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 第79节

  郭嘉沉默不语,他知道刘备背刺可真伤了自家明公的心,掏心掏肺之下,连人带城却被刘备骗走。

  曹操发泄情绪后,问道:“奉孝,河南有哪些将校可以调遣?”

  “启禀明公,夏侯建武(夏侯惇)、夏侯督军(夏侯渊)、于偏将(于禁)等将可用。”郭嘉答道。

  “元让?”

  当曹操听到夏侯惇名字,连忙说道:“让妙才节制文则,将兵七千南下。命刘馥调江淮粮草与孙权,务必挫败刘备攻占丹阳之念。”

  “诺!”

  ps:还有一章

  (本章完)

第124章 豁然开朗

  

  七月,白岳山(今齐云山)。

  歙县位于黟山之中,群山环绕,东西入县大道仅有一条,且是道路崎岖难行。刘备从西面入黟山,山间道路比孙权入山道路来得远,又因初入黟山,不识地势,行军缓慢。

  孙权采纳周瑜的建议,率兵抵达歙县,抢占刘备入歙县的险要道路,在白岳山修筑营垒,卡住刘备进入歙县的通道。

  无奈之下,刘备只能沿着依托山道两侧的地形,修筑营垒,与江东军展开对峙。江东军占据地利,多次袭击荆州军营垒,然而刘备布置得当,江东军皆是无功而返。见占不到便宜,江东军放弃袭扰,两军进入长达一个月的对垒当中。

  白岳山劲风呼啸,将漫山遍野的树木吹得沙沙作响,发出潮水涌动般的声音。幽深且又曲折的山道间,五千荆州兵蜿蜒而行,旌旗尽伏,鼓号静默。

  刘备奋力登上土坡,眺望山形地势,未见尽头,又是叹了口气。对于黟山的险恶,他心中有做过准备,然而当领兵深入作战之时,才知道翻山越岭的不易。

  “孔明!”

  刘备拄着木棍,喊道:“还有多久可出山岭?”

  诸葛亮也不复仪表非凡之貌,热汗满头,手中的羽扇摇着不停,说道:“启禀主公,根据山民此前所言,应该还有一个时辰的脚程。”

  说着,诸葛亮扬了扬扇子,招呼带路的山民,用山越语喊道:“阿酉,还有多久?”

  入了黟山,刘备亲斩老卒,以正军纪,全军肃然,不敢惊扰山民。又在诸葛亮的拉拢下,山民渐渐亲和荆州军,出现少有的军民和睦。

  大军被堵在白岳山外,不得进入歙县之时,山民的重要性体现出来。在诸葛亮为破解难据,在他长达半个月的走访下,山民终于提供了一条隐蔽的小道。大军通过这条山道,可以直插江东军侧后方,深入歙县。

  刘备派人探查后,留下刘磐、文聘把守营垒,他率精锐五千人攀爬山道,准备绕过江东军把守的齐云山营垒,进入平坦的歙县腹地。

  阿酉身着蓝色民服,左臂纹着奇特的符号,微喘粗气,用山越语说道:“先生,还有半个时辰,出了前面的山坳,便进入歙县当中,绕到白岳山后。”

  “怎么样?”

  诸葛亮叉着腰,喘气说道:“主公,还有半个时辰!”

  “走!”

  有熟悉道路的山民带路,先锋在头开辟行军道路,大军爬涉群山,除了耗费体力,偶尔需要停下整队外,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的困难。

  不知走了多久,刘备与军士穿过一片丛林后,站在不知名的半山坡上,俯视大地,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条大河从北向南蜿蜒流淌而去,在河流的两侧土地平坦,全无一路上的山川沟壑之貌。

  歙县虽处于群山之中,但又并非全是沟壑,可近似看成盆地。在山中行军困难,然进入盆地,却是一览无余,溪河纵横,拥有冲刷出的平坦沃土。

  “到了!”

  诸葛亮露出欣喜的笑容,摊开歙县舆图,说道:“主公,眼前江水名为横江,我军应当迅速下山过江,抢占险要之所。”

  顿了顿,诸葛亮遥指向东方,说道:“石塔山虽矮,却能俯视横江,若能占据此处,则断江东兵马粮道,孙权必引兵退守东段。沃土平坦,两军列阵,骑卒可驰骋其间!”

  “好!”

  刘备乃是知兵之人,又岂不知诸葛亮所说的内容。在刘备的指挥下,五千军士紧急布置营垒,毕竟他们孤军深入腹地,若是站不住脚,恐会兵败身亡。

  ……

  刘备率军走小道绕过白岳山营垒,进入平坦盆地的动向,被吴军士卒发现,将消息迅速地传到江东军大营。

  孙权负手背腰,在营帐中来回踱步,神情颇是着急,见到入帐的周瑜迎上去,说道:“公瑾,刘备不知何处绕过我军营垒,约领数千兵马进入歙县。”

  “嗯?”

  周瑜心中一惊,他还准备在白岳山一带击败刘备,即便刘备坚守不出,他也能凭借崎岖的山道,不利粮草转运的特点,将他逼出黟山。

  可如今刘备居然神乎其神的插入歙县,有截断自己的粮道倾向。不知道这是刘备的杰作,还是那位不知姓名的能人所想出的计谋。

  拉拢山越宗帅失败,这次阻敌于险要之外也是失败,两次计谋皆被化解,让周瑜颇是头疼。失去地理优势,进入平坦的歙县腹地作战,两军列阵厮杀,刘备的骑卒优势恐怕也能施展而出。

  周瑜皱起眉头,问道:“刘备于何处扎营?”

  “石塔山!”

  孙权握着战报,说道:“公瑾,今当如何对之?”

  周瑜沉吟少许,说道:“麾下,刘备定是抄小道入歙县腹地,其所率兵马当是不多。若是于平地上扎营,我军尚可引大兵回击。敌孤军深入,又是长途爬涉,一击得胜,回击大营,刘备当全军覆没。”

  “然刘备熟知兵略,故引兵屯于山上,有骑卒之优,可威胁我军粮道。今以瑜之见,为保我军粮道,当弃白岳山营垒,放刘备大军入歙县。我军撤至歙县东部,控卫粮道,寻机破敌。”

  孙权颇是舍不得,说道:“刘备分兵屯扎,我军不如率军强攻大军营垒,若能破寨,刘备后路将断也!”

  周瑜摇了摇头,说道:“启禀麾下,我军与刘备对决颇久,刘备岂是无能之人,其善兵略,怎不知大营重要。我军若强攻难下,我料刘备必然抢占粮道,彻底断绝我军补给。届时刘备食我军之粮,我军无粮可食,将全军覆没也!”

  将刘备堵在山道中,有利有弊。孙权、周瑜拥有地形优势,不利刘备进攻;刘备屯兵山道上,也不利他们的进攻。

  如今刘备分兵作战,对于他们而言,既是威胁,又是机遇。然而这个机遇一旦把握不好,将会陷入全军覆灭的境地。若是他人这样作战,周瑜敢去赌,但是对手可是刘备及那不知名的能人,他可不敢去赌。

  孙权明白周瑜的意思,叹了叹气,说道:“既然分兵不得,那就从公瑾之言,引兵退守。”

  孙权有微操的欲望,然而面对生死决战,容不得他大意随性。毕竟刘备若得胜,黟山诸县将会尽失。且占据黟山诸县后,刘备挥兵而下,其兵锋直指吴郡。届时仅存吴郡的孙权,又能折腾出什么水花。除非打出逆天大胜,否则孙氏在江东的统治迟早要结束。

  反观刘备也是如此,如果他得胜,巩固了黟山诸县,趁机降服诸部山越宗帅。引大兵入豫章,配合北面的水师,又联合庐陵南部的孙贲兄弟,将可把刘备驱除出豫章。

  “诺!”

  (本章完)

第125章 背水列阵

  

  相较于曹仁、曹洪随军作战的曹氏兄弟,夏侯兄弟则更多屯驻河南。夏侯惇为京兆尹,留守许昌;夏侯渊以督军校尉之职,督运兖、豫、徐三州军粮,镇守豫徐二州。

  收到曹操军令的夏侯渊,与于禁统率步骑七千人,以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可赴千里的神速,从下邳郡火速赶往庐江舒县。

  孙瑜得见夏侯渊给兵相助,刘馥又调拨粮草,率部曲百人前往舒县拜会夏侯渊。

  曹军营帐内,孙瑜态度谦逊,对着高坐榻上的曹军将领,禀告庐江战况。

  那名曹军将领,高大雄壮,肩膀宽阔,皮肤黝黑,胡须密集而刚硬。然而如此魁梧的将领,眼圈却是发黑,精神萎靡。显然此人便是以神速著世,善于长途奔袭的夏侯渊。

  听着孙瑜的讲述,夏侯渊微微扬起脸,以鼻子对着孙瑜,神情略有高傲。

  “督军,霍峻帐下虽有万人之众,但其中六千人乃是彭泽水寇新附,可战之兵仅四千余人。庐江地势多为沟壑山丘,水流纵横……”孙瑜尽力为夏侯渊介绍战场形势,说道。

  夏侯渊听着有些烦躁,打断孙瑜的讲话,说道:“你部有多少兵马?”

  孙瑜也不气恼,态度谦和答道:“启禀督军,在下有兵六千人,皆善水战。”

  夏侯渊摸着颌下的胡须,问道:“霍峻兵马万人行军到了何处?”

  “已率大部屯兵松滋(今宿松),麾下水师进据雷池。”孙瑜说道。

  夏侯渊拿过庐江舆图端详后,手指向皖水以西,问道:“可是此地?”

  “正是!”

  孙瑜点了点头,说道:“松滋位于皖水以西,雷池以北,丘陵纵横。若向东而行,可至皖城。皖城位于皖水、潜水交汇处,夏水上涨之际,舟船可顺水而上,进抵皖城城下。皖城一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利于作战。”

  沉默寡言的于禁,问道:“孙将军手握精锐水师六千人,何不入雷池与霍峻水师作战。”

  “霍峻麾下水师舟船偏小,多以斗船、走舸为主,纵横于狭窄江湖之间。瑜与其对峙之时,曾多次派兵入雷池,与其水师争斗水域。然霍峻帐下甘宁、陈越二将骁勇,我军难得战果。”

  孙瑜手指着舆图上的水域分布,强调说道:“我江东水师手握大船,纵横长江,与荆州水师互有胜负。”

  夏侯渊扭头看向于禁,问道:“文则,以你之见我军当从何处进军?”

  于禁手指向舆图上的皖城,说道:“督军,从夹石至皖城道路狭窄,不利行军。我军当迅速通过,率大军进驻皖水,不可让敌寇抢占险要之所。”

  “好!”

  夏侯渊站起身子,沉声说道:“兵贵神速,当出敌不意。黄昏出发,率军通过石亭,进驻皖城。”

  “督军!”

  孙瑜见夏侯渊要走,拉了下手臂,问道:“不知我军当如何配合贵部?”

  夏侯渊似乎想起什么,问道:“你部今屯兵何处?”

  孙瑜指向舆图上的皖口,说道:“我军屯兵皖口,居皖水下游,依山傍水,遏守大江险要。”

  “那可引舟舸逆江而上,进驻皖城否?”夏侯渊问道。

  孙瑜摇了摇头,说道:“我军船大,夏雨水涨,可逆江而上。今入秋季,水位下降,舟船难以逆江而上。且我军需控遏长江……”

  “那伱部可出多少兵马?”夏侯渊再次打断说道。

  孙瑜斟酌少许,说道:“将军需要多少兵马?”

  夏侯渊扶剑而笑,说道:“霍峻上岸作战,我部可轻易破之,你出多少人马相助皆可。此战后庐江四县将归我军所有,孙将军切莫忘记。”

  孙瑜脸色微涨,夏侯渊真就看不起自己所部,然而形势所逼,自己又能怎么办。

  孙瑜平复心情,说道:“督军率兵入驻皖水,我军屯于皖口,两军水陆并进,互相呼应,可保安全。督军若需我部配合,瑜当率部呼应将军。”

  “好!”夏侯渊打量了几眼孙瑜,说道:“如你所言即可。”

  “诺!”

  待孙瑜出营后,营帐内相貌平凡,身着儒服的文士,说道:“督军用兵果敢,然将军此行却是背山临江,易进难退;霍峻虽以水师上岸,然船小舟便,进退自如,济以为将军当小心为上,缓缓图之。”

  蒋济字子通,刘馥入扬州后所举荐的名士。今任扬州别驾,夏侯渊南下至舒县。刘馥委任蒋济为夏侯渊督运江淮粮草,且负责借粮于江东之事。

  夏侯渊闻声望去,见是文人官吏,心有不悦,说道:“本督随司空征战二十年,用兵之事岂能不知,要义在于兵贵神速而已。且我军虽背山临江,然有江东水师居侧翼,破敌有何难之。”

  蒋济见夏侯渊如此回答,只得默默退了下来。他仅是扬州别驾,位卑名浅,夏侯渊能为他解答,已是看在刘馥的面子上。

  ……

  在与孙瑜对峙的时间内,霍峻巩固完桑落戍的营垒,却没着急的进军,而是继续屯兵于桑落戍,派水师入驻雷池。

  直到夏季结束,时间转入秋季,江水退却,霍峻才真正出兵。留下霍渊、高晨各领千人屯于桑落戍,霍峻率八千将士入驻松滋,后又离开松滋在皖水西岸扎营,进一步观察战场形势。

  皖水从大别山脉流出,沿着沟壑蜿蜒而行,皖水两侧有多条溪流从山谷间冲刷而出,形成河谷、丘陵交错的地带,土地肥沃,便宜耕种。然随着战乱频发,河谷肥沃的土地已是少有人烟。在皖水流经过皖城段时,与发源于潜山的潜水交汇,突破山岭的阻挡,注入长江之中。

  近日收到疑似曹兵南下的消息,霍峻又开始有了动作,率将校与轻骑百余人,离营十里地,临近皖水流域观察战场地形。

  霍峻与一众将校驻马于皖水西岸的丘陵上,观望东岸地势。

  “报!”

  游骑策马而来,拱手说道:“启禀将军,我军已探到曹操确有派兵南下,且统兵之将乃是夏侯渊,副将于禁,兵马约七千余人。”

  “夏侯渊?”

  闻言,众将神色异常,开始窃窃私语。

首节 上一节 79/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