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的物资和兵力足以影响战争胜负时,其态度就不容忽视了。
夏尔打算借一次东风,趁美国对海军部长表达不满时对其发难,到时反对派议员和资本家都不敢轻易保他。
夏尔很有耐心,一边忙着一边继续自己“超级防线”的规划。
最近他在折腾装甲列车。
装甲列车虽然庞大但比坦克简单得多,它不像坦克那样需要严格的考虑动力、重量、燃油及火力之间的均衡。
坦克的小体积就意味着要在他们间做出取舍并斤斤计较。
列车充足的动力、大得多的空间,以及沿途增设的补给站,使它有了很大的容错度。
装甲厚度13MM足够了,能近距离防子弹。
火炮用75炮,它是近距最强火炮,没有之一。
配上使用“圣艾蒂安2”轻机枪和马克沁,两者的搭配是这时代的最强组合。
另外再加几节开放式车厢,那是给步兵准备的,必要时步兵可以下车作战。
至于防空火力,夏尔一点都不愿将重量浪费在它们身上。
列车碰到敌人的轰炸机只有死路一条,防空机枪和防空炮除了浪费空间和载重外不会有任何作用。
画完草图后,夏尔拿远些自我欣赏一番。
不错,最近画功进长了,夏尔洋洋自得。
这东西其实有将别国战术思想带偏的意图。
夏尔一次又一次发明了新战术并在战场上被证明是对的。
甚至可以说夏尔敲碎了旧有的堑壕战战术,独自一人将世界战术推到另一个层次。
因此,全球军事家、战略家都很迷信夏尔。
但凡夏尔做了什么,他们马上就会写出一套理论分析证明夏尔是对的。
装甲列车也不会例外,只要夏尔做了,其它国家必然跟进。
他们不知道的是,装甲列车只有掌握了绝对制空权才有用,而制空权却在夏尔手里。
于是结果就是:其它国家的装甲列车都是靶子,只有夏尔的装甲列车是“钢铁怪兽”。
这是现实版的“学我者死”。
正在夏尔考虑还需要加些什么的时候,参谋上前报告:“将军,卡多尔纳将军希望与您谈谈。”
“卡多尔纳?”夏尔一脸迷糊,他对这个名字很陌生。
参谋压低声音解释:“卡多尔纳将军是意大利总参谋长,我想,他是因为意大利的困境来寻求帮助的。”
夏尔“哦”了一声,就是那个占尽了优势却始终在伊松佐河“进攻”的盟友?
“让他进来吧。”夏尔语带不耐。
卡多尔纳更应该去找加利埃尼,外交的事是陆军部长负责,夏尔最近接待人有些烦了。
不一会儿卡多尔纳出现在夏尔面前,他身着便装戴着一顶圆顶礼帽,打扮得像是个生意人。
夏尔猜,他这么做或许是担心遭到德军间谍的暗杀。
夏尔忍不住想笑,他相信德国人对暗杀意大利将军不会有半点兴趣,他们甚至会努力保护他的安全。
(上图为意大利总参谋长兼陆军总司令卡多尔纳,一战时期军衔中将,战后晋升为元帅)
“很高兴见到你,夏尔中将。”卡多尔纳与夏尔握着手,他看起来有些紧张,眼神中却透着疑惑,还有一点失望。
这就是传言中的夏尔?
他看起来还是个孩子,这点年纪能有什么阅历和经验?
看来这一趟要白来了!
夏尔看出了什么,但他不以为意:“很高兴见到您,总参谋长阁下,您是来向我购买装备的吗?”
夏尔是给卡多尔纳一个台阶下,“购买装备”显然比“寻求帮助”好听,好听得多。
卡多尔纳一愣:“呃,是的,可以这么说。”
“欢迎。”夏尔回答:“我会尽力为您服务,这是伯纳德集团的宗旨。”
此时的夏尔已俨然成为一个做生意的资本家,正在招待上门采购的顾客。
不过夏尔又补充道:“当然,碍于议会的禁令,有些装备我无法出售,对此我表示歉意。”
“当然,中将,我能理解。”卡多尔纳回答,在夏尔的示意下坐在参谋搬来的椅子上。
“我希望能从您这购买坦克。”卡多尔纳眼里透着期望:“我听说‘夏尔A1’坦克不在禁令范围内?”
“是的。”夏尔给出肯定的答复。
“那就它了。”卡多尔纳点头:“我们需要100辆,越快越好。”
这是卡多尔纳来前与总理讨论过的,他们认为只有大量装备伯纳德集团的“夏尔A1”坦克才有可能拯救意大利于危难之中。
夏尔轻轻一笑,意大利总算低下了他们高傲的头颅。
在此之前,意大利总是信誓旦旦的对外界说,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击败敌人,因此拒绝法兰西的新装备。
现在,当德国人打到皮亚韦河整个国家都面临覆灭时,他们才不得不接受夏尔的新战术。
(其实是心态的转变,由之前跟风世界第一强国英国拥有黑格的战术思想转变为跟随法兰西承认夏尔的战术)
“当然,总参谋长阁下。”夏尔说:“我可以。”
卡多尔纳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谢谢,中将,非常感谢,我相信法兰西是我们最坚实的盟友,始终如此!”
但夏尔话锋一转:“但我并不认为你们需要‘夏尔A1’。”
“什么意思?”卡多尔纳的笑容僵在脸上。
夏尔解释道:
“别误会,总参谋长阁下,如果你们需要坦克的话,我当然可以为你们提供。”
“但我认为你们需要的是一种速成装备解决眼前的危机。而坦克需要时间生产,需要训练,还要学习配套的战术才能形成战斗力。”
“这需要时间,而你们没有足够的时间。”
卡多尔纳皱起了眉头,夏尔说得对,意大利的危急近在眼前,没有时间等到坦克形成战斗力。
第901章 你们更需要火箭炮
夏尔不是不想做这笔生意,100多辆坦克,卖的是即将被法军淘汰的“夏尔A1”,夏尔没理由拒绝。
但军工生意不一样。
卖给意大利如果紧接着打了大败仗,这会影响“夏尔A1”的名声和销量,甚至牵连整个伯纳德集团。
因此。
无论从盟友还是从生意角度考虑,夏尔都应该为意大利提供一款真正适合他们且有助于其改变颓势的装备。
卡多尔纳脸上写满了困惑:“那么中将,你认为什么装备适合我们?”
夏尔没回答,而是问了几个问题,像坐诊的医生寻问病人的情况。
“你们的炮兵情况如何?”
“炮兵已基本被摧毁了,它们基本被丢在前线上没带回来。”卡多尔纳面带尴尬。
几天内撤退100公里,事实上是溃逃。
为了保命的意军几乎丢弃了所有重装备,其中就包括2500门火炮以及大量的炮弹。
更糟的是它们已被德奥军利用起来成为进攻意军的利器。
夏尔尽量表现平淡,以免刺痛卡多尔纳脆弱的自尊心。
“我猜你们没有制空权,是吗?”
“是的,当然。”卡多尔纳回答:“我们的空中力量在德国人面前不值一提,这是我们战场失利的主要原因。”
把打败仗的责任推给装备是个很好的借口。
卡多尔纳就没有反思一下,从宣战到现在已将近一年半了,意大利为什么没有引进法兰西战机或自产战机?
根本原因在于他追随黑格的作战思想,认为战机、坦克都是无用的东西,甚至是懦弱的表现。
(注:史上意大利1916年开始引进法兰西战机,1917年自产战机)
夏尔又问:“你们现在的位置邻近山脉,是吗?”
“是的。”卡多尔纳点头:“那是一条通道,在阿尔卑斯山与亚德里亚海之间。”
说着卡多尔纳还从兜里取出地图展开,将位置指给夏尔看。
(上图红线部位大致为意大利皮亚韦河走向,一旦德奥军攻破这道防线,就将进入无险可守的波河平原。一战时因为意军在这里成功挡住了德奥军的进攻,因此皮亚韦河被意大利称为“国家救赎之河”。)
夏尔“嗯”了一声,拉开抽屉翻了翻,取出一份文件递到卡多尔纳面前:“我认为这款装备更适合你们,参谋长阁下。”
卡多尔纳翻开文件,看到夹在其中的照片后愕然抬头望向夏尔:“火箭炮?”
“是的,火箭炮。”夏尔解释道:“你们没有火炮,装备坦克或其它装备,哪怕是重组炮兵部队都毫无疑问会被德国人压制。”
卡多尔纳缓缓点头。
重组炮兵部队也打不过德国人,这是由炮兵素质和空中侦察决定的,德国人的步炮协同、空地协同已将意大利远远甩在了后面。
迟疑了一会儿,卡多尔纳拿着火箭炮的照片在手中抖了抖:“它不会被敌人炮兵压制?我听说它射程不远而且精度不足。”
重要的是精度不足,如果打不准,它还有什么用?
“你说得对。”夏尔没有否认这些缺点:“但它能打到河对岸,并且能够在几分钟内将炮弹全打完,接着在敌人炮火还击前躲进安全区域甚至坑道里。”
这很适合新兵打游击,尤其是意大利部队,它“打了就跑”的战术几乎就是为意大利人量身定制的。
夏尔补充道:
“你们可以短时间形成战斗力。”
“只要操作得当,就不会有太大的伤亡的损失。”
“至于您说的精度不足,只要炮弹够多就能打得准,而你们的目标又是‘浮桥’。”
卡多尔纳瞬间瞪大了眼,他吃惊的望向夏尔:“你的意思是,它,它是用来对付德国人浮桥的?”
他们的防线就在皮亚韦河,如果能攻击浮桥阻止德国人渡河,就相当于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夏尔信心十足:“你们只需要将火箭炮以连为单位潜伏皮亚韦河防线附近,一旦德国人搭建浮桥,火箭炮就从坑道中出来用最短的时间将朝浮桥发射炮弹。”
卡多尔纳“哦”一声若有所思。
在战场指挥这么久的他马上想到:
火箭炮机动速度快,它们可以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快速机动到射程内对浮桥开火。
发射完炮弹后再马上逃离“现场”。
如果为火箭炮提供保护的坑道就在附近,德国人的飞机都来不及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