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 第103节

  “丹阳俞氏?”

  “非丹阳,乃吴郡之俞氏。”俞韶纠正说道。

  “嗯!”

  霍峻扶剑而起,说道:“孙氏将迁徙许昌,校尉既非是孙氏族人,不如与家眷留居江左。毕竟君母年岁已长,奔走迁徙,远离亲族,甚是不便。”

  说着,霍峻拍了拍俞韶的肩膀,说道:“校尉素有将略,天资达人。若勤奋学习,必能出众。今若北归,得一闲散官爵,荒废自身才略,岂不可惜!”

  言语间,霍峻将自己对俞韶的器重之意表露无疑,且为俞韶的未来分析利弊。

  闻言,俞韶心中甚是欢喜,谁也不愿背井离乡,跑到许昌去。且他不比孙贲、孙辅、孙瑜三人,他们属于是二千石太守,他仅是小小一个校尉。

  当然值得让他欢喜的是名震天下的霍峻认为他有将略,且有栽培他的意思。俞韶虽是年轻,却也知道这是属于他自己的机遇,怎能轻易放过。

  早被霍峻打服的俞韶,弓腰作揖说道:“若将军不弃,韶愿为入将军帐下,听将军教诲。”

  “好!”

  霍峻扶起俞韶,笑道:“峻表公礼为承烈校尉,今统旧部一千五百人。”

  “谢都督!”

  (本章完)

第158章 安忍夺之!

  

  且不言霍峻花费一日时间,便夺取京口城。在吴会腹地,刘备、刘琦进攻十分顺利,余杭、钱塘、于潜等县尽入荆州军囊中。

  在兵入钱塘(杭州)后,为防止会稽出兵北上,夹击大军的腹背,关羽领兵五千渡过钱塘江,进取会稽郡的山阴、上虞等地。刘备则是北上进攻乌程,击败程普所部,拿下乌程,临近太湖。

  “哈哈!”

  刘备坐在榻上内,心情甚是愉悦,说道:“蒋钦、程普连败于我军,今兵至乌程,孙权不日将败亡也!”

  说着,刘备又将目光看向刘琦,笑道:“伯玮,孙权若是兵败,吴县入我军囊中,则江左六郡尽归伯玮所有。”

  刘琦虽也是笑着开心,但却是握住刘备的手,说道:“叔父放心,琦当不忘昔日之言。琦才疏学浅,江左治理,将多赖叔父。”

  二刘相视而笑,其中意味不明自白。显然刘备是在提醒刘琦,我帮你拿到江东,你且不要忘记答应我的承诺。刘琦亦是一点就通,告诉刘备,自己没忘记诺言。

  刘备反握着刘琦的手,说道:“战后,备屯丹阳,当为江东屏障。”

  “谢叔父!”刘琦感激说道:“日后荆州之事,将有赖叔父了。”

  “放心!”

  刘备叹了口气,说道:“景升兄待备不薄,伯玮又为与我关系亲厚。怎能忍心见荆州基业落入蔡瑁、蒯越二人手中,致使奸人作乱。”

  刘琦用手点了点案几上的书信,愤慨说道:“若非伊从事书信至江东,琦尚被蔡氏蒙在鼓里。私藏战报,涂抹书信,蒙蔽父亲,属实令人可恶。”

  上次重返回襄阳后,刘琦、刘备为不让自己耳目遮蔽,特意让伊籍留在襄阳传递襄阳内部。

  近日伊籍从襄阳传来书信,禀明了当前襄阳内发生的变化。在刘琦走后,刘表病情恶化,病卧榻上,蔡氏利用自己的身份,拦截了所有从江东发来的战报,隐瞒江东战况。也是在那时候,蔡瑁断了刘备的冬季戎服。

  直到大捷发生,又恰逢刘表病情好转,见瞒不住才将战报奉上。刘表得知丹阳、皖水得胜,刘琦、刘备又表他为车骑将军,心中大悦,亲自操办了将士的封赏,并拨下大量的钱粮送到江东,以为劳军之用。

  到了年后,刘表的病情又严重起来,蔡氏又开始拦截不利刘琮的消息。蔡瑁趁着刘表进位车骑将军,成为了车骑将军府军师,彻底掌握了荆州襄阳的防务。

  伊籍则是被排挤在核心圈子外,向左右众人打探,才探听到这些情报内容。得到情报内容,伊籍立即书信寄到江东来。

  “不急!”

  刘备安抚刘琦说道:“荆州之事虽重,但却是远忧。眼下吴县孙权,乃是近虑,不得不除。”

  闻言,刘琦面露期待之色,说道:“仲邈仍在皖城,行那骄敌之策,不知何时能克京口。今我军已抵乌程,连战连捷,不知我军能否率先兵入吴县?还是待仲邈至,二军合一进军。”

  语气中,刘琦夹杂着点无奈之感。

  时至今日,他们大军都快打到孙权的老家了。刘琦从皖城收到的最新消息,霍峻仍是泡在皖城中,与步练师缠绵不倦。霍峻属于他的心腹,又是推动兵下江东战略的核心人员,今懈怠军事,这让刘琦不知道怎么批评。

  刘备沉吟少许,说道:“京口坚固,有烽火台为警,又有重兵把守,孔明言仲邈为此而忧。以备用兵观之,即便仲邈不行那骄敌之策,亦是难破京口。且臧霸兵至巢湖,虎视庐江,仲邈即便欲出兵,江水相隔千里,易让臧霸乘虚而入。”

  倒不是刘备为霍峻说好话,而是霍峻所面临的困难不小了。皖城距离京口千余里,声势浩大的出兵,则容易被臧霸探查。臧霸虽是小诸侯,近期归降曹操,但不代表臧霸不愿捡功劳。

  但凡霍峻在京口城下呆得久,臧霸必然越过巢湖进攻空虚的庐江。除非霍峻能在臧霸没反应过来前拿下京口,从而整合江南与庐江的力量对敌。

  只能说千里奔袭京口,一日尽取烽火台,这种指挥作战实在太骚气了。可惜的是相隔太远,刘备、刘琦根本不知道霍峻那边的战况。

  “那以叔父之见呢?”刘琦问道。

  刘备思虑半响,说道:“仲邈短期难克京口,若我军能打下吴县,京口亦将不战自降。”

  “可!”刘琦起身告辞,说道:“既然如此,劳烦叔父指挥用兵了。”

  “慢走!”

  待刘琦离开后,诸葛亮从屏风后走出,感叹说道:“长公子性情敦厚,世间难得啊!”

  “伯玮性情敦厚,具有仁孝之风。故威硕、宪和劝备夺伯玮基业之时,备于心不安啊!”

  刘备招呼诸葛亮坐下,叹息说道:“某入襄阳,徒有名气,景升兄忌惮于某。幸得伯玮信任,与备同下江东,助某挣脱牢笼,展翅高飞。”

  “今若夺之,虽得江东基业,但备却已是无信之徒。今后安有颜面见景升兄父子乎?”

  在战事进展顺利的当下,刘琰、简雍二人提议在拿下吴县后,刘备向刘琦下手,夺取刘琦手上的兵马,占据江东为基业。

  但刘备怎么舍得下手,故以不忍夺之为由,拒绝了他们二人的建议。刘琰又言担心拿下江东后,站稳脚跟的刘琦会翻脸不认人,极力劝刘备深思考虑。

  刘备拿捏不准,今日邀刘琦密谈,便是有试探刘琦之意。今言语试探刘琦,不见刘琦有反悔的迹象,仍是诚心相待,这让猜忌的刘备深感惭愧。

  诸葛亮跪坐到榻上,为刘备倒了盏茶,说道:“主公仁义著世,非曹操、公孙瓒之徒可比。今长公子不改契言,以诚待主公。为御曹操举兵南下,亦或是奸诈之辈离间关系,主公当与长公子交好,以免让外人离间得逞。”

  在诸葛亮看来,刘备不夺刘琦基业,那么接下来他与刘琦的关系应当要更加亲密几分。毕竟有人这么劝刘备,难免没有人这么劝刘琦。

  刘备抿着茶水,说道:“我与伯玮虽非同宗,却是同姓,欲行和亲交好之事亦是不能。”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主公与长公子同姓不婚,但关、张二位将军与主公情同手足,他们之女不就是主公之女?”

  “亮素闻关将军膝下有一女,性情……。”

  忽然间,诸葛亮却不知怎么称赞关羽之女性情,毕竟女似父,可不太好。

  斟酌少许,诸葛亮说道:“性情纯真,又知诗经儒学,许以长公子之子为妻,倒也是可行。”

  闻言,刘备脸色颇怪,说道:“伯玮之子,性情柔弱,以云长之女配之,岂不是家宅难宁。且云长之女年纪尚小,这不太合适吧!”

  说着,刘备打量了下诸葛亮,好奇问道:“仲邈之言莫非不假?”

  “皆仲邈胡言乱语!”

  诸葛亮含糊隐晦,说道:“今恐关将军不愿将长女嫁与长公子之子。”

  刘备沉吟良久,说道:“若我开口云长必愿,但不知伯玮意下如何,且其子是否有婚配。”

  实际上,诸葛亮的建议让刘备颇是心动,刘表时常猜忌他不轨之心,又担心刘琦难御。如果让关羽之女许配给刘琦之子,让刘琦与关羽的关系紧密起来,刘表也能放心一二。且关羽在平定江东后,也能凭借刘琦的关系,获得具有实权的官职。

  顿了顿,刘备说道:“婚配之事,可待备问云长、伯玮之意,再进行深议。今战事在即,且议军事先!”

  “孔明,备欲率军深入笠泽,何如?”刘备问道。

  诸葛亮抚着羽扇,微微皱眉说道:“我军自入吴会以来,诸县尽降,程普、蒋钦皆是兵败。以亮观之,太过顺利了,其中颇是奇怪。”

  “如吴会二郡乃孙权根基之所,今孙权不起大兵与我军相争,而是聚集兵马至笠泽周围。但江东善水战,孙权、周瑜此举也算正常。”

  说着,诸葛亮担忧说道:“主公已克乌程,离笠泽不过数十里,今若轻易深入笠泽,敌寇从笠泽上岸击乌程,我军后路则是断绝。以亮观之,我军当小心为上,徐徐进入,观仲邈动向。毕竟仲邈水师不入笠泽,我军欲破吴军则是难也。”

  刘备亦是皱起眉头,说道:“仲邈被臧霸,又受限于京口,今当如何解之?”

  摊开舆图,诸葛亮用羽扇指着舆图,说道:“不如这般,主公从乌程向东北而行,兵至邱城。邱城虽是残破,但背有弁山为垒,主公于邱城周围扎营,背水临湖,命人探查笠泽,知晓江东军深浅。若仲邈得破京口,入丹徒水道,则可接应之。”

  羽扇又指点乌程、钱塘二地,诸葛亮说道:“乌程,我军后路所在,需命可信之人驻扎。钱塘城乃我军粮草、辎重所在,且又是我军与云长联系之所在,命大将镇守方可。”

  听着诸葛亮的分析,刘备抱膝问道:“孔明可有将校人选?”

  “主公,可命子龙将军守乌程,仲业将军守钱塘。”诸葛亮举荐说道。

  刘备微微颔首,心生考究问道:“何以如此安排?”

  “子龙将军性情稳重,武艺绝伦,知晓陆战,可为主公镇守乌程;仲业将军忠贞可用,善晓军略,习水陆之法,镇守钱塘要地,非他不可。”诸葛亮分析说道。

  钱塘(今杭州),位于钱塘江边上,位于入海口不远。舟船可以通过大海,逆钱塘江至城下。因而钱塘属于水路要冲,不识水战之法的人无法固守,纵观军中将校上下,唯有文聘合适。

  “好!”

  刘备拍案说道:“即按孔明布置安排。”

  “诺!”

  6.6k

  (本章完)

第159章 平乱入笠泽

  

  霍峻攻克京口城后,采纳蒋济的建议,释放被俘的新卒归乡,并分发归乡的口粮,此举拉拢了江南诸县的百姓人心。

  人心初附后,霍峻一边写信劝说各县长官归降,一边又命陈越、霍笃、丁奉、钟离斐四将各领本部兵马征讨各不服诸县。

  在人心、武力、大势的三项攻势下,石城、芜湖、丹阳、湖熟、句容、江乘等十余县纷纷更换旗帜,归顺荆州军。

  当然平定江南诸县的战事,并非一帆风顺。得知京口被夺后,亦有散落各地的江东军余孽割据山林,或是占据城郭,聚兵为乱。

  霍峻并非没有对策,今日他便唤来俞韶,欲用他平息各地的兵贼。

  “公礼!”

  霍峻坐在榻上,将手中的战报递给俞韶,说道:“可知徐明否?”

  俞韶双手接过战报,恭敬说道:“启禀都督,徐明乃我伯父帐下旧将,徐州下邳人,韶素有耳闻。”

  说着,俞韶摊开战报,见是丁奉发来的战报,言孙氏旧将徐明不愿归降,攻取芜湖,自命为芜湖都尉。聚兵作乱,袭扰周围郡县,且又遣人北渡长江,欲勾结臧霸,引其南下。

  霍峻抿了抿茶,说道:“徐明作乱芜湖,欲勾结臧霸不可不除。众人劝本君委甘中郎出镇讨贼,然峻却以为公礼或可任之。不知公礼以为如何?”

  俞韶看着战报上的内容,迟疑少许。他倒不是为讨贼难度而迟疑,而是为征讨徐明这人感到犹豫。

  孙河是他的伯父,他承袭孙河的部曲。徐明属于是孙河的旧部,因而与徐明也有过交集。他归降荆州,若听命率兵征讨徐明,则是让他拿徐明的人头当投名状,这让俞韶有些犹豫。

  见俞韶心中犹豫,霍峻站起身子,搂着俞韶的肩膀,循循善诱说道:“峻知公礼性情,今将征讨孙仲谋,以校尉性情难以从之,故命公礼出征徐明。且公礼习读兵书,实乃璞玉,若能雕琢一二,必成大器。用兵徐明,实乃公礼施展才干之时,不可错失良机啊!”

  十八岁的俞韶年纪轻,本就对霍峻的兵略心服口服。今听霍峻如此‘关照’,不让自己从征孙权,又在磨砺自己兵略,进而心中愈发感激霍峻。转念间,俞韶便将征讨徐明的尴尬心理抛之脑后。

  俞韶面露感激之色,拱手说道:“请都督放心,韶必破徐明,平息江南兵匪。”

  迟疑少许,俞韶说道:“都督,江北臧霸兵众,若徐明与其勾结,以韶之兵恐难挡之。”

  霍峻拍了拍俞韶的肩膀,笑道:“本督已命文向屯兵濡须口,舟舸巡视大江,臧霸若敢南下,必当击之。不知公礼可有他求否?”

  俞韶摇了摇头,说道:“都督安排妥当,韶已无他求。”

  又寒叙了一番,俞韶受命告辞,归营准备平息芜湖的叛乱。

  待俞韶出堂时,蒋济后脚便入堂。

  “都督!”蒋济看了眼俞韶的背影,问道:“何如?”

首节 上一节 103/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