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命令下士兵们似乎好了些,但依旧一边前进一边干呕。
蒙蒂原本能忍住。
但他注意到坦克履带下传来“噼噼啪啪”类似干柴断裂的声音,清脆悦耳,它们与子弹打在坦克装甲上的“铿铿”声有显著区别。
下一秒,蒙蒂意识到那是坦克压断人体骨骼的响声。
恰好一团血肉模糊带着腥臭的东西在履带的惯性下甩到他脸上,蒙蒂再也忍不住了,猛地一口呕吐物像喷泉似的急涌而出。
然而,他依旧保持着镇定,脚下紧跟坦克前进。
必须这么做,他在心里不停的告诉自己。
否则,他就会像地上的尸体一样,成为下一批被坦克碾压的东西,没有任何尊严!
第529章 他们的丑事要曝光了
猛烈的炮火再次响起,那是蒙蒂要求的炮火压制。
他认为如果有坦克在步兵前掩护,就能一定程度避免被炮弹波及,这时或许是炮火压制的好时机。
这想法似乎是对的,在英军炮火打击下,德军火力瞬间小了许多,依稀还有德军撤退的影子。
英军坦克借此机会加快速度,后方的士兵也开始了冲锋。接着一声高喊,蒙蒂顺利的带领着部下冲进了德军第一道战壕。
没想到胜利来得如此容易,蒙蒂心下一阵狂喜。
然而,还没等他来得及巩固阵地,德国人就发起了反攻。
此时坦克停在战壕前不敢前进,驾驶员不确定自己能否越过面前这道被德国加宽的战壕,没有命令他们不敢轻易冒险。
坦克机枪不断朝德军射击,几个方向同时开火,使它就像一只浑身带满尖刺的刺猬似的疯狂输出。
然而,它停在战壕前无法动弹,这使它成了德军77MM炮的靶子。
“轰轰!”
一阵炮响过后,几辆坦克瞬间就被炸成了碎片,有的还燃起了熊熊大火。
紧接着,德国人的105MM远程火炮也发出了怒吼,它的炮弹在空中带着令人恐怖的尖啸,由远及近,声音逐渐由尖锐变成轰鸣。
最后“轰轰轰”在阵地上乱炸一气,地动山摇,蒙蒂感觉自己就像在风浪中随时会被倾覆的小船。
他冒险踩在踏跺高处探出头回身一看,后方几十辆坦克能动的已没有几辆了,而且还在遭受轰炸无处可藏。
蒙蒂忽然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这是德国人的陷阱。
德国人105MM火炮之所以来得这么准这么快,是因为他们早就瞄准了这道防线,德国人自己的防线。
英军能如此顺利取得“胜利”,是德国人主动把阵地让出来将英军处于挨炸的状态。
炮弹还在继续,一片接着一片的往英军刚刚占领的战壕上砸。
德国人的算计既阴险又周密。
其105MM口径火炮的射程超过英法联军所有火炮,把它们拉远了对准自己的防线,就不会有任何火炮够得到它们。
德军炮兵可以放心轰炸,想炸多久就炸多久。
幸运的是,德国人的战壕将近三米,其中还有防炮洞,这给了英军很好的保护。
然而……
战壕中的蒙蒂随即想到,德国人用火炮轰完那些坦克后,接下来就该是大批步兵压上来夺回这条战壕。
我们将会在这里被杀死,一阵寒意在蒙蒂心里油然而生,他们被炮火包围无法动弹,且孤立无援。
蒙蒂没有迟疑,他在“隆隆”的炮声中高喊着对参谋下令:“把命令传下去,炮声一停马上撤退!”
参谋愣了下,难道不是炮声一停发起冲锋?
我们正取得第一阶段的胜利,现在正是乘胜追击的时候!
“撤退!”蒙蒂确认自己的命令:“炮声一停就撤退!”
“是,上尉!”参谋带上几名通讯兵传令。
蒙蒂的判断是对的。
结果是德国人没料到英国人会在炮火间隙忽然撤退,他们还想着将这批英国人包围在战壕内尽数歼灭,一不小心就让他们逃了。
……
安特卫普机场。
夏尔正在清点送往蒙斯的火箭炮和火箭弹数量。
火箭炮、火箭弹最终要送往蒙斯对纳木尔要塞发起进攻,就没必要先到安特卫普再转运到蒙斯。
这不只是多此一举,还很容易暴露自己的战略目标。
至于已经送抵安特卫普的火箭炮火箭弹,它们是用于部队训练并用作预备队的。
两个火箭炮团已基本到位,火箭弹还略显不足,只到了两万多枚。
斯蒂德对此表示不解:“少将,两万多枚火箭弹已远超两个炮团的弹药基数了!”
他是按法军榴炮的弹药基数计算的,两个炮团72门炮,每门炮100枚弹药,一个基数就是7200枚。
夏尔回答:“您似乎忘了一具火箭炮有12根发射管,斯蒂德先生。”
斯蒂德冷汗瞬间沿着额头淌了下来,这意味着需要八万多枚火箭弹才是一个弹药基数!
具体需要多少枚火箭弹,夏尔也不确定。
这取决于德国人在纳木尔要塞布署了多少火炮,还有火箭弹的实战效果。
不过多生产火箭弹肯定错不了,它即便没有发射管,只需要往阵地前的沙袋上一架,再连上电池就能发射了。
就在夏尔计算分别给两个火箭炮团分配多少火箭弹时,提贾尼拿着电报出来了:
“好消息,德国人往索姆河方向增调援军了。”
“他们至少从凡尔登抽调了两个炮兵团,纳木尔要塞也有调动迹象,但目前不清楚调了多少兵力。”
夏尔“嗯”了一声,手里继续在纸上演算。
德国人应该从纳木尔要塞调走更多部队才对。
毕竟法军进攻纳木尔的战略意图已经曝光,包括基钦格、黑格、尼维勒在内的主流派将军都深陷“借刀杀人”的舆论陷阱中。
再加上英法联军已全力进攻索姆河,法军已基本不可能进攻纳木尔。
那么,把炮兵留在纳木尔还有什么意义?
“这可能跟英国人投入坦克有关。”提贾尼说:“他们让德国人感觉到了压力。”
“坦克?”夏尔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望向提贾尼。
“是的。”提贾尼给夏尔递上一份报纸,脸上带着几分得意:“你的情报也不总是那么及时,少将。”
夏尔接过报纸一看,它在醒目位置上写着《英军首次在战场上投入新型坦克并获得重大胜利》,旁边还附上一张坦克照片。
夏尔一眼就认出那是英国的“惠比特犬”。
这是一款很有意思的坦克,英国人认为只要四个方向都有机枪就可以不需要旋转炮塔。
更有甚者,他们认为这种坦克可以三个方向同时射击同时开火,因此比旋转炮塔的单火力强得多。
(注:“惠比特犬”通常乘员三人:驾驶员、车长、机枪手。一般情况下是一名机枪手轮番操作四挺机枪,极端情况下可以增设一名机枪手,再加上车长,可以做到三挺机枪同时开火)
夏尔冷冷一笑:“他们的丑事要曝光了。”
坦克是胜是败太明显了,士兵们都看在眼里,这一点藏不住。
英国人只顾着安抚人心,却没想到这有可能引发更可怕的后果。
提贾尼愕然望向夏尔:“丑事?什么丑事?”
第530章 他们试图掩盖一切
英军伤亡情况其实一直都在断断续续从英国甚至德国传到法兰西。
但法兰西民众对这些不太感冒。
英国人死伤多少与法兰西有什么关系?
许多人嘴里没说,心里却在幸灾乐祸:最好英国人多死一些,这才能体现出法兰西的伟大和骄傲。
不过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想法,多数人和主流媒体更相信这消息是德国人有意释放出来的谣言,目的是为了打击协约国的士气和信心。
即使前线有海量伤员被送回来导致医疗系统几近崩溃,他们也依然相信是这样。
他们有另一套自己的说法: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我们有这么大的伤亡,敌人的伤亡肯定比我们更大!”
“战争就是这样,它是人命的消耗,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我们不能妥协不能放弃,我们必须全力支持自己的军队!”
……
在这电视还未发明、收音机还未普及,媒介主要依靠报纸的时代,信息传播更多的是口耳相传,如果国家上层想刻意隐瞒,人们很难知道战场上在发生什么。
尽管幸存的伤员们一个个都在说:
“前线伤亡惨重,到处都是死人。”
“敌人火力很猛,我们根本冲不上去。”
“我部队的人都死光了,回来的就只有我们几个!”
……
但他们是个例,全都是个例,不是整体也没有一个确切数字,政府一直没有公布确切数字。
这样下去,索姆河战场的“屠杀”很可能被隐瞒下去,直到几个月后付出了六十几万人却只夺取了微不足道的胜利。
到时,伤亡数字就会被胜利的欢呼声掩盖!
但这却因为英军新型坦克的出现被打破了。
为了追逐新闻,报社不惜高价从士兵手里购买最新最全的信息,还有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混进医疗、后勤,甚至抬担架,目的就是为了到前线拍一张新型坦克的照片。
然而,他们得到的事实震惊了所有人:根本没有什么胜利,所有的坦克残骸都在原战线上,还有数不清的尸体,英军没有前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
法兰西报纸没必要为英国人隐瞒,战场实景照片很快就出现在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上。
《晨报》:“难以置信,这里简直是地狱。战争打到现在已一年多了,我们拍过许多战场的场景,但这样的屠杀还是第一次见到!”
配的是一张满地死尸远处还有坦克残骸的图。
《小巴黎日报》:“太可怕了!这是战争?还是单方面屠杀?然而,士兵们依旧在命令下朝敌人防线冲锋,我不确定这是否明智,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战术,但我却知道这毫无意义!”
配上一张英军士兵冒着枪林弹雨艰难冲锋的照片。
《费加罗报》:“我们更希望这是一场绅士间的较量,但我们看到的却是生命的脆弱和卑贱,成千上万的士兵正在这里毫无尊严的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