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 第331节

  八佾舞于庭,钟鸣而鼎食。君臣对饮,赏宫廷之礼,是为君臣其乐之宴。

  刘备时而与诸葛亮笑声攀谈,时而举酒樽与诸臣对饮,神情多是欢乐!

  望着殿中翩翩而舞的歌姬,刘备捋着少且泛白的胡须,问道:“孔明,此是否为八佾之舞?”

  诸葛亮手持羽扇,笑道:“此当问糜君!”

  糜竺放下酒樽,拱手说道:“大王征战三十载,奔波于中原。今时局渐稳,当可安享歌舞之乐。故竺斗胆益二佾之姬,以为大王奏舞。”

  刘备捋须而笑,说道:“子仲所编排歌舞甚是不错,但八佾之舞恐有所越制。”

  “不然!”

  闻言,糜竺露出笑容,说道:“曹操篡逆于许昌,今中汉已失天下,唯季汉当兴。今之天下除大王之外,敢问何人可兴汉室?”

  “以臣之见,大王不仅可享八佾之舞,甚至效世祖皇帝旧事,进天子之位。继而季兴汉室,克复中原,还于旧都。”

  见殿中众人陆续望了过来,连那殿中的歌姬、乐手都停下了动作,甚是寂静。

  刘备咳嗽几下,说道:“曹操虽篡位于许昌,但天子仍在中国。孤德行浅薄,岂敢谮居大位!”

  说着,刘备示意殿中歌姬,笑道:“接着奏乐,接着舞!”

  今曹操于许昌接受刘协禅让,继而定都称帝。作为他的老对手,刘备又怎会没有称帝之念?

  为何拒绝不称帝,盖受限于刘备身份与昔日政治言论。

  彼时刘备为了对抗曹操,高举衣带诏与奉天靖难的政治口号,立下了忠于刘协的口号。今下刘协没死,刘备顺势而称帝,岂不违背了他之前立下的flag?

  当然这些都不是大的问题,大的问题则是要做通刘备的心理工作,让他心甘情愿称帝。

  诸葛亮抚扇而微思,似乎已有了劝谏刘备称帝之语。

  歌舞间,侍从凑到主榻旁,说道:“启禀大王,马侍中奉左将军之命从襄樊归京,欲向大王上报战事。今已在殿外等候,听命大王吩咐。”

  “哦?”

  刘备挑起眉毛,惊喜说道:“襄樊久无战报上禀,孤正欲派人北上。今季常奉令归京,或可了却孤一桩心事!”

  “来人,速请马良入殿问话!”

  “诺!”

  见刘备要接见马良,侍从甚有眼色,挥着手示意殿中歌姬停下舞蹈,让她们何及乐手退下,留出空间予南汉君臣议事。

  少顷,却见白眉士人,身着儒生服饰,行举有度,径直入殿,向刘备施礼问好。

  “臣马良拜见大王!”

  “免礼!”

  刘备招呼左右为马良奉坐,说道:“季常从襄樊而来,不知今下战事如何?”

  马良跪坐于席上,说道:“启禀大王,自君侯大败曹仁于筑水后,曹仁、牛金率残兵退守樊城。君侯趁胜而进,屯兵于鱼梁洲,南困襄阳,北围樊城。”

  “曹操遣于禁率军南下,君侯与其对垒数次,然因少兵缺骑之故。致使君侯难以击败于禁,故而双方胜负未分,对峙于樊城南北。”

  “至于襄阳之城,其由贼章陵太守吕常坐镇,君侯已从水陆围困襄阳,令其与汉北贼军断绝音讯。……”

  说着,马良向刘备躬腰,说道:“君侯少兵缺将,困襄阳有余,但欲败于禁却有不足。今君侯命良回京拜见大王,恳请大王益兵襄樊,调猛将锐士北上,协助左将军北伐。”

  刘备微微颔首,说道:“云长与卿之意,孤已知之。然不知云长所求兵马数目,可有详细之数否?”

  “回大王!”

  马良拱手说道:“君侯言于禁帐下多骑,尤以阎行所统骑卒最为精锐。君侯欲求猛将为先锋,统率良骑迎战于禁。至于兵马数目,君侯言少则五千,多则万余人足矣!”

  “善!”

  刘备捋须而思,说道:“季常奔波多有辛苦,今且退下休息。容孤点将调兵,不日随卿一同北上。”

  “多谢大王!”

  马良趋步告退,缓缓出殿。

  待马良退下,刘备环视殿中将校,问道:“今襄樊战事紧急,左将军帐下少骑缺将,孤欲增兵益之,不知谁愿领兵北上?”

  刘备话音未落,却见一名武将立刻从案后而出,其面容刚毅,臂膀宽硕,身材魁梧,观其体格,是为少有之将。

  “臣德自归降大王以来寸功未立,却因大王恩宠,拜将军,受封侯爵,故德多有惶恐,欲思报大王久矣!”

  庞德拱手而拜,说道:“今左将军缺兵少将,德自料长于弓马,且知阎行深浅。德愿为大王将兵,擒杀于禁、阎行,献于大王麾下。”

  自汉中之战尾声,黄忠、赵云袭取粮寨,其间黄忠擒获庞德。刘备主动招降之下,庞德则是归顺刘备。

  几年间,庞德虽无功绩傍身,但刘备却待其颇厚,拜为平贼将军,受封关内侯,故而多有外人非议。如此言论之下,庞德渴望建功立业,以来汇报刘备之恩。

  见庞德请战,刘备神情欢喜,正欲答应之时,却见诸葛亮使眼色。出自君臣相处多年的配合,刘备沉默不答,是由诸葛亮讲话。

  诸葛亮故作犹豫,说道:“亮本不相疑将军,但将军旧主马超与胞兄庞柔皆在曹操帐下任职效力。盖大王仁德信义,当不猜忌将军。然亮恐朝野诸公会因此而生谣言,此不利将军也!”

  闻言,庞德提起下摆跪地,神情真挚,拱手说道:“我自汉中投降大王,每感恩德,虽肝脑涂地,德亦不能报之。”

  “旧主马超,有勇无谋,是为利益熏心之徒。今归降曹操,助纣为虐,德与其已是恩情断绝,再无瓜葛。胞兄庞柔不识明主,德与其虽血亲之近,但君王在上,岂能因私而忘公。”

  说话间,庞德用力叩首数下,直至额头破皮出血,说道:“德每感大王之恩,岂敢心怀异念。今请将兵出战,是为报大王之恩也!”

  “将军何以如此?”

  见其言语诚恳,情谊真切。刘备急忙下阶,扶起庞德,说道:“将军忠义之心,孤岂能不知。孤准将军出战,率万人北上,支援关将军。”

  诸葛亮顺势离榻,向庞德拱手致歉,说道:“亮言语若有触犯将军,当请将军勿怪!”

  “不敢!”

  庞德答道:“军师所言是为人之常情,德岂能怪之!”

  顿了顿,庞德向刘备立誓,说道:“汉王知人善任,恩信臣下,将兵百万,威震天下。曹操是为篡逆之徒,奸诈之贼,我宁为汉王鬼,亦不为贼人之将也!”

  刘备握住庞德双手,感慨说道:“孤知君为义士,却不料竟如此刚烈。”

  “来人,令明不日出征,今孤于此敬将军一樽。”

  “臣谢大王赐酒,是役必破贼军,斩俘于、阎二人,以报大王之恩。”

  庞德端过酒水,情绪甚是激动,将杯中酒一饮而下。

  “彩!”

  刘备露出赞赏之色,说道:“孤于武汉静候将军之捷报!”

  (本章完)

第441章 即汉帝位

  宴散人归,兴尽而返。

  黄昏时分,刘备留诸葛亮于宫中论事,在宫苑走廊间散步。

  刘备负手背腰,问道:“令明是为义士,孔明何以故主胞兄之事疑之?”

  诸葛亮持扇缓行,说道:“世间知人难,庞令明既能归降大王,何不能归降曹操?”

  “庞德旧从马腾,后随马超,加之胞兄庞柔在中原,岂能不防备一二?”

  说着,诸葛亮目光微凝,说道:“或如大军危急之际,贼人以旧情说庞德。亮恐庞德难受蛊惑,致使率军降曹,从而崩坏战事。今日我以旧情逼之,让其立誓而奋战,是为让庞德顾虑名声,而不敢降曹。”

  庞德虽入汉数年,但与诸葛亮少有接触。

  纵然庞德被刘备盛赞为义士,但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可不会因此而轻信庞德。尤其是在北伐襄樊这个特殊的时刻,诸葛亮自然要稳妥行事,确保庞德的可靠性。

  且诸葛亮那番言语,既是对襄樊战事的负责,也是对庞德个人的负责。

  刘备捋着稀少的胡须,感叹说道:“孔明智虑周全,孤不如也!”

  “不敢!”

  诸葛亮持扇而笑,说道:“纵论识人,亮不及大王,亦不如仲邈。大王以诚待下,慧眼识才,所拔之人,多是为国之贤才,臣安能及也?”

  在赏罚公平上,刘备或许因个人情谊,无法做到一视同仁。但刘备在识别人才的能力上,纵曹操亦或难及。英雄不问出处,贤才专委大任,此语在刘备身上得到贯彻。

  “呵呵!”

  听着诸葛亮的盛赞,刘备嘴角微微扬起,说道:“如仲邈《马说》所言,世间千里马众多,而少有伯乐,今欲发掘贤才,需持心待之,察其才略,提拔用之,试其才略,方可知其深浅也!”

  见刘备情绪愉悦,诸葛亮趁机问道:“今汉室衰微,天下无主,大王何故迟疑,不愿继天子之位?”

  闻言,刘备面露迟疑少许,如实说道:“孤以灭贼为己任,时常言除贼拥汉。今天子未亡,而孤却因此而继位,恐因此而他人非议。”

  诸葛亮微微蹙眉,说道:“大王何不见张裕妄言之语,其闻曹氏篡汉,言‘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之语。大王闻之而大怒,不顾臣之规劝,令人而捕杀之。”

  “此事虽小,但却可见曹氏篡汉,致使人心散乱。大王不继帝位,又何以安天下人之心乎!”

  益州盛行谶语,张裕是为蜀中士人,精通谶语。昔北伐寿春时,他与周群皆不看好刘备北伐寿春,周群告诉诸葛亮言北伐有危,小心北伐;张裕则是当面告诉刘备,不可争寿春,军必不利。

  刘备因疟疾而撤军,大将鲁肃病故于江淮。张裕就此事与益州旧臣谈论,讥讽刘备用兵无能,宣扬自己谶语之灵验。故而刘备心中记恨上张裕,但也忍了下来。

  直到曹操篡汉,张裕利用他的身份,鼓噪汉室将亡之语。刘备气得不行,直接让人捕杀张裕。即便有诸葛亮的劝谏,刘备也非杀不可。

  但不论怎么样,张裕的那番言论,实打实冲击了部分愚昧之人的观念。毕竟在凡夫俗子的眼中,皇帝属于是神圣不可侵犯,今曹操篡汉,汉朝没了皇帝,难免让人为之议论。

  刘备微叹了口气,说道:“然元直上疏言,曹操逼主而篡位,我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项羽约,先破秦者称王。”

  “及破咸阳,高祖获子婴,犹怀推让,不居大位,得以举人心,败项羽。今时大敌当前,孤欲自立,此法是为不可取也!”

  在劝刘备称帝上,并非所有人都赞同刘备称帝。徐庶属于是少数派,他认为刘备以拥汉起家,今曹操未平,不能称帝,当要兑现政治诺言。

  徐庶这番话,虽让刘备不开心,但刘备也有认真思考过了。这让有称帝之心的刘备,竟有了几分的动摇。

  “不然!”

  诸葛亮摇着头,说道:“此一时彼一时,昔秦时群雄并起,高祖无力威服天下;今之天下唯大王与曹操,曹操盘踞于中原,大王立基于吴楚。当下曹操篡汉,大王岂能不立国祚于武汉?”

  说着,诸葛亮持扇拱手,说道:“昔吴汉、耿弇等初劝世祖即帝位,前后数次,世祖辞让不受。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为之以为然,遂然诺之。”

  “今曹操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裔,效世祖之事,绍兴而起,今即帝位,有何不可?”

  “且大王莫忘昔继汉王位时,仲邈以诸将久勤劳苦之语,劝大王继登汉王位。今之形势与彼时相同,当不可延迟而不决!”

  刘备严肃着脸,说道:“孔明之语甚是关键,国王之位已无法尊荣诸将。今诸将数次规劝,可见众人之心也!”

  “陛下英明!”

  诸葛亮持扇而笑,说道:“元直所疏之事,容亮书信一封寄入成都,以释其疑。”

  徐庶作为益州刺史,是为南汉的封疆大吏。今下刘备想要称帝,必然要团结众人,尽量保持集团的一致性。

  “称帝之事,劳烦孔明了!”

  说话着,刘备似乎想起什么,停了下来脚步,问道:“云长、仲邈何以封赏之?”

  “嗯?”

  诸葛亮露出疑惑之色,问道:“大王是为何意?”

  刘备走到亭内,背手望着湖水,说道:“孤起兵三十余年,云长自涿郡追随,纵被曹操所擒,亦奔赴投孤。凡孤用武以来,破二孙,败程普,平山越,守夏口,取江州……今下携大胜而进逼襄樊。”

  “其间小大功数十件,凡难尽数。昔因仲邈功盛,授以孤旧职,以示荣宠。今下若令其屈居仲邈之下,恐其有所不爽,且孤亦甚感刻薄待之。”

  说着,刘备叹息口气,说道:“然无仲邈则无孤今下之日,博望献二分之策,阴侍刘景升父子,助下江东。曹操兵临江汉,仲邈力主抗敌,携金口之胜,而下取荆州,使孤得有江左三郡之地。”

  “伯玮患病将亡之时,破刘磐用兵夺位之事,举荐孤入主荆州,其功虽不能明,但却不可无视。后仲邈换防于江淮,出让南郡与孤,助孤整合吴楚。”

首节 上一节 331/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