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 第458节

  邓芝犹豫少许,说道:“尚书令者,需日理台事,持法公允,和睦众僚,芝恐李正方难任此职。且李正方在蜀时,为崇功绩,大兴土木,葛相宜当慎之。”

  诸葛亮放下茶盏,思索说道:“李严虽腹有鳞甲,但其才甚高。李严平南中有大功,今下之时可先用其才,而后审视其品德。”

  “多谢伯苗相告!”

  诸葛亮举荐李严出任尚书令,本是出于无奈之举。当时宁州初设,为了给李恢腾位子,恰好孙邵去世,让李严以军功进位尚书令。

  实际上李严出任尚书令,霍峻略有异议。但彼时被战事所累,加之刘备时期的老臣逐渐凋零,确实无合适人选,霍峻唯有暂时同意李严出任尚书令。

  今尚书令人选已定,邓芝仅为区区尚书,自然没能力让诸葛亮换尚书令,此番言语当是想让诸葛亮有所戒备。

  葛、邓二人又聊了半响,邓芝方起身告辞。

  且不说诸葛亮率兵逆淯水而上新野,邓芝乘舟西进,从东三郡入汉中,而后出祁山,至陇右冀县。

  马超得闻汉使邓芝至,命成公英代他出迎,当夜设宴款待邓芝。

  在宴会上,邓芝见到姜冏,二人互有眼神交流,但碍于宴上人多耳杂,不敢与邓芝多聊。而马超仅露了下面,让成公英代他款待邓芝。

  在饮酒作乐之际,邓芝与姜冏互聊了下。邓芝用言语暗暗的安抚了下姜冏,表示武汉一别,不少人怀念姜冏。为了避嫌,姜冏笑着打哈哈过去,但却让姜维塞纸条与邓芝,表示今夜姜维暗访邓芝。

  一番痛饮之后,邓芝与马岱、成公英、姜冏等人兴尽而归。

  是夜,姜维在夜色的掩护下,乔装打扮入驿观,拜见邓芝。

  得见姜维如期来访,邓芝急请姜维入座。

  “维拜见邓使!”

  “不敢!”

  邓芝回了下礼,说道:“姜君与少君多有委屈了!”

  “为汉室尽力而已!”

  姜维屈膝跪坐,问道:“维闻大司马大胜曹丕,今下不知汉魏形势何如?”

  邓芝如实说道:“曹丕兵败而走,大司马进围寿春城。为免曹丕派兵南援,葛相率兵出江汉,以为牵制荆宛之兵;而今关西兵马,需由凉王出兵牵制!”

  姜维沉吟少许,问道:“汉使至冀县,莫非为说凉王出兵?”

  “不仅于此!”

  邓芝笑了笑,说道:“先帝与姜君约谋陇右,不幸中道而崩。大司马、丞相恐姜君、少君会因此而忧之,特叮嘱芝来解姜君心中忧!”

  说着,邓芝朝武汉方向拱手,说道:“陛下有言,昔马伏波弃隗嚣归世祖,今有姜君弃暗而投明主。旧时宴饮之言,今时未曾改之!”

  姜维神情严肃,说道:“维虽陇土武人,但却深晓忠义。先帝虽崩,但太子继位,我与父终不改初心,望请陛下、霍公、葛公放心!”

  说着,姜维吐露马超目前状态,说道:“凉王得闻先帝驾崩,曹丕南征江淮时,早有起兵之念,欲魏胜则吞陇南,魏败则进取河西。今曹丕兵败江淮,却因去岁粮草歉收,不敢出兵远征。”

  “当下如能解凉王兵粮之困,加有我父游说,凉王多会出兵河西。纵凉王不出兵马远袭河西,亦会出兵谋略河湟二郡,以壮己之爪牙!”

  当初陆、马签订城下之盟时,陆逊因夺了武都、阴平二郡,为了将祸水东引,特建议马超去攻打河湟谷地中的西平、金城二郡。

  彼时的马超考虑自己根基不稳,需要得到汉、魏承认,故不敢出兵妄动河湟二郡。但今时马超渐有根基,为了进一步扩大版图,马超必然要向曹魏进攻。

  大的目标可以是曹魏的整个凉州,次级目标可以是曹魏的河湟二郡。

  至于为何马超不考虑打关中,主要是因为有了上次经验,凉州魏军若不解决,犹如悬在马超头上的利剑。唯有解决后顾之忧,马超才敢放心全力东出。

  邓芝心中有数,笑道:“多谢少君透露实情,明日将有劳姜君帮衬游说!”

  “请邓使放心!”

  姜维听着屋外的打更声,不敢久留,说道:“今天色已晚,不敢多聊。邓使归程时,我父当会前往送别!”

  “少君慢走!”

  邓芝取出一封书信,说道:“此信为葛相交予姜君,劳少君代传!”

  “诺!”

  次日,天色已亮,风清云淡。

  冀县王府,马超召见邓芝。

  堂中,邓芝礼节性地奉上文书,说道:“陛下登基时,凉王遣使为贺,彼时因军事之故,无暇抽身回访凉王。今钟离大捷,大汉得有空闲,陛下以芝为使,特来拜谒凉王。”

  “多劳陛下惦记!”

  年有五旬的马超,鬓角虽微见白发,但却愈有威仪之风。看了几眼奏疏上的场面话,马超直问道:“汉使至陇,不知有何指教?”

  “不敢言指教!”

  邓芝神情谦虚,说道:“禀凉王,今曹丕兵败江淮,国内兵马动荡,我大汉兵出二路以伐中原。今汉凉一体,为求主藩之谊,特望凉王动兵讨魏。”

  马超将奏疏搁下,说道:“昔先帝驾崩,曹丕趁危南征,孤听闻之时,心不胜而忧愁。但因去世田亩歉收,兵粮不足为用,不得不四处筹粮,以待粮足用兵。今非孤不愿从陛下之诏,而是因受形势所迫。”

  邓芝早有准备,说道:“禀凉王,昔陆车骑与大王盟,以河湟二郡换陇南二郡。今大王如欲用兵,我大汉愿出粮六万石,以供大王伐魏。”

  马超盘算了下粮草,六万石粮仅算步卒的话,够二万人三月之用。若加上府里的四万石粮,够两万大军五月之用。但若加上战马,以及运粮的农夫,其粮根本不够五月。

  有了计较,马超说道:“昔先帝在世,欲以三万石粮助凉。然先帝去世之后,汉便因西土混乱为由,不再拨予粮草。今与六万石粮,安能够否!”

  邓芝沉吟少许,说道:“丞相向南中用兵多时,致使蜀中兵粮不足。今下愿将库中所剩三万石粮一并奉上,满九万石之数,应足让凉王用兵!”

  “善!”

  马超虽有所心动,但却故作犹豫,说道:“九万石粮勉勉强强,今下汉使可稍作休息,容孤思虑一二。”

  “诺!”

  待邓芝退下之后,马超看向左右文武,问道:“九万石之粮,出兵两万,足以支数月之久。不知诸卿以为何意?”

  “当出兵!”

  有了招呼的姜冏起身,说道:“河西悬于陇右之上,河西一日不为大王所有,则关中一日不可取。大王既有志关西,今岂能不趁魏虚弱之际而出兵。”

  “嗯!”

  马超捋须而点头,甚是满意姜冏之语。

  思虑片刻,马超看向成公英询问意见,问道:“伯杰可有何高见?”

  成公英沉吟少许,说道:“大王,英闻曹丕兵败江淮之后,霍峻趁势兵围寿春。今汉之所以令大王出兵,恐是为了牵制关西兵马,以让霍峻顺势而下寿春。大王此时出兵河西,恐会被曹真、郭淮所御!”

  “成公君,当下是为扩张疆土之良机,岂能因忌惮曹真而不用武!”姜冏说道:“今若错失良机,日后无汉粮相助,我军安能有所得?”

  马超微微皱眉,说道:“伯杰之意,可是不欲出兵?”

  “非也!”

  成公英不卖关子,直接说道:“河西为陇右之上,是谓不可不除之。然凉州地广人稀,大王远征武威千里,途中民少,粮草不易供之。且兵马精锐尽出,陇右恐会被曹真乘虚而入。”

  “今英之见,大王可先略河湟二郡,以为取凉之跳板。得有河湟,大王收汉羌之心,疏通河西之道。期间,若曹真取陇右,大王可率兵回御之。”

  “善!”

  马超满意的笑了笑,说道:“如伯杰所言,先取河湟二郡。如曹真向陇西用兵,孤当率兵亲御。”

  “伯杰与汉使言,如能给粮十万石,孤出兵河西,为大司马牵制曹真兵马!”

  “诺!”

  ps:还有两更

  (本章完)

第612章 龙虎初会

  夏,汉为阻止曹魏抽调各路兵马南下寿春,则从江汉、陇右两方向用武,以为牵制魏军之用。

  诸葛亮率赵云、文聘出江汉,以征新野、宛城;马超应汉之所求,留马岱率万人在陇右,自率两万兵马北上,直取西平、金城二郡。

  兵至新野时,诸葛亮留赵云包围新野。而他则率文聘北进至黄邮聚,在淯、湍二水的交汇处下营,修筑水寨,大修营垒,做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模样。

  黄邮聚,汉军大寨。

  因诸葛亮初至之故,大军将士依据诸葛亮提前所下发的任务,各自修筑营寨。

  斥候散到寨外二十里,依据山水地势插上不同颜色的旗帜,以为识别之用。而后辅兵们在旗帜所划分的安全区域里砍伐木材,或至水畔取水。

  寨内,各营将士依据诸葛亮所立的标识,在各自的区域内搭建营寨。精锐兵马在外,老弱士卒在内。且各营之间,有拒马、鹿角相隔。从天空往下看,每营既独立,又统属,各营部连环互套。

  首次向曹魏用兵的诸葛亮,格外的谨慎,今率左右文武亲入营中,视察营寨布置问题。

  “仲业,你部久经沙场,今屯兵外垒,需提防魏军夜袭。”

  诸葛亮用羽扇指着营垒布置,说道:“每百步设火炬五盆,二十步一盆火炬。兵分五部,一部将士巡视上夜,一部将士巡视下夜。两部将士着甲而睡,一部将士正常休息!”

  “诺!”

  听着诸葛亮的布置,文聘微微皱眉,深感诸葛亮太过谨慎,军中大小之事必要过问,甚至兵马布置比他用兵时还严格,几乎是严格按照兵书上所说的营寨搭建标准。

  文聘感觉得没错,诸葛亮自感自己非天纵之才,今时行军布置,几乎是针对可能会发生的事件而布置。

  如行军担心遭遇伏击,诸葛亮会将兵马分成多部,其间互相保持距离,且沿途派出斥候,根据地形扎上不同颜色旗帜,以为后续兵马甄别。

  下营时,诸葛亮担心会发生连环兵败,则是将每营隔开。即便一营被破,不会影响其他营寨;担心遭遇魏军夜袭,则将精锐兵马布置在外,老弱兵马屯兵于内。

  如此缜密的营垒布置,带有诸葛亮非常鲜明的风格,即诸葛亮尽最大努力,杜绝因任何袭击性事件,从而导致大军兵败。

  当然如此缜密的营垒布置,必然会带来一定代价。如诸葛亮付出大量精力,以及帐下军士需要付出更多时间修缮营垒。但相比兵败而言,这种代价对诸葛亮而言,完全可以接受。

  待文聘受命退下,马谡进言说道:“丞相,我军兵马三万,何不一鼓作气先下新野,再北进宛城。今分兵围新野,而后围堵要道,恐难以建立大功!”

  “不然!”

  诸葛亮笑抚羽扇,说道:“新野虽兵马寡少,但观其城有死气,非轻易可破。如久耗未下城郭,我军士气尽绝。而后司马懿举精兵来援,发以骑卒蹈之,我军将败矣!”

  说着,诸葛亮用羽扇指了指地,说道:“赵将军屯新野,我军屯于此。司马懿欲解新野之围,必先破我大军。我军守营,司马懿攻我,其兵势在我。”

  “如司马懿不欲解围,我军散兵而出,收拢荆宛百姓,亦能牵制司马懿。我军是役非为破敌,而协助大司马用兵。”

  诸葛亮虽初次北伐,但却不急于立功。如他所言,新野城虽小,但不代表轻易能下。一旦打不下来,类似钟离之战般,大军兵马士气耗尽,司马懿以精骑破之,则大军必败。

  依照诸葛亮的想法,利用围城的方式,将新野围困住,自己率大军堵截司马懿。运气好的话,不仅能达到牵制司马懿的目的,还能顺手收复新野。

  南汉重新拥有新野,宛城失去缓冲区。汉军下次北伐,可以直接兵向宛城。

  诸葛亮似乎想起什么,吩咐说道:“无当飞军昔为南中蛮夷,今初从军北伐,当将其营帐放置中央。其万人兵马虽骁勇善战,但修筑营垒非其所长,幼常可持阵图至其军中,协助爨习、孟琰二人搭建营垒。”

  “诺!”

  待马谡离开之后,诸葛亮率身侧文武绕行营寨一圈。

  回到大帐中,诸葛亮将他的阵图抄录一份,并杂有一封书信,让侍从快马送与霍峻。

  且不言,诸葛亮在湍口设下营寨,亲自围堵司马懿。

  欲出兵解寿春之围的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率文聘、赵云出兵北伐时,向曹丕去了封书信,而后将兵马调回宛城。

  回到宛城的司马懿,未有着急南下,而是屯兵至宛城,观察诸葛亮的动向。

  为何观察诸葛亮动向,实如诸葛亮所料那般,司马懿在等初次北伐的诸葛亮是否会围攻新野。

  可惜的是,诸葛亮虽初次率军北伐,但却非才菜鸟。而是选择了围而不攻的方略,自己率兵亲自阻击司马懿。

  当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屯兵湍口时,不敢耽搁时间,当即率三万兵马南下。

  在湍口之外三十里外,司马懿率军在安乐乡下营。

首节 上一节 458/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