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 第557节

  陆逊沉吟少许,说道:“今胡人之所以能轻易入寇,皆因边防不稳。故以逊之见,当下不如重修塞上长城,以阻胡人入寇。效两汉之事,外以钱粮暂和鲜卑,内选良吏大治天下。”

  “胡人以畜牧为业,人丁不昌。不如更待数十年,值天下太平,谷物积仓,奋发精骑,当能一举灭胡,以复边郡之安。如今出兵击胡,胜败虽难以分说,但必伤及天下百姓。”

  “天下初安,百姓无不盼望大治,若出兵北击胡人,百姓将深陷兵戈中,故不如与鲜卑暂和,而后再驱兵灭之。”

  刘禅不太满意陆逊观点,看向诸葛亮,问道:“丞相可有不同之见?”

  诸葛亮看出刘禅心思,轻抚羽扇,问道:“当下若击鲜卑,当以何为先?”

  “兵马!”

  兵部尚书赵昂不假思索,说道:“今国中兵力有十七万上下,骑卒有四万。其中司隶、凉陇、巴蜀有兵十万,骑兵两万余人。”

  刘禅趁机说道:“国中兵马有十七万,如指挥得当,未必不能与鲜卑一战。”

  陆逊神情严肃,说道:“陛下,国中虽有兵力十七万,但岂能倾国而出?唯有择精锐十万,从大道北进。”

  “但边郡凋敝,寻常供养驻兵已是不易,今出精兵十万,服役者不下三十万人。若鲜卑离巢远走,我军难以与其决战,则兵钱空耗万亿,劳师远征而无果,将伤我大汉国威。”

  从双方体量来说,游牧民族非中原民族对手。但涉及双方战争,则其中的干扰因素非常多,最典型就是粮草供给问题。

  边郡凋敝,本身就缺乏粮草供给,甚至驻兵的粮草都需要从内地供养。今出动大军北伐,为其运粮的民夫为其数倍。

  不管打赢与否,皆将影响上百万人的民生。若是打输了,为民生而考虑,王朝将会放弃进攻战略,继而转为休养生息。

  如刘邦与冒顿的白登山之战,双方以议和结束,直接导致了西汉早期采取休养生息国策,放弃收复旧土的打算。

  诸葛亮斟酌几许,问道:“今国中粮草多少?”

  “不多!”

  顾雍整理了思绪,说道:“如以十万大军,配三十万民夫计算,粮仅够两月。且若时间一长,将会妨碍劳作。如欲不想伤农,可在深秋冬用兵。但朔方气候严寒,吴楚旧兵恐难以适应天气。”

  “可募北疆兵马!”赵昂建议道。

  陆逊眉头紧皱,沉声说道:“鲜卑骑卒骁勇,吴楚旧兵非结阵不能御,更别说新卒兵马。今用新卒击胡,空伤人命尔。”

  赵昂面露尴尬,不再说话。

  “丞相,今旧兵不能用,新卒需操练,粮草又不多。当下需以休养生息为先,击胡之事不如日后再议。”

  陆逊拱手说道:“逊以为当下之要务,当深治天下,恢复生产,积蓄国力。今不如修缮长城,精练边军,严防小股鲜卑入寇。”

  诸葛亮沉吟少许,说道:“形势如此,当以伯言之语为上。修缮塞上长城一事,先交由工部勘察,拟奏上报工期、钱财。”

  “诺!”

  待大汉众臣退下后,刘禅神情低沉,说道:“相父,今若不除鲜卑,待轲比能统御漠北,则更难矣!”

  诸葛亮颇是头疼,说道:“今国中情形观之,出兵北击鲜卑,唯有一次机会。如若兵败或是无功,我朝将无力制衡轲比能。伯言用兵虽以稳重为上,但所说之语不无道理。”

  在是否向鲜卑用兵上,诸葛亮偏向用兵,故才有今天这场会议。

  刘禅有些不以为然,说道:“陆公虽说精通兵事,但远不及相国。今不如问询相国意见,看是否能北击鲜卑。”

  诸葛亮顿有反应,转头看向霍弋,问道:“伯先,相国今在何处?”

  “禀丞相,相国今日下山,看望方城公。”霍弋答道。

  “派人速请相国!”

  (本章完)

第748章 庙算破胡

  天色微暗,雪花飘扬。

  大兴宫门,霍峻直乘马车入宫道,车轮辚辚作响。

  在侍中董允的迎接下,霍峻从马车上而下,拍了拍大氅上的雪沫。

  步入宫中,因火盆取暖之故,殿中热气渐起,霍峻脱下大氅。

  董允主动伸手去接大氅,说道:“相国,陛下、丞相在内殿已等候多时了。”

  “所为何事?”

  “事关军国之事,允不便多言,相国稍后便知。”董允恭谦说道。

  “善!”

  内殿,刘禅早已派人备好席位,见到霍峻入殿的身影,起身主动迎接。

  “仲父深居南山中,不知可觅得仙人否?”刘禅问道。

  霍峻行礼而笑,说道:“南山无仙人,多是些嘈杂习读少年。”

  自霍峻决意归家治学起,他便在终南山中搭了建学院,招收天资聪慧的少年,传授数学、经学。

  教授日子虽不长,但霍峻却乐在其中,边整理两汉以来的数学知识,边系统性传授数学知识。

  经学由其余儒生教学,王粲偶尔兴致来了,则上山讲解几篇文章,而后与霍峻畅饮玩乐。

  坐到席上,刘禅看了眼诸葛亮,问道:“不知仲父可有闻鲜卑寇边之事?”

  霍峻沉吟少许,问道:“略有耳闻,不知陛下与丞相之意是?”

  诸葛亮持扇而拱手,说道:“不瞒相国,亮召诸君商讨鲜卑事务,谈及是否向鲜卑用兵之时,各有不同之见。伯言观当下之势,以为不宜与鲜卑开战,当修长城自保,积蓄国力,而后再用兵北伐。”

  顿了顿,诸葛亮说道:“亮以为伯言之语,不无道理。然兵有五事定胜负,一道,二天,三地,四将,五法。汉较鲜卑得有道、法二事,弱有天、地二事。”

  “汉胡各有优劣,故唯将者能分胜负。相国兵略在亮与伯言之上,世间之翘楚,胡人不能及,今欲以鲜卑问相国!”

  五事决定战争胜负,属于是孙子在兵法开篇中提出的一个观点。

  在战争前需要庙算,以判断是否能击败对方,而五事则是庙算的五个方向。

  道,即君臣与军民是否能思想一致,上下能否齐心协力,与之生死与共。

  天,即开战的战争气候,己方能否占据气候优势。

  地,即交战地点与大军远近,以及会战地点具体地形。

  将,即将领水平如何,总体又从智、信、仁、勇、严五个方向去考量。

  法,即军队制度,军官是否合格,军需能否如实供给。

  汉与鲜卑上,因鲜卑的组织度问题,大汉在道、法上更胜一筹。而天、地的客观环境,因汉属于进攻方,故鲜卑得有天地之优。今下因汉缺乏足够多的优势,自然需请出霍峻参谋。

  霍峻整理脑海中的思绪,说道:“北击鲜卑非小事,如胜则汉复旧土,如败则鲜卑昌盛,辽东割据,西域难存。”

  “观轲比能之所为,峻以为其有大志。如所料不差,轲比能为壮国力,当会北扫漠北,统御大漠,与我大汉争锋。”

  “今若击鲜卑,国有三利。其一,鲜卑牙帐位成乐,毗邻并州,非在漠北,有迹可循;其二,天下大乱,华人入北,其众甚多,可为响应。其三,轲比能起于微弱,故以亲眷治民,部下大族,各有心思。”

  “既有三利,便有三弊。其一,我军骑少而胡骑众,且精锐于我。其二,鲜卑以游牧为俗,如知大军临境,迁帐可走,我军难觅主力。其三,我军欲击鲜卑,收复河套诸郡,兵马众多,粮辎难以久持。”

  “那以相国之意呢?”

  诸葛亮渐渐明白霍峻的意思,问道。

  霍峻斟酌几许,说道:“观今形势,如欲破鲜卑,当以精骑突袭牙帐,大败轲比能所部,令鲜卑政令不通。而后令各部择道并进,清剿朔上鲜卑诸部。”

  “突袭牙帐?”

  诸葛亮先是面露惊奇,但又迅速犯难,说道:“虽说成乐王庭毗邻边境,但鲜卑遍布朔上。我军欲突袭牙帐,恐难度不小。但如能成功,当毕其功于一役。”

  刘禅多有欣喜,问道:“仲父既有方略,不知何时可以用兵?”

  霍峻无奈而笑,说道:“今虽有用兵方略,但并未有用兵之时机。且我军能有奔袭牙帐之策,轲比能又如何不知?”

  “这~”

  刘禅不解深意,问道:“那何时可以用兵?”

  诸葛亮轻抚羽扇,分析说道:“轲比能以微弱之身起事,左右以血亲治部,故轲比能常自统大部,以来威慑不顺之蛮夷。欲用精骑突袭牙帐,唯趁其王庭虚弱,方有机会建功。”

  霍峻微微颔首,说道:“昔前汉卫、霍屡次出塞,转战千里之漠北,无非因牙帐难寻。纵能击破大部,但在汉兵回国之后,又聚集于贵人治下。”

  “今欲灭北患,唯一击必杀,兵破牙帐,擒杀轲比能。轲比能如若身亡,则鲜卑各部无主,圣朝遣使招降,塞外各部当纷纷来降,臣服于我大汉。”

  “那如何破之?”

  刘禅问道:“或是说如何觅得战机,行一击必杀之事?”

  诸葛亮蹙眉分析,说道:“轲比能以血亲之部,重内而轻外。步度根虽降轲比能,但二者之间却有杀兄之仇,难得轲比能深信。”

  “今步度根之侄泄归泥归顺汉室,不如令泄归泥密信与步度根,令轲比能猜忌步度根,或令二人互相仇视,此将有利中国尔。”

  “不仅于此!”

  霍峻沉吟良久,补充说道:“轲比能与汉和谈,当有北犯漠北之意。陛下不如下诏,令边郡诸将上表,尽述鲜卑部落状况。且寻觅商贾北上,仔细勘探地形状况,以备不时之需。”

  “诺!”

  刘禅欣喜不已,笑道:“仲父之兵略,朝中无人能及。陆公修长城抵御外戎,而仲父欲横扫漠北,强弱之差自明矣!”

  闻言,霍峻又有一主意,说道:“陛下,长城还需修缮!”

  “为何?”

  霍峻笑了笑,说道:“修长城可明我朝无北击之心,当能令轲比能松懈,专心经略漠北。”

  “嗯!”

  诸葛亮点头赞同,说道:“我军如操骑卒,当会令轲比能生疑,戒备我军。今大修边城,外松内紧,示敌以弱,将有利我军谋划。”

  捋着胡须,诸葛亮说道:“我朝厉兵秣马,储备军粮,暗中观望鲜卑变化,若觅得战机,将能出兵尔!”

  “丞相与我所思相同!”

  霍峻语气沉着,说道:“轲比能虽有雄略,但却非谨慎之辈。鲜卑连岁入寇,而寡有华人反击,早已骄纵懈怠。鲜卑如有差错,则为我朝用兵之机。”

  “彩!”

  刘禅兴奋地从席上起身,说道:“国中任何兵马、钱粮,及官吏调度,皆从二公吩咐,朕竭力相助,当建两汉未有之功绩。”

  “诺!”

  (本章完)

第749章 北境风云

  建兴九年,公元233年,春。

  雁门,楼烦,天高云淡,寒气渐散。

  广袤的原野上,数百骑汉军驻步丘上,‘魏’旗迎风飘扬。

  旗下,魏延端坐胡椅上,用马鞭指着舆图,对照周围地形地势,时不时与左右交谈。

  与此同时,一支骑军从累头山方向而来,为首旗帜为‘田’。

  “吁!”

  田豫翻身下马,按剑快步而来,问道:“都督,军情如何?”

  魏延皱了皱眉,说道:“胡虏已快马而走,踪迹难以寻觅。”

  说着,魏延让左右收起舆图,说道:“鲜卑虽与我国议和,但却常有小股胡骑寇边,兵马深追,其部早已远遁,甚是令人头疼。”

首节 上一节 557/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