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306节

  答案就这么简单。

  但提贾尼却愣了好一会儿,打完就走,那就算被敌人发现又能如何?

  而如果火箭炮没有开火,敌人想要知道它的准确位置却是难上加难,尤其制空权还在法军手里。

  换而言之,火箭炮能轻松的潜进8公里的射程内,忽然开火对目标一通狂轰滥炸。

  等敌人炮兵反应过来实施压制,火箭炮已不在那了!

  用这种战术,德军火炮射程再远也无法发挥。

  想通这一点后,提贾尼兴奋得手舞足蹈:

  “是的,它的确能对付火炮。它是无敌的,只要我们做好情报工作和隐蔽准备。”

  “很棒的战术,少将,你真让人惊讶!”

  “难以置信,你把一个废物变成了宝贝,所有人都不认为火箭弹能派上用场,只有你,还用上这种战术!”

  有些忘乎所以的他马上回到办公桌前翻出自己的笔记本,那是记录和分析所有关于夏尔战术的手记。

  “你不应该这么做。”夏尔阻止了他:“至少不是现在。”

  提贾尼停下手中的动作,下一秒就想明白了:“说得对,少将,它还没在战场上用过。”

  没在战场上用过的战术记在笔记本里无疑很危险,一旦被德国间谍看到,德国人就会把纳木尔要塞变成一个陷阱等着夏尔往里钻。

  提贾尼兴奋的在脑海里构画着这种战术的画面,忽然想到了什么,转头望向夏尔:“既然我们有对付敌人炮兵的方法,为什么还要用索姆河战役做诱饵?”

  “因为火箭炮产量不足。”夏尔回答得很干脆:“确切的说,是火箭弹产量不足。”

  这话半真半假。

  火箭弹产量不足是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只有等索姆河战役的“血腥屠杀”曝光后,夏尔获得的胜利才能在所有人心中形成鲜明的对比,才能给黑格以双倍打击!

第526章 车载火箭炮

  夏尔表现得很有耐心。

  他每天按时吃饭、睡觉,保持稳定的作息,有时还会午睡,并养成了晚饭前绕机场跑几圈保证自身体力的习惯。

  夏尔认为只有平时保养好身体,战时才有资本透支。否则一直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用不了多久就会把自己拖垮。

  毕竟时间还长,为期四年的战争才刚过去一年多,它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不久就要结束了。

  提贾尼则忙里忙外的,又是关注索姆河战役的情况又是打探纳木尔的情报,同时还紧张的组建火箭炮部队组织训练。

  这天傍晚,夏尔刚完成跑步量大汗淋淋的返回指挥部,提贾尼就迫不及待的迎上前:“少将,两个火箭炮团是不是太少了?”

  火箭炮团用常规炮团编制,每营12门,一个火箭炮团只有36门。

  而德军在纳木尔要塞,仅仅是河湾区就布设了5个炮兵团,这还没计算步兵师手里的77MM火炮。

  夏尔从勤务兵手里接过毛巾擦了擦汗水,接过递上来的温水喝了几口,这才回道:“重要的从来都不是火箭炮,将军,而是火箭弹。”

  提贾尼略一沉吟,接着就明白了。

  火箭炮与常规火炮不一样,它不是消耗品,而是打了马上转移,这种作战方式使它能大概率存活。

  因此,多少火箭炮不是重点,重点是有多少火箭弹可以使用,然后一次又一次的覆盖敌人炮兵阵地。

  提贾尼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那么,我们该用什么车来牵引火箭炮呢?我是说,如果需要打了就走的话。”

  夏尔反问:“为什么要牵引?”

  提贾尼一脸迷糊:“如果不牵引难道用人推?不不,虽然能推动,但速度太慢了!”

  “跟我来,将军。”夏尔从衣架上取下外套披上,又接过勤务兵递上的军帽戴好。

  12月份的天气已有些冷,最近又下了几场小雨气温骤降,夏尔不希望这时身体出状况。

  带着提贾尼走下楼,穿过建筑间的通道沿着石子铺着的小路前行,几分钟后就来到了一间仓库前。

  门前站着几名警卫,还有巡逻队,他们一见到夏尔和提贾尼赶忙挺身敬礼。

  巡逻队继续巡逻,门口警卫则费力的往两侧推开仓库大门,并贴心的打开了仓库内的照明灯。

  提贾尼有些意外,身为机械化师师长的他长驻机场,却不知道在自己眼皮底下还有这样一个“秘密空间”。

  跟着夏尔一起走进仓库,提贾尼更迷糊了,宽敞的空间里停着十几辆侦察车。

  提贾尼往深处望了望,除了侦察车外还是侦察车,确定没有其它东西。如果说有什么区别,就是侦察车后车厢上蒙着帆布,像是运着什么。

  提贾尼脸上有些失望,他还以为有什么新装备。

  侦察车或许能让别的部队艳羡,但对提贾尼的机械化师而言却是常规装备。

  夏尔上前把帆布一扯,当帆布带着“哗啦”声落下时,提贾尼瞬间张大了嘴吃惊得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又惊又喜的望向夏尔,激动的说:

  “火箭炮,它居然是火箭炮?”

  “你,你居然把火箭炮与侦察车装在一起?”

  “很棒的想法,少将,你简直就是天才!”

  那的确是火箭炮,夏尔把107火箭炮装上了装甲侦察车上,只不过做了些小改动:将装甲侦察车的防护装甲去掉换成火箭炮,又为火箭炮加装了可以旋转的炮座。

  (上图为喀秋莎火箭炮,本文中用侦察车与107火箭炮结合的火箭炮不是史上有的东西,只能用这张图替代。主角发明的火箭炮更先进,喀秋莎使用的是导轨,火箭弹裸露在外很容易引发事故,带着火箭弹时不能开动,否则火箭弹会从导轨上掉落,这种方式最终被筒式发射管取代)

  说着,提贾尼上前摸摸这瞧瞧那,眼中充满了惊艳,时不时还摇头自言自语:“这太疯狂了,难以置信,两种装备的结合,就成了一款装备,全新的装备!”

  夏尔朝火箭炮扬了扬头,淡定的问:“知道这么做的优点吧?”

  提贾尼稍一思索,就重重的点了点头:

  “我大致能猜到,少将。”

  “相比起牵引式,它更简洁、更稳定、更容易操控。”

  “更重要的是,它更容易布设也能更方便、更快速的转移阵地。”

  “上帝,它简直就是‘游击战术’的完美结合!”

  夏尔心下暗赞一声。

  虽说这些对夏尔这个现代人而言不是秘密。

  但一战时期的将军,许多人还执着于“进攻”、“防御”,甚至是“骑兵”、“堑壕”、“大炮”,并认为它们可以解决一切战争问题。

  

  提贾尼能这么快总结出火箭炮的优点也算难得可贵。

  夏尔认为,这或许与提贾尼没有多少实战经验有关。

  在战术新旧更替并高速发展的时代,战斗经验往往意味着古板和固执,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所谓的经验也深信这些经验可以为他们带来胜利。

  “我们有多少这种炮?”提贾尼望向夏尔,眼里带着期盼:“两个炮团全都是?”

  “不,将军。”夏尔回答:“我们或许只来得及生产一个车载炮团,另一个炮团只能是原版的。”

  “明白。”提贾尼点了点头:“现在物资紧缺,能有一个车载炮团已很不容易了。”

  提贾尼清楚这个,别的部队连找双靴子都难,自己却能装备这种高大上的火箭炮,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如果不是夏尔,他们根本不可能有这待遇!

  提贾尼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夏尔有意为之。

  107火箭炮的优点在于它在任何场合都能使用,丛林间、高地上、战壕内,用边三轮、马匹都可以牵引,人力推也行,行军状态全重只有三百多公斤。

  必要时还可以将发射管一根根拆解运输,到达目的地再拼装。

  车载火箭炮固然好,但它依旧过于依赖公路和环境。

  全部改成车载火箭炮就失去了灵活性,很容易让部队乃至提贾尼这样的指挥官都产生一种惯性思维不去开发107火的游击潜力。

  所以,不是“来不及生产”。

  而是夏尔的目标很明确:

  两个火箭炮团,一个车载用于对付德军炮兵,另一个原版用于配合部队作战。

第527章 “惠比特犬”

  在索姆河战役的舆论方面,夏尔没有过多干涉。

  夏尔认为没必要干涉,有些东西是瞒不住的,索姆河战役就是其中之一。

  知道这场战役的人太多了,在战场上阵亡的人太多了,负伤幸存的人太多了。

  如果想把这件事捂住,要做的不是把所有知情的人都干掉,而是要把那些倒在战场上的人复活。

  ……

  德国《柏林日报》大篇幅报道了这几天的战况:

  “敌人简直疯了,他们不要命的朝我军枪口和阵地发起冲锋,不计生死。”

  “只一天时间,我们至少打死打伤了他们十万人,十万人!”

  “这样下去,他们所有的士兵都将死在我们的枪下,这难道不是将胜利拱手送到我们面前?”

  德国人在战争的大方向上总能把握住本质,他们很不理解协约国这种激进的做法。

  更让他们难以理解的是,这分明是在送死,却一天、两天、三天……持续发起毫无意义的进攻。

  ……

  德国的报纸和舆论不重要,因为她是敌对国家,她所有的说法都可以被宣传为“为了扰乱军心民心而发布的虚假信息”。

  然而几天后,阵亡通知书就像雪片一样飞往千家万户,英法都有。

  法兰西家庭似乎已习惯了,他们甚至不确定亲人是在凡尔登还是在索姆河阵亡。

  但英国,他们却很确定这是索姆河战役,因为目前英国军队只在这一个地方作战。

  很自然的,人们就会有这样的疑惑:

  “不是说我们正在索姆河取得胜利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阵亡?”

  “而且还在几天内,周围许多人都收到了,也就是说他们全是这几天阵亡的!”

  “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

  如果只是平民阶层,最终有可能不了了之,因为没人会去统计大概有多少伤亡。

  但这其中还有不少贵族子弟,伊顿公学奔赴战场的学生们伤亡率居然高达40%以上。

  (上图为伊顿公学,它于1440年创办,一战时为贵族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是贵族。)

  欧洲贵族阶层往往沾亲带故,即便没有亲戚彼此之间也是频繁往来的好友,哪怕是敌国贵族。

  于是,当黑格还在前线试图以“军事机密”为由捂住一切时,却不知道国内上议院已群情激愤:

首节 上一节 306/3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