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显得加利波利没那么重要了,同盟国的侧翼暴露在意大利的兵锋之下。”
“不不,加利波利的胜利同样重要,它能牵制同盟国的兵力!”
……
仗打到现在,许多公民已由原来对军事一窍不通变成了半个军事专家,对战局形势能道出个一二三来,有些还颇有道理。
夏尔起床后像往常一样啃着勤务兵送来的面包,不久就接到温特将军的电话。
“这件事您起了很大的作用,准将。”温特将军说。
“我知道。”夏尔懒洋洋的回答:“康布雷战役的胜利,所有人都是这么说的,我耳朵都听出茧来了……”
“你以为是康布雷战役?”电话里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
“否则还能是什么?”夏尔疑惑的问。
温特将军回答:“我刚才已经说了,‘您起了很大的作用’,准将!”
夏尔这才明白温特将军的意思,是因为“夏尔”。
夏尔没猜错,这次意大利方面派来与温特将军谈判的不是外交部长桑理诺,而是饱经风霜65岁高龄的意大利总参谋长——路易吉.卡多尔纳。
温特将军一看到卡多尔纳出面,就知道这事八九不离十了,这是意大利军方重量级人物,他的出面意味着意大利已做好了对德奥宣战的准备。
温特将军心下一宽,把准备好的资料递了上去,毕恭毕敬的说:“将军,这是康布雷战役的详情,我们一共推进了8公里,歼灭了德军数万人。很明显,我们正在赢得胜利……”
温特将军原以为卡多尔纳最关心的就是这个:协约国正在获得胜利,意味着意大利没有站错队。
然而,卡多尔纳没有翻开资料,他连瞄都没有瞄一眼。
“我想知道的不是这个,中将。”卡多尔纳声音略带沙哑,但语气沉稳:“我想知道关于夏尔的事,还有他的发明,那些传说都是真的?”
温特将军一愣:“当然是真的,将军。”
接着温特将军又紧张起来:“只是,我没有准备关于他的资料。”
卡多尔纳眼里闪过一丝遗憾。
眼看谈判又要陷入僵局,温特将军赶忙补充道:“但我本人是夏尔的好友,将军。我们是在安特卫普认识的,那时他还是个少尉。我知道他所有的事,还有他的发明。”
“是吗?”卡多尔纳饶有兴趣的望着温特将军:“我准备好了,中将,说说你知道的事吧!”
第397章 这是夏尔的手段
温特将军眉飞色舞的将夏尔在安特卫普如何把德国人的“大贝尔莎”骗进射程,又在飞机上装了“康格里夫”火箭弹将德国人飞艇击落,之后又发明了深水炸弹炸毁潜艇,还带兵亲临战场改变加利波利战局的事说了一遍。
甚至夏尔针对加利波利“声东击西”的计策也毫无保留。
最后温特将军感叹:“夏尔是对的,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按照他的计划进攻‘达达尼尔’海峡,根本就不会有现在的僵持,我们的舰队早就应该进入马尔马拉海甚至已经取得胜利了,现在悔不当初。”
听完温特将军的叙述,卡多尔纳暗暗点头。
温特这番话没有丝毫破绽,如果是谎言,不可能在这没准备的情况下说得滴水不漏。
这时,犹疑不定的卡多尔纳才下了决心。
夏尔比康布雷战役的胜利重要得多,有夏尔这样的军事天才,协约国取得胜利只是时间问题,意大利站队协约国就不可能错。
然而,卡多尔纳还是代表意大利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除了奥匈本土土地外,战后意大利还可以获得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的领土。”
此时的卡多尔纳完全没把奥匈放在眼里,他认为已疲惫不堪的奥匈军队不堪一击,因此很自然的把要求的疆域往奥匈之外扩张。
“没问题。”温特将军很干脆的应声,他在地图上找到卡多尔纳说的位置,它们与英法军不冲突。
“还有非洲的利益。”卡多尔纳继续说:“我们希望英法获得德属非洲殖民地后,可以将东北非的殖民地转让一部份给意大利。”
温特将军愣了下,这是要在英法两国虎口里拔牙?
不过仅仅只是迟疑片刻,温特将军就点头说道:“我个人没意见,不过具体要请示伦敦和巴黎。”
这回答反而让卡多尔纳放心,这的确不是温特将军个人能决定的。
“另外。”卡多尔纳提出最后一个条件:“英法应保证战后亚得里亚海成为意大利的内湖,并同意修改突尼斯-利比亚,埃及-利比亚的边界。”
温特将军在地图上找到位置,一脸诚恳的说:“这同样需要请示,将军!”
“当然。”卡多尔纳回答。
不久,温特将军就把意大利给出条件一一发给英方和法方。
英法政府做足了样子,她们连夜召集政要讨论,几小时后才不情不愿的应了下来。
卡多尔纳对谈判结果很满意,会议结束后就开始集结兵力并对奥匈宣战。
他不知道的是,英法两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履行合约,她们打定了主意:意大利打到哪里是哪里,她打下来的没办法,如果是英法打下来的,当然不可能轻易交出,更不可能把原本属于英法的非洲殖民地割让给意大利。
(注:战后意大利什么也没得到,英法给出的理由是意大利几乎没有贡献,因此拒绝履行合约,意大利也拿英法没办法,平白伤亡上百万军队国家经济也因战争遭受重创。)
……
巴黎,施耐德兵工厂。
坐在办公桌前的詹姆斯有气无力的扶着自己隐隐发疼的额头。
詹姆斯并没有因为意大利加入协约国这个好消息而感到丝毫的喜悦,这不关他的事。
他正为忽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焦头烂额。
首先是康布雷一战,“圣莎蒙”坦克彻底失去了军方的订单,不管是重型还是轻型。
即便轻型“M21”打了胜仗,但士兵们却一致认为那是夜战突袭起的作用,它依旧无法掩盖“M21”是一款极为危险的装备,对己方危险。
其次是夏尔从英国引进了5条火炮生产线。
据说这种生产线每条可生产6门大口径火炮,5条生产线就是30门,而施耐德的105MM火炮每月产能只有5门。
这巨大差距会使105MM火炮在市场上处于绝对的下风,即便105MM火炮可能更优秀。
最棘手的,还是刚刚从加利波利闹起来的机枪风波。
机枪本身不是问题。
詹姆斯知道自己掉进夏尔精心设下的陷阱,詹姆斯为了短时间扩大产量投入了7000多万法郎的资金,另外还有两万多挺机枪的库存,全都因为“圣艾蒂安2”机枪的出现打了水漂。
总损失估计有上亿,詹姆斯猜。
不过施耐德家底厚输得起。
要命的是,所有人都认为这又是施耐德打压夏尔的“暗箱操作”,是“肮脏的政治交易”,是“军商勾结”。
于是,人们自发走上街头聚在施耐德工厂门口高喊:
“施耐德正在阻止法兰西胜利,请停止这种无耻的行为。”
“我们需要夏尔,不要施耐德!”
“施耐德正在用它糟糕的武器和卑劣的手段杀死前线士兵,没有施耐德我们会更好!”
……
伴随这一声声叫喊,是飞往工厂的石头、烂叶子,和臭鸡蛋。
詹姆斯感到奇怪,他问保利娜:“是我忘了?我们似乎没有在机枪方面打压夏尔。”
“不是您忘了,先生。”保利娜回答:“我们的确没有,这是夏尔的手段。”
“夏尔的手段?”詹姆斯一脸迷糊:“你是说,示威的人是夏尔找来的?”
保利娜摇头:“夏尔可能什么也没做,但人们会想当然的把矛头指向我们。”
詹姆斯瞬间了然。
类似的事发生过太多次了,以至于人们在惯性思维下以为这次依旧是施耐德搞的鬼。
如果是以前,詹姆斯不理会这些,他们闹他们的,不能拿施耐德怎么样。
但这一回不同。
施耐德的工人也用罢工表示抗议,人们开始抵制施耐德生产的产品,因为他们认为施耐德是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士兵生命、不顾国家安全的黑心资本家。
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施耐德就会被踢出竞争的赛道,即便有钱、有技术也无济于事。
这时电话铃声响了,保利娜快步上前,接通之后吃惊的望向詹姆斯:“德约卡想跟您谈谈,先生。”
“德约卡?”詹姆斯一脸疑惑:“夏尔的父亲,他来做什么?”
接着他眼里闪过一丝愤怒:“他肯定是想看看我被夏尔打败的样子!”
第398章 赠品
“嘿,德约卡。”当德约卡出现在门口时,詹姆斯一脸微笑的迎了上去,热情的握着手:“很高兴见到你,上次我经过达瓦兹时本想去拜访你,但他们说你一直在工厂里忙着。”
这是套话,詹姆斯这段时间根本没离开过巴黎。
“是的,最近工厂有很多事。”德约卡回答。
“怎么样,保险公司赚了不少吧?”詹姆斯随口问。
“一般而已。”德约卡轻轻一笑:“何况那不能说‘赚’,战争时期的风险,谁也说不准。”
詹姆斯“嗯哼”一声,从保丽娜手里接过两杯红酒,一人一杯给德约卡递上:“夏尔说得准,在这方面没人能比得上他,就像他轰炸钢铁厂一样。”
詹姆斯话中带刺,不过面上依旧和蔼可亲,就像与久别重逢的老友交谈。
德约卡打了个哈哈:“夏尔只是尽自己努力打败敌人而已。”
这是一语双关,敌人可以指战场上的德国人,也可以指商场上针对夏尔的资本家。
詹姆斯一愣,然后与德约卡相视而笑。
一番唇枪舌剑下来,彼此都清楚对方不是善与之辈。
不过与上次不同的是,德约卡放松多了,他身上穿的是平时的旧西装,却更显自信大方。
反而是詹姆斯有些紧张,他在伪装,他不愿意让德约卡看到他焦虑的样子。
“你这次来。”詹姆斯尽可能优雅的在沙发上坐下,举起手中红酒朝德约卡遥遥一抬:“不会是又想炸什么地方吧?”
“当然不,詹姆斯先生。”德约卡回答:“我是来跟您谈合作的。”
“合作?”詹姆斯假作意外。
其实他早就猜到了,德约卡的来意多半是想从施耐德手中买下一些优质资产,趁着施耐德内外交困的时候。
“是的。”德约卡摆出一副无奈的表情:“伯纳德公司也不容易,詹姆斯先生,我们虽说购买了钢铁厂,但一没有技术二没有人才,钢铁厂还在德控区没有收复。”
接着德约卡自嘲的摇了摇头:“想要自己生产合格的钢材,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
詹姆斯“嗯”了一声,他听说出了德约卡话中的意思:“你是希望,从我这购买冶炼技术和煅造技术为钢铁厂做准备?”
德约卡重重的点了点头:“是的,詹姆斯先生,如果您能转让一些熟练的工人就更好了。”
詹姆斯微微一笑:“你们什么时候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