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跟随李世民东进,攻灭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以军功授任开府。
但由于李世民的表现太过耀眼,李靖实际上并没有展现出太多的实力。
但无论如何,李靖还是开始崭露头角了。”
“在李唐与王世充的战役刚刚打响之际,
盘踞江陵的南梁萧铣政权,试图派遣水师沿江而上,攻占唐朝的峡州、巴蜀等地。
但他们的进攻被峡州刺史许绍成功击退,萧铣军队被迫退守至安蜀城和荆门城。
为了消灭南梁萧铣这股割据势力,李渊派遣李靖前往夔州进行平叛。
李靖接受命令,仅带领少数骑兵迅速赴任。
在他途经金州时,
偶遇邓世洛率领的数万蛮族士兵在山谷中屯驻。
庐江王李瑗曾多次尝试讨伐,但均告失败。
李靖为李瑗出谋划策,一举击败蛮兵,俘虏甚多。
这才得以顺利通过金州,抵达峡州。
然而,由于萧铣军控制了险要关隘,李靖的军队再次受阻,无法继续前进。
李渊误以为李靖故意拖延,贻误战机,于是密令许绍处死李靖。
幸运的是,
许绍爱惜李靖的才能,为他求情,李靖因此才逃过一劫。”
“我们无从知晓李靖是否得知了李渊的那道致命密令,
但李靖选择了沉默,没有进行任何辩解,甚至没有说一句表忠心的话。
就在此时,开州蛮族首领冉肇突然反叛唐朝,
率领蛮兵攻入夔州,
赵郡王李孝恭顿时陷入危境。
听闻此消息后,李靖当机立断,率领着八百勇士对冉肇进行了奇袭。
经过一场激战,他成功将冉肇斩首,并俘虏了五千多名蛮兵。
自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由于李唐王朝需要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付洛阳的王世充上,
因此并未对萧铣发起大规模的军事攻势。
但李靖并未因此放松警惕,
他持续秘密地派遣探子深入敌后,
不断搜集和更新敌情信息,从而为未来可能的战斗做着周密的准备。”
“唐武德元年(618年),
萧铣在长江中游地区割据一方,
并在岳阳登基称帝,建国号为‘梁’。
李渊所属的关陇贵族集团,他们的影响力主要在北方。
而萧铣是南北朝时期南朝西梁皇族后裔,
他的影响力则主要在南方。
这也是萧铣沿用‘梁’的国号的主要原因,
百姓思梁,民心可用。”
“那时的李唐政权四周强敌环伺,
北有刘武周、窦建德等强敌,
河南则有王世充虎视眈眈,
后方还有实力不俗的薛氏政权。
相较之下,远在南方的萧铣政权虽也是割据势力,但并非李唐的当务之急。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萧铣抓住了机遇,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
萧铣率军一路势如破竹,
几乎霸占了长江中游一直到岭南的大部分地区,
兵力最强盛时期,甚至可以拉出多达四十万人的军队。”
“然而萧铣性格多疑,缺乏作为领导者的基本素养。
随着他的事业不断壮大,他心里便开始担忧部下会觊觎自己的权位。
且由于自身的威慑力不足,
只能找借口夺取部下兵权,
却不料因此引发了内乱。
在这场内乱中,
大司马董景珍、尚书令张绣等重臣相继遭到不幸,萧氏政权遭受重创。
在这个群雄并起,需要大量人才的时代,
自相残杀、严重内耗无疑都是极为愚蠢的行为。
与此同时,
唐军在与王世充数月的激战后,已逐渐占据上风。
鉴于此,李靖便想借此机会,趁萧氏内乱之际,对其发动致命一击。”
“唐武德四年(621年)正月,
李靖向李渊献上‘平萧铣十策’,
为李渊详尽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
李渊看后大为赞赏,
于是次月便委任李孝恭为夔州总管,同时任命李靖为其副职,为讨伐萧铣做准备。
李靖在名义上只是副手,
但实际上李渊却把军权交给了李靖,
并且李渊还特别嘱咐李孝恭,在军事决策上要遵从李靖的意见。
指挥军队的大权虽然在李靖手上,
但他头顶上毕竟还有个李孝恭压着,显然李渊还是防着李靖的。
不过没关系,李靖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丝毫不以为意。”
“李靖选择在夔州训练军队,因为夔州隔着三峡,敌军不易发现。
鉴于巴蜀地区新近收复,人心尚未稳固,
为了确保后续东进无忧,
李靖把各部族酋长子弟放在身边,根据能力大小授以官职。
表面上看是对他们的起用和提拔,
但实际上,他们也充当了人质的角色,从而确保了后方的稳定。”
“同年九月,即李唐成功平定王世充两月后,
李靖兵分四路,
水、陆结合,
向梁国都城江陵进兵。
但秋季的三峡,江水暴涨、汹涌澎湃,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唐军行军的难度与风险。
也正是因为如此,
萧铣认为唐军不会在水势如此凶猛的时节,发动攻击。
再加上唐军刚刚经历了虎牢关之战,
萧铣推测唐军此刻更需要的是休养与调整,因此他并未做足备战准备。
同时,萧铣的军队也没有集中在江陵,
而是分散驻扎在三个方向:
一支部署在南方,
一支驻守在长江下游以防备军阀杜伏威的威胁,
还有一支则位于江陵以西的清江,主要目的是防御唐军可能的东进。
但李靖要是被人算到了,
那他就不叫李靖了。”
第289章 一南一北,一统天下
“唐军一路挥师东进,来到三峡。
看到三峡发大水,
众将士皆欲等待洪水退去再继续前行。
但李靖却说:我们耗时数月,精心筹划,敌军却尚不知我方的动向,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于是在李靖的鼓舞和率领下,唐军开始沿三峡继续东进。
一路上,萧铣果然并没有派多少士卒把守,
唐军得以一路势如破竹攻破荆门、宜都二镇。
当唐军来到夷陵的时候,这才遇到驻扎在清江的几万守军。
不过,敌军人数看似众多,但战斗力并不强。
且在未知敌情的情况下,他们军纪也比较松散,
就连守将也连做梦都没有想到,唐军会在这种时候展开进攻。
因此,当唐军来袭时,
文士弘只能在惊慌失措中迎战,结果大败亏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