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137节

  李虎瞧这对翁婿一眼,忍不住略作感慨道:“忘了恭喜你们两位,良缘嘉定、相得益彰!”

  “多谢、多谢文彬兄,我也祝兄户内令讯速达!”

  独孤信闻言后便又笑语说道,不久后李虎家中仆人们便将酒食奉入,推杯换盏之间宾主尽欢。

  离开李虎家时,独孤信已经略有醉意,心情倒还不错,当李泰将他搀扶上马时,还拍着李泰肩膀笑语道:“速行、速行,不要留宿城中!朝士若知我归京,又增烦恼啊!”

  独孤信在京中虽有一宅,但却不想留宿,李泰也只能引着他暂去城外龙首原上休息一晚。

  他仍好奇独孤信怎样劝说让李虎重新接纳自己,独孤信却只是摇头不说,但望向李泰的眼神却是笑意盎然、颇为满意,并对李泰说道:“李文彬状似不苟言笑、难共亲狎,但本身并不是一个爱好阴谋险术的小人。同这样人相处,可以让人大省心力、免于相疑,久处不疲啊。”

  就是命短了点,李泰心中暗说道。

  (本章完)

第249章 突厥锻奴

  2022-12-03

  独孤信在龙首原庄上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便又动身出发,未再停留。

  李泰送走独孤信不久,还没来得及仔细了解一下龙首原庄的具体经营状况,李虎的门仆便策马入庄,前来通知李泰今天便可以办理工坊交接事宜。

  李泰对此自不耽搁,当即便准备出行。可想到昨天李虎共其部曲们并不算友善的态度,虽然有了独孤信的说和,但李泰还是并不完全放心,直接带上了上百名全副武装的部曲,这才去见李虎。

  李虎今天在长安城西北处、渭水南岸的一座戍堡中当值等候,李泰到来后,他便径直行出并解释道:“那冶铸工坊还在北岸的咸阳,快马往来、一切顺利的话,今天应该可以交接清楚。”

  说话间,李虎便率领一队随从直往渭水渡口行去,竟是要亲自带领李泰交接事务,李泰见状后,自是连忙道谢。

  李虎却摆摆手表示不必客气,等待渡船过来的时候,他又说道:“我共河内公交情深厚,他又对你关怀有加。之前彼此的确是有一些龃龉,但今既然已经化解开来,也就不必再多说。从此以后,希望能够和睦相处,李郎出入京畿时若不知何所奔赴,也不妨入户做客。”

  这态度较之昨天又好了许多,李泰闻声后便笑语应是。

  一行人马渡过渭水之后,便又打马向北驰行一个多时辰,上午时分便来到咸阳境内、泾水西南侧的一座台塬上。

  这台塬坡度尚算平缓,远远望去便已经可以见到上面耸立着数座高炉,有的还在冒着滚滚浓烟。

  塬上有一座足以容纳千数卒众的戍堡,戍堡周边则是成片的耕地、桑林与果园,当中还分布着许多的毡帐与房屋。

  整座台塬面积在两三百顷之间,算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兵农合一的大庄园布局,显然就是属于李虎的庄园产业。这些北镇军头们,有一个算一个,人人都是大地主。

  冶铸工坊被安排在庄园东北、临近泾水的位置上,一行人自西南处登塬,需要穿过整座庄园才能抵达。李泰也借此观摩一下李虎这座庄园的经营状况,暗暗判断李虎势力几何。

  塬上居民足有近千户,既有汉人百姓,也不乏诸胡部属。这个数量倒也不算太大,李泰也不知是不是李虎部曲的全部。

  不过昨夜他还听独孤信讲起,李虎除了本身的势位职权与部曲家奴之外,在内迁渭北咸阳周边安置的诸胡部中也甚有威望,费也头等胡部渠帅酋首皆唯其马首是瞻。

  总之这些老资历的军头们,除了各自的官爵势位与在乡党之中的威望人情,各自的官职履历也都给他们提供了许多的人事积累。

  但是这种情况也就只能维持到府兵制度确立前夕,等到完整的府兵体系建立起来,霸府的统筹与控制力度就会得到极大的加强,这些柱国们各自的威望与影响力都会被逐渐的淡化抹去。

  工坊里有许多的工匠正在分工不同的忙碌着,有的在填料装炉,有的则正在锻打器物,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焦糊呛人的气味。

  李泰自家白水庄上的冶铸工坊规模就不小,对时下的工艺生产流程并不陌生,心里也存着几分比较的想法,不待李虎开口介绍,便先下马在工坊中游览起来。

  李虎家这座工坊规模不小,除了塬下便可看到的几座高炉,还有其他各种冶铸设施,进行着不同金属产品的生产。

  古代的冶炼技术,大体可以分为块炼法、炒钢法和灌钢法等几个方式或阶段。

  块炼法算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冶炼技术,将矿石与木炭夹层放置于炉中进行冶炼,得到固体的海绵铁,再进行加热锻打,祛除杂质的同时进行渗碳处理,从而得到各种铁制品。

  这种冶锻方式的优势在于简单方便易操作,并不需要多高明的技巧经验和工具材料。后世许多荒野求生的UP,都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获得铁制品。

  但块炼法的缺点也很明显,炉内温度达不到铁的熔点,只能形成固体的海绵铁,杂质太多,哪怕经过充分的锤打,品质同样不算太高,并且效率很低下。所谓的百炼钢,算是这种工艺所产出比较高端的产品,光听名字就觉得费劲。

  所以当有更好的冶炼技术出现后,这种比较原始的方法自然被淘汰。

  当鼓风机出现之后,大大提高了冶炼时的炉内温度,高炉得以产生,可以将炉内的铁矿石直接熔化为铁水,冷却下来后便可成为硬度极高的生铁。

  炒钢法就是建立在高炉冶炼的基础上所发展出来,效率更高也更先进的冶炼技术。

  影响铁制品性能和品质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含碳量,含碳量高便是生铁、质地坚硬但却脆,可以进行铸造但却不能锻造加工。熟铁由生铁精炼而成,含碳量低,质地更软、可塑性好,但硬度却不及生铁。

  炒钢法就是把高炉冶炼流出的生铁液体进行充分的翻搅炒炼,并加入铁矿石粉末与空气进行氧化,使其氧化脱碳,从而得到含碳量更低的熟铁。

  生铁坚而可铸,熟铁韧而易锻,但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兵器武装,往往便需要两者兼有。

  但炒钢过程中的高炉铁水始终处于一种高温流动的状态,在古代这种全凭人力手工操作的生产环境下,很难将氧化脱碳的过程进行精密的把控。

  手艺精熟、经验丰富的匠人或许能够灵活控制,通过炒钢直接获得含碳量恰到好处的优质产品,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达不到这一点的。

  为了让钢铁冶炼过程中的含碳量更加精准可控,灌钢法便在炒钢法的基础上产生。

  高炉直接冶炼出来的是生铁,炒炼脱碳之后成为熟铁,然后再将这二者按照一定比例的一起进行冶炼,将生铁作为一种渗碳剂,熔化成为液体之后,浇灌在固态的熟铁上,故而得名灌钢法,彼此熔炼之后得到性能更加优越的钢铁,也被称为宿铁。

  当然,这还仅仅只是钢铁的冶炼过程,具体的铸锻则又有一系列的缜密流程,当中的技术细节与关键因素要更加的细碎,李泰便所知不深了。

  李虎家这座庄园里,各种冶炼生产兼而有之,生产不同的铁制品,除了各种军械武器,还有许多农具也在生产。

  李泰自没有兴趣看李虎家的锄头铸造品质如何,工坊中溜达一圈后便有些急不可耐的发问道:“请问陇西公,庄内可有能造宿铁宝刀的巧匠?”

  “宿铁宝刀?”

  李虎闻言后先是摇头,转又对李泰微笑道:“我庄中是无如此能工,李郎你若知哪处可觅此类巧匠,也请告知,一并去访!”

  宿铁刀就是用灌钢技术锻造出来的兵器,在灌钢法尚没有完全普及开的当下,也可以说是时代最强兵器,是最先进的冶炼与锻造技术的结晶。

  其实锻造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用熟铁当作刀胚,然后用生铁浇灌刃口渗碳成钢,如此以来,刀刃坚硬锋利、无坚不摧,刀身则既牢且韧,将不同的金属性能巧妙搭配,从而获得奇效。

  但知道原理是一回事,能不能搞出来又是另一回事,李泰还知道怎么造人工钻石呢。宿铁刀的基本工艺也不是什么秘密,关西知者不乏,但锻造过程中各种需要注意的事项,却鲜少有人能够掌握。

  听到李虎的回答,李泰便也讪笑两声,他当然知道哪里有这样的巧匠了,但李虎却未必敢跟他去同访。

  虽然没有能够锻造宿铁刀的匠人,但李虎庄园内这些匠人们的冶炼锻造水平,也是肉眼可见的较之自家白水庄工艺更高超。李泰行经几处工棚,便见到匠人们正在精心打磨已经大体锻成的甲胄。

  独孤信寄放在此有三百多名冶铸匠人和数万斤的铁料,时间已经过去数年,铁料早已经消耗一空,但匠人们却多数都还生活在此,且不乏已经在这里娶妻生子的。

  当李虎着员将这些匠人们都召集到这里来后,李泰便发现其中有近百个相貌相似、应是同族的胡人,但跟他日常所见诸类杂胡却又有些不同,便忍不住指着这些人发问道:“这些胡奴,是何族类?瞧着有些眼生啊。”

  李虎随便扫了一眼便说道:“这是漠北金山阿史那族类,归属蠕蠕的杂种奴部。虽然不以勇猛见称,但也算是杂胡之中罕有的巧艺之类。”

  李泰听到这番评价,顿时又是一乐。其实如今的突厥,也已经渐渐崛起,甚至在柔然同西魏交恶而与东魏联姻之后,一度都被西魏视为具有统战价值的漠北势力。

  只不过突厥的崛起终究没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可称,距离完全取代柔然这个漠北霸主还有一段差距。

  李泰倒是没想到,老丈人赠送给自己的这些工匠中,居然还有近百名突厥锻奴,心中对这些锻奴的手艺究竟如何也是充满了期待。

  抱歉久等了,今天先更一章。。。这个月状态实在差,心里也很愧疚,请假和欠更的章节,等到下个月尽量补一补。。。

  (本章完)

第250章 太子再召

  2022-12-06

  当李泰从渭北返回龙首原庄上时,已经是夜深时分。

  连续几天的奔波赶路,他也很是疲累,交代庄中李孝勇准备车马、明天前往咸阳将诸人事引回,然后他倒头便睡。

  第二天一早,李泰迷迷糊糊的被一连串的钟声吵醒,揉着惺忪睡眼披衣出门,循着钟声传来的方向望去,皱眉问道:“发生什么事?怎么这么吵闹?”

  庄丁们也都大感疑惑,一边听着钟声一边回答说道:“这是城南宝华寺的渡魂钟,能抚慰魂灵、庇佑亡者不受邪气侵害。钟声一响,想必有京中贵人离世。一声钟鸣便要法钱万数,这么多声的钟响,那亡者该受多大庇护?”

  听到庄人们感慨声,李泰也不再多说什么,略作洗漱消去睡意,迎着晨曦操练一番,等到归舍吃早饭的时候,李孝勇便入内来奏告车马都已经准备妥当,随时都可以出发。

  李虎昨天就已经将工坊人事分割清楚,独孤信托付给的几百名工匠俱作归还,并表示如果李泰愿意继续于渭北经营的话,他会帮助在咸阳境内择地安置。

  不过李泰自有势力和影响范围,本身也无意在京畿周边深入发展,还是倾向于将匠人们引回白水庄上安置。

  李虎对此也未作劝阻,除了将匠人们尽作归还,其他各项杂类则折成刀矢等兵械器杖以作补偿,提供给李泰足足一千套轻兵装备,也让李泰大为感激。

  彼此已经计定,李泰今天倒也不需要再赴渭北,只是让昨日同行的张石奴等几名随从今日再去将人货引回。

  李孝勇并没有跟随同往,而是陪着李泰巡察一下庄园的经营状况。

  龙首原因地势颇高、水利不便,并不适合耕垦生产,尽管庄人们勤劳做工,也仅仅只是勉强维持一个温饱。这庄园眼下最主要的一个用途,还是作为京郊的一个货栈,用来存放从华州洛水河畔运来的各种商品。

  “近来也是奇怪,京中入此来访者突然增加数倍,来问也不言货事,只对阿郎几桩私己事不断询问。另有左近几户庄业,也都是最近这段时间陆续置办起来。往常少人问津的龙首原,竟然越来越热闹起来!”

  李孝勇讲起最近这段时间一些古怪现象,脸上还颇有不解。

  李泰听到这话后,却是有些哭笑不得,他本来不爽左近突然冒出几户邻居,但听李孝勇的意思,这些人似乎还是被他自己吸引过来的?

  如果真是这样,可见他的德行出众、也越来越受时流欣赏了。古代大舜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便成都。他也就不常住在这里,真要在这里安家几年,长安城的人气都能给吸引过来!

  他这里沾沾自喜于自己的魅力,庄园门外却传来一阵嘈杂的喧闹声,似乎有人想要闯入进来。庄人们闻声后,便也都手提器杖往门口处聚集。

  李泰见状自是不甘落后,在庄人们簇拥下走向门前,远远便见到门外有一群健壮彪悍的沙门僧徒正欲冲开庄人们阻拦进庄来,不由得便是一愣。

  他自己搞寺庙倒是不少,却没想到今天会被和尚们搞到自家来,果然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眼见那些僧徒们神情焦躁的怒声咆哮呵斥着,他便将佩刀抽出提在手中,冷笑着对庄人们吩咐说道:“不必共此僧奴纠缠,哪个敢入门来,直接砍了!”

  庄人们听到这话后自是有恃无恐,直将兵器都亮了出来,那些僧徒们原本态度还颇嚣张,但在看到这一幕后,也都各自面露凛然之态,局面一时间便有些僵持。

  李泰正待斥问这些僧徒们为何叩门骚扰,人群后方却突然响起一个惊呼声:“伯山,你几时入京?”

  李泰循声望去,只见远处十数骑向此奔行来,为首一个乃是许久不见的念华。此时的念华一身素缟,李泰见状后顿时一愣,心道这家伙难道又死爸爸了?

  念华很快来到庄园门前,先将那些僧徒斥退,然后才翻身下马走向李泰,见李泰那一脸好奇迷茫的眼神,便指了指身上素袍叹息道:“府中王太傅今早辞世……”

  李泰听到这话才明白过来,感情这念华是给上司穿孝的呢。年前高仲密被罢免了太尉公职后,念华这个太尉公府长史便转任太傅王盟的府员,王盟则是宇文泰的舅舅,原来今早这丧钟就是为其而鸣。

  李泰先共念华寒暄叹息两声,然后才又好奇问道:“府中遭此丧别之痛,应当事务繁忙,念兄你怎么……”

  念华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回头指了指原上那些僧徒们,小声说道:“还不是宝华寺法师无事生非,说王太傅卧榻经年、遭受邪病虐害太深,须得广募渡资……”

  李泰听到这话才明白过来,旋即便是一乐,这些和尚们也是大胆,去年被宇文泰狠狠勒索一把,想是日子过得很艰难,今年居然敢趁着宇文泰他大舅丧事来敛财,也真是要钱不要命了!

  李泰虽不相信这些鬼话,但见念华等府员都跟随这些僧徒外出募资,想来王盟的家人们也是要求个心安。他也犯不上在人家悲伤时刻再给添堵,于是便着庄人搬出十匹素绢聊表心意,并问了问念华、王家几时接受宾客吊唁。

  他共王盟一家倒是乏甚交情,但今自己恰好在长安遇到这件事,前往吊唁一下也是礼数之中。

  第二天上午,李泰便带着随从们入城去,打算先去表哥卢柔家里与其同往吊唁,毕竟他跟京中时流并不算太熟悉,有人相陪不那么尴尬。

  可他入城后行不多远,便遇到一支规模不小的仪仗队伍,便先共随从立马于道左稍作避让。

  但在那队伍行过时,有一豪奴从队伍中行出,小跑行至李泰马前拱手道:“敢问是否李伯山李大都督?我家主公冯翊大王,欲邀李大都督同行叙事。”

  长安城池不大,权贵却多,街上随随便便都能撞见一名宗王。李泰本不欲同元家宗室们有什么往来,但这冯翊王元季海却有别于其他,倒是不好直接拒而不见。

  李泰下马向队伍中行去,元季海并没有骑马,而是乘坐着一驾马车,待李泰到了近前见礼,元季海才探出头来,露出一张略显憔悴的脸庞,指着他微笑道:“方才浅望两眼,已经觉得眼熟,如此风采可观,实在不是寻常见惯,细细回想,果然是亲门中的少俊儿郎。”

  李泰虽不怎么在意元季海的官爵,但其夫人李稚华、自己却要正经的叫一声姑奶奶,自是不敢怠慢,听到元季海这么说,又连忙作揖致意。

  “伯山你并不在京中任职,虽然久闻伱的时誉,但却难得相见。不意今日道左巧逢,若无要事在身,可否随我归邸,为你引见亲属几员?”

  元季海对李泰态度不错,又笑着说道。

  “本来早该亲自登门拜访亲长,常常职事有催,不得闲暇。今日却是不巧,本意前往王太傅府上吊唁……”

  李泰闻言后便干笑说道。

  元季海听到这话后却又笑起来:“哪里不巧?巧得很,我也正要去王太傅府上,恰与伯山同行!”

  话都说到这里,李泰总不好再不给面子,只能与元季海同行。元季海对他颇感兴趣,直接邀其同乘车上,一路上不断问话,倒也无涉时事,只是一些家事私情,但也搞得李泰有点局促紧张。

  此时王盟家门前已是车水马龙,前来吊唁的宾客人马将本就不甚宽阔的城内街道堵得水泄不通,足见其家世煊赫。

  王盟不只是宇文泰的舅舅,本身高居上公之位,还是贺拔岳的亲家,孙子则又娶了当朝的公主,哪一件拎出来都颇可观,故而今天前来吊唁的宾客也是极多。

首节 上一节 137/5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