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528节

  夏尔停下笔抬头望向提贾尼:“你是想表达对我的不满吗?”

  “不不,中将。”提贾尼回答,眼里透着真诚:“我只是,不希望你变成……像其它人一样。”

  你是我的偶像,中将,别成为我父亲那样的人!

  夏尔有些感慨,这个社会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反倒是这个在温室里长大的富二代却始终保持着单纯。

  “首先。”夏尔把笔往桌面上一放:“‘超级防线’是贝当提出来的,这很符合他的防御理念,加利埃尼将军也同意了这个项目。”

  提贾尼笑了起来:“那是用来骗别人的,中将。”

  “其次。”夏尔继续说:“这就是动态防御。”

  “什么?”提贾尼愣了,构筑一道防线,算哪门子的动态防御?

  夏尔将工程图往提贾尼面前一推,指着一点:“看看这个。”

  提贾尼目光往夏尔所指之处一瞄,依旧不信:

  “铁路?你是说铁路线就是‘动态防御’?”

  “这说服不了我,中将,我知道动态防御是怎么回事。”

  “铁路线可以运兵、运送装备,但绝不是动态防御。”

  夏尔没回答,从抽屉中取出另一张图纸放在桌上:“如果加上这个呢?”

  提贾尼震惊之余站直了身子,拿起图纸认真看了看,眼中的怀疑更深了:“装甲列车?这就是你说的动态防御?”

  (上图为一战时期德国的装甲列车,它最早始于美国南北战争,一战时期主要在东线使用,西线使用较少)

  “为什么不呢?”夏尔回答:

  “‘攻大于防’是对的,敌人总会找到‘超级防线’的弱点并突破。”

  “但如果我们加上‘装甲列车’。”

  “一旦某个方向被敌人突破,我们马上就用它补上缺口把敌人打回去。”

  这算是夏尔对“马奇诺防线”的改良。

  夏尔还打算加强阿登山区的防御,用越战时期的山地战战术有针对性的组建一支山地部队。

  如果德国人还像历史上从阿登山区穿插,就等着困在山地里无法动弹吧。

  提贾尼有些信了,这看起来的确有些“动态防御”的样子,确切的说是“静态”与“动态”两种防御的结合。

  “可是。”提贾尼说:“我们都知道装甲列车有很多缺点。”

  “是的。”夏尔表示赞同:“最大的缺点是极度依赖铁路。”

  这是装甲列车最后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极度依赖铁路,意味着行动路线固定,敌人的飞机很容易沿着铁路找到装甲列车并将其摧毁。

  夏尔补充道:“但我们有制空权,我们的飞机将永远比敌人先进一代。”

  提贾尼恍然。

  如果夏尔能做到飞机比敌人先进的话,就能用战机为装甲列车护航。

  而装甲列车又能迅速部署到防线的薄弱处补上缺口,于是这套防御体系就被盘活了。

  提贾尼暗松一口气:“所以,它是有用的,是吗?”

  “当然。”夏尔点头:“不只是生意。”

  这的确不只是生意,夏尔没说“利益重分配”这个目的,这事不太适合传出去,加利埃尼知道就行。

  “那就好。”提贾尼又恢复平时吊儿郎当的样子:“抱歉怀疑你,中将,因为你看起来越来越像资本家而不是将军了。”

  夏尔笑而不语。

  提贾尼不知道的是,一个纯粹的将军在法兰西这种体制下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比如历史上的加利埃尼就是被气死的。

  这时警卫员上前报告:“将军,潘兴准将在外面。”

  夏尔点点头,他知道潘兴来做什么,美军要脱离法军的指挥系统和训练与英军联合了。

第884章 夏尔什么时候来?

  夏尔猜的不全对。

  如果只是告知美军脱离法军指挥体系,潘兴只需要给夏尔发个电报或打个电话就行了。

  毕竟是军事单位,不像和平社会那么多繁文缛节。

  潘兴之所以要亲自从弗雷曼到梅斯指挥部一趟,是因为他还想做最后一次尝试。

  “中将。”会议室中,潘兴眼里带着请求望着夏尔:“我真诚的希望您能加入我们,彻底的结束这场战争。这也是您希望的,是吗?”

  夏尔不为所动,他知道事实不像表面看起来这样。

  现在就可以结束战争,问题只是英国拿不到赔款美国的贷款会变成坏帐。

  “很抱歉,准将。”夏尔回答:“不是我不想这么做,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想到能突破兴登堡防线的方法。”

  “只要您愿意加入。”潘兴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就算您名义上加入也是。”

  潘兴是真这么认为。

  即便夏尔没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但只要士兵们知道夏尔在指挥他们,就会对战役信心倍增。

  夏尔就是一枚定海神针。

  夏尔轻轻一笑,若有深意地回答:“你想得太简单了,准将。即便你希望这样,他们也不会同意的。”

  潘兴一愣,接着无奈地点了点头。

  美国组建起这个联盟的目的,除了打败德国让它彻底投降之外,另一个意图就是孤立夏尔。

  另一方面,英美高层包括威尔逊总统在内,都认为德国人已是强弩之末,这一仗必定能获得胜利,在没有夏尔的情况下获得胜利。

  那么,他们又怎么会允许让夏尔加入“瓜分”这份荣耀?

  只有潘兴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没有夏尔的加入,这场仗很可能会尸横遍野却什么也得不到。

  但偏偏他说的话又没人愿意相信!

  “承认现实吧,准将。”夏尔说:“这就是政治。”

  潘兴依旧不死心,他眼神中带着迫切:

  “如果,我是说如果。”

  “如果您不得不对兴登堡防线发起进攻,我想知道您会怎么做?”

  接着他又补了一句:“我知道这强人所难,这不符合您的利益,但请您看在士兵生命的份上,给我一些建议。”

  夏尔考虑了一会儿,不急不缓的回答:“不要相信你们的火力能彻底摧毁敌人的高地。”

  夏尔相信高地战会成为这次战役的关键。

  兴登堡不笨,他知道德国与英美联军的优势劣势各是什么。

  德军在装备数量、补给和兵力等方面肯定无法与英美联军比,德军的优点是士兵的素质。

  而高地战,就是能将士兵素质最大化的地方。

  潘兴只略做思索就明白了,他起身与夏尔握手:“非常感谢,中将!”

  接着端端正正的向夏尔敬了个军礼。

  望着潘兴离开的背影,夏尔心下一叹。

  一个标准的职业军人,拥有难得可贵的特质,不虚荣重实战,对先进的战术和装备如饥似渴。

  如果由他指挥,这场战役或许不会出太大问题。

  只可惜,以英国人的傲气,是不可能让这些初出茅庐的新兵蛋子爬到他们头上的:如果由美国人说了算,世界第一强国的日不落帝国又算什么?

  所以,这一仗注定会是个悲剧。

  ……

  比利时首都,公园旁的布鲁塞尔王宫。

  (上图为布鲁塞尔王宫,是阿尔贝特一世战前的官方办公点,战时遭到破坏,战后修复)

  阿尔贝特一世重新装修了几套遭到破坏的办公室用于办公,他这段时间积极改组内阁并恢复民生。

  这场战争给他带来的好处是,原本在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的比利时又重新统一在阿尔贝特一世这个国王旗下。

  在此之前,他的权力几乎被架空了,重大事务必须由议会同意和批准,国王没有选择权,他只负责签字。

  但现在,由于阿尔贝特一世在战争期间出色的表现,使他再次将军政大权抓在手中。

  不过阿尔贝特一世知道,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夏尔,没有夏尔,比利时什么也不是。

  所以,任何事都必须坚定的站在夏尔一边。

  “纳木尔的防御进展如何?”阿尔贝特问伊登少将。

  “进展顺利,陛下。”伊登少将回答:“我们构筑了三道防线,并对堡垒进行了加强和修复。”

  这是夏尔防御计划的一部分,纳木尔在列日要塞对面。

  而列日是德国人唯一占据的比利时领土。

  有时,阿尔贝特一世都想把夏尔从法兰西拖回来:就剩下这一块地了,你就不能先解放比利时全境,再去收复法兰西吗?

  但阿尔贝特一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夏尔是法国人,他必须优先考虑法兰西的利益。

  “听说夏尔已收复了洛林和阿尔萨斯。”伊登说:“这是好消息。”

  “是的,当然。”阿尔贝特一世脸上瞬间堆满了笑容。

  他还听说夏尔不打算进攻兴登堡防线,那下一步,应该就是回来收复列日要塞了吧?

  这时警卫报告:“陛下,法兰西海军部长来访,他希望与您谈谈。”

  阿尔贝特一世兴奋的跳了起来,激动的搂着伊登的肩膀:“瞧,我们想什么就来什么,全面胜利的时候到了,少将,做好战斗准备吧!”

  “是,陛下。”伊登少将眼里同样透着兴奋。

  又能与夏尔并肩作战了,这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荣耀!

  阿尔贝特一世亲自迎了出去,将海军部长带进会议室。

  “恭喜您,部长阁下。”阿尔贝特一世努力保持冷静,他很有风度的与海军部长握了握手:“听说夏尔最近收复了洛林和阿尔萨斯完成了收复全境的壮举!”

  “是的。”海军部长点了点头:“你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什么?”阿尔贝特一世问。

  “当然是收复比利时全境。”海军部长回答:“我们认为是时候了。”

  “是的,当然。”阿尔贝特一世激动得全身像筛子一样抖动,呼吸也跟着急促。

首节 上一节 528/6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