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216节

  坦克如此显眼的东西当然逃不过眼线的侦察,尼科拉斯少将甚至收到一张法军在康布雷的兵力部署。

  尼科拉斯没有跟着部队,他选择停下来考虑下一步作战计划。

  直接进入康布雷巷战不是个好主意,那对坦克而方太危险了,也发挥不出坦克的长处。

  “将军。”参谋建议:“我们可以集中炮兵轰炸康布雷,那时敌人的坦克就不得不出城作战了。”

  这似乎是个很好的想法。

  敌人坦克不出来就会被炸得一塌糊涂。

  出来,还没做好准备的它们将会遭到德军坦克师的迎头痛击。

  但尼科拉斯少将却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集结炮兵需要时间,迪姆。”尼科拉斯少将冷声说:“轰炸也不是短时间能发挥作用的。”

  参谋表示同意,尤其要杀伤目标是躲在城镇中的坦克,这需要很多炮弹展开长时间轰炸。

  尼科拉斯少将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们有更好的办法把敌人逼出来!”

  ……

  康布雷,克里斯汀举着望远镜站在教堂的钟楼上,这里是全镇最高的地方,可以清楚的看到几公里外的情况。

  进入光圈的是法军溃败的部队,这里一群那里一堆,许多人为了能逃跑还将背包弹药等重物抛弃。

  克里斯汀暗自摇头,已经很久没看到法军如此狼狈了。

  忽然,一阵烟尘出现在地平线上,接着跳出了几辆坦克。

  克里斯汀看清了,它们的确有炮塔,就像伤兵们描述的那样有三个炮塔。

  “准备战斗!”克里斯汀下令。

  通讯兵用信号旗将命令传达下去,等在街道里的坦克纷纷启动准备对敌人发起进攻。

  就在这时,敌人坦克的速度却缓了下来。

  接着,原本正对着康布雷前进的它们调整了方向,转而向康布雷侧翼前进。

  克里斯汀一惊,马上收起望远镜打开地图。

  侧翼是第97步兵师的防线,如果敌人突破这道防线,就能穿插到康布雷后方切断铁路和公路。

  克里斯汀一脸震惊,他知道德军要做什么了,同时也明白不会有什么突袭,德国人显然知道“第一特种炮兵师”在这。

  克里斯汀当机立断,下令:“出城!”

  “出城!”

  ……

  坦克一辆跟着一辆的沿着街道驶出康布雷朝德军开去,重型“圣沙蒙”在前,“圣沙蒙M21”在后。

  

  这是“圣沙蒙M21”令人尴尬的地方,它公路时速能达到28公里,但这种用轮胎机动的方式基本用不上。

  而履带机动的时速只有6公里,这才是它的作战状态,这时速甚至比重型“圣沙蒙”10公里的时速慢得多。

  一款比重型坦克还慢的轻坦?

  而且还没有旋转炮塔?

  克里斯汀想像不出哪个傻瓜能发明出这种东西并把它用在战场上,这根本就是谋杀!

  更可笑的是,他们居然以为希望用这东西打败德国人!

  坦克在康布雷城外集结完毕,它们面对德国人的方向摆成了楔形,这是标准的进攻阵型。

  这时克里斯汀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德军坦克也面朝这方向摆好阵型,他们似乎早就猜到法军会出城,等的就是这一刻。

  几发炮弹呼啸而来,它们在“圣沙蒙”附近炸开掀起一片尘土,最近的一发炮弹距离坦克不过十几米远。

  克里斯汀心下一阵紧张,这是敌人炮兵的试射,接着就会有大批炮弹砸进坦克群,那对坦克的打击是致命的。

  “进攻!”克里斯汀下令,同时收起望远镜转身往楼下跑,他要与自己的部队在一起。

  ……

  康布雷东北,一片平坦的开阔地上,两队坦克正带着滚滚浓烟杀向对方。

  他们初时速度不快,似乎在等身后的士兵跟上,但不久双方都忘了这个加快速度,最终将士兵远远甩在后头朝敌人猛扑。

  两道钢铁洪流狠狠的撞在了一起。

  枪炮声瞬间响成一片,还有子弹打在装甲上有如爆豆般的“铿铿”声。

  “圣沙蒙”一往无前的冲进敌人阵地,前方的75炮在行进中飞快的朝敌人打去一发发炮弹。

  它不敢停下瞄准,这么做下一秒就可能成为敌人的靶子。

  或许是敌人坦克过于密集,又或许是75炮射速快,炮弹很幸运的命中了几辆德军坦克,它们瞬间被炸出一团浓烟,不久又冒出了火苗。

  后方的“圣沙蒙M21”没能及时跟上,6公里的时速比步兵快不了多少,它已被重型坦克甩在了后头。

  包括法军步兵在内,所有人都在朝敌人冲锋,嘴里发出呐喊,刺刀已装在步枪上。

  然而,他们要面对的却是德军“上西里西亚”坦克,一款受“夏尔A1”影响而研发出来的坦克!

第376章 临时防线

  坦克的研发和设计不一定要求什么都强,什么都强的另一个意思就是什么都是半桶水。

  坦克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德军的“上西里西亚”坦克就有这个特点。

  它的目标很明确,对手就是法军的“夏尔A1”。

  在德国第七交通处卢卡少将组织的会议里曾有这样的讨论:

  “这款坦克需要很厚的装甲?不,那只会让它速度变慢,它在战场上将会像A7V一样被‘夏尔A1’轻松击败!”

  “为了避免这一点,它的时速至少要达到12公里,极限情况下还可以更高!”

  “装甲厚度只要求挡普通子弹,毕竟法兰西人没有反坦克步枪。”

  “火炮要求能击穿‘夏尔A1’的正面装甲,还要有高射速,最重要的是必须像‘夏尔A1’一样有旋转炮塔!”

  ……

  在反复讨论和多方验证下,最终“上西里西亚”坦克成型:

  装甲厚度14MM,仅仅只能挡住普通步枪子弹。

  时速12公里,极端情况下可以达到16公里,这使它面对时速15公里的“夏尔A1”也不可能出现A7V坦克被绕圈当靶子打的情况,关键时刻有可能以16公里的时速掌握主动。

  火炮是57MM速射炮,足以在300米外击穿“夏尔A1”25MM的正面装甲。

  一前一后的两挺重机枪则是用来保护坦克自身的安全以及对战壕的进攻。

  (注:上西里西亚的前机枪很合理,它相当于现代坦克的航向机枪,坦克对付试图靠近自己的敌方步兵时用炮显然不合适,这时就是机枪发挥作用的时候。后机枪不太合理,后部安全完全可以靠步兵的协同解决,不过一战时期步坦协同的概念还不成熟,会出现这样的设计并不奇怪)

  如果“夏尔A1”坦克什么都没改,上来就与德军第一坦克师撞上,那或许会是夏尔的第一次失败,而且是惨败。

  这并不是因为“上西里西亚”火炮口径更大,而是因为尼科拉斯少将根据敌我坦克的情况采用的战术。

  尼科拉斯少将拿到坦克时详细的对比了“夏尔A1”的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上西里西亚’坦克火炮口径虽然大于‘夏尔A1’,但它的装甲厚度却远不如‘夏尔A1’。”

  “因此,彼此的穿透距离应该差不多,我们占不到半点便宜。”

  “我军坦克的优点是机枪,装有K弹的机枪。”

  “一旦‘上西里西亚’与敌人坦克错身而过甚至绕到它们后方,机枪就能攻击它们薄弱的侧后装甲!”

  ……

  康布雷战场马上就验证了尼科拉斯少将的想法,此时敌我双方坦克正错身而过。

  “上西里西亚”两挺机枪已提前转向侧翼,接近时猛地响了起来,一片“铿铿”声中,“圣沙蒙”侧装甲被一排排“K”弹近距离命中。

  “圣沙蒙”为了减轻重量已将侧装甲削弱到15MM,这恰好是德军K弹可穿可不穿的厚度。

  于是。

  有些“圣沙蒙”缓缓停了下来,舱内的人员可能已被打得血肉模糊。

  有些“圣沙蒙”却像没事似的继续前进继续开火。

  而这才是最可怕的,坦克乘员在浓烟和噪音笼罩下作战,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没意识到危险,他们依旧一发接着一发的朝前打出炮弹,炮弹产生的气体已充满整个坦克舱,他们甚至看不清前方的目标。

  在后方带着步兵一同前进的克里斯汀心下一惊,德军坦克的主武器居然是机枪!

  它们能击穿“圣沙蒙”的侧装甲,当然也能击穿“圣沙蒙M21”13MM厚的侧装甲,8MM的后装甲就更不用说了。

  不能继续前进,那是在找死!

  克里斯汀没有迟疑,大声下令:“停止前进,组织防御!”

  他终究还是违抗了进攻的命令转为防御。

  原本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尤其是将处于进攻状态下的坦克转为防御。

  幸运的是“圣沙蒙M21”速度慢,士兵能轻松的追上它们并传达克里斯汀的命令。

  不久,像蜗牛似的全速前进的“圣沙蒙M21”缓缓停了下来,它们在步兵前方排成一条防线,机枪和37炮对准前方瞄准正与重型“圣沙蒙”作战的德军坦克。

  接着,步兵又抢上前来补上坦克间的空隙,并架设起迫击炮并拿出手榴弹做好抵挡德军坦克冲锋的准备。

  “轰轰”

  “轰轰轰”

  ……

  “圣沙蒙M21”的37炮开火了。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它居然击穿了德军坦克。

  

  几辆德军坦克在炮火中缓缓停了下来,其中两辆应该是被击中了弹药库瞬间爆炸,它们的炮塔都被掀翻了,在火光和烟雾中飞到半空中翻滚几下再落回地面,附近到处散落着坦克的零件和碎片。

  这增强了克里斯汀少将的信心,他挥舞着指挥刀大喊:“开火,消灭他们!”

  子弹和炮弹像雨点似的朝敌人坦克倾泻,这把德军坦克吓住了,他们放弃了对防线的冲锋转而利用机动优势绕着重型“圣莎蒙”射击。

  这打法很聪明,它会让后方的法军投鼠忌器,因为炮弹很容易误中副车打中与敌人混战中的“圣莎蒙”。

  然而,重型“圣莎蒙”似乎不是德军坦克的对手。

  它们行动迟缓,对外感知力弱,没有炮塔也无法适时攻击敌人。

  就像当初“夏尔A1”绕着AV7坦克的情况一样,一辆接着一辆被德军坦克摧毁。

  它们“走得很安详”,因为摧毁它们的不是火炮而是机枪,这过程没有爆炸也没有火光,顶多是从弹坑里透出些不明显的烟雾。

  有时还能看到戴着防毒面具的幸存者从中逃出来,一打开舱门就浓烟滚滚,但那更多的是75炮发射时产生的烟雾。

  重型“圣沙蒙”几乎没能幸免,一辆接着一辆的在冲锋途中被德军坦克摧毁,总数一百多辆,最终能开回来的只有7辆。

首节 上一节 216/3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