇的一天
林泰来同年朋友圈的六人里,金士衡因为父亲去世已经回家居丧,周应秋和董其昌馆选为庶吉士。
至于王禹声、陈允坚、沈珫这三个,目前还都在观政期,被安排到了都察院实习。
主要因为左都御史吴时来是申首辅的党羽,也算自己人,而且都察院名额多,相对好安排。
其实对林泰来而言,最适合安排朋友观政的地方是户部,王司徒才是真正自己人。
而且户部也是个大衙署,内有十三个司,外有一大堆如税关、仓库、边镇行司等外派机构,更容易安排人。
但很可惜,王禹声、陈允坚、沈珫这三个不但是同年,还是苏州同乡。
大明官场有规矩,苏州人不能去户部
林泰来几经波折,终于强行在礼部插旗成功后,便召集了同年朋友们聚会。
酒过三巡后,林泰来开口道:“主客司按制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前阵子全部被罢黜了。
如今我坐了郎中位置,其余还在空缺。员外郎你们不够格,但你们对主事是否有兴趣?”
除去翰林和庶吉士不算,大明的新科进士结束观政后,最好的结果是留京,其次才是外放知县、推官。
而留京的新科进士初始官职里,最好的又是六部主事。
其他小伙伴还在稍稍有所犹豫时,历史上的猪蹄总宪、日万天官周应秋立刻率先表态说:“只要林兄允许,我愿意做这個主事!”
“没你的事!一边去!”林泰来毫不客气的拒绝了。
周应秋现在是在翰林院学习的庶吉士,如果放弃庶吉士来部里当主事,在官场属于自毁前程,来凑这个热闹干什么?
当然,林泰来也知道,周应秋这个表态肯定不是真心这么想的,但听在耳朵里,就是能让他非常舒心。
故而林泰来不得不感慨,作为一个狗腿子,周应秋真的是极品。
难怪在魏忠贤那种人手下,都能稳稳稳的着左都御史和吏部尚书。
同样身为庶吉士的董其昌自然不用表态,所以这两个主事位置其实是问王禹声、陈允坚、沈珫三人。
出身富贵名门的王禹声苦笑了几声,实话实说:“这个机会还是留给两位兄长吧,我拉不下脸。”
刚入仕就能从六部主事起步,自然是黄金开局,但顶头上司是同学加同年,让骄傲的王禹声心里有点别扭,干脆退出了。
反正只有两个位置,三个人里总要退出一个。
人各有性格,有周应秋这样的,自然就有王禹声这样的,林泰来也不在意。
又对陈允坚和沈珫问道:“机会难得,那就你们两个了?”
这两人对视一眼后,齐齐对林泰来道谢。
虽然王禹声放不下名门世家的架子,也不好意思给林泰来当下属,但他们两个不介意啊。
新科进士三百多个,其中不乏背景关系过硬的人,但有几个能直接从六部主事起步的?
先干几年知县过渡,然后再升到六部主事,就能算是混的不错了。
由此可见,新科进士直接任命为主事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场大家并没有人询问说,林泰来你能不能做到。
如果问出来,就是对宣府镇巡抚王象乾、吏部文选司员外郎王象蒙、礼部尚书于慎行的不尊重。
说完最重要的事情,众人一边吃喝一边说笑闲谈。
前途明朗后,兴奋的陈允坚话有点多,开口道:“据我在都察院里观察,可能有些御史又在串联,不知道打算干什么。”
陈允坚做人比较长袖善舞,在都察院观政时,能听到些风声也不奇怪。
林泰来不以为意的说:“最近串联还能因为什么?又没有其它大事,只能与国本之争有关。
但这与你们新人关系不大,不要出头就是了。”
在林泰来嘴里,“你们新人”这几个字说的十分自然,别人不觉得奇怪。
虽然大家都才入朝两个多月,但林泰来这两个多月的经历弄不好能顶别人二十年了,不服不行。
王禹声突然说:“林九元你应该请假回家几个月,不然伱总是这么跳,国本之争迟早波及到你。”
周应秋难得与王禹声意见相同,“此言有理,林兄风头太盛,容易招劫。”
林泰来点了点头:“躲劫是肯定要躲的,没见我最近一直写思乡诗词么,这就是进行铺垫。”
如今大家都是参加工作的新人了,不好再动辄通宵达旦的狂欢,喝了一个时辰就散了。
王禹声没有回住处,径自去了申府,作为苏州名门东山王家的嫡传子弟,他当然能和申首辅说得上话。
如今同年好友们的前途都明朗了,他也要加把劲了,该找申首辅帮帮忙安排一下。
申首辅今晚正好无事,便接见了王禹声,多说了几句。
得知王禹声的来意后,申首辅诧异的说:“你找林九元不就行了?你们不是一伙的么?”
王禹声:“.”
就是不好意思让林泰来安排,才找老首辅你的啊!
怎么听老首辅你这语气,好像林泰来实力和你差不多似的?
被首辅提到的林泰来也没有回自己家,而是去了王司徒家醒酒。
王司徒有应酬,此时没在家,便只能和新上任的吏部文选司员外郎王象蒙喝茶。
林泰来开口道:“我的好侄儿,你刚去吏部,是不是感觉很孤立?
我今晚过来,就是要帮你在吏部打开局面。”
王象蒙十分感兴趣的问道:“小姑丈有何良策?”
林泰来摸出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陈允坚和沈珫的名字,吩咐说:“我这有两个同年,你把他们一起安排为礼部主事。”
王象蒙:“.”
到底是你想安插私人,还是想帮我打开局面?
林泰来见王象蒙苦着脸,疑惑的说:“这事很简单吧?又能帮你树立威望,何乐而不为?”
王象蒙叹口气,“我这样一个新来没几天的员外郎,哪有能力一口气决定两个主事的任命啊。
吏部内部是什么样,各司都是什么人,你又不是不知道。”
林泰来摇了摇头,“原以为你大有长进,结果还是不多。
你就在吏部内部放话,我林泰来已经在礼部主客司插旗,要的就是清一色,不合我心意的下属主事,谁来谁死!”
王象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