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506节

  如果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反而有“洗脑”、“说教”的嫌疑。

  “想想吧,上将。”夏尔轻松的靠在装甲车的护板上:“把德国卷入这场战争的是谁?挑起这次世界大战的是谁?让人类陷入这场看不到希望又没有任何意义的屠杀中的是谁?”

  “你是说,威廉二世?”胡蒂尔小心翼翼的问。

  夏尔轻轻点头:

  “是他下的命令,也是他做的决策,你们不过是执行命令的军人而已。”

  “而且我相信,现在许多人已不赞成再将这场战争继续下去了。”

  “包括我们也一样,我们几次提出停战谈判,但最后总是莫名其妙的不了了之。”

  “我相信背后一定有人在运作,他们不希望这场战争就此结束。”

  胡蒂尔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站在车下听着的德国军官也露出了深思之色。

  他们相信夏尔说的是真的。

  这很符合夏尔的对外表现,前两个月夏尔还在媒体上公开呼吁“停战谈判”,但不仅没有谈判反而是美军加入了战场进一步扩大战争。

  这很不寻常。

  坐在旁边的潘兴听了这话有些不安。

  他知道这是美国资本运作的结果,但他不敢说、更不敢反驳,因为那相当于“此地无银三百两”。

  其实,只有夏尔才是最明白的那个人。

  此时的美国一边破坏停战谈判另一边又把自己打造成“和平使者”,以此提升政治资本和国际声望,最终达到把英国踢下“世界第一”的目的。

  简单的说就是又当又立,欧洲各国打生打死结果好处全让美国给占了。

  夏尔如果没在这时空无力阻止也就罢了。

  现在在这了,好处还轮得到美国?

  此时夏尔只是提出疑问埋下伏笔,让这些德国军官思考一个问题:“是谁在破坏停战谈判?”。

  将来有一天,当夏尔揭开谜底让直相浮出水面时,美国编织出来的美好人设将瞬间被摧毁,一干二净连一点渣都不剩。

  沉思了一会儿,胡蒂尔重重的点了点头:

  “我非常赞同你的想法,中将。”

  “请允许我向你表示敬意,你考虑的不是在战争中获得胜利,也不只是法兰西,而是全人类的福祉。”

  “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我自愧不如,无论是战术上、战略上,还是在胸怀上!”

  车下的德国将军也纷纷点头表示认同,望向夏尔的眼神又多了几分敬意。

  “我没有其它意思。”最后夏尔说:“我只是希望你们放心,我是最希望和平最希望结束这场战争的那个人。另外身为一名军人,我认为你们战斗到了最后,你们不愧军人的使命,得到尊重是应该的!”

  说着,夏尔与胡蒂尔握了握手,又向他敬了个军礼。

  接着又跳下车,与其它德国将军握手致敬,感动得德国将军们不要不要的。

  他们认可夏尔的话。

  因为夏尔似乎没有对他们“洗脑”的必要。

  未来他们将会呆在法兰西战俘营内直到战争结束,“洗脑”对夏尔对法兰西没有任何意义。

  他们不知道的是,夏尔已经想好了,在之后的押解过程中给他们制造一些逃跑的机会。

  这些将军大多是兴登堡的人,他们会很乐意把夏尔的说法带回国内宣传,这可以让德国军民把矛头指向威廉二世,同时埋下反对美国的种子。

  ……

  胡蒂尔等人走后,潘兴欲言又止。

  考虑了一会儿,他隐晦的提醒夏尔:“这件事可能不像您想的那么简单,中将。”

  “是的,我明白。”夏尔回答。

  夏尔理解潘兴,身为一名美国将军的他,必须站在美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第850章 现在是收复国土的大好时机

  今晚有事只有一章了,明天补上,抱歉!

  ……

  兰斯战役到这已基本结束。

  在比利时第9侦察旅的渗透下,德第18集团军溃不成军,前后只一个多小时法美联军就彻底控制了兰斯城。

  接着,法军又兵分两路攻占了东西两侧高地,与莫努里少将的援军胜利会师。

  德第18集团军几乎抛下了所有装备突围,坦克、火炮、汽车、弹药等不计其数。

  即便如此,他们在法美联军的追杀下依旧损失惨重,其伤亡来不及统计,仅仅只是俘虏就有5万余人。

  下午两点,疲惫不堪的德第17集团军才赶到蒙贝赫山前面对兰斯山谷。

  之前夏尔和潘兴要面对的所有困难,就是德第17集团军要考虑的。

  只不过这一回,德第17集团军没有“事先埋好的炸药”可以利用,因此只能望山兴叹。

  他们能做的,只有发起佯攻以掩护被困的第18集团军突围,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撤离。

  夏尔没有轻易放过德军。

  他命令提贾尼和潘兴带着部队一路追杀,而夏尔自己,则坐上飞往巴黎的飞机。

  战场大局已定,接下来就是借这次胜利狠狠收割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时候了。

  ……

  巴黎媒体再次沸腾,大小报纸尽一切努力报道兰斯战役,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报童叫卖声。

  夏尔的胜利在报童眼里,就是多赚几法郎的卖点,因为只有夏尔的战事,人们才会有买一份用于收藏和研究的欲望。

  他们欢快的叫着,挥着手招呼每一个经过的人,而只要手里没有报纸,都无一例外被这话题吸引。

  《小日报》在报纸上惊呼:

  “一天,又是一天。”

  “只要是夏尔投入的战斗,无论在我们眼里有多困难,他几乎都是一天左右结束战斗。”

  “而且每一次都是大胜,无一例外都是以极小的伤亡获得巨大利益。”

  “这一次不但解了默兹河防线之围,还摧毁了德军的精锐部队,据说德国人的暴风突击队在这次战役中至少有三千多人被俘。”

  《费加罗报》是由贵族控制的媒体,该报一向反对夏尔,但这次却不得不客观报道:

  “夏尔堪称军事天才,就像许多人说的那样,所有一切都在他计算之中。”

  “他知道美军会战败,知道德国人会攻占兰斯,因此事先在蒙贝赫山埋好炸药打德军措手不及。”

  “更难得的是,他居然用‘渗透战’打败了‘渗透战’的发明者胡蒂尔上将,还将他俘虏了。”

  “这是不是说,夏尔的战术思想比胡蒂尔高出好几个层次?”

  不过它最后还是酸溜溜、暗戳戳的补了一句:“如果是这样,我们是否有理由怀疑,法兰西是不是也在他的算计之中?”

  这时夏尔刚下飞机坐在汽车上,恰好在报纸上看到这句话。

  夏尔微微一笑,就算你说的是真的,法兰西的确在我的算计之中又能如何?

  你们能逃脱吗?

  夏尔视线转向旁边,目光透过车窗望向街边正在为胜利狂欢的人们。

  如果让他们知道此时夏尔正在车内,肯定会将整条街都堵得水泄不通。

  而如果有哪个资本家或贵族胆敢跟夏尔叫板,只要夏尔通过“白衣夫人”放出点消息,愤怒的人们马上就会把他们钉在耻辱柱上并全面抵制。

  这就是民众的力量。

  共和制权利相互制衡的那一套或许能捆住布朗热,但绑不住夏尔。

  现在,共和制和议会对夏尔已不再是枷锁桎梏,而是工具和助力。

  原因是,此时夏尔的声望已突破了共和制能把控的范围,他成了全民公认的“军事天才”、“有良心的资本家”、“战斗英雄”、“法兰西的希望”……

  绝大多数公民已毫无保留的信任夏尔,甚至不能说“信任”而是“崇拜”。

  那么,无论什么方式的选举,只要是选举或投票,夏尔永远会是那个唯一获胜的一方。

  这算是独裁还是自由?

  夏尔不知道,也不关心,他只知道自己应该继续巩固自己的地位,不能有半分疏忽。

  政坛堪比战场,往往是一子错则满盘皆输。

  ……

  波旁宫众议院,议员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所有人都收到了夏尔获得胜利的消息,有人欢喜有人忧。

  斯蒂德一脸春风,额上的每一道皱纹都饱含着笑意。

  兰斯一役还未打完,来自世界各地的军火订单已像雪片一样飞到他的办公桌上。

  其中包括荷兰、西班牙、瑞典等中立国。

  她们购买法兰西装备不只是钱的问题,更有向法兰西示好的政治意义。

  不愧是夏尔,斯蒂德感叹,他凭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

  克雷孟梭走上演讲台,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眼里还带着一丝庆幸。

  他原以为自己有可能受夏尔牵连再次陷入困境,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春,忽然就收到了胜利的消息。

  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克雷孟梭想,只要抱紧夏尔大腿,总理这个位置就无人能捍动。

  “先生们!”克雷孟梭目光一扫台下,像是在向反对派示威:“你们或许都听说了,夏尔在兰斯获得了胜利,凭借他非凡的军事才能。”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但掌声未落,就有人发出一个不和谐的声音:“那么,这次的议题是什么?不会是为了歌颂夏尔的丰功伟绩吧?”

  反对派议员发出一片笑声。

  这是暗指夏尔独揽大权正在走向“独裁者”的路上。

  “不,先生们。”克雷孟梭神态自若:“我召开这次会议,是希望你们找出夏尔的不足之处。”

  克雷孟梭的激进共和党成员及夏尔的支持者“哄”一声笑开了:

  “让他们来找夏尔的不足之处?算了吧!”

  “给他们一把手枪,他们最有可能的是打死自己。”

  “如果他们能找出夏尔的不足,现在被公民称颂的就应该是他们,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反对党被说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却又无法反驳。

  这时夏尔走了进来,他大踏步走上演讲台,掷地有声:“先生们,现在是收复所有国土的大好时机,就看你们是否愿意!”

首节 上一节 506/6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