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许多高声回应。
“还有洛林,以及赔款!”阿曼德强调。
“没错!”大厅内群情激昂。
“还有让德国人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阿曼德挥起了拳头大喊。
“就该这样!”议员们七嘴八舌的附和着,热度上升到了极顶。
这时阿曼德话锋一转,声音放缓变得轻松:
“然而,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帮助我们战胜了德国人?”
议员们被这个问题问懵了,这还用说?难道不是法兰西军队?
在挑起议员们的好奇心后,阿曼德就揭开了答案:
“先生们,一个叫夏尔的少年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坦克!”
议员们纷纷点头,他们当然知道这件事,一个叫夏尔的少年发明了坦克,法兰西军队在坦克的帮助下打败了德国人。
格雷维适时起身喊了声:“说得对,坦克在达瓦兹两次战役中都起到关键的作用!没有坦克,我们无法取得胜利!”
在格雷维的带领下,右翼议员纷纷发声附和,左翼议员只能点头表示同意,毕竟这是事实,左翼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掉进格雷维和阿曼德设下的陷阱。
阿曼德接着说:
“坦克是在法兰西军队溃退时突然出现的,它扭转了战局带领已经溃退的法兰西取得胜利!”
“接着,它又在马恩河反攻德军的战役中成功的击溃了德军!”
“要知道这一仗是加利埃尼将军指挥,他带领第六集团军对德军发起猛攻,却死伤惨重毫无建树,甚至还有崩溃的危险!”
阿曼德说的是事实,德军的作战计划就是这样,他们在等第六集团军下一轮进攻,一旦第六集团军进攻失利马上就转入反攻,第六集团军因为损失了有生力量和士气,很难挡住德军的反攻。
(注:历史上第六集团军的确是被德军击溃了,之后是霞飞亲自游说英国远征军投入战场才将德军打败。英国陆军总体战力虽一地鸡毛,但首批派到法国的十几万远征军却是有丰富战斗经验的精锐。)
阿曼德抛出了重点:
“那么,先生们!”
“告诉我,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你们是希望投入更多的步枪、机枪、大炮,还是坦克呢?”
“伱们是希望法兰西军队,像第六集团军一样死伤惨重却拿敌人毫无办法,还是像第五集团军一样,只用区区几百人就能打得德国大军丢盔弃甲四处逃窜?”
这道选择题的答案很明显,几乎所有人都在喊:
“坦克!”
“我们需要坦克!”
“让步枪见鬼去吧!”
……
以前不管是什么论题,左翼和右翼总会因为自己的不同立场而吵成一团,此时在这个问题在却出奇的一致,几乎所有人都支持坦克。
只有一个人静静的看着这一切保持沉默,他是圣艾蒂安兵工厂的所有者斯蒂德。
法兰西军队几乎所有的轻武器,包括制式步枪、机枪,都是圣艾蒂安兵工厂生产的。
斯蒂德刚刚收到消息,右翼两党联合起来购买了坦克的专利。
所以,他很清楚阿曼德这次声情并茂的演讲玩的是什么花样!
这时阿曼德的目光正好对上斯蒂德,看着波澜不惊的斯蒂德,阿曼德嘴角挂上一丝挑衅的微笑,似乎是在说:“你能拿我怎么样,放马过来吧!”
第33章 聪明的做法
阿曼德庄园,格雷维在欢呼声中打一瓶香槟,弗兰西斯也在其中感受着这份胜利的荣耀。
“精彩的演讲,阿曼德!”格雷维给阿曼德倒酒时由衷的夸了一句。
阿曼德笑了笑,回答:“相比起演讲,我更乐意看到斯蒂德的脸色,你看到了吗?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傻坐在那!”
“我看到了!”尼古拉举起了酒杯:“我就坐在他不远的地方,他就像一尊雕像,完全愣住了!”
几个人哈哈大笑起来。
弗兰西斯陪着笑,表情有些尴尬,他是唯一没有与会的人,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迟疑了一会儿,弗兰西斯鼓起勇气问:“所以,我们胜利了是吗?”
“当然,弗兰西斯!”阿曼德得意洋洋的回道:“我们第一批就拿到了一份大订单:一千五百辆坦克,订购单价5000……!”
格雷维“嗯哼”了一声打断了阿曼德的话并给阿曼德使了个眼色,这个蠢货,这些不需要给弗兰西斯知道。
阿曼德无所谓的笑了笑,在他看来格雷维的反应有些过度了,就算让弗兰西斯知道又能怎么样?他不过就是个靠拖拉机起家的农民而已!
弗兰西斯吃惊的瞪大了眼睛,他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把坦克卖了5000法郎的单价。
而他们从自己手里拿到坦克的单价却只有1360法郎,还包括一挺机枪!
差价乘以1500辆,上帝,仅仅只是这一批他们就能赚500多万法郎!
夏尔卖专利不过赚110万法郎,自己更是只赚了点蝇头小利!
这些肮脏的资本家,可恶的吸血鬼,国家的蛀虫,他们就是这样搜刮走我们缴纳的税收!
“有什么问题吗?”阿曼德见弗兰西斯脸色不对,就扬着眉头问了声。
“不不,没问题!”弗兰西斯赶忙堆起了笑脸,举起酒杯:“先生们!为我们的胜利……”
但其它人却没有回应,阿曼德面无表情的说:“现在庆祝胜利还为时过早,弗兰西斯先生,等我们收到钱的那一刻再说这句话不迟!”
“您是对的,阿曼德先生!”弗兰西斯尴尬的收回端着酒杯的手。
沉默了一会儿,尼古拉问了声:“那么,我们现在应该写什么?”
尼古拉全名尼古拉.柯雪,他是《费加罗报》的所有者。
与《小日报》不同,《费加罗报》是针对贵族和上层社会的报纸,一份报纸需要一法郎,这价格不是寻常百姓能消费得起的。
因此《费加罗报》也很有贵族特色:它不屑与平民百姓接触,报导的通常都是国家大事和议员们争论的议题,还有一点:它的信息和情报往往与事实严重不符,毕竟脱离了平民阶层。
比如在法德战争前,《费加罗报》以为法兰西可以重现往日14次横扫德意志的辉煌在战争中轻松取胜,于是号召读者继续享受白兰地和雪茄等待胜利。
结果却是……
“胜利,尼古拉!”格雷维说:“你只需要报导胜利,坦克的胜利,让所有人都为坦克疯狂,所有人都知道它的发明者夏尔!然后,我们可以等着财富朝我们滚滚而来了!”
阿曼德有些疑惑:“不报导我们对坦克拥有的专利吗?”
“不!”格雷维回答:“现在还不是时候!我希望……斯蒂德会仿制它!”
阿曼德一愣,下一秒就明白了。
格雷维是希望误导斯蒂德,让他以为专利还在夏尔手里。
一旦斯蒂德仿制或是绕过坦克专利,右翼就可以把手里的专利狠狠的甩在斯蒂德脸上,再通过媒体、法律等手段占据舆论制高点狠狠的给他一记耳光,甚至还可以要求他赔款。
“聪明的做法!”阿曼德给予格雷维肯定,几个人的酒杯碰在一起发出几声清脆的响声。
……
弗兰西斯回到自己的别墅时依旧心有不岔,凭什么那些目中无人的家伙只是几句话就能赚到几百万,而自己做了所有的一切却只赚几十万法郎。
不过气归气,生意还是要做的,否则这几十万法郎都赚不到!
弗兰西斯安慰自己:现在是非常时期,钱不是那么好赚的,多少工厂因为战争而破产,他不仅能生存还有利润,应该知足了!
“西蒙!”弗兰西斯叫来了管家:“让约瑟夫来一趟!”
“老爷!”管家回答:“约瑟夫己经辞职了!”
“辞职?”弗兰西斯眉头一皱。
“是的!”管家回答:“我想,这是因为他儿子的原因,他儿子在战场上失去一条腿,需要人照顾!”
弗兰西斯“嗯”了一声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那就把托马斯叫来!”
管家一愣:“托马斯好像也辞职了,您在巴黎的这几天,陆续有七十几人辞职,名单我放在您书房里!托马斯应该是其中一员,我不是很确定!”
弗兰西斯感觉这事有些不寻常,追问一句:“他们去哪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辞职?”
即便是传闻德国人要打过来那段时间他们也没辞职,却选择在这时辞职。
这个问题把西蒙难住了,他只能给出一个未经确认的答案:“据说,他们看到那么多士兵伤亡被吓坏了,他们担心不久的将来会收到征召令,所以打算去英国找工作,这样就可以……”
弗兰西斯点了点头,这个解释很合理,现在的确越来越多人收到征兵令,搞得人心惶惶。
去英国务工或许还是躲不了,但至少法兰西政府不知道他们在哪,短期内无法将征兵令送到他们手中。
然后弗兰西斯就笑了起来:“这些傻瓜,他们难道没想到我们要转为生产坦克了?作为一个为军队提供重要装备的工厂,他们是不会收到征兵令的!”
管家不胜唏嘘:“如果他们再聪明些,或者迟些辞职,就不需要受这个苦了。这是他们的损失,老爷!”
弗兰西斯很快就把这事给忘了,毕竟拖拉机厂两千多名员工,少了这七十几人一样运转,何况他还要抓紧时间生产坦克。
弗兰西斯没想到的是,这恰恰是夏尔希望的!
管家所知道的,是夏尔有意让约瑟夫在工厂里传开的“谣言”。
夏尔不希望弗兰西斯过早察觉到自己的计划并做好准备!
第34章 您就是夏尔少爷?
这一天,夏尔跟着德约卡到摩托车厂走了一趟。
这是德约卡提醒了夏尔。
“我们的开销很大,夏尔!”德约卡拿着帐本朝夏尔扬了扬:“摩托车厂用了35万,去英国购买拖拉机生产线第一笔款项就花了20万,还不确定会不会够,野战医院平均每天需要18000法郎左右,这还是在志愿者不领工资的情况下。摩托车重新运营还需要资金,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破产了!”
夏尔心下感叹,钱真是不经花!
虽然99万法郎是笔巨款,但如果要为自己打造一个“良心资本家”的人设收拢人心,钱就得像河水一样“哗哗”的往外流。
这花费看起来不多,一天只需要一万八千法郎,但它却是长期的,而自己的资产却没有增加,于是就成了坐吃山空。
“放心,父亲!”夏尔说:“我听说摩托车厂积压一批库存卖不出去,我们可以先卖掉一批!”
“的确有库存!”德约卡带着不确定的眼神望向夏尔:“问题是……现在有谁会买摩托车?”
夏尔没多做解释,他打算先到摩托车厂看看。
摩托车厂就在弗兰西斯的拖拉机厂旁,规模没有拖拉机厂那么大,战争打响前有八百多名工人,是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
不过它的占地面积却很大,共有32英亩足有拖拉机厂的两倍,以至于德约卡的汽车进了大门后开了好一阵才到达厂房区。
摩托车厂之所以需要这么大的空间,原因之一是因为这时期出售摩托车必须包培训,要做到这个就需要有足够大的空间让多个买家同时学习,甚至还要有各种不同的地形。
德约卡把汽车停在仓库附近。
下车时,德约卡说:“我觉得保罗是管理摩托厂合适的人选,他很擅长交际,而且受的是轻伤,我和你母亲都认为他是个很不错的小伙子,他的社交能力可能会给摩托车厂带来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