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51节

  “把第三炮兵团调上来,压制敌人火力!”

  贝斯勒将军试图用第三炮兵团吸引瓦夫勒堡的火力从而达到保下“大贝尔莎”的目的。

  然而,他似乎忘了瓦夫勒堡是座堡垒,它的主体被设计成能抵抗150MM榴弹炮的直接命中,之后还经过两次加强,除了“大贝尔莎”外,几乎没有什么火炮能对它构成威胁。

  因此,瓦夫勒堡可以不用理会所谓的“第三炮兵团的火力压制”专心对付“大贝尔莎”。

  “轰轰!”

  第二批炮弹打得更近些了,但还是没能命中。

  在气球上举着望远镜观战的阿尔贝特一世略带尴尬的抱怨了声:“该死,他们可能连送到嘴边的肥肉都吃不下!”

  “别着急,陛下!”夏尔气定神闲的说:“它们进入我方射程足有两公里,以它们的速度要逃出去至少要半小时,我们可以慢慢来!”

  阿尔贝特一世“嗯”了一声,他知道“大贝尔莎”在劫难逃,但依旧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它被炸毁的那一刻。

  终于,第三批炮弹有一发在密集的马群中爆炸,爆炸瞬间将十余匹马炸得血肉模糊,还有许多马匹不知是被弹片还是冲击波所伤,倒在地上惨嘶不已。

  更严重的是其余马匹不受控制的惊嘶挣扎,它们用尽全力乱蹬乱窜,任马夫努力驱赶也无济于事,很快绳索就偏离原有方向。

  “大贝尔莎”随着马群左右摆动,最后“蓬”的一声失去平衡重重的侧翻在地上,由于重量大,倒下时竟然在泥地上砸出一个深坑。

  阿尔贝特一世兴奋的朝下方的人们一挥旗,高喊:“我们成功摧毁了一门火炮!”

  人群瞬间欢声雷动。

  解决了一门,瓦夫勒堡就可以集中6门炮对付仅存的“大贝尔莎”了。

  贝斯勒将军这时才终于意识到损失无法避免,大喊:“砍断绳索,撤退!”

  但这时已经太迟了,炮弹一批接着一批的飞射而来,它们在观察员的指引下越打越准,不久竟有一枚炮弹直接命中“大贝尔莎”,一团烟雾后,坚硬的炮体居然还能保持整体完整,连炮管都没有变形,只是下方零件被炸得支离破碎散落一地。

  阿尔贝特一世又大喊一声:“胜利,我们干掉了两门!”

  下方的人们欢呼雀跃互相庆祝,不断有人将帽子抛到半空中。

  这对他们而言不只是胜利,还有生存,一介平民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他们只是想简简单单的活着。

  炮声依旧响着,一发发炮弹呼啸而过将德军炮兵和马匹抛到半空中,德军终于全面崩溃,他们丢下火炮残骸和马匹尸体仓皇逃命。

  阿尔贝特此时已失去观战的兴趣,他希望与他的子民们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

  气球缓缓下降,没等它停好人群就欢呼着涌了上来。

  夏尔刚迈出吊篮就发现被人群包围了,到处都是喜悦和崇拜的面孔,还有一双双充满感激的眼睛,他们拼命的往前挤就为了能说上一声感谢的话或跟夏尔握一下手:

  

  “你是我们的英雄,夏尔!”

  “你又一次打败了德国人!”

  “你救了我们,谢谢伱!”

  ……

  阿尔贝特一世似乎早有准备,他从怀里掏出一个装有勋章的盒子朝人群扬了扬:“我宣布,鉴于少尉在安特卫普保卫战中出色的表现,我,比利时国王阿尔贝特,为其颁授王国皇冠勋章!”

  (注:王国皇冠勋章是比利时三大国家骑士荣誉勋章之一,也是比利时宪法规定的最高荣誉勋章之一,颁发给对国家和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士,于1897年创立。)

  人们再次欢呼起来,不断有人恭贺夏尔。

  阿尔贝特一世亲手取出勋章小心翼翼的挂在夏尔胸前,激动的握着夏尔的手说:“你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少尉,我们不会忘记你为比利时做出的一切!”

  “谢谢!”夏尔回答。

  回想起来,他似乎只是说了几句话提了几个建议。

  忽然,远处传来一声轰响,人们惊呼出声,原本喧闹的草地再次安静下来,不约而同的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他们听出了那是“大贝尔莎”的炮声。

  阿尔贝特一世满脸困惑:“这不可能,我们已经摧毁了‘大贝尔莎’,全部!”

  这时一名卫兵匆匆赶来,他在阿尔贝特一世面前敬了个礼,惊慌的报告道:“陛下,出现了第三门‘大贝尔莎’,它正在轰炸瓦夫勒堡,而且在瓦夫勒堡的射程外!”

  所有人都惊呆了。

  第三门“大贝尔莎”,这意味着胜利没有到来,不仅没有到来还瞬间转为失败!

  因为,夏尔设下的骗局无法复制,德国人不可能第二次上当!

第87章 康格里夫火箭

  正午的风带来了杜鹃花的清香,夏尔独自走在要塞司令部后花园的小道上,神情有些沮丧。

  忽然出现的第三门“大贝尔莎”打破了所有人的幻想,胜利就像美丽的肥皂泡,被轻轻一戳就突然破灭,消失得无影无踪。

  另外,夏尔也知道了德军为什么会发起如此猛烈的进攻。

  这是吉斯将军在早上的会议中告诉夏尔的。

  吉斯将军不顾阿尔贝特一世的阻止,盯着夏尔说:“德国人的目标是你,只要你投降,就能保住我们所有人的性命!”

  夏尔知道吉斯将军说这话的意图,他希望夏尔主动向德国人投降以保全安特卫普。

  夏尔对此嗤之以鼻,他反问吉斯将军:“下一次,如果德国人要求你们交出国王,伱会怎么做?”

  吉斯将军无言以对,毕竟德国人不守信的事时有发生,如果他们遵守诺言,就不应该进攻处于中立地位的比利时。

  问题还是要解决,“大贝尔莎”炮声依旧一声紧过一声,虽然瓦夫勒堡有烟雾的保护,但继续这样下去,它被真正炸毁只是不过是时间问题。

  还有什么办法对付它?

  夏尔想到了飞机,飞机是种立体作战装备,它可以从空中接近并对目标实施打击,这就不存在“射程不够”的问题。

  然而,此时的飞机却什么武器都没有。

  如果说有什么武器,那就是砖头、渔网、尾钩,甚至飞针……

  把炸药搬到飞机上?

  欧洲手榴弹都没成型,他们还在使用的球形炸药,把这种炸药搬到飞机上投掷,会存在许多问题:

  高度高了,炸药将在空中爆炸无法对目标造成任何伤害。

  高度低了,炸药直接砸在地面很容易碎裂失去威力,就算碰巧砸在软地上没碎,敌人也有时间将它捡起抛掉甚至直接拔除引信。

  这还没考虑能不能投中目标的问题!

  正常的航空炸弹至少要具备几点:

  外壳坚硬不易撞碎。

  有尾翼能保证稳定的飞行姿态,否则在空中被风吹着随机翻滚就毫无精度可言。

  最后还要有可靠的引信。

  这些都不是短时间能做出来的,安特卫普也没这样的条件,夏尔只能另想它法。

  就在夏尔为此发愁时,一队士兵行色匆匆的背着一捆的长杆状的东西从门口经过。

  夏尔一时好奇,随口问了声:“这些是什么武器?”

  士兵们认识夏尔,出于对夏尔的尊敬他们停下脚步,其中一名上尉上前回答:“这是康格里夫火箭,少尉!”

  虽然他的军衔高于夏尔,但不管是夏尔的名声,还是夏尔胸前挂着的那枚王国皇冠勋章,都足以让上尉对夏尔恭敬有加。

  “火箭?”夏尔好奇的走近了些观察。

  看了一会儿就明白这是什么了,它源于中国,在拿破仑时代被一个叫康格里夫的英国炮兵改良,因此叫“康格里夫火箭”。

  它发展到二战就是著名的“喀秋莎”,但在这时代却几乎被彻底淘汰。

  “国王命令我们做最后的准备,少尉!”上尉解释道:“我们需要把所有人都武装起来,火箭虽然已经不合适宜了,但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夏尔“嗯”了一声,心想,如果不是因为“要把所有人都武装起来”,估计都不会把这东西从仓库里整出来。

  “我们有多少火箭?”夏尔问。

  “我不确定,少尉!”上尉迟疑着报了一个数字:“大概,有两百多枚,其中一部份可能受潮了,不确定能否使用!”

  “全部留下!”夏尔没再迟疑:“一枚都不能送出去!”

  “好的,少尉!”上尉点了点头。

  不过他脸上依旧充满了疑惑,要这种原始的武器有什么用?难道用它们去炸毁“大贝尔莎”?

  夏尔走了几步,又回头补充了一道命令:“它们由你负责了,你必须保护好这些火箭,绝不允许有任何意外!”

  “好的,少尉!”上尉回答。

  夏尔匆匆返回作战办公室,两个将军和阿尔贝特一世正对着地图讨论着什么。

  见夏尔回来,他们就说:

  “我们在讨论一种可能,夏尔,考虑到德国人只剩下一门‘大贝尔莎’,我们认为应该主动出击,或者在夜里出动部队偷袭!”

  “只要计划得当,我们有可能成功,只要炸毁这门‘大贝尔莎’我们就安全了,至少一段时间内是如此!”

  “这需要你的参与……”

  还没说完就被夏尔打断了:

  “不会有用的,德国人肯定有所防备!派出去的任何部队都将有去无回!”

  这是他们仅存的一门,德国人当然会加倍小心。

  

  夏尔不等别人反驳,将目光投向阿尔贝特一世:

  “陛下,我需要去机场一趟,您能为我提供马车吗?另外,楼下有一队士兵正保护着一批火箭,我希望多派些人手帮他们把火箭送往机场!”

  “当然!”阿尔贝特一世很干脆的应下了:“马车就停在楼下!”

  夏尔头转头就走,到门口时又想起什么,回头问吉斯:“将军,我们还有几架飞机?”

  吉斯将军一脸懵,他也不知道答案。

  “我打个电话问问!”吉斯将军说,飞机对战事没影响,关心那个做什么?

  “不用了!”夏尔说:“不介意暂时将机场指挥权交给我吧?”

  “当然!”吉斯将军很爽快的点了点头。

  现在部队没有侦察需求,即便有,气球也可以解决,飞机对于安特卫普的防御原本就可有可无。

  夏尔没再多说什么,匆匆转身下楼,他必须赶在天黑前发起攻击,否则瓦夫勒堡垒就有可能不保。

  作战办公室的几个人则面面相觑,他们不知道夏尔想干什么。

  “他可能是想冲出安特卫普返回巴黎!”温特将军猜测。

  吉斯将军一愣,然后表示赞同:“他一定是派出所有飞机迷惑德国飞行员,掩护自己的飞机趁乱冲出去。这,可以算是逃跑吗……”

  “不!”阿尔贝特一世面无表情的打断了吉斯将军,他语气坚定:“夏尔不会这么做,他与你不一样,将军!”

  吉斯将军脸上带着些尴尬,也有一丝气愤,他只是更多的考虑国家利益,这并不意味着他是胆小鬼!

  一战初期的机型,在后座上带步枪和机枪作战其实并不合适。

首节 上一节 51/3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6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