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被军需大臣这封电报提醒,再联系夏尔说的法兰西精神以及他这段时间在做的事。
威廉二世相信了,夏尔要的不是在军事上打败德国,而是改变德国的体制推翻他这个皇帝。
威廉二世轻轻一叹,他似乎没有其它选择的余力,尽管万般不愿,还是不得不与夏尔成为敌人。
……
“英国似乎放宽了对德国的封锁。”加利埃尼在电话里说:
“当然我不能确定,因为谁也不知道是英国有意放过那些商船,还是他们的确没发现。”
“但如果英国是有意的,你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
“是的,我知道。”夏尔回答。
威廉二世手里原本只有对海军的控制权,现在如果得到英国的支持获得更多物资,那么处于物资紧缺状态下的兴登堡也不得不考虑威廉二世的想法。
也就是说,威廉二世将重新拥有权力,至少是部分权力。
“你有什么解决方法?”加利埃尼问。
继续这样下去,英美将绕过法兰西与德国达成某种和解。
加利埃尼其它的可以不关心,但像这种损害法兰西利益的事,是他绝不容许的。
所以,加利埃尼会全力支持夏尔,哪怕把英美军队赶出法兰西。
加利埃尼马上就提起这事:“我们早已不需要英、美这些所谓的盟友,我认为他们应该离开法兰西。”
加利埃尼动了真怒。
《伦敦条约》说好不允许任何协约国私自与德国媾和,现在他们却公然违背自己定下的条约。
既然这样,协约国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反正法兰西以一国之力就足以对付德国,英美两国在法兰西的土地上不是拖后腿就是学习经验和战术,那就让他们离开吧!
“将军。”夏尔赶忙阻止加利埃尼过激的做法:“我们应该静观其变。”
“什么意思?”加利埃尼问。
“我们什么证据都没有。”夏尔解释:“这么做很容易让英美抓到话柄,反将我们一军说我们试图撕毁《伦敦条约》。”
加利埃尼一愣,他没想到这一点。
然后加利埃尼就意识到自己冲动了。
之前夏尔提出停战时英美就有这方面的意思,如果这时再把英美远征军赶出去,他们肯定会“恶人先告状”。
“你说得对。”加利埃尼赞同:“我们应该要拿到确切的证据,不过这个可不容易。”
“放心,将军。”夏尔回答:“我会处理。”
挂上电话后夏尔暗松一口气。
夏尔阻止加利埃尼并不是因为没有证据。
国际上的东西很多时候不需要证据,已掌握“国际联盟”的夏尔只需要做个局,比如先在民间搞出点传闻,再在“国联”上提出,就能逼得英美漏洞百出。
夏尔之所以不愿这时挑明,是因为他在下一盘大棋。
英美支持威廉二世甚至达成某种默契,对夏尔是有利的。
因为夏尔的目的不只是德国,更是英美。
此时的德国大致分为三派:一派是以威廉二世皇帝和贵族为主,手里抓着海军军权,另一派是抓着陆军军权的兴登堡,最后一派是普通军民。
夏尔站队普通军民,他知道德国将发生什么。
而站队皇帝的英美,就等着背上一个反对“自由”的黑锅吧!
第954章
德国人会感恩,同时也会记仇。
确切的说国家间应该讲“利益”而不讲“感恩”、“记仇”,这显得幼稚。
但如果考虑到具体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夏尔知道将来德国皇帝及其政权会被推翻,它将建起一个民选政权。
而民选政权的特点之一,就是当权者要尽可能照顾公民的情绪和想法。
如果德国民众普遍认为英、美政府在一战时在支持德皇、迫害德国、为了贷款让德国陷入战争,最后还让德国背负上巨额赔款让公民苦不堪言。
那时德国民众就会将把英、美当作敌人,会把它们当作给套上枷锁迫使德国签下不平等条约的始作俑者。
而法兰西和夏尔,则是德国人民心中的一道光。
夏尔始终是支持德国民众的,是最不希望战争的那个人,他对德国只有恩惠。
虽说夏尔打败了德军,但那是在保卫国家,任何人都会这么做这无可厚非。
何况发起战争的是德国。
夏尔没有把帐算在德国民众头上,他以德报怨只针对德皇威廉二世,还帮助德国人民推翻了专制政权将他们从德皇的奴役中解放出来。
德国人民没有理由记恨法兰西记恨夏尔,不仅如此夏尔还是德国的恩人。
在这种民意下,德国当权者就没有理由再像史上一样,一开战就进攻法兰西打马奇诺防线。
即便当权者想这么做,他们也将面对军民的质疑:
“我们为什么要进攻一直帮助我们的法兰西?”
“法兰西有夏尔,他拥有最强大的陆军,进攻法兰西是否明智?”
“我们用什么理由进攻法兰西?如果恩将仇报,以后国际上还有谁会帮助德国?”
……
当然,夏尔很清楚这些都不靠谱,他的座右铭是“永远不要将决定权交到别人手里”。
所以夏尔要做的是将手中看似无用的“超级防线”建设成有用的防线。
防线挡在法德边境线中间不可逾越,连阿登山区这个漏洞也补上。
然后在这道防线后方,夏尔继续发展法兰西的海陆空三军,将其打造成军事大国、强国。
再加上还有“法兰西的玛尔斯”夏尔坐镇。
德国西面的法兰西就是铜墙铁壁,只要德国当权者不傻就不太可能头铁往这个方向撞。
于是,德军在陆地上只能往东打,在海上、空中只能往英国进攻。
而法兰西,则可以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
(注:史上英法修建马奇诺防线也有这方面的意图:法德边境修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使德国无法进攻,英国又隔着海峡,再对德国实施绥靖政策为其松绑,于是德国只能往意识形态不同的东线进攻,结果没想到德国最先进攻的是法国)
……
夏尔手里继续修改“超级防线”设计图。
这道防线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被动”,所有的防御和火力,以及交通、弹药储备都在地面地下无法移动,只等着敌人进攻。
要改变这一点就应该让它攻守兼备。
攻出防线不太容易,德国人将来会把兴登堡防线改造成“齐格菲防线”与“超级防线”对峙。
机动部队、装甲部队等很难前出作战,这会造成大量伤亡。
那么“攻”只能放在二线。
夏尔打算在“越级防线”后方建立几个军事基地布设机械化部队,再加强公路铁路基建。
一旦“超级防线”出现危险或被敌人攻破,后方的军事基地马上对突入防线的敌人发起反攻。
这时,警卫员上前报告道:“将军,玛丽王后来了,她希望与您谈谈!”
“玛丽王后?”夏尔差点忘了这个名字,回忆了一会儿才想起是罗马尼亚王后。
“让她进来吧!”
夏尔知道玛丽王后为了什么事。
法军占领萨尔布吕肯后,德军已停止了在意大利方向的进攻全面撤退,但在罗马尼亚方向却依旧保持攻势。
夏尔喃喃自语:“让驻巴黎代表来就可以了,需要王后亲自从罗马尼亚飞来?”
一战时期搭乘飞机的确安全,但毕竟要飞过敌对国家领空。
不久,风情万种的玛丽王后出现在夏尔面前。
“好久不见,中将。”她看了看周围,面带微笑一语双关的挑逗着:“我以为你会选在另一个地方见面。”
夏尔瞄了一眼两侧的英美指挥部,虽说有些人多眼杂不过没关系,没什么不能让别人知道的。
夏尔往椅背上一靠,直入主题:“我知道罗马尼亚的事,德国人没有退兵。”
“是的。”玛丽王后轻舒一口气,感激的望了夏尔一眼,这说明夏尔时刻关注罗马尼亚的安危。
她从随从手里接过公文包,在椅子上坐下时将文件递给夏尔:
“这是德军在罗马尼亚的军队番号和兵力,我们已尽可能详尽的侦察了。”
“我在想,您的部队是否可以从萨尔布吕肯继续往东进攻,摆出进攻奥匈帝国的样子。”
“同时我们继续通过‘国联’对德国发出警告,这样才能迫使德军停止进攻。”
(上图为玛丽王后希望夏尔的进攻方向,这样可以对奥匈帝国形成夹击之势以迫使其停战。)
夏尔回答:“恐怕没您想的那么简单,王后,我们正在进攻兴登堡防线,德国人依旧在抵抗。”
这是实话也不是实话。
协约国军队的确在进攻兴登堡防线,但却是英美军在打,法军停在萨尔布吕肯没再前进。
没有利益,法军凭什么为你们打仗?
玛丽王后轻轻一笑,又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以慵懒的姿态交到夏尔面前:“放心,中将,我们有您需要的东西。”
夏尔接过一看,是罗马尼亚第二大油田“坎皮纳”油田的股份。
玛丽王后提醒道:
“我必须提醒您,中将。”
“一旦这些油田被德国人占领,即便之后将其夺回。”
“它们的股权也将重新分配,您明白我的意思吗?”
夏尔没反对,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这意思是夏尔必须守住它们!
第955章 俄国的态度
“现在,中将。”玛丽王后在夏尔面前轻轻的托起下巴,微微侧头近距离端详夏尔:“我们是不是,应该按计划进一步发展了?”
“你是说进攻奥匈帝国?”夏尔微微摇头:“恐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