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 第555节

  在诸葛番的努力下,岛中十八洞蛮夷陆续与汉有了联络。为了加强对蛮夷的联络,诸葛番从番禺运物资而来,与岛上蛮夷做生意,经常往来下,新置的朱卢县渐有了人烟,成为了海南岛上蛮夷的贸易中心。

  当然,岛上蛮夷可不会依照汉人秩序活动,为了钱粮、货物,本就有矛盾的岛中蛮夷互相仇杀,郡守诸葛番不能制。

  幸广海都督李严虽被贬到蛮夷之所,但其依旧有干事的基本原则,在诸葛番的请求下,李严率兵千人浮海至海南岛。在当地蛮夷的指引下,屠了常与汉人作恶的部落,以为杀鸡儆猴。

  有了李严的威慑,诸葛番与众蛮夷盟誓,禁止无故仇杀,否则汉兵为出兵阻止,众蛮无不敬服。

  在得到诸蛮的认可后,诸葛番借助蛮夷百姓,加固朱卢县城郭,修缮了郡守府衙。

  考虑到儋耳郡仅有一朱卢县,且县中人口仅两三百户。诸葛番为了发展朱卢县,开始教授蛮夷耕作,吸纳岛上弱小部落,在两年时间内,县中人口逐渐达到七百余户。

  县民七百户虽大都为蛮夷,且所缴赋税少得可怜,但诸葛番总算做出成绩了。且通过经商互市,儋耳郡所中收到微薄商税。

  因诸葛番政绩出众,李严亲自来信嘉奖,让他继续勉力。

  为了早日回到武汉,为曹魏做出贡献,诸葛番在建兴七年时,筹划建造第二座县城,用来制作海盐,发展农业。

  然在诸葛番欲在海南岛大展宏图时,李严突然来信告诉他‘好消息’,在大司马霍峻、丞相诸葛亮的联合北伐下,曹魏君主曹叡改姓刘叡,献邺城而出降,今魏国正式灭亡,国都将迁到长安。

  不仅于此,交州刺史吕岱为了庆贺曹魏灭亡,以朝廷的名义赏赐了些钱粮。

  那夜,诸葛番久久无法入睡,站在海边吹着海风,直至天明。

  从那日之后,诸葛番无法尽力做事,为未来而迷茫,更为自己前程未卜而担忧。

  筹建第二座县城的计划,因曹魏灭亡而打断了诸葛番的思绪,从而中断了工作两三个月。

  在这两三个月里,诸葛番站在海边,时而有跳海为国殉难之念。但想着君主曹叡都改姓刘叡了,诸葛番遂又放弃了殉国的念头。

  在那平静的日子里,诸葛番思考了很多,他想念家乡亲人,也希望自己能大展宏图。

  当诸葛番决意为大汉效力时,他猛然发现,自己乃曹魏卧底,如果被曹叡供出来,自己怕不是会被大汉清算。

  怀着忧惧心情,诸葛番再次陷入惶恐当中,他不知如何面对自己卧底身份。

  有时他希望遗忘卧底身份,能静心下来做事,但每见到靠岸的船只,又生怕是来抓拿他的军士。

  实际上,曹叡因灭国之故,往来奔波,以至于遗忘了诸葛番。偶尔想及诸葛番,但又忘记了。而正是因曹叡的遗忘,让诸葛番陷入两难之中。

  在经历一个月的忧思,诸葛番壮起胆子,以儋耳郡太守的名义,向位于长安的朝廷表奏,表名为《陈忠表》。

  在表中,诸葛番阐明自己身份由来,将所有细情全部坦白。并在其中,用煽人泪下的话语,承认自己错误,并表示愿为大汉效力。诸葛番列举了他入海南岛以来的政绩,以及他对海南岛的规划。

  他恳请朝堂能给予他一次机会,让他施展抱负,为汉室尽微末之力。如果汉室因卧底缘故而追究他的罪责,诸葛番也心服口服,仅望能选良吏出任儋耳郡太守。

  (本章完)

第745章 大朝议

  《陈忠表》从万里之外的儋耳郡送至关中长安,历经月余时间,时间已至建兴八年。

  当秘书郎们收到《陈忠表》一文,迅速上报于刘禅、诸葛亮,继而引起高层们的热烈讨论,甚至因事情过于离谱,中级官吏也是有所耳闻。

  正月,大朝议。

  刘禅身着冕服,端坐御榻上,望着朝堂上乌压压的官吏,问道:“儋耳郡太守诸葛番自陈隐情,言受曹魏之命诈叛入汉,今上疏陈情,望得我朝赦免。不知诸卿以为如何,赦免亦或治罪?”

  董允手持笏板,起身说道:“禀陛下,诸葛番为细作,受命入汉,其罪当斩。今自陈细情,或能体谅,赦免其死罪。”

  “陛下不可!”

  潘浚闻声而起,语气加重,说道:“诸葛番之所以陈情,乃因魏国覆灭,受迫形势,不得不表。今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可将其发配宁州充边。”

  “潘廷尉,此罚太重,恐不能服众。”蒋琬说道:“诸葛番虽为细作,但却无叛国之举,反而治边夷有功,今当因情而断,不可厉法治之。”

  见表弟蒋琬说话,潘浚眉毛一挑,严声说道:“我持汉法,君理吏事,此事与卿何干?”

  蒋琬毫不退缩,持板说道:“诸葛番所犯之事,虽触及大汉律法,但其当下仍乃汉吏。我为吏部尚书,有何不能上奏?”

  “陛下,琬以为诸葛番或有罪,但罪不及发配宁州,望陛下、丞相明查。”

  冕旒下,刘禅神情难以琢磨,显然他也为这件事犯难。

  “丞相以为诸葛番之事何如?”刘禅问道。

  诸葛亮眉目微蹙,说道:“诸葛番所奏之表,言语诚恳,感情浓郁,可明其心。且诸葛番尽心为公,政绩出众,表文中深言治郡之要点,初兴朱卢,欲造儋耳,可见其能。”

  顿了顿,诸葛亮神情犹豫,说道:“其年仅二十余岁,才能出众,为一时之俊杰。其虽奉命入汉谋逆,但其并未坏我国事,反而有功于汉,今因细作之事,重罚于他,有违圣朝之风。”

  在短短三年间,新置儋耳郡能在海南岛立下根基,多亏了诸葛番治郡,其结善蛮夷,经商互市,教化蛮夷,户籍数目翻了几倍。从政绩结果来看,足以证明诸葛番的能力。

  不仅如此,诸葛番仅有二十五岁,如此之年龄,如此之能力,属实耀眼。

  在诸葛亮查明诸葛番治郡政绩之后,心中生出几分爱才之心。若非因卧底身份,在未来日子里,诸葛亮忍不住会将其提拔到中央,或是其他边郡,让其好生为国效力。

  刘禅从御榻起身,在阶上来回走了几下,心中有了想法。

  驻步于玉阶上,刘禅环顾诸臣,说道:“朕读史记时,闻韩国遣郑国入秦,为令秦人疲惫,无力东出中原,故上呈修渠之策。然河渠未成,郑国便被秦人察觉。”

  “时众人向秦王政进言,拟加诛戮郑国,以正秦法之威。然秦王大度,深明河渠之利,此虽疲秦数年,但却为万世之利,故免郑国死罪,令其复修河渠。更历五百年,郑国已亡,然河渠依在。”

  刘禅语气变缓,说道:“诸葛番所表文字词情深,朕读之如触肺腑。其有远志,治郡有功,知错能改,诸卿何不能以郑国待之?”

  “陛下欲免诸葛番细作之罪?更欲以其继续执掌儋耳?”董允严肃问道。

  刘禅平日虽畏董允凭公规劝,但今却是不畏,抬眼与其对视,说道:“朕才浅德薄,能御天下,皆赖诸卿相助,故朕知敬才,更知礼遇贤才。今张番有才,朕用其治边事,有何错乎?”

  董允神情微松,作揖而拜,说道:“陛下有圣明之心,今之所为无错!”

  “陛下,刑法不可擅自变革,如张番谋逆起事,岂不置国家危险?”潘浚说道。

  刘禅指着案几上的表文,问道:“张番奏《陈忠表》在此,如若欲叛,安会上疏?”

  顿了顿,刘禅语气缓慢而深沉,说道:“夫圣朝治世,当用贤而退不贤。今贤人在世,朕不可不言。”

  潘浚追问道:“今赦张番罪责,日后如若反叛,敢问陛下是好?”

  刘禅并未与潘浚急眼,仅是笑了笑,说道:“朕为张番担保,其如若反叛,朕负此罪责。”

  “今诸公在此,日后张番反叛,朕下罪己诏,以正朕之过失,何如?”刘禅反问道。

  “陛下不必如此!”

  见以罪己诏为赌注,潘浚苦笑几下,服软说道:“臣仅为国家而思,今陛下能识俊才,乃国家之喜事。”

  诸葛亮持笏板而起,缓和气氛,说道:“张番叛入汉,虽有不轨之意,但知错而从善。论其根本,本应按律问罪,然今陛下悯其才能,留职免罪,当能扬圣朝之名。”

  “陛下英明!”

  蒋琬说道:“天下初安,人心未一。今陛下怜悯张番,不仅可得一才,更能令降人知我朝重贤之所为,人心将渐附尔!”

  “善!”

  刘禅露出笑容,说道:“既然如此,免张番罪责,留职治郡,且赐为刘姓。下诏告诉张番,即日起,如其犯法,则朕识人不明,朕当亲斩之;如其立功,则与之共荣,朕知人善用。”

  “诺!”

  霍弋奉命而坐,与左右草拟诏书。

  殿中官吏品味了刘禅的操作,心中顿生了几分佩服。

  刘番是否值得刘禅这么对待,或许难以让人分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刘番如果真心归降,今得知刘禅这般操作,当会深感知遇之恩,不敢不为刘禅竭尽忠心。

  刘禅坐回御榻上,笑道:“今值新岁朝议,不知丞相可有上报?”

  诸葛亮趋步出列,举笏板道:“禀陛下,经二十州刺史总计而报,今国中有两百一十六万五千八百四十一户,男女一千四百二十八万九千一百二十三人,因赦免赋税、田租之故,国收……。”

  去年为天下一统之后,首次统计天下人口的年份。其数目虽小于总人口,但总算是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统治,及天下彻底太平,隐户将会不断出现,户籍人口岁岁都会增加。

  汇报完工作后,诸葛亮拱手说道:“陛下,去岁为汉初治天下,今岁当降低赋税,令各郡郡守劝民入籍,以断人口、田亩为考科,如有懈怠,则治诸州刺史、诸郡守之罪。”

  “丞相治政理国,朕甚是安心!”

  刘禅合上奏疏,憨笑说道:“今既有口数,今后行户税,还是改行算赋?”

  诸葛亮沉吟少许,说道:“昔之所以舍算赋,而征户税。实因百姓疾苦,常隐匿口数。如行户税,则能利于百姓繁衍,且少隐匿口数。”

  “昔两汉治世,因口赋、算赋之故,百姓常溺死幼婴。今行户税有利百姓繁衍,广占无主之田亩。然因按丁分田,故又可令其出米。”

  继而,诸葛亮上报说道:“今岁起行占田法,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

  “每丁纳粟二石,南方诸州纳米;每户每年交绢二丈,绵三两,产布之乡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徭役则另算,年岁长者,可出钱代服徭役。因距离远近,赋税另计,且蛮夷则另算赋税,不与汉同。”

  在如何制定南汉赋税问题上,诸葛亮与诸卿讨论多时,且还与霍峻有过深入交流。

  两汉赋税一脉相承,基本以重人头税而轻田租,本意欲让百姓广垦荒田,以来减轻人头税压力。因而两汉早中期赋税财政尚能保持运转,直到中后期流民增多,财政压力激增。

  在执行过程中,因重人头税之故,百姓有时不敢生子。且随着天下可耕田亩的减少,过重的人头税反而会导致百姓流亡。

  吸取两汉赋税失败的经验,南汉诸卿在诸葛亮的带领下,改革新税制,以户税为基本盘,以丁占田收田税,并服以徭役。

  两汉以个人为征收单位,南汉以户税为基本盘,则主体征收者为家庭。此举将会减轻人头税的压力,甚至为了帮家庭分担人头税,百姓将会踊跃生子。

  在田税上,依旧沿用两汉好的策略,即以每丁纳粮,而非以田亩数纳粮,依旧能鼓励百姓努力劳作。且随着户丁数的增加,将有助于纳粮数目的增加。

  经诸葛亮、霍峻改良出来的赋税,以及贴近了唐朝的租庸调制。日后南汉因财政赋税出问题,说不准还能基于以上赋税进行改革。

  赋税不仅于此,经诸葛亮改革,南汉还有盐、铁、蜀锦、糖四项国营税收,以来维持南汉当下的财政运转。

  听着诸葛亮阐述税收,刘禅渐有所得,笑道:“新税颇有新意,有劳尚书台上疏详解各种税赋来源。”

  “诺!”顾雍领命道。

  朝议末尾,蒋琬上奏裁减冗官,虽引得有些非议。但在诸葛亮强力推行,以及尚书台诸官的配合,最终执行下去。

  经数日通告、考核,朝廷淘汰了五百八十四名冗官,或被分配到地方任职,或是一次性领了五年的俸禄作为解雇费。

  (本章完)

第746章 绘图立像

  建兴七年,诸葛亮着手整治军事、吏治,为大汉建立起统治体系。

  建兴八年,诸葛亮为了减轻百姓赋税,令隐户入籍登记,推行了新税法。且为鞭策州郡长官做事,更是推行了考课法,施行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的施行,让天下官吏苦不堪言。本以为天下太平能躺平,然岂料诸葛亮不仅自己奋斗,更要让所有官吏陪他一起奋斗。

  当然了,工作奋斗归工作,为了提高官吏的积极性,诸葛亮更改了地方上官吏的俸禄标准,以及明确升迁体系。

  两汉时期,郡太守俸禄为两千石,负责检察的州刺史俸禄六百石,权利与俸禄出现倒挂,不符合当前南汉的三级地方制度需求。

  为了适配国家体制,诸葛亮将郡守俸禄的范围划分在八百石——两千石之间,州刺史的俸禄限定在两千石——两千五百石之间,县令/县守俸禄在三百石——千石之间。

  诸葛亮考虑到边郡与内郡的不平等,为纠正二者的不平等,推行出边境津贴与年终津贴。

  根据四方蛮夷的危险程度,分为三等津贴,鲜卑蛮为上级津贴,岭南诸蛮、羌人为中级,内郡诸蛮为下级。根据本年度表现,津贴约占本职俸禄的20%—50%之间。

  年终津贴以同比上缴赋税的增加,以及人口、田亩等三项为考核标准,给予本职俸禄10%—50%的年终奖。

  故在边郡任职,且能做出不小成绩,每年通过边境补贴与年终津贴二项,其得到的俸禄能超内郡长吏。

  以刘番治海南岛为例子,虽领八百石最低标准的俸禄,但靠边境津贴与年终津贴,因在职期间出色的表现,其俸禄甚至能超过部分内郡太守。

  在俸禄激励与考课明确的情况下,州郡官吏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彻查地方上的田亩数量,招抚隐匿户籍、流民,修缮地方水利,关东、关西尽数可见百姓开垦荒田。

  中国之泰平,不代表边郡安稳,因鲜卑为了争夺西域,遂与大汉展开激烈冲突。

  姜维于建兴五年冬,率八百精锐出玉门关,魏西域长史归顺大汉,姜维率部至海头(今罗布泊)驻扎。

  建兴六年,为尽快确立大汉在西域的统治,以及防备鲜卑西进,姜维命人招抚西域各国。

首节 上一节 555/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