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听了仁宗的话,轻轻地叹了口气,苦笑道:
“话虽如此,可我还是让大宋错失了一位良相啊。
他的才华、他的智慧、他的忠诚……都是我大宋的宝贵财富。
只怪我当初未能与他坦诚相待、共谋大计,
才导致他落得客死他乡的下场。”
仁宗默然片刻,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况且那时的情境复杂,母后您也是身不由己。
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汲取教训,
珍惜眼前人,
共同守护这大宋江山。”
刘娥微微颔首,看向仁宗的眼神里,充满了慈爱和骄傲。
宋仁宗赵祯,
大宋少有的明君啊!
刘娥不知道是该开心还是悲伤……
视频继续播放,
“晋元年,石敬瑭叛唐,野心勃勃,欲称帝自立。
但是按照他当时的实力来看,称帝自立无疑是自取灭亡。
为了有足够的力量支撑自己的野心,
石敬瑭干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大事——认爹!”
“没错,
为了成为皇帝,
石敬瑭甘愿屈身成为辽国皇帝之子,并割舍燕云十六州,拱手让与辽国皇帝,以换取契丹的庇护。
自此,辽国势力日盛,
甚至到了可以直接威胁中原政权的地步,
而中原政权,却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有人骂石敬瑭是汉奸,把汉人土地拱手送给辽人。
可问题是,石敬瑭本来就不是汉人啊……
他这么做,就跟晚清时候的慈禧一样,崽卖爷田心不疼,仅此而已。”
“而后,五代十国结束,宋太祖赵匡胤开创宋朝。
可燕云十六州,却依旧迟迟未能收复。”
看到这儿,赵匡胤忍不住意气风发的说道:“不一样!现在不一样了!!”
他指着陈列在校场中的武器、大炮对着光幕喊道,
“苏先生,且看我赵匡胤如何收复燕云十六州!!!”
可惜,苏治听不到。
视频继续播放,
“其实那时候的宋太祖,还是希望能将这块重要的战略地带收回。
只是他秉持着‘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策略,
意图扫平后蜀、后唐,
再北上与契丹人决战。
但事态的发展却并未如他所愿,
南方的战事并未能迅速平定,
更没有腾出时间来收复北方的失地。”
“到了宋太宗赵炅时期,
一场被称为‘雍熙北伐’的战争,轰轰烈烈地爆发了。
遗憾的是,这场战争最终以宋朝的惨败而告终,甚至成为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自此之后,宋朝便开始采取主动避战的态度。
而辽国却趁势加大了南下侵扰的力度,
使得宋朝边境地区的安宁,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第169章 足智多谋,计废太子
“宋太祖赵匡胤收回了武将们的兵权,以文立国,以此来防止出现唐末的藩镇割据。
在这种社会风气下,
越来越多的人弃武从文,
汉人身上的尚武精神也日渐衰弱,
北宋的军事实力也因此逐渐消退。
然而就是这样情况下,
宋太宗却还要一意孤行发动战争,结果导致宋军接连惨败。
这一系列的失利让官员、百姓,
甚至是军队都开始怀疑自己的作战能力,对与辽国的对抗失去了信心。
这也标志着‘大怂朝’时代,正式开始。”
“大……大怂朝???”
寇凖一脸愕然,
宋仁宗脸色铁青,
刘娥则是一脸的严肃。
往后一些的宋徽宗赵佶,脸上有些尴尬;
而赵构,却依旧是一脸的不屑,道:“怂能换来和平,何乐而不怂?”
……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中元节前一日,
寇凖诞生于华州下邽的一个官宦之家。
但寇凖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家境因此由盛转衰,陷入贫寒。
尽管家中日子过得艰难,
但深受书香世家熏陶的寇母,对寇凖的教育极为重视,时常督促他勤勉向学。
在五代后晋时中过进士,曾在一个贵族府第担任秘书一类的小官。
寇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因此家境中落,可是深受书香世家影响的寇母十分重视寇凖的学习。”
“寇準年幼之时性格豁达不羁,
热爱武艺与狩猎,
崇尚古时候那种豪纵的生活。
但他的母亲,却对他很严厉,也对他寄予了厚望。
一次,寇母在极度失望与愤怒之下,随手抄起一个秤砣就向寇準掷去。
秤砣重重地砸在寇準的脚上,顿时血流如注。
经过此事后,寇凖竟然真的幡然醒悟。
他一改过去的志趣和行为,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本中,发奋苦读。”
“日日夜夜,无论风雨雷电,寇準都坚守在书桌前。
而寇母也时常陪伴在他身旁,
一边织布一边关注着他的学习。
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后来寇母为了激励寇準更加努力地学习,画了一幅画,名为《寒窗课子图》。
画面上描绘的是母子二人相依相伴、共同学习的情景。
而在画作的上方,还题着一首诗:
‘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
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
金光中,寇凖的灵魂跟着默念出了这首诗,眼中的泪水……哦,他已经死了,没有眼泪了。
回忆着年少时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
寇凖心中既温馨,又痛楚。
“寇凖年少时便才智超群,
年仅八岁,便作吟诵华山的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诗中可见其才气和志向。
寇凖尤其喜爱《春秋》三传,
把它们读得滚瓜烂熟,理解得极为透彻。
这也为他以后入仕从政,打下了初步的知识基础。”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十九岁的寇凖考中了进士。
宋太宗对于进士的选拔极为重视,
他常常会亲自到殿前的平台看望并提问这些新晋的士子。
由于年纪轻的人,
往往因为经验不足而难以得到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