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 第392节

  法正扶着车栏,问道:“京民拜行,陛下不为之欢喜,何故为之忧乎?”

  刘备甚是器重法正,凡出兵征讨,无不是带着法正同车同座。

  刘备望着田野中稀少的百姓,叹息说道:“京民深陷敌境,而呼朕为天子。而朕却不能恩泽于众,时感有愧此天子之名。”

  闻言,法正长呼而叹,说道:“昔孟子曰,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今陛下仁怀于世,四海岂不归一乎?”

  “天子受命于天,则礼乐征伐自从天子出。今陛下既领帝位,兼受天命,仁能爱民,信能义臣,斯可为汉家天子,当与高、世二祖无异!”

  秦汉早期的天子含义与唐宋,乃至明清的‘天子’、‘陛下’不同。

  早期的儒学思想,认为天子有爵位、修德双重含义。中后期的儒学为了应和君王,强化忠君思想,则是隐去修德之义,而是着重爵位之概念。

  秦汉时,天子属于是天爵,诸侯、大夫属于是人爵。故而天子受上天之命,应行王事,故人爵等从天爵事。

  如何得到天爵?

  孟子认为要以修德建功,仁义忠信,内抚诸夏,外绥百蛮,恩波四海,方能得天爵。

  凡有皇帝得‘天子’之爵,而舍天爵所求之德政,已非是华夏天子,纵然得之,今后必失之。

  今刘备惭愧自己受称天子,而不能恩泽关中百姓之时。在法正眼中,刘备这个汉家天子已是具备孟儒口中真正的天子含义。

  真正的天子从来不是鞭挞寰宇,以残酷虐民的中国之主。而是能内抚诸夏,外绥百蛮,文治武功达到巅峰鼎盛者。

  盖刘备才略不及高、世二祖,今凭其有这般的思想,成为比肩刘邦、刘秀的汉家天子,当是合乎情理。

  刘备书读着不多,很难理解法正口中孟子定义的天子,但他却能听懂法正言语中的赞赏之语。

  刘备望着田野,感叹道:“斯领天命,当济大功于天下。然朕受天命,无韬略大功济世,德薄功浅,是有惭愧。唯望太子能后改从之,功德胜过于朕。”

  “太子聪慧仁德,必能不负陛下之望!”法正咳嗽几下,拱手说道。

  就在刘、法二人言语间,车驾已至山坡下,左右已有军士护卫。

  法正身染疾病,体能不佳,在侍从的抬轿下,方能跟随刘备到山上。而刘备身体尚可,仅是在侍从的搀扶下上山。

  登山花了不少功夫,刘、法二者得至南山岭上,眺望山下,白鹿原上的魏军动向尽收眼底,甚至顺着灞水望去,可见几十里外的长安城。

  “长安城?”

  刘备得见长安城,骤然间不知怎么言语,指着渺小的城池,问道。

  “长安城!”法正闷声答道。

  君臣情绪各有不同,刘备言语中透露着对旧都的向往,他见过洛阳,而没见过长安。法正则是病重之下,见长安,而感怀思乡。

  刘备直勾勾盯了好久,在他眼眸中似乎看见了西汉盛世,高祖封赏功臣,萧何营造长安宫;文景大治,七国初灭;汉武开疆,卫霍驱匈;昭宣中兴,四海宾服……

  沉默许久之后,刘备怅然感慨,说道:“阉党乱政,董卓入京,郭李纷,曹操篡逆。今神州沉沦,不复汉之所有,桓、灵二帝不得不任其责。”

  法正捋须微叹,说道:“前汉因王莽而亡,后汉因曹操而猝,运道自有兴废,怕是难究二帝之过!”

  刘备心有不满,但见法正患病日沉,唯是沉默不语,不想与法正争论。

  迟疑少许,刘备答道:“周兴八百载,汉有三兴,如季汉有两汉之寿,六百之载,虽不如周,却也足矣!”

  法正盖是自知言语有失,拱手说道:“陛下通达天地之理,正敬佩万分。”

  换了个话题,刘备手指白鹿原上的魏军,问道:“孝直可有计策教朕?”

  法正摇头苦笑,说道:“司马懿虽是儒生,但却胸有韬略。举兵布置得当,举高原而临下,夹二水而下营。得山有水,处高居阳,是为无懈可击!”

  关中之所以能被汉、唐选为司隶,正是看中其内可养兵蓄民,外有四塞之固。

  潼关、大散关、萧关、武关这些看似是城池关隘,但实际上它们代表了一系列的防线。

  大散关,起于武都,终至陈仓,其间上千里的道路都是属于大散关防线。

  潼关,是为三百里的崤函道,路上多处即可驻守防备。

  武关道亦是如此,连绵上千里的武关道,起于武关,终于灞上,中间上洛、商县、蓝田皆可用于屯兵御敌。

  汉军从武关,力克强敌,将至蓝田时,法正本想效仿张良之策,引兵绕过南山,奔袭长安。但张良之策太过有名,郭淮直接放弃南山口,守蓝田。

  郭淮深知蓝田难以久守,容易被刘备偷家,在察觉到法正献计绕后时,率兵撤至白鹿原。

  白鹿原,长安外的最后一道屏障,夹两水而立,居高而临下,俯看长安周边地形,兵家必争之要地。

  这段时间内,除了派使谒马超,刘备不可能没有试过其他计策,如登原夜袭,或派兵绕后。但皆因魏军居高临下,刘备、法正所出计策,被一一识破,所派军士死伤不少。

  今下法正言魏营无懈可击,除了司马懿本身能力外,还有白鹿原的地理优势。

  然刘备并未郁闷,反而是笑道:“此番北伐,仲邈临下邳,我至关中,足以令曹丕惊骇。今下贼军至关西,关东兵少将弱,如能克复下邳,是役当可言大胜。”

  “且马孟起割陇右,断关西臂膀,如能引兵东进,关中局势生变,优势当在我尔!”

  马超迅速割据陇右,超出了汉魏双方对局势的判断。谁也想不到马超在短短的两个月内,直接拿下陇右四郡,得有数万兵马。只能说马超这近十年的蛰伏,让他具备席卷陇右的资本。

  言语初落,侍从快步登山而来,拱手说道:“禀陛下,马侍中从汉中来报,其言马超受表称臣,但因初下陇右,羌兵反复,河西是有重兵,今不敢轻离陇右,特献战马千匹,以为贡品。”

  汉中至蓝田,有道路不在汉军的掌控中。马良翻越山岭,抄小道,一路躲避魏军,可谓是惊险不已。

  今马良至汉中,以他身份之尊,不可能再走一边,让自己处于危险当中,故特让信使携书至刘备军中。

  “这~”

  闻言,刘备不由无奈摇头,他刚说完马超那边的情况,今下就传来不能出兵的消息。

  法正捂嘴喘气,说道:“马超难以助阵,长安怕是不能图也!”

  见状,刘备将书信扔到侍从手里,轻抚法正背部,说道:“是役北伐,虽不能图长安,但却下商於六百里地。且仲邈将克下邳,辟淮东之地千里,岂能言无功乎?”

  “且马超割据陇右六郡,虽不为我汉室之所有,但却可弱曹丕之力。今断关西之臂膀,再伐中国,可出江汉,兵向洛阳,实取长安,未必不能成也!”

  三次北伐下来,刘备渐渐接受现实,毕其功于一役,几乎不太可能。唯有寻找曹魏的弱点,缓缓蚕食,最终一击致命。

  武关道的商於六百里地,别看其县城不多,多是山岭谷地。但商於却西连长安,东接弘农、司隶。

  如果运营得当,商於六百里地可以成为切入曹魏腹心的利刃,此番北伐不成,下次寻找合适的时机,还是能够发兵北伐取利。毕竟江淮运营了快十年,才有这次兵围下邳的机会。

  法正舒缓几下,说道:“陛下,今马超不能援我,秋季将至,水道渐缓,唯要尽快撤军!”

  “撤军?”

  刘备迟疑少许,问道:“今下如若撤军,关西兵马岂不东行,仲邈兵少则是难克下邳矣!”

  法正喝了几口水,说道:“霍督欲以水淹下邳,今夏秋之时,水势大涨,成与不成便在几日之间。我军自相谋划撤军便可,唯需提防贼兵追击。”

  将水囊交予侍从,法正说道:“今虽撤军,但臣却有一计策,可助陛下得陇右疆土。不知陛下愿从听否?”

  “嗯?”

  刘备神色疑虑,问道:“我军欲取陇右,必与马超争锋,岂不让贼人得利?”

  法正望着天边残阳,露出胸有成竹之色,笑道:“请陛下放心,如按正之计策,马超当会献土与我,且不敢与陛下有兵戈冲突,唯有劳烦陆都督了。”

  (本章完)

第522章 极限施压

  夕阳西下,灞水波光粼粼,天际晚霞万丈,甚是绚丽。

  灞水之畔,汉营临水而设,步骑军士穿梭营中,炊烟袅袅而起。

  大帐内,刘备负手背腰,踱步而冥思。

  法正所献取陇之策,在刘备看来有几分惊险,若操作不恰当,恐会惹马超背离自己,甚至会被曹魏所利用。

  但不得不说,如果谋划能成,既能拿下阴平、武都二郡,又能不与马超翻脸,此次北伐的战果将能达到最大化。

  “宾伯,君以为孝直之策何如?”刘备问道。

  宾伯,费观之字,其为江夏鄳县人,费祎之族叔,是为刘璋之女婿。

  然费观虽是费祎之族叔,但实际年岁不大,仅三旬出头,小于诸葛、法正、霍峻等人。

  昔关、张伐蜀时,费观为参军,李严为护军,二人率部投降南汉,助关羽破得江州城。

  自蜀平之后,费观被拜为偏将军,领豫章太守,因政绩卓著之关系,升入武汉,被刘备所器重。

  是役北伐,费观以参军兼领南阳太守之职,随军出征。

  费观沉吟少许,说道:“陛下,法令君所言之策,正中今下之形势。马超是有野望,非无谋寡见之徒,如贼军有攻陇右之意,马超必不敢与我军相战,唯有割地求盟。”

  刘备犹豫说道:“孝直之策,是可为国取利,然如谋二郡,致使马超背汉而投贼,此将是因小而失大也!”

  “非是如此!”

  费观纠正说道:“禀陛下,马超受表称臣,献马上贡陛下。非因马超忠于陛下,而是因马超恐我军兵退之后,曹丕伐兵夹攻陇右。其人反复无常,舍亲而背义,如能取利,安不会挥戈以向陛下乎?”

  法正所献的谋陇之策,实际上是根据陇右地理格局及关西三方之外交格局所制定而来。

  古代以西为右,故陇山以西地区,既称陇西,又称为陇右。广义上的陇右,非仅指陇右四郡,而是有包括河湟谷地,及河西走廊地区。

  以广义的陇右地区为地理单元分析,实际上可分为河湟谷地、陇西高原、陇南山区与河西走廊。

  今马超所占据的疆域,包括了陇西高原及陇南山区,河湟谷地由曹魏及羌部的势力混居,河西则是完全属于曹魏的势力范围。

  法正建议刘备用武力极限施压,逼迫马超割让陇南山区,仅令其保留陇西高原。

  陇南山区,武都、阴平二郡;陇西高原,天水、南安、广魏四郡。

  至于法正为何有把握让马超交出武都、阴平二郡,则是根据今下形势所判断出来。

  南汉退兵之后,割据陇右的马超会因反叛曹魏,大体会被曹魏盯上,曹魏必然会趁机发兵,寻机报复。如此之下,马超必然有求于汉。

  大汉则可以顺势而为,用武力极限施压,作出进攻马超的样子,逼他交出陇南二郡。

  马超见与汉魏双方交恶,深思熟虑之下,当会舍小而保大,与南汉签订盟约,用陇南二郡为条件,以来换取大汉保独的盟约。

  那么法正为什么认为马超会同意南汉的条件?

  无他,马超与曹魏之间是隔着陇山作为双方的边界线,他决不能允许曹魏将势力越过陇山。当然马超也不允许南汉将手深入陇右高原,从而危及他的统治。

  但别忘了马超与南汉之间,存在陇南二郡作为双方的缓冲区。即便南汉占据了陇南山区,因祁山堡的缘故,也难以将势力深入陇右高原。

  且以南汉今下之状况,无力与曹魏争夺陇右。南汉会允许马超割据陇右,断不会允许曹魏新得到陇右。

  当然这仅是法正单方面所思,真正具体施行起来,对执行者有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局势火候的拿捏。

  今下刘备之所以犹豫,非是他不认可法正的计策,而是他在思索计策的可行性如何。如果执行过程中出了差错,就怕惹怒马超,让曹魏单独得利。

  刘备停下脚步,说道:“如按孝直之策,宾伯之语,非舌辩之士,豪杰之辈,不足以合两家之盟。”

  费观思索人选,说道:“陛下,南中建宁人李恢能言善辩,胆略过人。今不如让李恢为使,以佐陆督,令其说马超,为国取利,成两家之盟。”

  李恢,字德昂,初为建宁郡督邮,南郡枝江人董和是为其举主。

  在平蜀过程中,李恢投降南汉。后来因张松之案,不幸被人诬告入狱,幸刘备明察秋毫,认定李恢无罪,并拔升为侍郎。今刘备率军出征关中,李恢也一同随行。

  “善!”

  刘备捋须而思,说道:“李德昂思虑周全,文武兼备,是为南中少有之高才。今命其为使,入陆逊军中,参议军事,禀传诏令。”

  顿了顿,刘备吩咐左右,说道:“传诸将军入帐议事,商讨撤军事务。”

  “诺!”

  法正身体不好,寻常的军务会议,不会出席参议。除非是刘备无法解决之事,方才会请法正参议。

  且不言刘备欲率大军撤退,李恢得奉刘备之令,翻越终南山小道,偷渡至骆口,将诏令传到陆逊手上。

首节 上一节 392/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